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2]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3]
424 0 0
孟浩然
南园新覆雪,上宰晓来看。谁共登春榭,唯闻有地官。 色连山远静,气与竹偏寒。高韵更相应,宁同歌吹欢。
416 0 0
张籍
盛氏的祖宗积德很厚,他们的子孙就举行了两次“收复失地”的盛典:一次还是在袁世凯的民国政府治下,一次就在当今国民政府治下了。 民元的时候,说盛宣怀〔2〕是第一名的卖国贼,将他的家产没收了。不久,似乎是二次革命之后,就发还了。那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袁世凯是“物伤其类”,他自己也是卖国贼。不是年年都在纪念五七和五九〔3〕么?袁世凯签订过二十一条,卖国是有真凭实据的。 最近又在报上发见这么一段消息,大致是说:“盛氏家产早已奉命归还,如苏州之留园,江阴无锡之典当等,正在办理发还手续。”这却叫我吃了一惊。打听起来,说是民国十六年国民革命军初到沪宁的时候,又没收了一次盛氏家产:那次的罪名大概是“土豪劣绅”,绅而至于“劣”,再加上卖国的旧罪,自然又该没收了。可是为什么又发还了呢? 第一,不应当疑心现在有卖国贼,因为并无真凭实据——现在的人早就誓不签订辱国条约〔4〕,他们不比盛宣怀和袁世凯。第二,现在正在募航空捐〔5〕,足见政府财政并不宽裕。那末,为什么呢? 学理上研究的结果是——压迫本来有两种:一种是有理的,而且永久有理的,一种是无理的。有理的,就像逼小百姓还高利贷,交田租之类;这种压迫的“理”写在布告上:“借债还钱本中外所同之定理,租田纳税乃千古不易之成规。”无理的,就是没收盛宣怀的家产等等了;这种“压迫”巨绅的手法,在当时也许有理,现在早已变成无理的了。初初看见报上登载的《五一告工友书》〔6〕上说:“反抗本国资本家无理的压迫”,我也是吃了一惊的。这不是提倡阶级斗争么?后来想想也就明白了。这是说,无理的压迫要反对,有理的不在此例。至于怎样有理,看下去就懂得了,下文是说:“必须克苦耐劳,加紧生产……尤应共体时艰,力谋劳资间之真诚合作,消弭劳资间之一切纠纷。”还有说“中国工人没有外国工人那么苦”〔7〕等等的。 我心上想,幸而没有大惊小怪地叫起来,天下的事情总是有道理的,一切压迫也是如此。何况对付盛宣怀等的理由虽然很少,而对付工人总不会没有的。 五月六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五月十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丁萌。 〔2〕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江苏武进人,清末大官僚资本家。曾经办轮船招商局、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汉冶萍公司等,由于营私舞弊,成为当时中国有数的富豪。一九一一年任邮传部大臣,曾向帝国主义出卖中国铁路和矿山等权利,滥借外债,以支持清朝政府垂危的统治。辛亥革命后,他的财产曾两次被查封,第一次是民国初年,但随即于一九一二年十二月由当时江苏都督程德全下令发还。第二次在一九二八、一九二九年间,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命令苏州、常州、杭州、无锡、江阴、常熟等地县政府全部查封盛氏产业,但一九三三年四月又命令清理发还。 〔3〕五七和五九一九一五年一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二十一条”要求,并在五月七日发出最后通牒,限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满足之答复”。袁世凯政府不顾全国人民反对,于五月九日悍然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后曾以每年五月七日和九日为国耻纪念日。〔4〕誓不签订辱国条约这是蒋介石集团为掩饰其卖国面目的欺人之谈,如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九日蒋介石在接见各地来南京请愿学生代表时说:“国民政府决非军阀时代之卖国政府,……决不签订任何辱国丧权条约”;一九三二年四月四日汪精卫在上海发表谈话时也说:“国民党政府坚决不肯签字于丧权辱国条约。” 〔5〕航空捐参看本卷第17页注〔3〕。 〔6〕《五一告工友书》指国民党操纵的上海市总工会于一九三三年五一节发的《告全市工友书》。 〔7〕在一九三三年国民党主持的上海五一节纪念会上,所谓上海市总工会代表李永祥曾说:“中国资本主义之势力,尚极幼稚,中国工人,目前所受资本家之压迫,当不如当时欧美工人所受压迫之严重。” #p#副标题#e#
