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愍 同:悯)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祖母 一作:祖母刘)
437 0 0
李密
有酒病不饮,有诗慵不吟。头眩罢垂钩,手痹休援琴。 竟日悄无事,所居闲且深。外安支离体,中养希夷心。 窗户纳秋景,竹木澄夕阴。宴坐小池畔,清风时动襟。
473 0 0
白居易
落叶下萧萧,幽居远市朝。偶成投辖饮,不待致书招。 塞雁冲寒过,山云傍槛飘。此身何所似,天地一渔樵。
428 0 0
殷尧藩
敕勒金fj壁,阴山无岁华。帐外风飘雪,营前月照沙。 羌儿吹玉管,胡姬踏锦花。却笑江南客,梅落不归家。
503 0 0
温庭筠
问讯竹湖,竹如之何,如何未归。道吴山越水,无非佳处,来无定止,去亦何之。莫是秋来,未能忘耳,心与孤云相伴飞。愁无奈,但北窗寄傲,南涧题诗。 人生万事成痴。算世上久无公是非。恨云台突兀,无君子者,雪堂寥落,有美人兮。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阳山县,是昌黎误汝,汝误昌黎。
336 0 0
刘过
数尽万般花,不比梅花韵。雪压风欺恁地寒,剗地清香喷。 半醉折归来,插向乌云鬓。不是愁人闷带花,花带愁人闷。
481 0 0
曾觌
文武资人望,谋猷简圣情。南州初卧鼓,东土复维城。 寄重分符去,威仍出阃行。斗牛移八座,日月送双旌。 别恋瞻天起,仁风应物生。伫闻收组练,锵玉会承明。
354 0 0
钱起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419 0 0
李白
辞君远行迈,饮此长恨端。已谓道里远,如何中险艰。 流水赴大壑,孤云还暮山。无情尚有归,行子何独难。 驱车背乡园,朔风卷行迹。严冬霜断肌,日入不遑息。 忧欢容发变,寒暑人事易。中心君讵知,冰玉徒贞白。 黄鸟何关关,幽兰亦靡靡。此时深闺妇,日照纱窗里。 娟娟双青娥,微微启玉齿。自惜桃李年,误身游侠子。 无事久离别,不知今生死。 峨峨高山巅,浼浼青川流。世人不自悟,驰谢如惊飍. 百金非所重,厚意良难得。旨酒亲与朋,芳年乐京国。 京城繁华地,轩盖凌晨出。垂杨十二衢,隐映金张室。 汉宫南北对,飞观齐白日。游泳属芳时,平生自云毕。 绮楼何氛氲,朝日正杲杲。四壁含清风,丹霞射其牖。 玉颜上哀啭,绝耳非世有。但感离恨情,不知谁家妇。 孤云忽无色,边马为回首。曲绝碧天高,馀声散秋草。 徘徊帷中意,独夜不堪守。思逐朔风翔,一去千里道。 嘉树蔼初绿,靡芜叶幽芳。君子不在赏,寄之云路长。 路长信难越,惜此芳时歇。孤鸟去不还,缄情向天末。 月满秋夜长,惊鸟号北林。天河横未落,斗柄当西南。 寒蛩悲洞房,好鸟无遗音。商飙一夕至,独宿怀重衾。 旧交日千里,隔我浮与沉。人生岂草木,寒暑移此心。 酒星非所酌,月桂不为食。虚薄空有名,为君长叹息。 兰蕙虽可怀,芳香与时息。岂如凌霜叶,岁暮蔼颜色。 折柔将有赠,延意千里客。草木知贱微,所贵寒不易。 神州高爽地,遐瞰靡不通。寒月野无绿,寥寥天宇空。 阴阳不停驭,贞脆各有终。汾沮何鄙俭,考槃何退穷。 反志解牵跼,无为尚劳躬。美人夺南国,一笑开芙蓉。 清镜理容发,褰帘出深重。艳曲呈皓齿,舞罗不堪风。 慊慊情有待,赠芳为我容。可嗟青楼月,流影君帷中。 春至林木变,洞房夕含清。单居谁能裁,好鸟对我鸣。 良人久燕赵,新爱移平生。别时双鸳绮,留此千恨情。 碧草生旧迹,绿琴歇芳声。思将魂梦欢,反侧寐不成。 揽衣迷所次,起望空前庭。孤影中自恻,不知双涕零。 秋天无留景,万物藏光辉。落叶随风起,愁人独何依。 华月屡圆缺,君还浩无期。如何雨绝天,一去音问违。 有客天一方,寄我孤桐琴。迢迢万里隔,托此传幽音。 冰霜中自结,龙凤相与吟。弦以明直道,漆以固交深。 白日淇上没,空闺生远愁。寸心不可限,淇水长悠悠。 芳树自妍芳,春禽自相求。徘徊东西厢,孤妾谁与俦。 年华逐丝泪,一落俱不收。
411 0 0
韦应物
春晓于飞彩仗明。西园嘉瑞格和鸣。花王特地献双英。 并蒂轻黄宜淡淡,联芳竞秀巧盈盈。飞琼萼绿两倾城。
367 0 0
曹勋
欲写明妃万里情,紫槽红拨夜丁丁。 胡沙望尽汉宫远,月落天山闻一声。
461 0 0
许浑
兵书一箧老无功,故国郊扉在梦中。藤蔓覆梨张谷暗。 草花侵菊庾园空。朱门迹忝登龙客,白屋心期失马翁。 楚水吴山何处是,北窗残月照屏风。
