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晚,2010年上海高考语文阅卷工作结束。记者获悉,和去年一样,2010年仍未出现满分作文;另外,2010年阅卷继续坚持“不预设主题”的原则,不少具有独特见解并有说服力的作文,一样也得到高分。 有见解不必围绕“核心思想” 据悉,2010年作文阅卷继续坚持“不预设主题”的原则,无论考生从作文题材料当中选择哪个角度,只要言之有理就行,也就是说只要考生作文不是非常严重的“偏题、跑题”,阅卷老师就不会“痛下杀手”,打出低分。即使考生没有从材料的“核心思想”出发去剖析问题,但只要有自己独特见解,并且议论时有说服力,一样也能得到高分。另外,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界限并不很大,有考生担心自己写成话题作文而失分,阅卷老师表示,作文写法并不固定,这一点并非评分依据,考生无须过多担心。 高考作文区分度较好 2010年高考作文的整体水平和往年相比,作文的区分度相对较好。在2010年高考批改前,一些阅卷老师批改了一批样卷,对优秀作文、中等作文、一般作文进行准确定位,便于各位阅卷教师做参考。 和往年高考作文相比较,2010年高考作文的材料难度不大,一些考生看到比较容易的材料、自己熟悉的材料,匆匆动笔,在审题中缺少严谨的推敲。高考作文阅卷前,所有阅卷老师就看到2010年高考作文的两篇样卷《卡梅隆的智慧》和《鱼!鱼!》,这两篇作文的视角独特、立意新颖,对试题材料分析后引向思辨层面,对素材的开掘深度受到阅卷老师的赞赏。 和往年阅卷不同的是,2010年高考作文的阅卷,不会看学生写什么题材,而是看学生如何写。有关人士指出,2010年高考作文中,出现的优秀作文、中等作文和一般作文的分布比较均衡。 写世博会的作文鲜有佳作 “2010年高考作文的一大特点就是,考生选材涉及面比较广,绝大多数同学对材料的核心内容抓得比较准,且能和生活相结合,针砭时下社会中浮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现象。”一位阅卷老师分析说,比较常规的是不少同学写到环境保护、关注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等,“大约20篇作文中就有一篇写到上海世博会,但总体感觉很少有出彩的佳作。” “伪娘”、凤姐也入作文 在这位阅卷老师看来,通过材料,大部分考生都能做到对自然和人的关系进行反思,如果人类一味对自然进行无止境索取,最终影响到的是人类自身的长远发展。“但也有部分考生能从中转换视角,甚至上升到个人精神追求和人格完善等。”阅卷老师分析说,例如有的学生写到时下社会浮躁的教育理念,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出名要趁早等现象。还有的学生写到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张悟本事件,时下流行的相亲节目中的“拜金女”马诺、“伪娘”、凤姐等,都反映的是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或收视率等,无视整个社会的道德价值,甚至是道德底线的沦丧,折射了社会形态的畸形发展。 “我们很可喜地看到,90后孩子的视角比老师们想象中的要开放得多,关注社会现实,有自己独特的思考。”阅卷老师表示,不少考生都显示出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从材料中反观转型期社会的形态和心态,甚至是一些敏感话题都有所触及,这充分说明“90后”的孩子是关心生活,思考生活的。 (新闻晚报:李征 杨玉红 钱钰 报道) 2010高考满分作文大全(8月10日共计78篇) 全国I卷 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全国卷Ⅰ):大同世界,焉能忘本? 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全国卷Ⅰ):满身花雨又归来 湖南 2010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早(1) 2010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早(2) 2010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早(3) 2010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早(4) 2010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早(5) 2010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 北京 北京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2010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包容 甘肃 2010年甘肃高考满分作文:心的舞台 2010年甘肃高考满分作文:相同的地方不同的人 2010年甘肃省高考满分作文: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010年甘肃省高考满分作文:感受深阅读 2010年甘肃省高考满分作文:守住内心的深度 2010年甘肃省(全国II)高考优秀作文:深阅读之美 2010年甘肃省(全国II)高考优秀作文:浅阅读与深阅读 2010年甘肃省(全国II)高考优秀作文:“小议”浅阅读 2010年甘肃省(全国II)高考优秀作文:背上“悦读”的行囊 2010年甘肃省(全国II)高考优秀作文:重拾遗落的厚重 2010年甘肃省(全国II)高考优秀作文:慢尝书香 2010年甘肃省(全国II)高考优秀作文: 犹忆书香 2010年甘肃省(全国II)高考优秀作文:与品读相拥 2010年甘肃省(全国II)高考优秀作文:用心阅读 陕西 2010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丹墨莲梅 2010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孙悟空的成才之道 山西 2010年山西高考满分作文:我们忘却的艰辛 山东 2010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心灵的暖春 2010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打不垮的信念 2010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冷板凳上守侯成功 