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涂山御座开,诸侯玉帛走如雷。 防风谩有专车骨,何事兹辰最后来。
416 0 0
中华文学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431 0 0
孟浩然
喜闻三字耗,闲客是陪游。白鸟闲疏索,青山日滞留。 琴如高韵称,诗愧逸才酬。更勉匡君志,论思在献谋。
489 0 0
司空图
秋豫凝仙览,宸游转翠华。呼鹰下鸟路,戏马出龙沙。 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须陪长久宴,岁岁奉吹花。
418 0 0
赵彦昭
华岳独灵异,草木恒新鲜。山尽五色石,水无一色泉。 仙酒不醉人,仙芝皆延年。夜闻明星馆,时韵女萝弦。 敬兹不能寐,焚柏吟道篇。
395 0 0
孟郊
记歌头、辛壬癸甲,乌乌能知谁晓。梅花不待元宵好,雪月交光独照。愁未老。更老似渠□,冷面迎相笑。君词定峭。但减十年前,偎桃傍李,肯独为梅好。 山中好。可但一枝春早。道边无限花草。米嘉荣共何戡在,还忆永新娇小。明年了。又唤起流莺,又自愁鹃叫。东皇太昊。更不是琼花,香无半点,一笑使人倒。
565 0 0
刘辰翁
言是商山老,尘心莫问年。白髯垂策短,乌帽据梧偏。 酒熟飞巴雨,丹成见海田。疏云披远水,景动石床前。
362 0 0
【赠梁任父同年】[1] 寸寸山河寸寸金, {亻瓜}离分裂力谁任?[2] 杜鹃再拜忧天泪, 精卫无穷填海心。[3]
423 0 0
黄遵宪
初疑潇湘水,锁在朱门中。时见水底月,动摇池上风。 清气润竹林,白光连虚空。浪簇霄汉羽,岸芳金碧丛。 何言数亩间,环泛路不穷。愿逐神仙侣,飘然汗漫通。
晓月流香远山岗,新风低云露逢霜。 恋花无心蝶无情,可怜旧芳无限伤。
512 0 0
闫弘轩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517 0 0
张祜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 一作:桃花)
478 0 0
唐寅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434 0 0
韩愈
词人各在一涯居,声味虽同迹自疏。佳句传因多好事, 尽题稀为不便书。已通戎略逢黄石,仍占星文耀碧虚。 闻说朝天在来岁,霸陵春色待行车。
425 0 0
刘禹锡
好像有人说过,去年是“翻译年”〔2〕;其实何尝有什么了不起的翻译,不过又给翻译暂时洗去了恶名却是真的。 可怜得很,还只译了几个短篇小说到中国来,创作家就出现了,说它是媒婆,而创作是处女。〔3〕在男女交际自由的时候,谁还喜欢和媒婆周旋呢,当然没落。后来是译了一点文学理论到中国来,但“批评家”幽默家之流又出现了,说是“硬译”,“死译”,“好像看地图”〔4〕,幽默家还从他自己的脑子里,造出可笑的例子来〔5〕,使读者们“开心”,学者和大师们的话是不会错的,“开心”也总比正经省力,于是乎翻译的脸上就被他们画上了一条粉。 但怎么又来了“翻译年”呢,在并无什么了不起的翻译的时候?不是夸大和开心,它本身就太轻飘飘,禁不起风吹雨打的缘故么? 于是有些人又记起了翻译,试来译几篇。但这就又是“批评家”的材料了,其实,正名定分,他是应该叫作“唠叨家”的,是创作家和批评家以外的一种,要说得好听,也可以谓之“第三种”。他像后街的老虔婆一样,并不大声,却在那里唠叨,说是莫非世界上的名著都译完了吗,你们只在译别人已经译过的,有的还译过了七八次。 记得中国先前,有过一种风气,遇见外国——大抵是日本——有一部书出版,想来当为中国人所要看的,便往往有人在报上登出广告来,说“已在开译,请万勿重译为幸”。他看得译书好像订婚,自己首先套上约婚戒指了,别人便莫作非分之想。自然,译本是未必一定出版的,倒是暗中解约的居多;不过别人却也因此不敢译,新妇就在闺中老掉。这种广告,现在是久不看见了,但我们今年的唠叨家,却正继承着这一派的正统。