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伤春伤别几时休。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在眉头。不知供得几多愁。更斜日、凭危楼。
361 0 0
石延年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曾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自不能忘堪笑。朝来梅雨霁,青青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285 0 0
辛弃疾
草合径微微,终南对掩扉。晚凉疏雨绝,初晓远山稀。 落叶无青地,闲身著白衣。朴愚犹本性,不是学忘机。
421 0 0
贾岛
千回掌上横,珍重远方情。客问何人与,闽僧寄一茎。 画空疑未决,卓地计初成。幸以文堪采,扶持力不轻。
352 0 0
张祜
几年城中无看灯。夜三更。月空明。野庙残梅,村鼓自春声。长笑儿童忙踏舞,何曾见,宣德棚,不夜城。 去年今年又伤心。去年晴。去年曾。不似今年,闲坐处、却不曾行。忆去年人、弹烛泪纵横。想见西窗窗下月,窗下月,是无情,是有情。
275 0 0
刘辰翁
春来无伴闲游少,行乐三分减二分。 何况今朝杏园里,闲人逢尽不逢君。
365 0 0
白居易
恨绵绵深宫怨女,情默默梦断羊车,冷清清长门寂寞长青芜,日迟迟春风院宇。泪漫漫介破琅玉,闷淹淹散心出户闲凝伫,昏惨惨晚烟妆点雪模糊,淅零零洒梨花暮雨。
274 0 0
中华文学
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
294 0 0
孟浩然
竹色苔香小院深。蒲团茶鼎掩山扃。松风吹净世间尘。 静养金芽文武火,时调玉轸短长清。石床闲卧看秋云。长清、短清,皆琴曲名。
334 0 0
周密
袅袅孤生竹,独立山中雪。苍翠摇动风,婵娟带寒月。 狂花不相似,还共凌冬发。
347 0 0
皎然
柳外轻雷,催几阵、雨丝飞急。雷雨过、半川荷气,粉融香浥。弄蕊攀条春一笑,从教水溅罗衣湿。打梁州、箫鼓浪花中,跳鱼立。 山倒影,云千叠。横浩荡,舟如叶。有采菱清些,桃根双楫。忘却天涯漂泊地,尊前不放闲愁入。任碧筒、十丈卷金波,长鲸吸。
301 0 0
范成大
曼雪 只要并不是靠这来解决国政,布置战争,在朋友之间,说几句幽默,彼此莞尔而笑,我看是无关大体的。就是革命专家,有时也要负手散步;理学先生〔2〕总不免有儿女,在证明着他并非日日夜夜,道貌永远的俨然。小品文大约在将来也还可以存在于文坛,只是以“闲适”为主〔3〕,却稍嫌不够。 人间世事,恨和尚往往就恨袈裟。幽默和小品的开初,人们何尝有贰话。然而轰的一声,天下无不幽默和小品,幽默那有这许多,于是幽默就是滑稽,滑稽就是说笑话,说笑话就是讽刺,讽刺就是漫骂。油腔滑调,幽默也;“天朗气清”〔4〕,小品也;看郑板桥《道情》一遍,谈幽默十天,买袁中郎尺牍半本,作小品一卷。〔5〕有些人既有以此起家之势,势必有想反此以名世之人,于是轰然一声,天下又无不骂幽默和小品。其实,则趁队起哄之士,今年也和去年一样,数不在少的。 手拿黑漆皮灯笼,彼此都莫名其妙。总之,一个名词归化中国,不久就弄成一团糟。伟人,先前是算好称呼的,现在则受之者已等于被骂;学者和教授,前两三年还是干净的名称;自爱者闻文学家之称而逃,今年已经开始了第一步。但是,世界上真的没有实在的伟人,实在的学者和教授,实在的文学家吗?并不然,只有中国是例外。 假使有一个人,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着,不久准可以围满一堆人;又假使又有一个人,无端大叫一声,拔步便跑,同时准可以大家都逃散。真不知是“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6〕,然而又心怀不满,骂他的莫名其妙的对象曰“妈的”!但是,那吐唾沫和大叫一声的人,归根结蒂还是大人物。当然,沉着切实的人们是有的。不过伟人等等之名之被尊视或鄙弃,大抵总只是做唾沫的替代品而已。 社会仗这添些热闹,是值得感谢的。