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庭三献罢,严卫百灵朝。警跸移前殿,宫车上渭桥。 寒霜凝羽葆,野吹咽笳箫。已向新京兆,谁云天路遥。
386 0 0
李端
【虞美人】 春愁 东风荡飏轻云楼, 时送萧萧雨。 水边台榭燕新归, 一口香泥、 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 依旧成春瘦。 黄昏庭院柳啼鸦, 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376 0 0
陈亮
引派昆山峻,朝宗海路长。千龄逢圣主,五色瑞荣光。 隐映浮中国,晶明助太阳。坤维连浩漫,天汉接微茫。 丹阙清氛里,函关紫气旁。位尊常守伯,道泰每呈祥。 习坎灵逾久,居卑德有常。龙门如可涉,忠信是舟梁。
413 0 0
中华文学
春迟不省似今年,二月无花雪满天。 村店闭门何处宿,夜深遥唤渡江船。
434 0 0
窦巩
东风香草路,南客心容与。白皙吴王孙,青蛾柳家女。 都门数骑出,河口片帆举。夜簟眠橘洲,春衫傍枫屿。 山阴政简甚从容,到罢惟求物外踪。落日花边剡溪水, 晴烟竹里会稽峰。才子风流苏伯玉,同官晓暮应相逐。 加餐共爱鲈鱼肥,醒酒仍怜甘蔗熟。知君练思本清新, 季子如今得为邻。他日知寻始宁墅,题诗早晚寄西人。
322 0 0
李颀
文章一定要有注解,尤其是世界要人的文章。有些文学家自己做的文章还要自己来注释,觉得很麻烦。至于世界要人就不然,他们有的是秘书,或是私淑弟子,替他们来做注释的工作。然而另外有一种文章,却是注释不得的。譬如说,世界第一要人美国总统发表了“和平”宣言〔1〕,据说是要禁止各国军队越出国境。但是,注释家立刻就说:“至于美国之驻兵于中国,则为条约所许,故不在罗斯福总统所提议之禁止内”〔2〕(十六日路透社华盛顿电)。再看罗氏的原文:“世界各国应参加一庄严而确切之不侵犯公约,及重行庄严声明其限制及减少军备之义务,并在签约各国能忠实履行其义务时,各自承允不派遣任何性质之武装军队越出国境。”要是认真注解起来,这其实是说:凡是不“确切”,不“庄严”,并不“自己承允”的国家,尽可以派遣任何性质的军队越出国境。至少,中国人且慢高兴,照这样解释,日本军队的越出国境,理由还是十足的;何况连美国自己驻在中国的军队,也早已声明是“不在此例”了。可是,这种认真的注释是叫人扫兴的。 再则,像“誓不签订辱国条约”〔3〕一句经文,也早已有了不少传注。传曰:“对日妥协,现在无人敢言,亦无人敢行。”这里,主要的是一个“敢”字。但是:签订条约有敢与不敢的分别,这是拿笔杆的人的事,而拿枪杆的人却用不着研究敢与不敢的为难问题——缩短防线,诱敌深入之类的策略是用不着签订的。就是拿笔杆的人也不至于只会签字,假使这样,未免太低能。所以又有一说,谓之“一面交涉”。于是乎注疏就来了:“以不承认为责任者之第三者,用不合理之方法,以口头交涉……清算无益之抗日。”这是日本电通社的消息〔4〕。这种泄漏天机的注解也是十分讨厌的,因此,这不会不是日本人的“造谣”。 总之,这类文章浑沌一体,最妙是不用注解,尤其是那种使人扫兴或讨厌的注解。 小时候读书讲到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5〕,先生就给我讲了,他说:“不求甚解”者,就是不去看注解,而只读本文的意思。注解虽有,确有人不愿意我们去看的。五月十八日。 〔1〕“和平”宣言指一九三三年五月十六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世界四十四国元首发表的《吁请世界和平保障宣言书》,它的主要内容是向各国呼吁缩减军备并制止武装军队的逾越国境。〔2〕“至于美国之驻兵于中国”等语,是罗斯福发表宣言时,美国官方为自己驻兵中国、违反这一宣言的行径辩解时所说的话。〔3〕“誓不签订辱国条约”参看本卷第134页注〔4〕。“对日妥协,现在无人敢言,亦无人敢行”,是一九三三年五月十七日黄郛在天津对记者的谈话。 