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松古柏岩壁间,猿攀鹤巢古枝折。 五月有霜六月寒,时见山翁来取雪。
583 0 0
中华文学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 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 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 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
428 0 0
白居易
野客萧然访我家,霜威白菊两三花。 子山病起无馀事,只望蒲台酒一车。
451 0 0
皮日休
【天仙子】 洞口春红飞蔌蔌, 仙子含愁眉黛绿。 阮郎何事不归来, 嫩烧金,慵篆玉, 流水桃花空断续。
524 0 0
和凝
张沛 崇拜名伶原是北京的传统。辛亥革命后,伶人的品格提高了,这崇拜也干净起来。先只有谭叫天〔2〕在剧坛上称雄,都说他技艺好,但恐怕也还夹着一点势利,因为他是“老佛爷”——慈禧太后〔3〕赏识过的。虽然没有人给他宣传,替他出主意,得不到世界的名声,却也没有人来为他编剧本。我想,这不来,是带着几分“不敢”的。 后来有名的梅兰芳可就和他不同了。梅兰芳不是生,是旦,不是皇家的供奉〔4〕,是俗人的宠儿,这就使士大夫敢于下手了。士大夫是常要夺取民间的东西的,将竹枝词〔5〕改成文言,将“小家碧玉”〔6〕作为姨太太,但一沾着他们的手,这东西也就跟着他们灭亡。他们将他从俗众中提出,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教他用多数人听不懂的话,缓缓的《天女散花》,扭扭的《黛玉葬花》,先前是他做戏的,这时却成了戏为他而做,凡有新编的剧本,都只为了梅兰芳,而且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梅兰芳。雅是雅了,但多数人看不懂,不要看,还觉得自己不配看了。 士大夫们也在日见其消沉,梅兰芳近来颇有些冷落。 因为他是旦角,年纪一大,势必至于冷落的吗?不是的,老十三旦〔7〕七十岁了,一登台,满座还是喝采。为什么呢?就因为他没有被士大夫据为己有,罩进玻璃罩。 名声的起灭,也如光的起灭一样,起的时候,从近到远,灭的时候,远处倒还留着余光。梅兰芳的游日,游美,〔8〕其实已不是光的发扬,而是光在中国的收敛。他竟没有想到从玻璃罩里跳出,所以这样的搬出去,还是这样的搬回来。 他未经士大夫帮忙时候所做的戏,自然是俗的,甚至于猥下,肮脏,但是泼剌,有生气。待到化为“天女”,高贵了,然而从此死板板,矜持得可怜。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林妹妹,我想,大多数人是倒不如看一个漂亮活动的村女的,她和我们相近。 然而梅兰芳对记者说,还要将别的剧本改得雅一些。十一月一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五日《中华日报·动向》。 〔2〕谭叫天谭鑫培(1847—1917),艺名小叫天,湖北江夏(今武昌)人,京剧演员,擅长老生戏。一八九○年(光绪十六年)曾被召入清宫升平署承值,为慈禧太后演戏。 〔3〕慈禧太后(1835—1908)清代咸丰帝妃,同治即位,被尊为太后,是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老佛爷”,清宫中太监对太上皇或皇太后的称呼。 〔4〕供奉旧时对在皇帝左右供职者的称呼。清代也用以称进入宫廷的演员。 〔5〕竹枝词古代民歌,多为七言,历代文人常有仿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一:“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词》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 〔6〕“小家碧玉”语出《乐府诗集·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7〕老十三旦即侯俊山(1854—1935),艺名喜麟,山西洪洞人,山西梆子演员。因十三岁演戏成名,故称十三旦。清代申左梦畹生《粉墨丛谈》说:“癸酉(1873)、甲戌(1874)间,十三旦以艳名噪燕台。”当时梆子腔深受劳动群众所喜爱,士大夫则多抱歧视的态度,如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清同治十二年二月一日)中说:“都中向有梆子腔,多市井鄙秽之剧,惟舆隶贾竖听之。”〔8〕梅兰芳曾于一九一九年、一九二四年访日演出,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年访美演出。 #p#副标题#e#
400 0 0
