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似乡国,堪为朝夕吟。云藏吴相庙,树引越山禽。 潮落海人散,钟迟秋寺深。我来无旧识,谁见寂寥心。
454 0 0
方干
寒炉局促坐成劳,暗淡灯光照二毛。水寺闲来僧寂寂, 雪风吹去雁嗷嗷。江山积叠归程远,魂梦穿沿过处高。 毕竟忘言是吾道,袈裟不称揖萧曹。
448 0 0
齐己
垄上流泉垄下分,断肠呜咽不堪闻。 嫦娥一入月中去,巫峡千秋空白云。
379 0 0
中华文学
二月清江外,遥遥饯故人。南山晴有雪,东陌霁无尘。 骑别章台晚,舟行洛水春。知君梁苑去,日见白华新。
377 0 0
储光羲
春兰方可采,此去叶初齐。函谷莺声里,秦山马首西。 庭闱新柏署,门馆旧桃蹊。春色长安道,相随入禁闺。
409 0 0
刘长卿
这种“不凡”的议论的要点是:(一)尖刻的冷箭,“令受者难堪,听者痛快”,不过是取得“伟大”的秘诀;(二)这秘诀还在于“借主义,成大名,挂羊头,卖狗肉的戏法”;(三)照《大晚报》的意见,似乎应当为着自己的“主义”——高唱“神武的大文”,“张开血盆似的大口”去吃人,·虽·在·二·十·岁·就·落·伍,·就·变·为·僵·石,·亦·所·不·惜;(四)如果萧伯纳不赞成这种“主义”,就不应当坐安乐椅,不应当有家财,·赞·成·了·那·种·主·义,·当·然·又·当·别·论。可惜,这世界的崩溃,偏偏已经到了这步田地:——小资产的知识阶层分化出·一·些爱光明不肯落伍的人,他们向着革命的道路上开步走。他们利用自己的种种可能,诚恳的赞助革命的前进。他们在以前,也许客观上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拥护者。但是,他们偏要变成资产阶级的“叛徒”。而叛徒常常比敌人更·可·恶。 卑劣的资产阶级心理,以为给了你“百万家财”,给了你世界的大名,你还要背叛,你还有什么不满意,“实属可恶之至”。这自然是“借主义,成大名”了。对于这种卑劣的市侩,每一件事情一定有一种物质上的荣华富贵的目的。这是道地的“·唯·物·主·义”——名利主义。萧伯纳不在这种卑劣心理的意料之中,所以·可·恶·之·至。 而《大晚报》还推论到一般的时代风尚,推论到中国也有“坐在安乐椅里发着尖刺的冷箭来宣传什么什么主义的,不须先生指教”。这当然中外相同的道理,不必重新解释了。可惜的是:独有那吃人的“主义”,虽然借用了好久,然而还是不能够“成大名”,呜呼! 至于可恶可怪的萧,——他的伟大,却没有因为这些人“受着难堪”,就缩小了些。所以像中国历代的离经叛道的文人似的,活该被皇帝判决“抄没家财”。《萧伯纳在上海》。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七日《申报·自由谈》,原题为《萧伯纳颂》,署名何家干。 〔2〕萧伯纳(G.B.Shaw,1856—1950)英国剧作家、批评家。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早年参加过英国改良主义的政治组织“费边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谴责帝国主义战争,同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九三一年曾访问苏联。但他始终未能摆脱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观点。主要作品有剧本《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真相毕露》等,大都揭露和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和罪恶。一九三三年他乘船周游世界,于二月十二日到香港,十七日到上海。〔3〕“和平老翁”一九三三年一月六日《大晚报》曾载萧伯纳将到北平的消息,题为《和平老翁萧伯纳,鼙鼓声中游北平》,其中有希望萧伯纳“能于其飞渡长城来游北平时,暂使战争停顿”的话。〔4〕“路透电”即路透通讯社的电讯。路透社由犹太人路透(P.J.Reuter)一八五○年创办于德国亚琛,一八五一年迁英国伦敦,后来成为英国最大的通讯社。它在中国的活动,始于一八七一年前后。这里所说的“路透电”,指一九三三年二月十四日该社由香港发的关于萧伯纳发表演说的电讯,曾刊登于十五日《申报》,题为《对香港大学生演说——萧伯纳宣传共产》。 〔5〕工部局旧时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在上海、天津等地租界内设立的统治机关,是帝国主义推行殖民主义政策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工具。 