338 0 0
鲁迅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挟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从今貔武士,不惮戍金微。
403 0 0
中华文学
微雨眼明处,春信著南枝。百花头上消息,为我赴襟期。松下凌霜古干,竹外横窗疏影,同是岁寒姿。唤取我曹赏,莫使俗流知。 对风前,看雪后,总相宜。碧天如洗,何许羌笛月边吹。一段出群标格,合得水仙兄事,千古豫章诗。鼎鼐付佳实,终待麦秋时。
311 0 0
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霜风吹寒月,窈窕虚中上。 前声既舂容,后声复晃荡。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 信知本际空,徒挂生灭想。
390 0 0
张说
甘棠春色满南丰。春好处、在黉宫。宫柳映墙红。对墙柳、常思耐翁。 文章太守,词华哲匠,人与易居东。攀恋计无从。判行省、重临旧封。
330 0 0
樾馆者,盖即林取材,基颠柘,架茅茨,居不期逸, 为不至劳,清谈娱宾,斯为尚矣。及荡者鄙其隘阒, 苟事宏湎,乖其宾矣。词曰: 紫岩隈兮青谿侧,云松烟茑兮千古色。芳靃蘼兮荫蒙茏, 幽人构馆兮在其中。靃蘼蒙茏兮开樾馆, 卧风霄兮坐霞旦。粤有宾兮时戾止,樵苏不爨兮清谈已, 永岁终朝兮常若此。
372 0 0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343 0 0
欧阳修
春馀草木繁,耕种满田园。酌酒聊自劝,农夫安与言。 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采樵过北谷,卖药来西村。 村烟日云夕,榛路有归客。杖策前相逢,依然是畴昔。 邂逅欢觏止,殷勤叙离隔。谓予搏扶桑,轻举振六翮。 奈何偶昌运,独见遗草泽。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 物情趋势利,吾道贵闲寂。偃息西山下,门庭罕人迹。 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
382 0 0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飘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451 0 0
杜甫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386 0 0
刘禹锡
诵经千纸得为僧,麈尾持行不拂蝇。古塔月高闻咒水, 新坛日午见烧灯。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彩绳。 且说近来心里事,仇雠相对似亲朋。
384 0 0
贾岛
使臣怀饯席,亚尹有前溪。客是仙舟里,途从御苑西。 泉声喧暗竹,草色引长堤。故绛青山在,新田绿树齐。 天秋闻别鹄,关晓待鸣鸡。应叹沈冥者,年年津路迷。
319 0 0
皇甫冉
天台南洞一灵仙,骨耸冰棱貌莹然。曾对浦云长昧齿, 重来华表不知年。溪桥晚下玄龟出,草露朝行白鹿眠。 犹忆夜深华盖上,更无人处话丹田。
422 0 0
张祜
步登春岩里,更上最远山。聊见宇宙阔,遂令身世闲。 清辉赏不尽,高驾何时还。 石梁耸千尽,高盼出林□。亘壑蹑丹虹,排云弄清影。 路期访道客,游衍空井井。 采薪穷冥搜,深路转清映。安知洞天里,偶坐得棋圣。 至今追灵迹,可用陶静性。 沙门何处人,携手俱灭迹。深入不动境,乃知真圆寂。 有时归罗浮,白日见飞锡。
539 0 0
问讯金华伯,自是地行仙。只为朱轮画戟,句引到湘川。用个狎鸥心地,做就烹鲜时政,民化我何言。但贵衡阳纸,纸落尽云烟。对湖天,梅索笑,月还圆。旧时岳生申甫,重到是前缘。快洗瑶觥一醉,唤个鹤仙起舞,骑取上花砖。春秋更多少,庄木八千年。
297 0 0
平明方发尽,为待好风吹。不见移来日,先愁落去时。 浓香薰叠叶,繁朵压卑枝。坐看皆终夕,游蜂似有期。
367 0 0
方干
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
李世民
素手不晶盘。垒起仙丸。红绡剪碎却成团。逗得安排金粟遍,何似鸡冠。味胜玉浆寒。只被宜酸。莫将荔子一般看。色淡香消僝僽损,才到长安。
388 0 0
王观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