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承当,本来能解,莫遣干休。算如今蹉过,峥嵘岁月,分阴可惜,一日三秋。闹里偷声,日中逃影,用尽机关无少留。争知道,是沤生即水,水外无沤。 世人等是悠悠。谁著个工夫里求。但掩耳窃钟,将泥洗块,觅花空里,舐蜜刀头。何以忙中,尻舆浸假,邀取三彭同载游。真如界,向毗卢顶上,荐取无忧。
289 0 0
中华文学
喧卑从宦出喧卑,别画能琴又解棋。海上春耕因乱废, 年来冬荐得官迟。风中夜犬惊槐巷,月下寒驴啮槿篱。 孤散恨无推唱路,耿怀吟得赠君诗。
370 0 0
郑谷
故园溪上雪中别,野馆门前云外逢。白发渐多何事苦, 清阴长在好相容。迎风几拂朝天骑,带月犹含度岭钟。 更忆葛洪丹井畔,数株临水欲成龙。
437 0 0
赵嘏
【临江仙】 赠丁玲 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日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467 0 0
毛泽东
寂历远山意,微冥半空碧。绿萝无冬春,彩云竟朝夕。 张子海内奇,久为岩中客。圣君当梦想,安得老松石。
373 0 0
沈如筠
画栋朱楼凌缥缈,全家住在层城。中秋风露助凄清。香凝燕寝,遮莫下帘旌。 佳节喜逢今夕月,后房重按新声。姮娥端解妒娉婷。微云点缀,不放十分明。
321 0 0
赤精乱德,四海困穷。黄旗举义,三灵会同。 早望春雨,云披大风。溥天来祭,高祖之功。
326 0 0
张说
一春春事好,病酒起常迟。流水绿萦砌,落花红堕枝。 楼高喧乳燕,树密斗雏鹂。不学山公醉,将何自解颐。
412 0 0
韦庄
歌声扇里出,妆影扇中轻。未能令掩笑,何处欲鄣声。 知音自不惑,得念是分明。莫见双嚬敛,疑人含笑情。 佳人靓晚妆,清唱动兰房。影入含风扇,声飞照日梁。 娇嚬眉际敛,逸韵口中香。自有横陈分,应怜秋夜长。
379 0 0
李百药
飞花红不聚。都因夜来雨。枝头冷落情如许。东风谁是主。 看看满地,堆却香絮。但目断、章台路。残英剩蕊留春住。春归何处去。春归何处去。
290 0 0
云台高议正纷纷,谁定当时荡寇勋。 日暮灞陵原上猎,李将军是故将军。
397 0 0
李商隐
若非神助笔,砚水恐藏龙。研尽一寸墨,扫成千仞峰。 壁根堆乱石,床罅插枯松。岳麓穿因鼠,湘江绽为蛩。 挂衣岚气湿,梦枕浪头舂。只为少颜色,时人著意慵。
356 0 0
李洞
浩浩姑苏民,郁郁长洲城。来惭荷宠命,去愧无能名。 青紫行将吏,班白列黎氓。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 饯筵犹未收,征棹不可停。稍隔烟树色,尚闻丝竹声。 怅望武丘路,沉吟浒水亭。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
382 0 0
白居易
【寄陈鲁山】 (其二) 天下无虞国论深,书生端合老山林。 平生力学所得处,正要如今不动心。 旧友几年犹短褐,谪官万里少来音。 愿公思此宽羁旅,静胜炎曦岂易侵。
341 0 0
陆游
青苔地上消残暑,绿树阴前逐晚凉。 轻屐单衣薄纱帽,浅池平岸庳藤床。 簪缨怪我情何薄,泉石谙君味甚长。 遍问交亲为老计,多言宜静不宜忙。 窗间睡足休高枕,水畔闲来上小船。 棹遣秃头奴子拨,茶教纤手侍儿煎。 门前便是红尘地,林外无非赤日天。[1] 谁信好风清簟上,更无一事但翛然?
