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500 0 0
曾几
一曲青山映小池。林疏人静月明时。相逢杯酒也相宜。 醉眼不知春事少,欢情犹得漏声迟。神仙何处梦魂飞。
292 0 0
韩淲
可怜安乐寺,了了树头悬。
330 0 0
佚名
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342 0 0
杜牧
萋萋麦陇杏花风,好是行春野望中。 日暮不辞停五马,鸳鸯飞去绿江空。 忘怀不使海鸥疑,水映桃花酒满卮。 亭上一声歌白苎,野人归棹亦行迟。
287 0 0
羊士谔
寺楼闲纵望,不觉到斜晖。故国在何处,多年未得归。 寒江平楚外,细雨一鸿飞。终斅於陵子,吴山有绿薇。
388 0 0
贯休
蕙炷犹熏百和秾。兰膏正烂五枝红。风流云散太匆匆。 仙草已添君胜爽,醉乡肯为我从容。剩风残月小庭空。
283 0 0
毛滂
谗语能令骨肉离,奸情难测事堪悲。 何因掘得江充骨,捣作微尘祭望思。
376 0 0
中华文学
宛洛有风尘,君行多苦辛。四愁连汉水,百口寄随人。 槐色阴清昼,杨花惹暮春。朝端肯相送,天子绣衣臣。
294 0 0
王维
春雪一瓯扶醉玉,翩翩两腋生风。柳腰无力殢云踪。陈郎投辖意,分袂忍匆匆。 白玉琢杯龙麝泛,瀼瀼天酒争浓。何妨一饮上青驄。晴空行夜月,缓辔水晶宫。
322 0 0
正中秋初过,重阳相近,金茎多露。玉燕开祥,喜气浮庭户。览凤千峰,骖鸾八桂,未展青云步。碧玉篸边,红莲池上,羽仙旁午。 少日声名,珠玑黼黻,晔煜分符,喧轰持斧。带缓裘轻,足远人襦衤夸。唇注樱桃,腰欺杨柳,歌舞新蛮素。满酌金船,寿公千岁,东台西府。
296 0 0
洪适
吾皇绍祖烈,天下再太平。诏下诸郡国,岁贡乡曲英。 元和五年冬,房公尹东京。功曹上言公,是月当登名。 乃选二十县,试官得鸿生。群儒负己材,相贺简择精。 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铿轰。此都自周公,文章继名声。 自非绝殊尤,难使耳目惊。今者遭震薄,不能出声鸣。 鄙夫忝县尹,愧栗难为情。惟求文章写,不敢妒与争。 还家敕妻儿,具此煎炰烹。柿红蒲萄紫,肴果相扶檠。 芳荼出蜀门,好酒浓且清。何能充欢燕,庶以露厥诚。 昨闻诏书下,权公作邦桢。文人得其职,文道当大行。 阴风搅短日,冷雨涩不晴。勉哉戒徒驭,家国迟子荣。
316 0 0
韩愈
祁公一度貂蝉,先生三度貂蝉了。燔柴升辂,银蟾烛夜,金乌腾晓。喜动龙颜,瑞班虹玉,归功元老。纵擎天力倦,明农心切,先还取、中书考。 末著留侯难办,算除非、烦他商皓。紫芝产遍,赤松待久,何时高蹈。人世无过,鱼羹饭美,布衾铭好。待角巾东路,蹇驴北阜,伴公游钓。
284 0 0
刘克庄
麦绥莱勒的连环图画四种〔2〕出版并不久,日报上已有了种种的批评,这是向来的美术书出版后未能遇到的盛况,可见读书界对于这书,是十分注意的。但议论的要点,和去年已不同:去年还是连环图画是否可算美术的问题,现在却已经到了看懂这些图画的难易了。 出版界的进行可没有评论界的快。其实,麦绥莱勒的木刻的翻印,是还在证阴连环图画确可以成为艺术这一点的。现在的社会上,有种种读者层,出版物自然也就有种种,这四种是供给智识者层的图画。然而为什么有许多地方很难懂得呢?我以为是由于经历之不同。同是中国人,倘使曾经见过飞机救国或“下蛋”,则在图上看见这东西,即刻就懂,但若历来未尝躬逢这些盛典的人,恐怕只能看作风筝或蜻蜓罢了。 有一种自称“中国文艺年鉴社”,而实是匿名者们所编的《中国文艺年鉴》在它的所谓“鸟瞰”中,曾经说我所发表的《连环图画辩护》虽将连环图画的艺术价值告诉了苏汶先生,但“无意中却把要是德国板画那类艺术作品搬到中国来,是否能为一般大众所理解,即是否还成其为大众艺术的问题忽略了过去,而且这种解答是对大众化的正题没有直接意义的”。〔3〕这真是倘不是能编《中国文艺年鉴》的选家,就不至于说出口来的聪明话,因为我本也“不”在讨论将“德国板画搬到中国来,是否为一般大众所理解”;所辩护的只是连环图画可以成为艺术,使青年艺术学徒不被曲说所迷,敢于创作,并且逐渐产生大众化的作品而已。假使我真如那编者所希望,“有意的”来说德国板画是否就是中国的大众艺术,这可至少也得归入“低能”一类里去了。 但是,假使一定要问:“要是德国板画那类艺术作品搬到中国来,是否能为一般大众所理解”呢?那么,我也可以回答:假使不是立方派〔4〕,未来派〔5〕等等的古怪作品,大概该能够理解一点。所理解的可以比看一本《中国文艺年鉴》多,也不至于比看一本《西湖十景》少。