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草抽心,江云弄碧,江波依旧东流。别筵初散,行客上兰舟。休唱阳关旧曲,青青柳、无限轻柔。应争记,三年乐事,珠翠拥鳌头。 离愁。知几许,花梢著雨,红泪难收。看烟火吴天,万里悠悠。一望珠宫绛阙,蓬莱路、应在皇州。仍回首,蜀山万点,明月满南楼。
420 0 0
中华文学
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440 0 0
李涉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468 0 0
刘希夷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流水盘回山百转, 生绡数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 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文工画妙各臻极, 异境恍惚移于斯。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种桃处处惟开花。 川原近远蒸红霞。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大蛇中断丧前王, 群马南渡开新主。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争持酒食来相馈, 礼数不同樽俎异。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 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人间有累不可住, 依然离别难为情。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382 0 0
韩愈
【最高楼】 咏梅 春乍透,香早暗偷传。 深院落,斗清妍。 紫檀枝似流苏带, 黄金鬚胜辟寒钿。 更朝朝,琼树好, 笑当年。 花不向沉香亭上看; 树不着唐昌宫里玩。 衣带水,隔风烟。 铅华不御凌波处, 蛾眉淡扫至尊前。 管如今,浑似了, 更堪怜。
480 0 0
陈亮
激箭溪湍势莫凭,飘然一叶若为乘。仰瞻青壁开天罅,斗转寒湾避石棱。巢鸟夜惊离岛树,啼猿昼怯下岩藤。此中明日寻知己,恐似龙门不易登。
417 0 0
方干
晓向潭上行,夕就潭边宿。清冷无波澜,潎潎鱼相逐。 钓翁坐不起,见我往来熟。
427 0 0
姚合
风又雨。吹面落花红舞。把酒不禁春思苦。别离闻杜宇。 叠嶂楼头佳处。犹想襞笺容与。思人云山便好语。莫辞频寄取。
377 0 0
当来日大难行。前有阪,后有坑。大梁侧,小梁倾。 两轴相绞,两轮相撑。大牛竖,小牛横。乌啄牛背, 足趺力伫。当来日大难行。太行虽险,险可使平。 轮轴自挠,牵制不停。泥潦渐久,荆棘旋生。行必不得, 不如不行。
453 0 0
元稹
世乱君巡狩,清贤又告亡。星辰皆有角,日月略无光。 金柱连天折,瑶阶被贼荒。令人转惆怅,无路问苍苍。 宗社运微衰,山摧甘井枯。不知千载后,更有此人无。 政入龚黄甲,诗轻沈宋徒。受恩酬未得,不觉只长吁。 傥在扶天步,重兴古国风。还如齐晏子,再见狄梁公。 棠树梅溪北,佳城舜庙东。谁修循吏传,对此莫匆匆。
463 0 0
贯休
温泉启蛰气氛氲,渭浦归鸿日数群。骑仗联联环北极, 鸣笳步步引南熏。松间彩殿笼佳气,山上朱旗绕瑞云。 不知远梦华胥国,何如亲奉帝尧君。
357 0 0
张说
曲江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 今日春光君不见,杏花零落寺门前。
512 0 0
张籍
《太白》〔2〕二卷七期上有一篇南山先生的《保守文言的第三道策》〔3〕,他举出:第一道是说“要做白话由于文言做不通”,第二道是说“要白话做好,先须文言弄通”。十年之后,才来了太炎先生的第三道,“他以为你们说文言难,白话更难。理由是现在的口头语,有许多是古语,非深通小学就不知道现在口头语的某音,就是古代的某音,不知道就是古代的某字,就要写错。……” 太炎〔4〕先生的话是极不错的。现在的口头语,并非一朝一夕,从天而降的语言,里面当然有许多是古语,既有古语,当然会有许多曾见于古书,如果做白话的人,要每字都到《说文解字》里去找本字,那的确比做任用借字的文言要难到不知多少倍。然而自从提倡白话以来,主张者却没有一个以为写白话的主旨,是在从“小学”里寻出本字来的,我们就用约定俗成的借字。诚然,如太炎先生说:“乍见熟人而相寒暄曰‘好呀’,‘呀’即‘乎’字;应人之称曰‘是唉’,‘唉’即‘也’字。”但我们即使知道了这两字,也不用“好乎”或“是也”,还是用“好呀”或“是唉”。因为白话是写给现代的人们看,并非写给商周秦汉的鬼看的,起古人于地下,看了不懂,我们也毫不畏缩。所以太炎先生的第三道策,其实是文不对题的。这缘故,是因为先生把他所专长的小学,用得范围太广了。 我们的知识很有限,谁都愿意听听名人的指点,但这时就来了一个问题:听博识家的话好,还是听专门家的话好呢?解答似乎很容易:都好。自然都好;但我由历听了两家的种种指点以后,却觉得必须有相当的警戒。因为是:博识家的话多浅,专门家的话多悖的。 博识家的话多浅,意义自明,惟专门家的话多悖的事,还得加一点申说。他们的悖,未必悖在讲述他们的专门,是悖在倚专家之名,来论他所专门以外的事。