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 秋堂境寂夜方半,云去苍梧湘水深。
305 0 0
刘禹锡
无事无忧鬓任苍,浊醪闲酌送韶光。溟濛雨过池塘暖, 狼藉花飞砚席香。好古未尝疏典册,悬图时要看潇湘。 恋君清话难留处,归路迢迢又夕阳。
300 0 0
中华文学
今年文坛上的战术,有几手是恢复了五六年前的太阳社式〔2〕,年纪大又成为一种罪状了,叫作“倚老卖老”〔3〕。 其实呢,罪是并不在“老”,而在于“卖”的,假使他在叉麻酱,念弥陀,一字不写,就决不会惹青年作家的口诛笔伐。如果这推测并不错,文坛上可又要增添各样的罪人了,因为现在的作家,有几位总不免在他的“作品”之外,附送一点特产的赠品。有的卖富,说卖稿的文人的作品,都是要不得的;有人指出了他的诗思不过在太太的奁资中,就有帮闲的来说这人是因为得不到这样的太太,恰如狐狸的吃不到葡萄,所以只好说葡萄酸〔4〕。有的卖穷,或卖病,说他的作品是挨饿三天,吐血十口,这才做出来的,所以与众不同。有的卖穷和富,说这刊物是因为受了文阀文僚的排挤,自掏腰包,忍痛印出来的,所以又与众不同〔5〕。有的卖孝,说自己做这样的文章,是因为怕父亲将来吃苦的缘故〔6〕,那可更了不得,价值简直和李密的《陈情表》〔7〕不相上下了。有的就是衔烟斗,穿洋服,唉声叹气,顾影自怜,老是记着自己的韶年玉貌的少年哥儿,这里和“卖老”相对,姑且叫他“卖俏”罢。不过中国的社会上,“卖老”的真也特别多。女人会穿针,有什么希奇呢,一到一百多岁,就可以开大会,穿给大家看〔8〕,顺便还捐钱了。说中国人“起码要学狗”,倘是小学生的作文,是会遭先生的板子的,但大了几十年,新闻上就大登特登,还用方体字标题道:“皤然一老莅故都,吴稚晖语妙天下”〔9〕;劝人解囊赈灾的文章,并不少见,而文中自述年纪曰:“余年九十六岁矣”者,却只有马相伯〔10〕先生。但普通都不谓之“卖”,另有极好的称呼,叫作“有价值”。 “老作家”的“老”字,就是一宗罪案,这法律在文坛上已经好几年了,不过或者指为落伍,或者说是把持,……总没有指出明白的坏处。这回才由上海的青年作家揭发了要点,是在“卖”他的“老”。 那就不足虑了,很容易扫荡。中国各业,多老牌子,文坛却并不然,创作了几年,就或者做官,或者改业,或者教书,或者卷逃,或者经商,或者造反,或者送命……不见了。“老”在那里的原已寥寥无几,真有些像耆英会里的一百多岁的老太婆,居然会活到现在,连“民之父母”也觉得希奇古怪。而且她还会穿针,就尤其希奇古怪,使街头巷尾弄得闹嚷嚷。然而呀了,这其实是为了奉旨旌表的缘故,如果一个十六七岁的漂亮姑娘登台穿起针来,看的人也决不会少的。谁有“卖老”的吗?一遇到少的俏的就倒。 不过中国的文坛虽然幼稚,昏暗,却还没有这么简单;读者虽说被“养成一种‘看热闹’的情趣”〔11〕,但有辨别力的也不少,而且还在多起来。所以专门“卖老”,是不行的,因为文坛究竟不是养老堂,又所以专门“卖俏”,也不行的,因为文坛究竟也不是妓院。 二卖俱非,由非见是,混沌之辈,以为两伤。 九月十二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十月《文学》月刊第五卷第四号“文学论坛”栏,署名隼。 〔2〕太阳社文学团体,一九二七年下半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孟超等,提倡革命文学。在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该社和创造社都曾奚落过鲁迅年老。 