〔4〕电通社的消息电通社,即日本电报通讯社,一九○一年在东京创办,一九三六年与新闻联合通讯社合并为同盟社。电通社于一九二○年在中国上海设公社。此则消息的原文是:“东京十七日电通电:关于中国方面之停战交涉问题,日军中央部意向如下,虽有停战交涉之情报,然其诚意可疑。中国第一线军队,尚执拗继续挑战,华北军政当局,且发抵抗乃至决战之命令。停战须由军事责任者,以确实之方法堂堂交涉,若由不承认为责任者之第三者,用不合理之方法,以口头交涉,此不过谋一时和缓日军之锋锐而已。中国当局,达观东亚大势,清算无益之抗日,乃其急务,因此须先实际表示诚意。”(据一九三三年五月十七日《大晚报》) 〔5〕“好读书不求甚解”语见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p#副标题#e#
324 0 0
鲁迅
妾住东湖下,郎居南浦边。闲临烟水望,认得采菱船。
387 0 0
陆龟蒙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347 0 0
诗经
老子〔2〕毫无动静的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3〕 “先生,孔丘又来了!”他的学生庚桑楚〔4〕,不耐烦似的走进来,轻轻的说。 “请……” “先生,您好吗?”孔子极恭敬的行着礼,一面说。 “我总是这样子,”老子答道。“您怎么样?所有这里的藏书,都看过了罢?” “都看过了。不过……”孔子很有些焦躁模样,这是他从来所没有的。“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很长久了,够熟透了。去拜见了七十二位主子,谁也不采用。人可真是难得说明白呵。还是‘道’的难以说明白呢?” “你还算运气的哩,”老子说,“没有遇着能干的主子。六经这玩艺儿,只是先王的陈迹呀。那里是弄出迹来的东西呢?你的话,可是和迹一样的。迹是鞋子踏成的,但迹难道就是鞋子吗?”停了一会,又接着说道:“白[儿鸟]们只要瞧着,眼珠子动也不动,然而自然有孕;虫呢,雄的在上风叫,雌的在下风应,自然有孕;类是一身上兼具雌雄的,所以自然有孕。性,是不能改的;命,是不能换的;时,是不能留的;道,是不能塞的。只要得了道,什么都行,可是如果失掉了,那就什么都不行。”〔5〕 孔子好像受了当头一棒,亡魂失魄的坐着,恰如一段呆木头。 大约过了八分钟,他深深的倒抽了一口气,就起身要告辞,一面照例很客气的致谢着老子的教训。 老子也并不挽留他,站起来扶着拄杖,一直送他到图书馆〔6〕的大门外。孔子就要上车了,他才留声机似的说道: “您走了?您不喝点儿茶去吗?……” 孔子答应着“是是”,上了车,拱着两只手极恭敬的靠在横板〔7〕上;冉有〔8〕把鞭子在空中一挥,嘴里喊一声“都”,车子就走动了。待到车子离开了大门十几步,老子才回进自己的屋里去。 “先生今天好像很高兴,”庚桑楚看老子坐定了,才站在旁边,垂着手,说。“话说的很不少……” “你说的对。”老子微微的叹一口气,有些颓唐似的回答道。“我的话真也说的太多了。”他又仿佛突然记起一件事情来,“哦,孔丘送我的一只雁鹅〔9〕,不是晒了腊鹅了吗?你蒸蒸吃去罢。我横竖没有牙齿,咬不动。” 庚桑楚出去了。老子就又静下来,合了眼。图书馆里很寂静。只听得竹竿子碰着屋檐响,这是庚桑楚在取挂在檐下的腊鹅。 一过就是三个月。老子仍旧毫无动静的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 “先生,孔丘来了哩!”他的学生庚桑楚,诧异似的走进来,轻轻的说。“他不是长久没来了吗?这的来,不知道是怎的?……” “请……”老子照例只说了这一个字。 “先生,您好吗?”孔子极恭敬的行着礼,一面说。 “我总是这样子,”老子答道。“长久不看见了,一定是躲在寓里用功罢?” “那里那里,”孔子谦虚的说。“没有出门,在想着。