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回出凡尘。移来古寺种朱门。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绿云蔽日树输囷。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363 0 0
顾太清
青骢一匹昆仑牵,奏上大王不取钱。 直为猛风波滚骤,莫怪昌龄不下船。
356 0 0
王昌龄
漠漠微霜夕,翩翩出渚鸿。清声流迥野,高韵入寥空。 旧质经寒塞,残音响远风。萦雪犹类网,避月尚疑弓。 弱羽虽能振,丹霄竟未通。欲知多怨思,听取暮烟中。
394 0 0
中华文学
霁色朝云尽,亭皋露亦晞。褰开临曲槛,萧瑟换轻衣。 地远秦人望,天晴社燕飞。无功惭岁晚,唯念故山归。 一雨晴山郭,惊秋碧树风。兰卮谁与荐,玉旆自无悰。 云景嘶宾雁,岚阴露彩虹。闲吟懒闭阁,旦夕郡楼中。
325 0 0
羊士谔
在听到我的杂文已经印成一半的消息的时候,我曾经写了几行题记,寄往北京去。当时想到便写,写完便寄,到现在还不满二十天,早已记不清说了些什么了。今夜周围是这么寂静,屋后面的山脚下腾起野烧的微光;南普陀寺⑴还在做牵丝傀儡戏,时时传来锣鼓声,每一间隔中,就更加显得寂静。电灯自然是辉煌着,但不知怎地忽有淡淡的哀愁来袭击我的心,我似乎有些后悔印行我的杂文了。我很奇怪我的后悔;这在我是不大遇到的,到如今,我还没有深知道所谓悔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这心情也随即逝去,杂文当然仍在印行,只为想驱逐自己目下的哀愁,我还要说几句话。 记得先已说过:这不过是我的生活中的一点陈迹。如果我的过往,也可以算作生活,那么,也就可以说,我也曾工作过了。但我并无喷泉一般的思想,伟大华美的文章,既没有主义要宣传,也不想发起一种什么运动。不过我曾经尝得,失望无论大小,是一种苦味,所以几年以来,有人希望我动动笔的,只要意见不很相反,我的力量能够支撑,就总要勉力写几句东西,给来者一些极微末的欢喜。人生多苦辛,而人们有时却极容易得到安慰,又何必惜一点笔墨,给多尝些孤独的悲哀呢?于是除小说杂感之外,逐渐又有了长长短短的杂文十多篇。其间自然也有为卖钱而作的。这回就都混在一处。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就这样地用去了,也就是做了这样的工作。然而我至今终于不明白我一向是在做什么。比方作土工的罢,做着做着,而不明白是在筑台呢还在掘坑。所知道的是即使是筑台,也无非要将自己从那上面跌下来或者显示老死;倘是掘坑,那就当然不过是埋掉自己。总之:逝去,逝去,一切一切,和光阴一同早逝去,在逝去,要逝去了。--不过如此,但也为我所十分甘愿的。 然而这大约也不过是一句话。当呼吸还在时,只要是自己的,我有时却也喜欢将陈迹收存起来,明知不值一文,总不能绝无眷恋,集杂文而名之曰《坟》,究竟还是一种取巧的掩饰。刘伶⑵喝得酒气熏天,使人荷锸跟在后面,道:死便埋我。虽然自以为放达,其实是只能骗骗极端老实人的。 所以这书的印行,在自己就是这么一回事。至于对别人,记得在先也已说过,还有愿使偏爱我的文字的主顾得到一点喜欢;憎恶我的文字的东西得到一点呕吐,--我自己知道,我并不大度,那些东西因我的文字而呕吐,我也很高兴的。别的就什么意思也没有了。倘若硬要说出好处来,那么,其中所介绍的几个诗人的事,或者还不妨一看;最末的论“费厄泼赖”这一篇,也许可供参考罢,因为这虽然不是我的血所写,却是见了我的同辈和比我年幼的青年们的血而写的。 偏爱我的作品的读者,有时批评说,我的文字是说真话的。这其实是过誉,那原因就因为他偏爱。我自然不想太欺骗人,但也未尝将心里的话照样说尽,大约只要看得可以交卷就算完。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发表一点,酷爱温暖的人物已经觉得冷酷了,如果全露出我的血肉来,末路正不知要到怎样。我有时也想就此驱除旁人,到那时还不唾弃我的,即使是枭蛇鬼怪,也是我的朋友,这才真是我的朋友。倘使并这个也没有,则就是我一个人也行。但现在我并不。因为,我还没有这样勇敢,那原因就是我还想生活,在这社会里。还有一种小缘故,先前也曾屡次声明,就是偏要使所谓正人君子也者之流多不舒服几天,所以自己便特地留几片铁甲在身上,站着,给他们的世界上多有一点缺陷,到我自己厌倦了,要脱掉了的时候为止。 