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秋雨】 镇日风和雨,庐山秋意多。 溪流喧激石,枯叶撼危柯, 密雾添凉湿,沉阴欲醉歌。 小窗开不得,展卷莫如何。
405 0 0
董必武
损神终日谈虚空,不必归命于胎中。我神不西亦不东, 烟收云散何濛濛。尝令体如微微风,绵绵不断道自冲。 世人逢一不逢一,一回存想一回出。只知一切望一切, 不觉一日损一日。劝君修真复识真,世上道人多忤人, 披图醮录益乱神。此法那能坚此身,心田自有灵地珍。 惜哉自有不自亲,明真汩没随埃尘。
402 0 0
刘叉
曾向瑶台月下逢。为谁回首矮墙东。春风吹酒退腮红。 庾岭殷勤通远信,梅家潇洒有仙风。晚香都在玉杯中。
378 0 0
毛滂
无战王者师,有备军之志。天下承平数十年,此语虽存人所弃。今岁西戎背世盟,直随秋风寇边城。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骋山岳倾。国家防塞今有谁?官为承制乳臭儿。酣觞大嚼乃事业,何尝识会兵之机?符移火急搜卒乘,意谓就戮如缚尸。未成一军已出战,驱逐急使缘[山佥][山+繁体“戏”字]。马肥甲重士饱喘,虽有弓剑何所施。连颠自欲堕深谷,虏骑笑指声嘻嘻。一麾发伏雁行出,山下掩截成重围。我军免胄乞死所,承制面缚交涕[氵夷]。逡巡下令艺者全,争献小技歌且吹。其余劓首放之去,东走矢液皆淋漓。道无耳准若怪兽,不自愧耻犹生归!守者沮气陷者苦,尽由主将之所为。地机不见欲侥胜,羞辱中国堪伤悲。
398 0 0
苏舜钦
【墙有茨】 墙有茨,不可扫也。[1]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2]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3] 中冓之言,不可详也。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4] 中冓之言,不可读也。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373 0 0
诗经
南薰殿阁,卷窗户新翠。池沼十顷净,俯桥影横霓。龟鱼自乐,潺潺螭口,流水照碧,芰荷绿满长堤。柳烟水色,一派涟漪。松竹阴中,细风缓引凉吹。琴韵响,玉德凤轸,声转瑶徽。疏襟曳履。或行或凭几。待饮彻、玉鼎云英,怎更有炎曦。
334 0 0
曹勋
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钿罗衫耸细腰。移步锦靴空绰约, 迎风绣帽动飘飖.亚身踏节鸾形转,背面羞人凤影娇。 只恐相公看未足,便随风雨上青霄。
366 0 0
中华文学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唯才是举,以利天下》。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非常感人,尤其是管鲍之交更是成为千古美谈。两人曾经各为其主,在战场上生死相搏,但后来内战结束,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为了齐国的共同利益,成为知己,共同辅佐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齐桓晋文之事”于是成为后世史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这其中,鲍叔知人善荐,主动让贤,管仲当仁不让,敢担重责,无疑都值得大书特书。不过,让我最心折的还是齐桓公。在春秋时期,君与臣的关系虽然还不像战国之后那么等级森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有为而强势的君主在大臣面前无疑有着绝对主导权。齐桓公即位后,面对有着“一箭之仇”的管仲,兴兵讨伐并将其擒杀几乎易如反掌,但他却不计前嫌,不但不予追究,反而给予绝对信任,将治国之权悉数赋予,这不但体现出他胸怀广阔,而且从中可以看出他目标高远,以天下苍生为念,加上知人善用,作为一个国家领袖,可以说集众多领袖必备美德于一身。这样一个“明君”,后来能成为“五霸”之首,并非偶然。同样的故事,在春秋时期还有另外一个版本,那就是晋平公时,祁黄羊举荐自己的仇人解狐担任南阳令,这一义举被孔子称赞为“公”。不过解狐只与祁黄羊有仇,并非与晋平公存在宿怨,因此虽然都是听从属下对仇人的举荐,齐桓公要比晋文公更为难得。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统治者普遍重视人才、真正能够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年代。这一用人传统在后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例如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正式提出“唯才是举”的口号,他的竞争对手孙权和刘备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蜀国的五虎将里,马超和黄忠原来都是刘备的敌人,因为刘备不计前嫌,先后归顺,为了蜀国江山浴血奋战。刘备虽是一位“仁君”,但倘若他没有“光复汉室”的伟大志向,恐怕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凡是胸怀天下的君主,既要有雄才大略,同时也需公私分明,大公无私,方能成就一番事业。当然,我们现在身处的是社会主义新时代,传统的君臣关系不复存在。不过,古人在用人方面留下的宝贵经验,其中的合理成分并没有过时,仍须传承。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来自科技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则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科技兴国的实质是人才兴国。希望我们的各级用人单位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多向齐桓公学习,以对民族和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善用人才,重用人才,这样我们一定能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中小学写作指导、写作素材、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尽在“作文网”微信公众号
357 0 0
小文
远事诸侯出,青山古晋城。连行麹水阁,独入议中兵。 夜雨新田湿,春风曙角鸣。人传府公政,记室有参卿。
345 0 0
董氏娇娆性,多为窈窕名。人随秋月落,韵入捣衣声。 粉蕊粘妆簏,金花竭翠条。夜台无戏伴,魂影向谁娇。 旧亭红粉阁,宿处白云关。春日双飞去,秋风独不还。 舞席沾残粉,歌梁委旧尘。独伤窗里月,不见帐中人。
505 0 0
张说
扶病送君发,自怜犹不归。只应尽客泪,复作掩荆扉。 江汉故人少,音书从此稀。往还二十载,岁晚寸心违。
349 0 0
杜甫
王粲销忧日,江淹起恨年。带川遥绮错,分隰迥阡眠。 □□横周甸,莓苔阙晋田。方知急难响,长在脊令篇。
325 0 0
李峤
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 普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头光了了。看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
344 0 0
辛弃疾
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 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
307 0 0
晋鄙兵回为重难,秦师收旆亦西还。 今来不是无朱亥,谁降轩车问抱关。
523 0 0
汪遵
汉朝共许贾生贤,迁谪还应是宿缘。仰德多时方会面, 拜兄何暇更论年。嵩山晴色来城里,洛水寒光出岸边。 清景早朝吟丽思,题诗应费益州笺。
403 0 0
姚合
硕儒延凤沼,金马被鸿私。馔玉趋丹禁,笺花降紫墀。 衔恩倾旨酒,鼓舞咏康时。暂觏群书缉,逾昭盛业丕。 接筵欣有命,搦管愧无词。自惊一何幸,太阳还及葵。
290 0 0
冷冷水向桥东去。漠漠云归溪上住。疏风淡月有来时,流水行云无觅处。 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竹暮。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
370 0 0
竹使羞殷荐,松龛拜夏祠。为鱼歌德后,舞羽降神时。 文卫瞻如在,精灵信有期。夕阳陪醉止,塘上鸟咸迟。
413 0 0
严维
郡斋得无事,放舟下南湖。湖中见仙邸,果与心赏俱。 不远风物变,忽如寰宇殊。背云视层崖,别是登蓬壶。 突兀盘水府,参差沓天衢。回瞻平芜尽,洪流豁中区。 气吞江山势,色净氛霭无。灵长习水德,胜势当地枢。 朝宗动归心,万里思鸿途。
387 0 0
皎然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