2010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痛苦并快乐着 2010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关羽之恨 浙江 2010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1) 2010年浙江卷高考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2) 2010年浙江卷高考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3) 2010年浙江卷高考满分作文:角色转换之间(4) 江苏 江苏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奶奶 的心事 江苏考生王云飞高考骈体作文原文:《绿色生活》 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绿色生活(1) 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绿色生活(2) 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绿色生活(3) 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绿色生活(4) 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绿色生活(5) 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绿色生活(6) 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绿色生活(7) 2010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选:绿色生活(8) 湖北 2010湖北高考满分作文:古风,幻想曲 广东 广东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与你为邻(1) 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2) 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3) 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4) 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5) 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6) 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7) 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8) 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9) 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10) 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11) 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12) 2010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13) 福建 福建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何妨让思维转个弯 福建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我与真善美诗意栖居 2010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站对人生的舞台 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偶然?必然! 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士运论 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尘封的梦,重拾未晚 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驭思,轻吟韵调 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只待蓦然回首 2010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寻找硬币另一面的价值 河南 2010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擦亮眼睛,听贤人意 见 2010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天堂之辩 四川 2010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熟悉(1) 2010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熟悉(2) 2010年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溯源(附点评) 2010年四川省高考优秀作文:点、线、面(附点评) 重庆 重庆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难度(1) 2010年高考重庆满分作文:难题(1) 重庆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难题(2) >>>更多高考满分作文相关资讯尽在高考作文频道 更多高考作文信息资源请访问:E度作文网_高考作文频道
404 0 0
小文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422 0 0
张惠言
墨磨北海乌龙角,笔蘸南山紫兔毫。花笺铺展砚台高,诗气豪,凭换紫罗袍!石榴子露颜回齿,菡萏花含月女姿。不知张敞画眉时,甚意思,墨点了那些儿。金鱼玉带罗袍就,皂盖朱幡赛五侯。山河判断笔尖头,得志秋,分破帝王忧。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405 0 0
