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余枕石,三越尔怀铅。离亭分鹤盖,别岸指龙川。 露下蝉声断,寒来雁影连。如何沟水上,凄断听离弦。
320 0 0
骆宾王
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宝服紫髯胡。 闻道皇恩遍宇宙,来时歌舞助欢娱。 绣装帕额宝花冠,夷歌骑舞借人看。 自能激水成阴气,不虑今年寒不寒。 腊月凝阴积帝台,豪歌击鼓送寒来。 油囊取得天河水,将添上寿万年杯。 寒气宜人最可怜,故将寒水散庭前。 惟愿圣君无限寿,长取新年续旧年。 昭成皇后帝家亲,荣乐诸人不比伦。 往日霜前花委地,今年雪后树逢春。
350 0 0
张说
今年的尊孔,是民国以来第二次的盛典〔2〕,凡是可以施展出来的,几乎全都施展出来了。上海的华界虽然接近夷(亦作彝)场〔3〕,也听到了当年孔子听得“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4〕。八月三十日的《申报》〔5〕报告我们说——“廿七日本市各界在文庙举行孔诞纪念会,到党政机关,及各界代表一千余人。有大同乐会演奏中和韶乐二章,所用乐器因欲扩大音量起见,不分古今,凡属国乐器,一律配入,共四十种。其谱一仍旧贯,并未变动。 聆其节奏,庄严肃穆,不同凡响,令人悠然起敬,如亲三代以上之承平雅颂,亦即我国民族性酷爱和平之表示也。……” 乐器不分古今,一律配入,盖和周朝的韶乐,该已很有不同。但为“扩大音量起见”,也只能这么办,而且和现在的尊孔的精神,也似乎十分合拍的。“孔子,圣之时者也”〔6〕,“亦即圣之摩登者也”,要三月不知鱼翅燕窝味,乐器大约决非“共四十种”不可;况且那时候,中国虽然已有外患,却还没有夷场。 不过因此也可见时势究竟有些不同了,纵使“扩大音量”,终于还扩不到乡间,同日的《中华日报》上,就记着一则颇伤“承平雅颂,亦即我国民族性酷爱和平之表示”的体面的新闻,最不凑巧的是事情也出在二十七——“(宁波通讯)余姚入夏以来,因天时亢旱,河水干涸,住民饮料,大半均在河畔开凿土井,借以汲取,故往往因争先后,而起冲突。廿七日上午,距姚城四十里之朗霞镇后方屋地方,居民杨厚坤与姚士莲,又因争井水,发生冲突,互相加殴。姚士莲以烟筒头猛击杨头部,杨当即昏倒在地。继姚又以木棍石块击杨中要害,竟遭殴毙。迨邻近闻声施救,杨早已气绝。而姚士莲见已闯祸,知必不能免,即乘机逃避……” ·闻·韶,·是·一·个·世·界,·口·渴,·是·一·个·世·界。·食·肉·而·不·知·味,·是·一·个·世·界,·口·渴·而·争·水,·又·是·一·个·世·界。·自·然,·这·中·间·大·有·君·子·小·人·之·分,·但“·非·小·人·无·以·养·君·子”〔7〕, ·到·底·还·不·可·任·凭·他·们·互·相·打·死,·渴·死·的。听说在阿拉伯,有些地方,水已经是宝贝,为了喝水,要用血去换。“我国民族性”是“酷爱和平”的,想必不至于如此。·但·余·姚·的·实·例·却·未·免·有·点·怕·人,·所·以·我·们·除·食·肉·者·听·了·而·不·知·肉·味·的“·韶·乐”·之·外,·还·要·不·知·水·味·者·听·了·而·不·想·水·喝·的“·韶·乐”。八月二十九日。〔8〕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日上海《太白》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署名公汗。 〔2〕民国以来第二次的盛典一九三四年七月国民党政府根据蒋介石的提议,明令公布以八月二十七日孔丘生日为“国定纪念日”。当时南京、上海等地曾举行规模盛大的“孔诞纪念会”。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曾于一九一四年二月颁布祀孔令,并于九月二十八日在北京主持盛大祭礼。 〔3〕夷场指上海的租界。我国古代泛称东方各民族为夷,明清时也用以称外国人。因清朝统治者忌讳“夷狄”字样,所以有时“夷场”也写作“彝场”。 〔4〕“韶乐”相传是虞舜时的乐曲。《论语·述而》有“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记载。 〔5〕《申报》我国历史最久的资产阶级报纸,一八七二年四月三十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创刊,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六日上海解放时停刊。 〔6〕“孔子,圣之时者也”语见《孟子·万章》,是孟轲称道孔丘的话。 〔7〕“非小人无以养君子”语出《孟子·滕文公》:“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8〕本文发表时原未署写作日期,此处所记有误:文中所引新闻二则均见八月三十日报;又据《鲁迅日记》一九三四年八月三十一日:“上午寄望道信并稿一篇”,“望道”即当时《太白》的编辑陈望道,所寄稿即本文。 #p#副标题#e#
322 0 0
鲁迅
凤箫咽。花底寒轻夜月。兰堂静,香雾翠深,曾与瑶姬恨轻别。罗巾泪暗叠。情入歌声怨切。殷勤意,欲去又留,柳色和愁为重折。 十年迥凄绝。念髻怯瑶簪,衣褪香雪。双鳞不渡烟江阔。自春来人见,水边花外,羞倚东风翠袖怯。正愁恨时节。 南陌。阻金勒。甚望断青禽,难倩红叶。春愁欲解丁香结。整新欢罗带,旧香宫箧。凄凉风景,待见了,尽向说。
316 0 0
高观国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今古 一作:千古)
422 0 0
徐凝
树顶烟微绿,山根菊暗香。何人独鞭马,落日上嘉祥。