想通了一点:鸦鹊亲嘴;鱼儿涂口水;细腰蜂儿化别个;怀了弟弟,做哥哥的就哭。我自己久不投在变化里了,这怎么能够变化别人呢!……” “对对!”老子道。“您想通了!” 大家都从此没有话,好像两段呆木头。 大约过了八分钟,孔子这才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气,就起身要告辞,一面照例很客气的致谢着老子的教训。 老子也并不挽留他。站起来扶着拄杖,一直送他到图书馆的大门外。孔子就要上车了,他才留声机似的说道: “您走了?您不喝点儿茶去吗?……” 孔子答应着“是是”,上了车,拱着两只手极恭敬的靠在横板上;冉有把鞭子在空中一挥,嘴里喊一声“都”,车子就走动了。待到车子离开了大门十几步,老子才回进自己的屋里去。 “先生今天好像不大高兴,”庚桑楚看老子坐定了,才站在旁边,垂着手,说。“话说的很少……” “你说的对。”老子微微的叹一口气,有些颓唐的回答道。“可是你不知道:我看我应该走了。”〔10〕 “这为什么呢?”庚桑楚大吃一惊,好像遇着了晴天的霹雳。 “孔丘已经懂得了我的意思。他知道能够明白他的底细的,只有我,一定放心不下。我不走,是不大方便的……” “那么,不正是同道了吗?还走什么呢?” “不,”老子摆一摆手,“我们还是道不同。譬如同是一双鞋子罢,我的是走流沙〔11〕,他的是上朝廷的。” “但您究竟是他的先生呵!” “你在我这里学了这许多年,还是这么老实,”老子笑了起来,“这真是性不能改,命不能换了。你要知道孔丘和你不同:他以后就不再来,也再不叫我先生,只叫我老头子,背地里还要玩花样了呀。” “我真想不到。但先生的看人是不会错的……” “不,开头也常常看错。” “那么,”庚桑楚想了一想,“我们就和他干一下……” 老子又笑了起来,向庚桑楚张开嘴: “你看:我牙齿还有吗?”他问。 “没有了。”庚桑楚回答说。 “舌头还在吗?” “在的。” “懂了没有?” “先生的意思是说:硬的#p#副标题#e#
286 0 0
往年疏懒共江湖,月满花香记得无。霜压楚莲秋后折, 雨催蛮酒夜深酤。红尘偶别迷前事,丹桂相倾愧后徒。 出得函关抽得手,从来不及阮元瑜。
366 0 0
罗隐
【三台】 冰泮寒塘水渌, 雨馀百草皆生。 朝来门巷无事, 晚下高斋有情。
453 0 0
韦应物
行行西至一荒陂,因笑唐公不见机。 莫惜骕骦输令尹,汉东宫阙早时归。
345 0 0
三十四十五欲牵,七十八十百病缠。五十六十却不恶, 恬淡清净心安然。已过爱贪声利后,犹在病羸昏耄前。 未无筋力寻山水,尚有心情听管弦。闲开新酒尝数醆, 醉忆旧诗吟一篇。敦诗梦得且相劝,不用嫌他耳顺年。
395 0 0
白居易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乡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380 0 0
散诞人间乐,逍遥地上仙。诗家登逸品,释氏悟真筌。 制诰留台阁,歌词入管弦。处身于木雁,任世变桑田。 吏隐情兼遂,儒玄道两全。八关斋适罢,三雅兴尤偏。 文墨中年旧,松筠晚岁坚。鱼书曾替代,香火有因缘。 欲向醉乡去,犹为色界牵。好吹杨柳曲,为我舞金钿。
355 0 0
刘禹锡
寒欺酒力。一番风雨花如摘。不与群花敌。笑吐清香,独自殿春色。 春愁惟酒消除得。何妨常满坐中客。因花更把光阴惜。莫待春归,空对花梢忆。
443 0 0
管鉴
曾驱万马上天山,风去云回顷刻间。今日海门南面事,莫教还似凤林关。
高骈
家在故林吴楚间,冰为溪水玉为山。 更将旧政化邻邑,遥见逋人相逐还。
309 0 0
戴叔伦
只应踏初雪,骑马发荆州。直怕巫山雨,真伤白帝秋。 群公苍玉佩,天子翠云裘。同舍晨趋侍,胡为淹此留。
354 0 0
杜甫
不但酴醿芍药,此花亦殿余春。麝囊初破酒初醺。恰有这般风韵。 烂坼真成绝倒,半开犹带轻颦。不知抵死笑何人。待与折来细问。
394 0 0
郭应祥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