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名人被崇奉所诱惑,也忘记了自己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渐以为一切无不胜人,无所不谈,于是乎就悖起来了。其实,专门家除了他的专长之外,许多见识是往往不及博识家或常识者的。太炎先生是革命的先觉,小学的大师,倘谈文献,讲《说文》,当然娓娓可听,但一到攻击现在的白话,便牛头不对马嘴,即其一例。还有江亢虎〔5〕博士,是先前以讲社会主义出名的名人,他的社会主义到底怎么样呢,我不知道。只是今年忘其所以,谈到小学,说“‘德’之古字为‘?’,从‘?’从‘心’,‘?’即直觉之意”,却真不知道悖到那里去了,他竟连那上半并不是曲直的直字这一点都不明白〔6〕。这种解释,却须听太炎先生了。 不过在社会上,大概总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既是名人,也就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所以译一本欧洲史,就请英国话说得漂亮的名人校阅,编一本经济学,又乞古文做得好的名人题签;学界的名人绍介医生,说他“术擅岐黄”〔7〕,商界的名人称赞画家,说他“精研六法”〔8〕。……这也是一种现在的通病。德国的细胞病理学家维尔晓(Virchow)〔9〕,是医学界的泰斗,举国皆知的名人,在医学史上的位置,是极为重要的,然而他不相信进化论,他那被教徒所利用的几回讲演,据赫克尔(Haeckel)〔10〕说,很给了大众不少坏影响。因为他学问很深,名甚大,于是自视甚高,以为他所不解的,此后也无人能解,又不深研进化论,便一口归功于上帝了。现在中国屡经绍介的法国昆虫学大家法布耳(Fabre)〔11〕,也颇有这倾向。他的著作还有两种缺点:一是嗤笑解剖学家,二是用人类道德于昆虫界。但倘无解剖,就不能有他那样精到的观察,因为观察的基础,也还是解剖学;农学者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坏虫,却是多余了。有些严正的科学者,对于法布耳的有微词,实也并非无故。但倘若对这两点先加警戒,那么,他的大著作《昆虫记》十卷,读起来也还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不过名人的流毒,在中国却较为利害,这还是科举的余波。那时候,儒生在私塾里揣摩高头讲章,和天下国家何涉,但一登第,真是“一举成名天下知”,他可以修史,可以衡文,可以临民,可以治河;到清朝之末,更可以办学校,开煤矿,·练·新·军,·造·战·舰,·条·陈·新·政,出洋考察了。成绩如何呢,不待我多说。 这病根至今还没有除,一成名人,便有“满天飞”之概。我想,自此以后,我们是应该将“名人的话”和“名言”分开来的,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许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这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分别名人之所以名,是由于那一门,而对于他的专门以外的纵谈,却加以警戒。苏州的学子是聪明的,他们请太炎先生讲国学〔12〕,却不请他讲簿记学或步兵操典,——可惜人们却又不肯想得更细一点了。 我很自歉这回时时涉及了太炎先生。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大约也无伤于先生的“日月之明”的。至于我的所说,可是我想,“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盖亦“悬诸#p#副标题#e#
399 0 0
鲁迅
问浮家泛宅,自玄真、去后有谁来。漫烟波千顷,云峰倒影,空翠成堆。可是溪山无主,佳处且徘徊。暮雨卷晴野,落照天开。 老去余生江海,伴远公香火,犹有宗雷。便何妨元亮,携酒间相陪。寄清谈、芒鞋筇杖,更尽驱、风月入尊罍。江村路,我歌君和,莫棹船回。
392 0 0
叶梦得
尝闻薛公泪,非直雍门琴。窜逐留遗迹,悲凉见此心。 府中因暇豫,江上幸招寻。人事已成古,风流独至今。 闲情多感叹,清景暂登临。无复甘棠在,空馀蔓草深。 晴光送远目,胜气入幽襟。水去朝沧海,春来换碧林。 赋怀湘浦吊,碑想汉川沉。曾是陪游日,徒为梁父吟。
415 0 0
张九龄
为甚夜来添病,强临宝镜,憔悴娇慵。一任钗横鬓乱,永日熏风。恼脂消榴红径里,羞玉减蝶粉丛中。思悠悠,垂帘独坐,传遍熏笼。朦胧。玉人不见,罗裁囊寄,锦写笺封。约在春归,夏来依旧各西东。粉墙花影来疑是,罗帐雨梦断成空。最难忘,屏边瞥见,野外相逢。
407 0 0
佚名
帆影日渐高,闲眠犹未起。起问鼓枻人,已行三十里。 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饱食起婆娑,盥漱秋江水。 平生沧浪意,一旦来游此。何况不失家,舟中载妻子。
457 0 0
白居易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482 0 0
孟浩然
满院落花春寂。风絮一帘斜日。翠钿晓寒轻,独倚秋千无力。无力。无力。蹙破远山愁碧。
379 0 0
杨冠卿
溪上持只轮,溪边指茅屋。闲乘风水便,敢议朱丹毂。 高多倚衡惧,下有折轴速。曷若载逍遥,归来卧云族。
507 0 0
陆龟蒙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