357 0 0
中华文学
暮尘飘尽客愁长,来扣禅关月满廊。宋玉逢秋空雪涕, 净名无地可容床。高云覆槛千岩树,疏磬含风一夜霜。 回首故园红叶外,只将多病告医王。
405 0 0
赵嘏
维摩病起,兀坐等枯株。清晨里,谁来问,是文殊。遣名姝。夺尽群花色,浴才出,酲初解,千万态,娇无力,困相扶。绝代佳人,不入金张室,却访吾庐。对茶铛禅榻,笑杀此翁_。珠髻金壶。始消渠。 忆承平日,繁华事,修成谱,写成图。奇绝甚,欧公记,蔡公书。古来无。一自京华隔,问姚魏、竟何如。多应是,彩云散,劫灰余。野鹿衔将花去,休回首、河洛丘墟。漫伤春吊古,梦绕汉唐都。歌罢欷歔。
317 0 0
刘克庄
宓子章 近五六年来的外国电影,是先给我们看了一通洋侠客的勇敢,于是而野蛮人的陋劣,又于是而洋小姐的曲线美。但是,眼界是要大起来的,终于几条腿不够了,于是一大丛;又不够了,于是赤条条。这就是“裸体运动大写真”〔2〕,虽然是正正堂堂的“人体美与健康美的表现”,然而又是“小童挡驾”的,他们不配看这些“美”。 为什么呢?宣传上有这样的文字——“一个绝顶聪明的孩子说:她们怎不回过身子儿来呢?”“一位十足严正的爸爸说:怪不得戏院对孩子们要挡驾了!” 这当然只是文学家虚拟的妙文,因为这影片是一开始就标榜着“小童挡驾”的,他们无从看见。但假使真给他们去看了,他们就会这样的质问吗?我想,也许会的。然而这质问的意思,恐怕和张生〔3〕唱的“咍,怎不回过脸儿来”完全两样,其实倒在电影中人的态度的不自然,使他觉得奇怪。中国的儿童也许比较的早熟,也许性感比较的敏,但总不至于比成年的他的“爸爸”,心地更不干净的。倘其如此,二十年后的中国社会,那可真真可怕了。但事实上大概决不至于此,所以那答话还不如改一下:“因为要使我过不了瘾,可恶极了!” 不过肯这样说的“爸爸”恐怕也未必有。他总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4〕,度了之后,便将这心硬塞在别人的腔子里,装作不是自己的,而说别人的心没有他的干净。裸体女人的都“不回过身子儿来”,其实是专为对付这一类人物的。她们难道是白痴,连“爸爸”的眼色,比他孩子的更不规矩都不知道吗? 但是,中国社会还是“爸爸”类的社会,所以做起戏来,是“妈妈”类献身,“儿子”类受谤。即使到了紧要关头,也还是什么“木兰从军”,“汪踦卫国”,〔5〕要推出“女子与小人”〔6〕去搪塞的。“吾国民其何以善其后欤?” 四月五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四月七日《申报·自由谈》。〔2〕“裸体运动大写真”一九三四年三月,上海的上海大戏院放映一部德、法、美等国裸体运动记录片《回到自然》。影院曾为此大肆宣传,此语及下面引文都是广告中的话。 〔3〕张生即张珙(君瑞),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人物。这里引用的唱词见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第一折:“咍,怎不肯回过脸儿来?” 〔4〕“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语见《中庸》十三章朱熹注。〔5〕“木兰从军”见南北朝时北朝叙事长诗《木兰诗》,诗中说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出征十二年,立功还乡。“汪踦卫国”,汪踦是春秋时鲁国的一个儿童,《礼记·檀弓》:“(鲁与齐师)战于郎,公叔禺人……与其邻重(童)汪踦往,皆死焉。”〔6〕“女子与小人”参看本卷第143页注〔4〕。 #p#副标题#e#
398 0 0
前岁理西斋,得与君子同。迨兹已一周,怅望临春风。 始自疏林竹,还复长榛丛。端正良难久,芜秽易为功。 援斧开众郁,如师启群蒙。庭宇还清旷,烦抱亦舒通。 海隅雨雪霁,春序风景融。时物方如故,怀贤思无穷。
331 0 0
韦应物
改邑不改井,此是井卦辞。井公莫怪惊,说我成憨痴。 我纵有神力,争敢将公归。扬州恶百姓,疑我卷地皮。
363 0 0
卢仝
怜君一见一悲歌,岁岁无如老去何。 白屋渐看秋草没,青云莫道故人多。
353 0 0
刘长卿
雨罢山翠鲜,泠泠东风好。断崖云生处,是向峰顶道。 谁谓峰顶远,跂予可瞻讨。忘缘祛天机,脱屣恨不早。 只恐岁云暮,遂与空名老。心往迹未并,惭愧山上草。
304 0 0
内外都无隔,帷屏不复张。夜眠兼客坐,同在火炉床。
454 0 0
元稹
折槛意何如,平安信不虚。近来焚谏草,深去觅山居。 □□□□□,□□□□馀。分明知在处,难寄乱离书。
394 0 0
齐己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396 0 0
刘禹锡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360 0 0
王士祯
二年岐路有西东,长忆优游楚驿中。虎帐谈高无客继, 马卿官傲少人同。世危肯使依刘表,山好犹能忆谢公。 此去此恩言不得,谩将闲泪对春风。
464 0 0
罗隐
共怪酂侯第一功,咸称得地合先封。 韩生不是萧君荐,猎犬何人为指踪。
397 0 0
【踏莎行】 杨柳回塘, 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 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 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 无端却被秋风误。
409 0 0
贺铸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