390 0 0
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法人伯希和氏〔2〕从敦煌千佛洞〔3〕所得佛像印本,论者谓当刊于五代之末,而宋初施以采色,其先于日耳曼最初木刻者,尚几四百年。宋人刻本,则由今所见医书佛典,时有图形;或以辨物,或以起信,图史之体具矣。降至明代,为用愈宏,小说传奇,每作出相〔4〕,或拙如画沙,或细于擘?,亦有画谱,累次套印,文彩绚烂,夺人目睛,是为木刻之盛世。清尚朴学〔5〕,兼斥纷华,而此道于是凌替。光绪初,吴友如〔6〕据点石斋,为小说作绣像,以西法印行,全像之书,颇复腾踊,然绣梓遂愈少,仅在新年花纸与日用信笺中,保其残喘而已。及近年,则印绘花纸,且并为西法与俗工所夺,老鼠嫁女与静女拈花之图,皆渺不复见;信笺亦渐失旧型,复无新意,惟日趋于鄙倍〔7〕。北京夙为文人所聚,颇珍楮墨,遗范未堕,尚存名笺。顾迫于时会,苓落将始,吾修好事,亦多杞忧。于是搜索市廛,拔其尤异,各就原版,印造成书,名之曰《北平笺谱》。于中可见清光绪时纸铺,尚止取明季画谱,或前人小品之相宜者,镂以制笺,聊图悦目;间亦有画工所作,而乏韵致,固无足观。宣统末,林琴南先生山水笺出,似为当代文人特作画笺之始,〔8〕然未详。及中华民国立,义宁陈君师曾〔9〕入北京,初为镌铜者作墨合,镇纸画稿,俾其雕镂;既成拓墨,雅趣盎然。不久复廓其技于笺纸,才华蓬勃,笔简意饶,且又顾及刻工省其奏刀之困,而诗笺乃开一新境。盖至是而画师梓人,神志暗会,同力合作,遂越前修矣。稍后有齐白石,吴待秋,陈半丁,王梦白〔10〕诸君,皆画笺高手,而刻工亦足以副之。辛未以后,始见数人,分画一题,聚以成帙,格新神涣,异乎嘉祥。意者文翰之术将更,则笺素之道随尽;后有作者,必将别辟途径,力求新生;其临睨夫旧乡〔11〕,当远俟于暇日也。则此虽短书〔12〕,所识者小,而一时一地,绘画刻镂盛衰之事,颇寓于中;纵非中国木刻史之丰碑,庶几小品艺术之旧苑;亦将为后之览古者所偶涉欤。 千九百三十三年十月三十日鲁迅记。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印行的《北平笺谱》。《北平笺谱》,诗笺图谱选集,木版彩色水印,鲁迅、西谛(郑振铎)合编,自费印行,共六册。内收人物、山水、花鸟笺三三二幅。〔2〕伯希和(P.Pelliot,1878—1945)法国汉学家。一九○六年至一九○八年在中国敦煌千佛洞盗窃大量珍贵文物,运往巴黎。著有《敦煌千佛洞》等。 〔3〕敦煌千佛洞我国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始建于苻秦建元二年(366),隋唐宋元均有修建。内存有大量壁画、造像、经卷、变文等珍贵文物。 〔4〕出相与下文的绣像、全像均指旧时小说、戏曲中的插图。参看《且介亭杂文g连环图画琐谈》玻怠场∑友А∮锍觥逗菏間儒林传》:“(倪)宽有俊材,初见武*郏语经学。上曰:‘吾始以《尚书》为朴学,弗好,及闻宽说,可观。’乃从宽问一篇。”后来称汉儒考据训诂之学为朴学,也称汉学。到了清代,朴学有很大发展,从经学训诂扩大到古籍史料整理和语言文字的研究,学术上形成了崇尚考据,排斥空论,重质朴,轻文藻的学风。〔6〕吴友如(?—约1893)名猷(又作嘉猷),字友如,江苏元和(今吴县)人,清末画家。光绪十年(1884)起在上海点石斋石印书局主绘《点石斋画报》。后自创《飞影阁画报》,又为木版年画绘制画稿,影响较大。 〔7〕鄙倍同鄙背,粗陋背理。《论语g泰伯》:“出辞气,斯员杀兑印!* 〔8〕林琴南参看本卷第193页注〔4〕。他能诗画,宣统年间,曾取宋代吴文英《梦窗词》意,制为山水笺,刻版印行。〔9〕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字师曾,江西义宁(今修水)人,书画家、篆刻家。 