倘说为别人引路,那就更不容易了,因为连我自己还不明白应当怎么走。中国大概很有些青年的“前辈”和“导师”罢,但那不是我,我也不相信他们。我只很确切地知道一个终点,就是:坟。然而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无须谁指引。问题是在从此到那的道路。那当然不只一条,我可正不知那一条好,虽然至今有时也还在寻求。在寻求中,我就怕我未熟的果实偏偏毒死了偏爱我的果实的人,而憎恨我的东西如所谓正人君子也者偏偏都矍铄,所以我说话常不免含胡,中止,心里想:对于偏爱我的读者的赠献,或者最好倒不如是一个“无所有”。我的译著的印本,最初,印一次是一千,后来加五百,近时是二千至四千,每一增加,我自然是愿意的,因为能赚钱,但也伴着哀愁,怕于读者有害,因此作文就时常更谨慎,更踌躇。有人以为我信笔写来,直抒胸臆,其实是不尽然的,我的顾忌并不少。我自己早知道毕竟不是什么战士了,而且也不能算前驱,就有这么多的顾忌和回忆。还记得三四年前,有一个学生来买我的书,从衣袋里掏出钱来放在我手里,那钱上还带着体温。这体温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写文字时,还常使我怕毒害了这类的青年,迟疑不敢下笔。我毫无顾忌地说话的日子,恐怕要未必有了罢。但也偶尔想,其实倒还是毫无顾忌地说话,对得起这样的青年。但至今也还没有决心这样做。 今天所要说的话也不过是这些,然而比较的却可以算得真实。此外,还有一点余文。 记得初提倡白话的时候,是得到各方面剧烈的攻击的。后来白话渐渐通行了,势不可遏,有些人便一转而引为自己之功,美其名曰“新文化运动”。又有些人便#p#副标题#e#
332 0 0
鲁迅
源上拂桃烧水发,江边吹杏暗园开。 可怜半死龙门树,懊恼春风作底来。
522 0 0
徐凝
【途中见杏花】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403 0 0
吴融
曼雪 只要并不是靠这来解决国政,布置战争,在朋友之间,说几句幽默,彼此莞尔而笑,我看是无关大体的。就是革命专家,有时也要负手散步;理学先生〔2〕总不免有儿女,在证明着他并非日日夜夜,道貌永远的俨然。小品文大约在将来也还可以存在于文坛,只是以“闲适”为主〔3〕,却稍嫌不够。 人间世事,恨和尚往往就恨袈裟。幽默和小品的开初,人们何尝有贰话。然而轰的一声,天下无不幽默和小品,幽默那有这许多,于是幽默就是滑稽,滑稽就是说笑话,说笑话就是讽刺,讽刺就是漫骂。油腔滑调,幽默也;“天朗气清”〔4〕,小品也;看郑板桥《道情》一遍,谈幽默十天,买袁中郎尺牍半本,作小品一卷。〔5〕有些人既有以此起家之势,势必有想反此以名世之人,于是轰然一声,天下又无不骂幽默和小品。其实,则趁队起哄之士,今年也和去年一样,数不在少的。 手拿黑漆皮灯笼,彼此都莫名其妙。总之,一个名词归化中国,不久就弄成一团糟。伟人,先前是算好称呼的,现在则受之者已等于被骂;学者和教授,前两三年还是干净的名称;自爱者闻文学家之称而逃,今年已经开始了第一步。但是,世界上真的没有实在的伟人,实在的学者和教授,实在的文学家吗?并不然,只有中国是例外。 假使有一个人,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着,不久准可以围满一堆人;又假使又有一个人,无端大叫一声,拔步便跑,同时准可以大家都逃散。真不知是“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6〕,然而又心怀不满,骂他的莫名其妙的对象曰“妈的”!但是,那吐唾沫和大叫一声的人,归根结蒂还是大人物。当然,沉着切实的人们是有的。不过伟人等等之名之被尊视或鄙弃,大抵总只是做唾沫的替代品而已。 社会仗这添些热闹,是值得感谢的。但在乌合之前想一想,在云散之前也想一想,社会未必就冷静了,可是还要像样一点点。 五月十四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七日《申报·自由谈》。〔2〕理学先生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信奉和宣传这种学说的人被称为理学先生。〔3〕指林语堂关于小品文的主张,见《人间世》半月刊第一期(一九三四年四月)的《发刊词》:“盖小品文……以闲适为格调。” 