风俗习惯,彼此不同,有些当然是莫明其妙的,但这是人物,这是屋宇,这是树木,却能够懂得,到过上海的,也就懂得画里的电灯,电车,工厂。尤其合式的是所画的是故事,易于讲通,易于记得。古之雅人,曾谓妇人俗子,看画必问这是什么故事,大可笑。中国的雅俗之分就在此:雅人往往说不出他以为好的画的内容来,俗人却非问内容不可。从这一点看,连环图画是宜于俗人的,但我在《连环图画辩护》中,已经证明了它是艺术,伤害了雅人的高超了。 然而,虽然只对于智识者,我以为绍介了麦绥莱勒的作品也还是不够的。同是木刻,也有刻法之不同,有思想之不同,有加字的,有无字的,总得翻印好几种,才可以窥见现代外国连环图画的大概。而翻印木刻画,也较易近真,有益于观者。我常常想,最不幸的是在中国的青年艺术学徒了,学外国文学可看原书,学西洋画却总看不到原画。自然,翻板是有的,但是,将一大幅壁画缩成明信片那么大,怎能看出真相?大小是很有关系的,假使我们将象缩小如猪,老虎缩小如鼠,怎么还会令人觉得原先那种气魄呢。木刻却小品居多,所以翻刻起来,还不至于大相远。 但这还仅就绍介给一般智识者的读者层而言,倘为艺术学徒设想,锌板的翻印也还不够。太细的线,锌板上是容易消失的,即使是粗线,也能因强水浸蚀的久暂而不同,少浸太粗,久浸就太细,中国还很少制板适得其宜的名工。要认真,就只好来用玻璃板,我翻印的《士敏土之图》〔6〕二百五十本,在中国便是首先的试验。施蛰存先生在《大晚报》附刊的《火炬》上说:“说不定他是像鲁迅先生印珂罗版本木刻图一样的是私人精印本,属于罕见书之列”〔7〕,就是在讥笑这一件事。我还亲自听到过一位青年在这“罕见书”边说,写着只印二百五十部,是骗人的,一定印的很多,印多报少,不过想抬高那书价。 他们自己没有做过“私人精印本”的可笑事,这些笑骂是都无足怪的。我只因为想供给艺术学徒以较可靠的木刻翻本,就用原画来制玻璃版,但制这版,是每制一回只能印三百幅的,多印即须另制,假如每制一幅则只印一张或多至三百张,制印费都是三元,印三百以上到六百张即需六元,九百张九元,外加纸张费。倘在大书局,大官厅,即使印一万二千本原也容易办,然而我不过一个“私人”;并非繁销书,而竟来“精印”,那当然不免为财力所限,只好单印一板了。但幸而还好,印本已经将完,可知还有人看见;至于为一般的读者,则早已用锌板复制,插在译本《士敏土》里面了,然而编辑兼批评家却不屑道。 人不严肃起来,连指导青年也可以当作开玩笑,但仅印十来幅图,认真地想过几回的人却也有的,不过自己不多说。我这回写了出来,是在向青年艺术学徒说明珂罗板一板只印三百部,是制板上普通的事,并非故意要造“罕见书”,并且希望有更多好事的“私人”,不为不负责任的话所欺,大家都来制造“精印本”。 十一月六日。 B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涛声》第二卷第四十六期,署名旅隼。 〔2〕麦绥莱勒的连#p#副标题#e#
317 0 0
鲁迅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醉后颜酡?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377 0 0
谭嗣同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430 0 0
左思
鸟道雪岑巅,师亡谁去禅。几尘增灭后,树色改生前。 层塔当松吹,残踪傍野泉。唯嗟听经虎,时到坏庵边。
340 0 0
贾岛
二十属卢龙,三十防沙漠。平生爱功业,不觉从军恶。 今来客鬓改,知学弯弓错。赤肉痛金疮,他人成卫霍。 目断望君门,君门苦寥廓。
350 0 0
于濆
河浸华夷阔,山横宇宙雄。高波万丈泻,夏禹几年功。 川迸晴明雨,林生旦暮风。人看翻进退,鸟性断西东。 气逐云归海,声驱石落空。近身毛乍竖,当面语难通。 沸沫归何处,盘涡傍此中。从来化鬐者,攀去路应同。
482 0 0
薛能
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江深欲去难。 何似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鱼竿。 篱下先生时得醉,瓮间吏部暂偷闲。 何如家酝双鱼榼,雪夜花时长在前。 鸳鸯怕捉竟难亲,鹦鹉虽笼不著人。 何似家禽双白鹤,闲行一步亦随身。
354 0 0
白居易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