451 0 0
旄头有精芒,胡骑猎秋草。羽檄南渡河,边庭用兵早。 汉家爱征战,宿将今已老。辛苦羽林儿,从戎榆关道。 一身救边速,烽火通蓟门。前军飞鸟断,格斗尘沙昏。 寒日鼓声急,单于夜将奔。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
378 0 0
中华文学
秦乌啼哑哑,夜啼长安吏人家。吏人得罪囚在狱, 倾家卖产将自赎。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 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少妇语啼乌, 汝啼慎勿虚。借汝庭树作高巢,年年不令伤尔雏。
455 0 0
张籍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道、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柳永
蟠木蟠木,有似我身;不中乎器,无用于人。 下拥肿而上辚菌,桷不桷兮轮不轮。 天子建明堂兮既非梁栋,诸侯斫大辂兮材又不中。 唯我病夫,或有所用。用尔为几,承吾臂支吾颐而已矣。 不伤尔性,不枉尔理。尔怏怏为几之外,无所用尔。 尔既不材,吾亦不材,胡为乎人间裴回?蟠木蟠木, 吾与汝归草堂去来。
450 0 0
前一些时,上海的官绅为太炎〔2〕先生开追悼会,赴会者不满百人,遂在寂寞中闭幕,于是有人慨叹,以为青年们对于本国的学者,竟不如对于外国的高尔基的热诚。这慨叹其实是不得当的。官绅集会,一向为小民所不敢到;况且高尔基是战斗的作家,太炎先生虽先前也以革命家现身,后来却退居于宁静的学者,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别人所帮造的墙,和时代隔绝了。纪念者自然有人,但也许将为大多数所忘却。 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回忆三十余年之前,木板的《訄书》〔3〕已经出版了,我读不断,当然也看不懂,恐怕那时的青年,这样的多得很。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4〕和作邹容〔5〕的《革命军》序,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6〕。那时留学日本的浙籍学生,正办杂志《浙江潮》〔7〕,其中即载有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两首在下面——狱中赠邹容 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餱。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狱中闻沈禹希〔8〕见杀不见沈生久,江湖知隐沦,萧萧悲壮士,今在易京门。 螭鬽羞争焰,文章总断魂。中阴当待我,南北几新坟。 一九○六年六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9〕。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索解为难,或说佛法,谈“俱分进化”〔10〕,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11〕斗争,和“××”的×××斗争〔12〕,和“以《红楼梦》为成佛之要道”的×××斗争〔13〕,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前去听讲也在这时候,但又并非因为他是学者,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所以直到现在,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14〕民国元年革命后,先生的所志已达,该可以大有作为了,然而还是不得志。这也是和高尔基的生受崇敬,死备哀荣,截然两样的。