他看得翻译好像结婚,有人译过了,第二个便不该再来碰一下,否则,就仿佛引诱了有夫之妇似的,他要来唠叨,当然罗,是维持风化。但在这唠叨里,他不也活活的画出了自己的猥琐的嘴脸了么? 前几年,翻译的失了一般读者的信用,学者和大师们的曲说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在翻译本身也有一个原因,就是常有胡乱动笔的译本。不过要击退这些乱译,诬赖,开心,唠叨,都没有用处,唯一的好方法是又来一回复译,还不行,就再来一回。譬如赛跑,至少总得有两个人,如果不许有第二人入场,则先在的一个永远是第一名,无论他怎样蹩脚。所以讥笑复译的,虽然表面上好像关心翻译界,其实是在毒害翻译界,比诬赖,开心的更有害,因为他更阴柔。 而且复译还不止是击退乱译而已,即使已有好译本,复译也还是必要的。曾有文言译本的,现在当改译白话,不必说了。即使先出的白话译本已很可观,但倘使后来的译者自己觉得可以译得更好,就不妨再来译一遍,无须客气,更不必管那些无聊的唠叨。取旧译的长处,再加上自己的新心得,这才会成功一种近于完全的定本。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中国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如果已经有,中国的新文艺倒也许不至于现在似的沉滞了。 三月十六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四月上海《文学》月刊第四卷第四号“文学论坛”栏,署名庚。 〔2〕“翻译年”当系一九三五年。《文学》第四卷第一号(一九三五年一月)“文学论坛”栏载有《今年该是什么年》一文,其中说:“过去的一年是‘杂志年’,这好像大家都已承认了。今年该是什么年呢?记得也早已有人预测过——不,祝愿过——该是‘翻译年’。”〔3〕郭沫若在一九二一年二月《民铎》月刊第二卷第五号发表致该刊编者李石岑的信中说:“我觉得国内人士只注重媒婆,而不注重处子;只注重翻译,而不注重产生。”认为“处子应当尊重,媒婆应当稍加遏抑。” 〔4〕指梁实秋。他在《新月》第二卷第六、七号合刊(一九二九年九月)发表的《论鲁迅先生的“硬译”》一文中,指摘鲁迅的翻译是“硬译”、“死译”,并说:“读这样的书,就如同看地图一般,要伸着手指来寻找句法的线索位置。”参看《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5〕指刘半农。他在《中国文法通论》的《四版附言》中,故意将《论语·学而》中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按欧化句法排列成几种句式,加以嘲笑。参看《花边文学·玩笑只当它玩笑(上)》。 #p#副标题#e#
鲁迅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27 0 0
崔颢
旅游无近远,要自别魂销。官柳乡愁乱,春山客路遥。 伴行芳草远,缘兴野花飘。计日功成后,还将辅圣朝。
414 0 0
暮涛凝雪长淮水,细雨飞梅五月天。 行子不须愁夜泊,绿杨多处有人烟。
398 0 0
武元衡
能骤复能驰,翩翩白马儿。毛寒一团雪,鬃薄万条丝。 皂盖春行日,骊驹晓从时。双旌前独步,五马内偏骑。 芳草承蹄叶,垂杨拂顶枝。跨将迎好客,惜不换妖姬。 慢鞚游萧寺,闲驱醉习池。睡来乘作梦,兴发倚成诗。 鞭为驯难下,鞍缘稳不离。北归还共到,东使亦相随。 赭白何曾变,玄黄岂得知。嘶风觉声急,踏雪怪行迟。 昨夜犹刍秣,今朝尚絷维。卧槽应不起,顾主遂长辞。 尘灭駸駸迹,霜留皎皎姿。度关形未改,过隙影难追。 念倍燕求骏,情深项别骓。银收钩臆带,金卸络头羁。 何处埋奇骨,谁家觅弊帷。稠桑驿门外,吟罢涕双垂。
426 0 0
白居易
听歌桂席阑,下马槐烟里。豪门腐粱肉,穷巷思糠秕。 孤灯照独吟,半壁秋花死。迟明亦如晦,鸡唱徒为尔。
491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