但在乌合之前想一想,在云散之前也想一想,社会未必就冷静了,可是还要像样一点点。 五月十四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七日《申报·自由谈》。〔2〕理学先生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信奉和宣传这种学说的人被称为理学先生。〔3〕指林语堂关于小品文的主张,见《人间世》半月刊第一期(一九三四年四月)的《发刊词》:“盖小品文……以闲适为格调。” 〔4〕“天朗气清”语见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5〕郑板桥作有近似游戏笔墨的道情《老渔翁》等十首。道情原是道士唱的歌曲,后来演变为一种民间曲调。袁中郎,即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代文学家。他和兄宗道、弟中道,反对文学上的复古倾向,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的作品以小品散文著称。三十年代时,林语堂等在其所办刊物《论语》,《人间世》上极力推崇袁中郎、郑板桥等人的文章。当时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过林语堂校阅的《袁中郎全集》,上海南强书局出版过《袁中郎尺牍全稿》。 〔6〕“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语见《世说新语·简傲》,是三国时魏文学家嵇康对来访的钟会表示简慢的话。 #p#副标题#e#
308 0 0
鲁迅
化行邦域二年春,樵唱渔歌日日新。未降诏书酬善政, 不知天泽答何人。秋登岳寺云随步,夜宴江楼月满身。 他日朱门恐难扫,沙堤新筑必无尘。
368 0 0
杜荀鹤
绿阴茅屋两三间,院后溪流门外山,山桃野杏开无限。怕春光虚过眼,得浮生半日清闲。邀邻翁为伴,使家僮过盏,直吃的老瓦盆干。 满林红叶乱翩翩,醉尽秋霜锦树残,苍苔静拂题诗看。酒微温石鼎寒,瓦杯深洗尽愁烦。衣宽解,事不关,直吃的老瓦盆干。 田翁无梦到长安,婢织奴耕尽我闲,蚕收稻熟今秋办。可无饥不受寒,乐丰年畅饮开颜。唤稚子ド新酿,靠篷窗对客弹,直吃的老瓦盆干。 布袍草履耐风寒,茅舍疏斋三两间,荣华富贵皆虚幻。觑功名如等闲,任逍遥绿水青山。寻几个知心伴,酿村醪饮数碗,直吃的老瓦盆干。
322 0 0
贯云石
神迁不火葬,新塔露疏柽。是物皆磨灭,唯师出死生。 虚堂散钓叟,怪木哭山精。林下路长在,无因更此行。
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 客礼容疏放,官曹可接联。新诗句句好,应任老夫传。
305 0 0
杜甫
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深香。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 醺醺宿酒残妆。待付与、温柔醉乡。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
307 0 0
直溪虽乡村,故是尚书里。短棹经其门,叫声忽盈耳。一翁被束缚,苦辞橐如洗。吏指所居堂,即贫谁信尔。呼人好作计,缓且受鞭垂。 穿漏四五间,中已无窗几。屋梁记日月,仰视殊自耻。昔也三年成,今也一朝毁。贻我风雨愁,饱汝歌呼喜。官逋依旧在,府帖重追起。旁人共唏嘘,感叹良有以。东家瓦渐稀,西舍墙半圯。生涯分应尽,迟速总一理。居者今何栖,去者将安徙。明岁留空村,极目唯流水。
370 0 0
吴伟业
蟹熟晕橙霜。蛆浮染菊黄。淡交情、都没炎凉。说道白头难会面,留一日、醉中乡。 世事与轮行。时光逐寸量。任人间、涛海风航。拜了老庞归去也,高著枕、卧南阳。
389 0 0
陈著
去年今日奉皇华,只为朝廷不为家。殿上一杯天子泣, 门前双节国人嗟。龙荒冬往时时雪,兔苑春归处处花。 上下一行如骨肉,几人身死掩风沙。
344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