〔6〕“特别国情”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时散布的一种谬论。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五年间,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人古德诺(F.J.Goodnow)鼓吹中国有“特别国情”,不宜实行民主政治,如他在一九一五年八月十日北京《亚细亚日报》上发表的《共和与君主论》一文中,胡说从中国的“历史习惯社会经济之状况”来看,“以君主制行之为易”。当时中国拥袁称帝的反动势力如筹安会等,也极力宣传“共和不适于国情”之类。这种“特别国情”论,成为反动派阻挠在中国实行民主改革和反对进步社会学说、压制革命的借口。〔7〕“政如飘风,民如野鹿”上句出《老子》第二十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下句见《庄子·天地》:“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8〕乐雯原是鲁迅的笔名。一九三三年二月,瞿秋白在上海养病期间,经鲁迅提议和协助,把当时上海出版的中外报刊上围绕萧伯纳到中国而发表的各种文章,辑成《萧伯纳在上海》一书,署为“乐雯剪贴翻译并编校”,由鲁迅作序,一九三三年三月野草书屋出版。 #p#副标题#e#
391 0 0
鲁迅
秋来四面足风沙,塞外征人暂别家。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汉兵出顿金微,照日明光铁衣。百里火幡焰焰, 千行云骑騑騑.蹙踏辽河自竭,鼓噪燕山可飞。 正属四方朝贺,端知万舞皇威。 少年胆气凌云,共许骁雄出群。匹马城南挑战, 单刀蓟北从军。一鼓鲜卑送款,五饵单于解纷。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450 0 0
佚名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355 0 0
楚人歌竹枝,游子泪沾衣。异国久为客,寒宵频梦归。 一封书未返,千树叶皆飞。南过洞庭水,更应消息稀。
456 0 0
于武陵
身闲伴月夜深行,风触衣裳四体轻。 为见近来天气好,几篇诗兴入秋成。
459 0 0
雍陶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见丹诚赤如血, 谁知伪言巧似簧。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 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海底鱼兮天上鸟, 高可射兮深可钓。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 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瞋.
431 0 0
白居易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武元衡
向前不信别离苦,而今自到别离处。 两行粉泪红阑干,一朵芙蕖带残露。
405 0 0
天爵休将儋石论,一身恭俭万邦尊。赌将金带惊寰海, 留得耕衣诫子孙。缔构不应饶汉祖,奸雄何足数王敦。 草中求活非吾事,岂啻横身向庙门。 百万人甘一掷输,玄穹惟与道相符。岂知紫殿新天子, 只是丹徒旧啬夫。五色龙章身早见,六终鸿业数难逾。 三年未得分明梦,却为兰陵起霸图。
475 0 0
徐夤
【赠外】 爱君笔底有烟霞, 自拔金钗付酒家。 修到人间才子妇, 不辞清瘦似梅花。
474 0 0
林佩环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378 0 0
王维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
363 0 0
李白
古寺客堂空,开帘四面风。移床动栖鹤,停烛聚飞虫。 闲卧逐凉处,远愁生静中。林西微月色,思与宁家同。
535 0 0
张籍
梳发金盘剩一窝。画眉鸾镜晕双蛾。人间何处无春到,只有伊家独占多。 微步处,奈娇何。春衫初换麹尘罗。东邻斗草归来晚,忘却新传子夜歌。
389 0 0
陆游
村家四月词(其二) 山妻赤脚子蓬头,从此劳劳直过秋。 海角为农知更苦,合家筋力替耕牛。
519 0 0
查慎行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