我以为两人遭遇的所以不同,其原因乃在高尔基先前的理想,后来都成为事实,他的一身,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通;而先生则排满之志虽伸,但视为最紧要的“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见《民报》第六本)〔15〕,却仅止于高妙的幻想;不久而袁世凯〔16〕又攘夺国柄,以遂私图,就更使先生失却实地,仅垂空文,至于今,惟我们的“中华民国”之称,尚系发源于先生的《中华民国解》(最先亦见《民报》)〔17〕,为巨大的记念而已,然而知道这一重公案者,恐怕也已经不多了。既离民众,渐入颓唐,后来的参与投壶〔18〕,接收馈赠,遂每为论者所不满,但这也不过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19〕,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近有文侩,勾结小报,竟也作文奚落先生以自鸣得意,真可谓“小人不欲成人之美”〔20〕,而且“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21〕了! 但革命之后,先生亦渐为昭示后世计,自藏其锋鑣。浙江所刻的《章氏丛书》〔22〕,是出于手定的,大约以为驳难攻讦,至于忿詈,有违古之儒风,足以贻讥多士的罢,先前的见于期刊的斗争的文章,竟多被刊落,上文所引的诗两首,亦不见于《诗录》中。一九三三年刻《章氏丛书续编》于北平,所收不多,而更纯谨,且不取旧作,当然也无斗争之作,先生遂身衣学术的华衮,粹然成为儒宗,执贽愿为弟子者綦众,至于仓皇制《同门录》〔23〕成册。近阅日报,有保护版权的广告,有三续丛书的记事,可见又将有遗著出版了,但补入先前战斗的文章与否,却无从知道。战斗的文章,乃是先生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假使未备,我以为是应该一一辑录,校印,使先生和后生相印,活在战斗者的心中的。然而此时此际,恐怕也未必能如所望罢,呜呼! 十月九日。 CC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七年三月十日在上海出版的《工作与学习丛刊》之一《二三事》一书。 〔2〕太炎章炳麟(1869—1936),又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革命家、学者。光复会的发起人之一,后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他的著作汇编为《章氏丛书》(共三编)。 〔3〕《訄书》参看本卷第193页注〔21〕。〔4〕康有为参看本卷第43页注〔11〕。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组织保皇会,后来并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这里所说“驳斥康有为”,指章太炎发表于一九○三年五月《苏报》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它批驳了康有为主张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的《与南北美洲诸华裔书》。 〔5〕邹容(1885—1905)字蔚丹,四川巴县人,清末革命家。一九○二年留学日本,积极宣传反清革命思想;一九○三年回国,于五月出版鼓吹反清的《#p#副标题#e#
366 0 0
鲁迅
油幕新开,骍旄前导,暂归梓里舂容。致身槐府,功在鼎彝中。慨想东山故侣,烟霞外,久阔仙踪。今何幸,相逢吐握,谈笑一尊同。 德星,占瑞处,旌麾五马,衮绣三公。对渭川遗老,绛县仙翁。厚意杯传绀玉,那堪更,篚实囊红。拼沉醉,今宵盛事,复见古人风。
359 0 0
湘水万馀里,师游芳草生。登山乞食后,无伴入云行。 宿雨和花落,春牛拥雾耕。不知今夜月,何处听猿声。
438 0 0
贯休
吾师视化身,一念即遗尘。岩谷藏虚塔,江湖散学人。 云迷禅处石,院掩写来真。寂寞焚香后,闲阶细草生。
407 0 0
张乔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