〔4〕“天朗气清”语见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5〕郑板桥作有近似游戏笔墨的道情《老渔翁》等十首。道情原是道士唱的歌曲,后来演变为一种民间曲调。袁中郎,即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代文学家。他和兄宗道、弟中道,反对文学上的复古倾向,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的作品以小品散文著称。三十年代时,林语堂等在其所办刊物《论语》,《人间世》上极力推崇袁中郎、郑板桥等人的文章。当时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过林语堂校阅的《袁中郎全集》,上海南强书局出版过《袁中郎尺牍全稿》。 〔6〕“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语见《世说新语·简傲》,是三国时魏文学家嵇康对来访的钟会表示简慢的话。 #p#副标题#e#
348 0 0
万卷图书千户贵,十洲烟景四时和。花心露洗猩猩血, 水面风披瑟瑟罗。庄叟静眠清梦永,客儿芳意小诗多。 天麟不触人间网,拟把公卿换得么。
朔音悲嘒管,瑶踏动芳尘。总袖时增怨,听破复含嚬。 凝腰倚风软,花题照锦春。朱弦固凄紧,琼树亦迷人。
428 0 0
温庭筠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杜甫
小一头应白,孤高住歙城。不知安乐否,何以近无生。 烧逼鸿行侧,风干雪朕清。途中逢此信,珍重未精诚。 荒乱抛深隐,飘零远寓居。片云无定所,得力是逢渠。 瀑灂群公社,江崩古帝墟。终期再相见,招手复何如。
416 0 0
贯休
丈夫只手把吴钩。能断万人头。如何铁石,打作心肺,却为花柔。 尝观项籍并刘季,一怒世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
398 0 0
卓田
雄藩车马地,作尉有光辉。满席宾常侍,阗街烛夜归。 关河征旆远,烟树夕阳微。到处无留滞,梁园花欲稀。
345 0 0
韦应物
恩酬期必报,岂是辄轻生。神剑冲霄去,谁为平不平。
392 0 0
【衣垣】 漠漠复霏霏,为君垣上衣。 昭阳辇下草,庆笑此生非。 腌蔼青春去,苍茫白露稀。 犹胜萍逐水,流浪不相依。
350 0 0
李得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李谟擫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 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 明年十月东都破,御路犹存禄山过。 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 尔后相传六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 去年敕使因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舞榭欹倾基尚在,文窗窈窕纱犹绿。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 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 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
490 0 0
元稹
日暮出古城,野田何茫茫。寒狐上孤冢,鬼火烧白杨。 昔人未为泉下客,若到此中还断肠。
371 0 0
于鹄
匣中取镜辞灶王,罗衣掩尽明月光。昔时长著照容色, 今夜潜将听消息。门前地黑人来稀,无人错道朝夕归。 更深弱体冷如铁,绣带菱花怀里热。铜片铜片如有灵, 愿照得见行人千里形。
412 0 0
星汉夜牢牢,深帘调更高。乱流公莫度,沉骨妪空嗥。 向月轻轮甲,迎风重纫条。不堪闻别引,沧海恨波涛。
434 0 0
张祜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