〔3〕“倚老卖老”《星火》第一卷第四期(一九三五年八月)刊有署名巴山(杨邨人)的《文坛三家》一文,就《文坛三户》含沙射影地攻击鲁迅:“这一种版税作家,名利双收,倚老卖老。”〔4〕指邵洵美。他在自办的《十日谈》旬刊第二期(一九三三年八月二十日)发表文章,攻击有些人“总是因为没有饭吃,或是有了饭吃不饱”,所以作文卖稿的。他自己却靠岳家官僚资本家盛宣怀的钱开书店,办刊物。鲁迅在《登龙术拾遗》中曾讽刺他“有富岳家,有阔太太,用赔嫁钱,作文学资本”,不久,《中央日报》上就刊出署名“圣闲”的《“女婿”的蔓延》一文,攻击鲁迅说:“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自己娶不到富妻子,于是对于一切有富岳家的人发生了妒忌”。参看《准风月谈·后记》。 〔5〕指杨邨人、杜衡等办的《星火》月刊。该刊创刊号所载《〈星火〉前致词》中说,当时“文坛已经被垄断”,“在目前这充满了黑暗的文坛上,形成了军阀割据似的局面的文坛上,并不是每一个诚恳的为文艺而努力的青年都能得到他的应得的立足地。”因此他们要办一个“完全是自己的刊物”,“为筹划开始几期的印刷费,我们的几十个同人从最迫切的生活费用上三块五块的省下钞来,逐月积蓄,一直积蓄了几近半年之久,才算够上了我们的预算,于是才大胆的把创刊号付印了。” 〔6〕这里是指杨邨人。他在《读书杂志》第三卷第一期(一九三三年一月)发表的《离开政党生活的战壕》中说:“回过头来看我自己,父老家贫弟幼,漂泊半生,一事无成,革命何时才成功,我的家人现在在作饿殍不能过日,将来革命就是成功,以湘鄂西苏区的情形来推测,我的家人也不免作饿殍作叫化子的。还是:留得青山在,且顾自家人吧了!病中,千思万想,终#p#副标题#e#
272 0 0
鲁迅
饯子西南望,烟绵剑道微。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 职拜舆方远,仙成履会归。定知和氏璧,遥掩玉轮辉。
226 0 0
宋之问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323 0 0
孟浩然
东门留客处,沽酒用钱刀。秋水床下急,斜晖林外高。 金羁络騕褭,玉匣闭豪曹。去日随戎幕,东风见伯劳。
220 0 0
韩翃
重关晓度宿云寒,羸马缘知步步难。 此信的应中路见,乱山何处拆书看。
288 0 0
杜牧
香消云锁旧僧家,僧刹残形半壁斜。 日暮松烟寒漠漠,秋风吹破纸莲花。
355 0 0
张籍
新月已如许,我问带湖梅。人间题句,赢得浮潋酒盈杯。落拓豪英满坐,烂漫风骚连纸,天外凤凰来。只怕轻孤负,莫待巧安排。 空翠滴,寒爽矣,晚佳哉。为君绝倒,折尽千树玉蓓堆。渺渺章泉好在,寂寂卢泉仙去,今古付尊罍。拍手见花木,放眼记莓苔。
260 0 0
韩淲
舞字传新庆,人文迈旧章。冲融和气洽,悠远圣功长。 盛德流无外,明时乐未央。日华增顾眄,风物助低昂。 翥凤方齐首,高鸿忽断行。云门与兹曲,同是奉陶唐。
318 0 0
风骚骚,雨涔涔,长洲苑外荒居深。门外流水流澶漫, 河边古木鸣萧森。夐无禽影,寂无人音。端然拖愁坐, 万感丛于心。姑苏碧瓦十万户,中有楼台与歌舞。 寻常倚月复眠花,莫说斜风兼细雨。 应不知天地造化是何物,亦不知荣辱是何主。 吾囷长满是太平,吾乐不极是天生。岂忧天下有大憝, 四郊刁斗常铮铮。官军扰人甚于贼,将臣怕死唯守城。 又岂复忧朝廷苦弛慢,中官转纵横。李膺勾党即罹患, 窦武忠谋又未行。又岂忧文臣尽遭束高阁, 文教从今日萧索。若更无人稍近前,把笔到头同一恶。 可叹吴城城中人,无人与我交一言。蓬蒿满径尘一榻, 独此闵闵何其烦。虽然小或可谋大,嫠妇之忧史尚存。 况我长怀丈夫志,今来流落沧溟涘。有时惊事再咨嗟, 因风因雨更憔悴。只有闲横膝上琴,怨伤怨恨聊相寄。 伯牙海上感沧溟,何似今朝风雨思。