〔10〕齐白石(1863—1957)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书画家、篆刻家。吴待秋(1878—1949),名隘,字待秋,浙江崇德人,画家。陈半丁(1876—1970),名年,字半丁,浙江绍兴人,画家。王梦白(1887—1934),名云,字梦白,江西丰城人,画家。〔11〕临睨夫旧乡语出《离骚》:“陟陞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12〕短书指笺牍。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短书出晋宋兵革之际,时国禁书疏,非吊丧问疾不得行尺牍,启事论兵皆短而藏之。” #p#副标题#e#
322 0 0
鲁迅
一月二十八日《申报》号外载二十七日北平专电曰:“故宫古物即起运,北宁平汉两路已奉令备车,团城白玉佛〔2〕亦将南运。” 二十九日号外又载二十八日中央社电传教育部电平各大学,略曰:“据各报载榆关告紧之际,北平各大学中颇有逃考及提前放假等情,均经调查确实。查大学生为国民中坚份子,讵容妄自惊扰,败坏校规,学校当局迄无呈报,迹近宽纵,亦属非是。仰该校等迅将学生逃考及提前放假情形,详报核办,并将下学期上课日期,并报为要。” 三十日,“堕落文人”周动轩先生见之,有诗叹曰: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头儿夸大口,面子靠中坚。 惊扰讵云妄?奔逃只自怜: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 B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二月十六日上海《论语》第十一期,署名动轩。 〔2〕团城在北京北海公园声门旁的小丘上,有圆形城垣,故名。金时始建殿宇,元后屡有增修。白玉佛,置于团城承光殿内,由整块洁白的玉石雕刻而成,高约五尺,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 15年香港注册公司www.2012hkcompany.com
360 0 0
容州诗句在褒城,几度经过眼暂明。 今日重看满衫泪,可怜名字已前生。 忆昔万株梨映竹,遇逢黄令醉残春。 梨枯竹尽黄令死,今日再来衰病身。
377 0 0
元稹
我有二顷田,长洲东百里。环涂为之区,积葑相连纚. 松江流其旁,春夏多苦水。堤防苟不时,泛滥即无已。 粤余病眠久,而复家无峙。田峻不胜荒,农功皆废弛。 他稼已如云,我田方欲莳。四际上通波,兼之葭与苇。 是时立秋后,烟露浩凄矣。虽然遣毕功,萎约都无几。 如何海上风,连日从空起。似欲驱沧溟,来沃具区里。 噫嘻尔风师,吴中多豪士。囷仓过九年,一粒惜如死。 籴贱兼粜贵,凶年翻大喜。只是疲羸苦,才饥须易子。 余仍轗轲者,进趋年二纪。秋不安一食,春不闲一晷。 肠回为多别,骨瘦因积毁。咳唾莫逢人,揶揄空睹鬼。 中又值干戈,遑遑常转徙。故隐茅山西,今来笠泽涘。 荒者不复寻,葺者还有以。将正陶令巾,又盖姜肱被。 不敢务有馀,有馀必骄鄙。所期免假匄,假匄多惭耻。 骄鄙既不生,惭耻更能弭。自可致逍遥,无妨阅经史。 吁余将四十,满望只如此。干泽尚多难,学稼兹复尔。 穷达虽系命,祸福生所履。天不饥死余,飘风当自止。
385 0 0
吴融
楼上炎天冰雪生,高尽燕雀贺新成。碧窗宿雾濛濛湿, 朱栱浮云细细轻。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馀清。 自公多暇延参佐,江汉风流万古情。
282 0 0
杜甫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