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299 0 0
王维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460 0 0
刘禹锡
轩阴冉冉移斜日,寒韵泠泠入晚风。 烟格月姿曾不改,至今犹似在山中。
361 0 0
陆龟蒙
皇尸命工祝。承致多福无疆。 于女孝孙。来女孝孙。 使女受禄于天。宜稼于田。 眉寿万年。笏替引之。
318 0 0
佚名
贾子命堪悲,唐人独解诗。左迁今已矣,清绝更无之。 毕竟吾犹许,商量众莫疑。嘉陵四十字,一一是天资。
389 0 0
薛能
妾家巫峡阳,罗幌寝兰堂。晓日临窗久,春风引梦长。 落钗仍挂鬓,微汗欲消黄。纵使朦胧觉,魂犹逐楚王。
329 0 0
梁锽
宫梅粉淡,岸柳金匀,皇州乍庆春回。凤阙端门,棚山彩建蓬莱。沈沈洞天向晚,宝舆还、花满钧台。轻烟里,算谁将金莲,陆地齐开。 触处笙歌鼎沸,香鞯趁,雕轮隐隐轻雷。万家帘幕,千步锦绣相挨。银蟾皓月如昼,共乘欢、争忍归来。疏钟断,听行歌、犹在禁街。
362 0 0
赵佶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320 0 0
李白
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仲殊
见说灵泉好,潺湲兴莫穷。谁当秋霁后,独听月明中。 溅石苔花润,随流木叶红。何当化霖雨,济物显殊功。
350 0 0
中华文学
大业来四夷,仁风和万国。白日体无私,皇天辅有德。 七旬罪已服,六月师方克。伟哉帝道隆,终始常作则。
334 0 0
西湖避暑棹扁舟。忘机狎白鸥。荷香十里供瀛洲。山光翠欲流。 歌浩浩,思悠悠。诗成兴未休。清风明月解相留。琴声万籁幽。
358 0 0
曹冠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322 0 0
苏轼
心与青春背,新年亦掩扉。渐穷无相学,惟避不材讥。 积病攻难愈,衔恩报转微。定知书课日,优诏许辞归。
274 0 0
包佶
象鼎格仍高,其中不烹饪。唯将煮浊醪,用以资酣饮。 偏宜旋樵火,稍近馀酲枕。若得伴琴书,吾将著闲品。
343 0 0
皮日休
凡是有志于创作的青年,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大概总是“应该怎样写?”现在市场上陈列着的“小说作法”,“小说法程”之类,就是专掏这类青年的腰包的。然而,好像没有效,从“小说作法”学出来的作者,我们至今还没有听到过。有些青年是设法去问已经出名的作者,那些答案,还很少见有什么发表,但结果是不难推想而知的:不得要领。这也难怪,因为创作是并没有什么秘诀,能够交头接耳,一句话就传授给别一个的,倘不然,只要有这秘诀,就真可以登广告,收学费,开一个三天包成文豪学校了。以中国之大,或者也许会有罢,但是,这其实是骗子。 在不难推想而知的种种答案中,大概总该有一个是“多看大作家的作品”。这恐怕也很不能满文学青年的意,因为太宽泛,茫无边际——然而倒是切实的。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这“不应该那么写”,如何知道呢?惠列赛耶夫〔2〕的《果戈理研究》第六章里,答复着这问题——“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 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而我们中国却偏偏缺少这样的教材。近几年来,石印的手稿是有一些了,但大抵是学者的著述或日记。也许是因为向来崇尚“一挥而就”,“文不加点”的缘故罢,又大抵是全本干干净净,看不出苦心删改的痕迹来。取材于外国呢,则即使精通文字,也无法搜罗名作的初版以至改定版的各种本子的。 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没有这样的环境和遗产,是中国的文学青年的先天的不幸。 在没奈何中,想了一个补救法:新闻上的记事,拙劣的小说,那事件,是也有可以写成一部文艺作品的,不过那记事,那小说,却并非文艺——这就是“不应该这样写”的标本。只是和“应该那样写”,却无从比较了。 四月二十三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六月《文学》月刊第四卷第六号“文学论坛”栏,署名洛。 〔2〕惠列赛耶夫(BBBepecae,1867—1945)一译魏烈萨耶夫,苏联作家,文学评论家。 #p#副标题#e#
276 0 0
鲁迅
虔祷游灵境,元妃夙志同。玉香焚静夜,银烛炫辽空。 泉漱云根月,钟敲桧杪风。印金标圣迹,飞石显神功。 满望天涯极,平临日脚红。猿来斋石上,僧集讲筵中。 顿作超三界,浑疑证六通。愿成修偃化,社稷保延洪。
287 0 0
事长如事端。
316 0 0
百龄嗟倏忽,一旦向山阿。丹桂销已尽,青松哀更多。 薰风虚听曲,薤露反成歌。自有藏舟处,谁怜隙驷过。 恻怆恒山羽,留连棣萼篇。佳城非旧日,京兆即新阡。 城郭三千岁,丘陵几万年。唯馀松柏垄,朝夕起寒烟。 短歌三献曲,长夜九泉台。此室玄扃掩,何年白日开。 荒郊疏古木,寒隧积陈荄.独此伤心地,松声薄暮来。
271 0 0
骆宾王
人物羲皇上,诗名沈谢间。漫郎元自谩为官。醉眼瞢腾、只拟看湘山。 小隐今成趣,邻翁独往还。野堂梅柳尚春寒。且趁华灯频泛、酒船宽。
270 0 0
张孝祥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