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1]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2]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3]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486 0 0
诗经
自从“小品文”这一个名目流行以来,看看书店广告,连信札,论文,都排在小品文里了,这自然只是生意经,不足为据。一般的意见,第一是在篇幅短。 但篇幅短并不是小品文的特征。一条几何定理不过数十字,一部《老子》〔2〕只有五千言,都不能说是小品。这该像佛经的小乘〔3〕似的,先看内容,然后讲篇福。讲小道理,或没道理,而又不是长篇的,才可谓之小品。至于有骨力的文章,恐不如谓之“短文”,短当然不及长,寥寥几句,也说不尽森罗万象,然而它并不“小”。 《史记》〔4〕里的《伯夷列传》和《屈原贾谊列传》除去了引用的骚赋,其实也不过是小品,只因为他是“太史公”之作,又常见,所以没有人来选出,翻印。由晋至唐,也很有几个作家;宋文我不知道,但“江湖派”〔5〕诗,却确是我所谓的小品。现在大家所提倡的,是明清,据说“抒写性灵”〔6〕是它的特色。那时有一些人,确也只能够抒写性灵的,风气和环境,加上作者的出身和生活,也只能有这样的意思,写这样的文章。虽说抒写性灵,其实后来仍落了窠臼,不过是“赋得性灵”,照例写出那么一套来。当然也有人豫感到危难,后来是身历了危难的,所以小品文中,有时也夹着感愤,但在文字狱时,都被销毁,劈板了,于是我们所见,就只剩了“天马行空”〔7〕似的超然的性灵。 这经过清朝检选的“性灵”,到得现在,却刚刚相宜,有明末的洒脱,无清初的所谓“悖谬”〔8〕,有国时是高人,没国时还不失为逸士。逸士也得有资格,首先即在“超然”,“士”所以超庸奴,“逸”所以超责任:现在的特重明清小品,其实是大有理由,毫不足怪的。 不过“高人兼逸士梦”恐怕也不长久。近一年来,就露了大破绽,自以为高一点的,已经满纸空言,甚而至于胡说八道,下流的却成为打诨,和猥鄙丑角,并无不同,主意只在挖公子哥儿们的跳舞之资,和舞女们争生意,可怜之状,已经下于五四运动前后的鸳鸯蝴蝶派〔9〕数等了。为了这小品文的盛行,今年就又有翻印所谓“珍本”〔10〕的事。有些论者,也以为可虑。我却觉得这是并非无用的。原本价贵,大抵无力购买,现在只用了一元或数角,就可以看见现代名人的祖师,以及先前的性灵,怎样叠床架屋,现在的性灵,怎样看人学样,啃过一堆牛骨头,即使是牛骨头,不也有了识见,可以不再被生炒牛角尖骗去了吗? 不过“珍本”并不就是“善本”,有些是正因为它无聊,没有人要看,这才日就灭亡,少下去;因为少,所以“珍”起来。就是旧书店里必讨大价的所谓“禁书”,也并非都是慷慨激昂,令人奋起的作品,清初,单为了作者也会禁,往往和内容简直不相干。这一层,却要读者有选择的眼光,也希望识者给相当的指点的。 十二月二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七日上海《时事新报·每周文学》,署名旅隼。 〔2〕《老子》又名《道德经》,相传为春秋时老聃著。全文五千余字。 〔3〕小乘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注重修行持戒,自我解脱,自认为是佛教的正统派。 〔4〕《史记》西汉司马迁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曾任太史令,故称“太史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全文引录了屈原的《怀沙赋》和贾谊的《吊屈原赋》、《服赋》。〔5〕“江湖派”南宋末年的诗人陈起(在杭州开设书铺)曾编刻《江湖集》,收南宋末年的文人隐士和宋亡后的遗民戴复古、刘过等人的作品,这些作者后被称作江湖派。《江湖集》原有前集、后集、续集;现在所见的《江湖小集》(九十五卷)和《江湖后集》(二十四卷),共收作者一一一人,已非原本。 〔6〕“抒写性灵”当时林语堂等提倡小品文,推崇明代袁中郎、清代袁枚等人“抒写性灵”的作品。林语堂在《论语》第二十八期(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发表的《论文(下)》中说:“性灵派文字,主‘真’字。发抒性灵,斯得其真。” 〔7〕“天马行空”林语堂在《论语》第十五期(一九三三年四月)发表的《论文(上)》中说:“真正豪放自然,天马行空,如金圣叹之《水浒传序》,可谓绝无仅有。” 〔8〕“悖谬”清乾隆间纂修《四库全书》时,凡被视为有“违碍”的书,都加以全毁或抽毁。在各省缴送的禁书书目中,有的就注有“有悖谬语,应请抽毁”字样。参看《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 〔9〕鸳鸯蝴蝶派兴起于清末民初的一个文学流派。这派作品多以文言描写才子佳人的哀情故事,常以鸳鸯蝴蝶来比喻这些才子佳人,迎合小市民趣味,故被称为鸳鸯蝴蝶体。代表作家有徐枕亚、陈蝶仙、李定夷等。他们出版的刊物有《民权素》、《小说丛报》、《小说新报》、《礼拜六》等,其中《礼拜六》刊载白话作品,影响最大,故鸳鸯蝴蝶派又有“礼拜六派”之称。 〔10〕翻印所谓“珍本”指《中国文学珍本丛书》和《国学珍本文库》,前者由施蛰存主编,上海杂志公司发行;后者由襟霞阁主人(平襟亚)编印,中央书局发行#p#副标题#e#