中华文学
歌舞阑珊退晚妆。主人情重更留汤。冠帽斜欹辞醉去,邀定,玉人纤手自磨香。 又得尊前聊笑语。如许。短歌宜舞小红裳。宝马促归朱户闭人睡。夜来应恨月侵床。
388 0 0
黄庭坚
前年九日馀杭郡,呼宾命宴虚白堂。去年九日到东洛, 今年九日来吴乡。两边蓬鬓一时白,三处菊花同色黄。 一日日知添老病,一年年觉惜重阳。江南九月未摇落, 柳青蒲绿稻穗香。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 可怜假日好天色,公门吏静风景凉。榜舟鞭马取宾客, 扫楼拂席排壶觞。胡琴铮鏦指拨剌。吴娃美丽眉眼长。 笙歌一曲思凝绝,金钿再拜光低昂。日脚欲落备灯烛, 风头渐高加酒浆。觥醆艳翻菡萏叶,舞鬟摆落茱萸房。 半酣凭槛起四顾,七堰八门六十坊。远近高低寺间出, 东西南北桥相望。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 人烟树色无隙罅,十里一片青茫茫。自问有何才与政, 高厅大馆居中央。铜鱼今乃泽国节,刺史是古吴都王。 郊无戎马郡无事,门有棨戟腰有章。盛时傥来合惭愧, 壮岁忽去还感伤。从事醒归应不可,使君醉倒亦何妨。 请君停杯听我语,此语真实非虚狂。五旬已过不为夭, 七十为期盖是常。须知菊酒登高会,从此多无二十场。
437 0 0
白居易
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雠。 死辱片时痛,生辱长年羞。清桂无直枝,碧江思旧游。
394 0 0
孟郊
绵州江水之东津,鲂鱼鱍鱍色胜银。渔人漾舟沈大网, 截江一拥数百鳞。众鱼常才尽却弃,赤鲤腾出如有神。 潜龙无声老蛟怒,回风飒飒吹沙尘。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君不见朝来割素鬐, 咫尺波涛永相失。
477 0 0
杜甫
萧关扫定犬羊群,闭阁层城白日曛。枥上骅骝嘶鼓角, 门前老将识风云。旌旗四面寒山映,丝管千家静夜闻。 谁道古来多简册,功臣唯有卫将军。
447 0 0
忆得宿新宅,别来馀蕙香。初闻守郡远,一日卧空床。 野驿烟火湿,路人消息狂。山楼添鼓角,村栅立旗枪。 晚渚露荷败,早衙风桂凉。谢家章句出,江月少辉光。
381 0 0
王建
青圻连白浪,晓日渡南津。山叠陵阳树,舟多建业人。 烟霞高占寺,枫竹暗停神。如接玄晖集,江丞独见亲。
364 0 0
司空曙
白马嘶风何处还,鞭梢拂地看南山。珠帘卷尽不回首, 春色欲阑休闭关。花外鸟归残雨暮,竹边人语夕阳闲。 知君旧隐嵩云下,岩桂从今几更攀。
431 0 0
赵嘏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439 0 0
孙道绚
梦啼呜咽觉无语,杳杳微微望烟浦。 楼空客散燕交飞,江静帆飞日亭午。 ok鱼苦笋香味新,杨柳酒旗三月春。 风光百计牵人老,争奈多情是病身。
499 0 0
韩偓
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只鹰,后来这鹰逃走了。几天后,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主人想不出为什么鹰会无缘无故的死,在守林老人的指引下,他剖开鹰腹,才恍然大悟。 原来鹰在笼中,养尊处优,竟失却了猎食的能力,腹中空空如也,活活饿死了。 孩子是一群终究要离开笼子的鹰,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 然而,试看今日之中国,哪里没有锁在笼中的“鹰”?他们从没有经过历练,他们从来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小心地生活。上学嘛,有父母接送,有父母帮助背书包;生活嘛,有父母帮着洗衣洗被,帮着穿衣服系鞋带;甚至去夏令营,也有父母准备好足够的食物,足够大的装脏衣服的袋子…… 试想这样的一群“鹰”飞出笼子,还要如何生活?他们除了感觉到生活的麻烦与沉重外,还能怎样,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吃鸡蛋,只好哭着握着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并非用甘蔗汁浇灌出来的甘蔗就是甜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磨砺,孩子的能力只有在磨砺中才能形成。马卡连柯曾一针见血的说“过份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毁灭。”这并非耸人听闻。 可曾见过傲立悬崖的孤松?在寒风中它的茎为何岿然不动?那是由于他从巨石中探出身体的时候,已经饱受了苦难的摧残。 可曾见过蹁跹飞舞的蝴蝶?在阳光下它的双翅为何那么雄健?那是由于破茧而出的时候,它用尽了一生的力气把体液挤往双翅。 “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白玉不毁,孰为��璋”。古人虽已远去,但言犹在耳啊! 有人说:国家的前途与其说握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家庭教育,关系国家命运。希望天下父母把孩子笼中放飞,让他们去经历风雨,让他们去打造雄健的双翅。
456 0 0
帝里无成久滞淹,别家三度见新蟾。郄诜丹桂无人指, 阮籍青襟有泪沾。溪上却思云满屋,镜中惟怕雪生髯。 病如原宪谁能疗,蹇似刘桢岂用占。雾雨十年同隐遁, 风雷何日振沈潜。吁嗟每被更声引,歌咏还因酒思添。 客舍正甘愁寂寂,郡楼遥想醉恹恹。已闻铃阁悬新诏, 即向纶闱副具瞻。济物便同川上楫,慰心还似邑中黔。 观星始觉中郎贵,问俗方知太守廉。宅后绿波栖画鹢, 马前红袖簇丹襜.闲招好客斟香蚁,闷对琼花咏散盐。 积冻慢封寒溜细,暮云高拔远峰尖。讼堂无事冰生印, 水榭高吟月透帘。松下围棋期褚胤,笔头飞箭荐陶谦。 未知匣剑何时跃,但恐铅刀不再铦。虽有远心长拥篲, 耻将新剑学编苫。才惊素节移铜律,又见玄冥变玉签。 百口似萍依广岸,一身如燕恋高檐。如今正困风波力, 更向人中问宋纤。
462 0 0
韦庄
归不去。船泊早春梅渚。试听玉人歌白_。行云无觅处。 翦烛写诗无语。漠漠寒生窗户。明日短篷眠夜雨。宝钗留半股。
393 0 0
刘过
似玉来投狱,抛家去就枷。可怜两片木,夹却一枝花。
398 0 0
洞庭贡橘拣宜精,太守勤王请自行。珠颗形容随日长, 琼浆气味得霜成。登山敢惜驽骀力,望阙难伸蝼蚁情。 疏贱无由亲跪献,愿凭朱实表丹诚。
511 0 0
灵山一峰秀,岌然殊众山。盘根大江底,插影浮云间。 雷霆常间作,风雨时往还。象外悬清影,千载长跻攀。
409 0 0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76 0 0
江盈科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