鲁迅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皇居帝里崤函谷,鹑野龙山侯甸服。五纬连影集星躔,八水分流横地轴。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桂殿嶔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复道斜通鳷鹊观,交衢直指凤凰台。剑履南宫入,簪缨北阙来。声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钩陈肃兰戺,璧沼浮槐市。铜羽应风回,金茎承露起。校文天禄阁,习战昆明水。朱邸抗平台,黄扉通戚里。平台戚里带崇墉,炊金馔玉待鸣钟。小堂绮帐三千户,大道青楼十二重。宝盖雕鞍金络马,兰窗绣柱玉盘龙。绣柱璇题粉壁映,锵金鸣玉王侯盛。王侯贵人多近臣,朝游北里暮南邻。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赵李经过密,萧朱交结亲。丹凤朱城白日暮,青牛绀幰红尘度。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钩采桑路。倡家桃李自芳菲,京华游侠盛轻肥。延年女弟双凤入,罗敷使君千骑归。同心结缕带,连理织成衣。春朝桂尊尊百味,秋夜兰灯灯九微。翠幌珠帘不独映,清歌宝瑟自相依。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始见田窦相移夺,俄闻卫霍有功勋。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朱门无复张公子,灞亭谁畏李将军。相顾百龄皆有待,居然万化咸应改。桂枝芳气已销亡,柏梁高宴今何在。春去春来苦自驰,争名争利徒尔为。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当时一旦擅豪华,自言千载长骄奢。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黄雀徒巢桂,青门遂种瓜。黄金销铄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红颜宿昔白头新,脱粟布衣轻故人。故人有湮沦,新知无意气。灰死韩安国,罗伤翟廷尉。已矣哉,归去来。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回。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
374 0 0
骆宾王
荒鸡夜唱战尘深,五鼓雕舆过上林。才信倾城是真语, 直教涂地始甘心。两重秦苑成千里,一炷胡香抵万金。 曼倩死来无绝艺,后人谁肯惜青禽。
461 0 0
温庭筠
龙山门不远,鹿苑路非遥。合逐闲身去,何须待客招。 年华残两鬓,筋骨倦长宵。闻说峰前寺,新修白石桥。
470 0 0
齐己
风雨沧洲暮,一帆今始归。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谁念去时远,人经此路稀。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
408 0 0
刘昚虚
归日指清明,肯把话言轻食。已是飞花时候,赖东风无力。 青帘沽酒送春归,莫惜万金掷。屈指明年春事,有红梅消息。
447 0 0
葛立方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415 0 0
刘禹锡
粉上依稀有泪痕,郡庭花落欲黄昏,远情深恨与谁论?记得去年寒食日,延秋门外卓金轮,日斜人散暗销魂。
446 0 0
薛昭蕴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494 0 0
杜审言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368 0 0
高适
上序披林馆,中京视物华。竹窗低露叶,梅径起风花。 景落春台雾,池侵旧渚沙。绮筵歌吹晚,暮雨泛香车。
359 0 0
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497 0 0
贺铸
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炎凉。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疑将。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荷裳。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从此羁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螀。
409 0 0
纳兰性德
【示弟】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1] 醁醽今日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2]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448 0 0
李贺
汉上逢老翁,江口为僵尸。白发沾黄泥,遗骸集乌鸱。 机巧自此忘,精魄今何之。风吹钓竿折,鱼跃安能施。 白水明汀洲,菰蒲冒深陂。唯留扁舟影,系在长江湄。 突兀枯松枝,悠扬女萝丝。托身难凭依,生死焉相知。 遍观今时人,举世皆尔为。将军死重围,汉卒犹争驰。 百马同一衔,万轮同一规。名与身孰亲,君子宜固思。
380 0 0
常建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脁青山李白楼。 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529 0 0
陆龟蒙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