329 0 0
鲁迅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月,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涧,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482 0 0
李端
相逢此溪曲,胜托在烟霞。潭影竹间动,岩阴檐外斜。 人言上皇代,犬吠武陵家。借问淹留日,春风满若耶。
406 0 0
綦毋潜
人物同迁谢,重成念旧悲。连华得琼玖,合奏发埙篪。 馀枿虽无取,残芳尚获知。问君何所似,珍重杜秋诗。
427 0 0
中华文学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日月每从肩上过, 山河长在掌中看。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 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磬碧云端。
335 0 0
李忱
桑条韦也,女时韦也乐。
333 0 0
佚名
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 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先锋百胜在,略地两隅空。 青海无传箭,天山早挂弓。廉颇仍走敌,魏绛已和戎。 每惜河湟弃,新兼节制通。智谋垂睿想,出入冠诸公。 日月低秦树,乾坤绕汉宫。胡人愁逐北,宛马又从东。 受命边沙远,归来御席同。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茅土加名数,山河誓始终。策行遗战伐,契合动昭融。 勋业青冥上,交亲气概中。未为珠履客,已见白头翁。 壮节初题柱,生涯独转蓬。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军事留孙楚,行间识吕蒙。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
328 0 0
杜甫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送穷穷不去,相泥欲何为。今日官家宅,淹留又几时。 古人皆恨别,此别恨消魂。只是空相送,年年不出门。
448 0 0
姚合
金阙争权竞献功,独逃征诏卧三峰。鸡群未必容于鹤, 蛛网何繇捕得龙。清论尽应书国史,静筹皆可息边烽。 风霜落满千林木,不近青青涧底松。 非云非鹤不从容,谁敢轻量傲世踪。紫殿几征王佐业, 青山未拆诏书封。闲吟每待秋空月,早起长先野寺钟。 前古负材多为国,满怀经济欲何从。
413 0 0
徐夤
天有惜花意,恐花开染尘。先教微雪下,始放满城春。 且醉登楼客,重期出郭人。因酬郢中律,霜鬓数茎新。
426 0 0
杜荀鹤
淡烟飘薄。莺花谢、清和院落。树阴翠、密叶成幄。麦秋霁景,夏云忽变奇峰、倚寥廊。波暖银塘,涨新萍绿鱼跃。想端忧多暇,陈王是日,嫩苔生阁。正铄石天高,流金昼永,楚榭光风转蕙,披襟处、波翻翠幕。以文会友,沈李浮瓜忍轻诺。别馆清闲,避炎蒸、岂须河朔。但尊前随分,雅歌艳舞,尽成欢乐。
358 0 0
柳永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 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 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306 0 0
王昌龄
檐有烟岚色,地多松竹风。自言离乱后,不到鼓鼙中。 径柳拂云绿,山樱带雪红。南边青嶂下,时见采芝翁。
377 0 0
世路还相见,偏堪泪满衣。那能郢门别,独向邺城归。 平楚看蓬转,连山望鸟飞。苍苍岁阴暮,况复惜驰晖。
422 0 0
郎士元
南游衡岳上,东往天台里。足蹑华顶峰,目观沧海水。
365 0 0
贾岛
春光至,欲访清歌妙舞重为理。念莺轻燕怯媚容,百斛明珠须费。算枕前盟誓。深诚密约堪凭委。意正美,娇眼又洒,梨花春泪。 记罗帷底。向鸳鸯、灯畔相偎,共把前回,词语咏味。无端浪迹萍蓬,奈区区、又催行李。忍重看、小岸柳梳风,江梅鉴水。待学鹣鹣翼,从他名利荣悴。
344 0 0
劫风火起烧荒宅,苦海波生荡破船。 力小无因救焚溺,清凉山下且安禅。
384 0 0
白居易
【洒泉子】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 僧房四面向湖开。轻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上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444 0 0
潘阆
渴心先止。惟有杨家梅可喜。争笑梅风。空怨楼头角数通。 甜浆酿酒。紫气结成千日寿。不奈人何。化作飞星处处多。
330 0 0
沈瀛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