363 0 0
吴融
又次冬,公谨自剡还,执手聚别,且复别去。怅然於怀,敬赋此解 花边短笛。初结孤山约。雨悄风轻寒漠漠。翠镜秦鬟钗别,同折幽芳怨摇落。 素裳薄。重拈旧红萼。叹携手、转离索。料青禽、一梦春无几,後夜相思,素蟾低照,谁扫花阴共酌。
298 0 0
詹玉
映石先过魏,连城欲向秦。洛阳陪胜友,燕赵类佳人。 方水晴虹媚,常山瑞马新。徒为卞和识,不遇楚王珍。
262 0 0
李峤
高雅的人说,“白话鄙俚浅陋,不值识者一哂之者也。” 中国不识字的人,单会讲话,“鄙俚浅陋”,不必说了。“因为自己不通,所以提倡白话,以自文其陋”如我辈的人,正是“鄙俚浅陋”,也不在话下了。最可叹的是几位雅人,也还不能如《镜花缘》〔2〕里说的君子国的酒保一般,满口“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的终日高雅,却只能在呻吟古文时,显出高古品格;一到讲话,便依然是“鄙俚浅陋”的白话了。四万万中国人嘴里发出来的声音,竟至总共“不值一哂”,真是可怜煞人。 做了人类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明明是现代人,吸着现在的空气,却偏要勒派朽腐的名教,僵死的语言,侮蔑尽现在,这都是“现在的屠杀者”。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KK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九年五月《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署名唐俟。 〔2〕《镜花缘》长篇小说,清代李汝珍著,一百回。这里所引酒保的话,见于该书第二十三回《说酸话酒保咬文》。“君子国”应为淑士国。
266 0 0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1]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294 0 0
白居易
画野通淮泗,星躔应斗牛。玉牒宏图表,黄旗美气浮。 三分开霸业,万里宅神州。高台临茂苑,飞阁跨澄流。 江涛如素盖,海气似朱楼。吴趋自有乐,还似镜中游。
327 0 0
虞世南
天惜中秋,三夜淡云,占得今宵明月。孟陬岁好,金风气爽,清时挺生贤哲。相门出相,算钟庆、自应累叶。乍归来,暂燕处,共仰赤松高辙。 想人生、会须自悦。浮云事、笑里尊前休说。旧有衮衣,公归未晚,千岁盛明时节。命圭相印,看重赏、晋公勋业。济生灵,共富寿,海深天阔。
242 0 0
晁补之
羽衣缥缈拂尘嚣,怅别河梁赠柳条。阆苑云深孤鹤迥, 蓬莱天近一身遥。香浮宝辇仙风润,花落瑶坛绛雨消。 自是长生林下客,也陪鸳鹭入清朝。
牟融
乌台上客紫髯公,共捧天书静境中。 桃朵不辞歌白苎,耶溪暮雨起樵风。
319 0 0
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 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今日赠予兰亭去, 兴来洒笔会稽山。
241 0 0
李白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