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一归宁,凉天数骑行。河来当塞曲,山远与沙平。 纵猎旗风卷,听笳帐月生。新鸿引寒色,回日满京城。
411 0 0
郎士元
别 拧 我 ,疼 “别拧我,疼,”····你说,微锁着眉心。那“疼”,一个精圆的半吐,在舌尖上溜——转。一双眼也在说话,睛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梦洒开了轻纱的网。“你在哪里?”“让我们死,”你说。 (原载1931年10月5日《诗刊》第3期)
431 0 0
徐志摩
新雨黄花路。看清江、旌旗千骑,使君东去。万里归来城头角,吹彻家山旧处。惜洲鹭、留君不驻。白发遗民壶觞语,笑浣花邻里来。夸见早,恨来暮。 故人只在山中住。记年时、肠断相望,天风海雨。满鬓星星华发少,君鬓尚今青否。休夸说、神仙官府。玉笥平生清入梦,会有时、乘兴携吾侣。不君醉,为君舞。
313 0 0
中华文学
不假陶熔妙,谁教羽翼全。五金池畔质,百和口中烟。 觜钝鱼难啄,心空火自燃。御炉如有阙,须进圣君前。
390 0 0
徐夤
朝沐敞南闱,盘跚待日晞。持梳发更落,览镜意多违。 吾友见尝少,春风去不归。登高取一醉,犹可及芳菲。
318 0 0
戴叔伦
野侣相逢不待期,半缘幽事半缘诗。乌纱任岸穿筋竹, 白袷从披趁肉芝。数卷蠹书棋处展,几升菰米钓前炊。 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
399 0 0
皮日休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372 0 0
苏轼
聿修严配,展事禋宗。祥符宝鼎,礼备黄琮。 祝词以信,明德惟聪。介兹景福,永永无穷。
326 0 0
射虎将军搴绣帽,西园公子南山豹。共跨龙媒衔凤沼。风色好。宫花御柳迎人笑。 剑履醒醒天日表。集英殿下春来早。双鹗盘空擎百鸟。归来了。蓝袍锦水光相照。
408 0 0
石孝友
仙洞千年一度闲,等闲偷入又偷回。 桃花飞尽东风起,何处消沉去不来。 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 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
398 0 0
元稹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322 0 0
贝琼
灯夕筵开,人物共、英词三绝。环坐处、袖中珠玉,郢中春雪。红烛星繁销夜漏,紫霞香满催歌拍。算新年、何处不风光,三山别。 云表殿,千层结。花藉锦,添明月。更浮屠七塔,万枝争发。多谢一天驱宿霭,故教三日成佳节。更何须、海上觅蓬莱,真仙阙。
311 0 0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 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465 0 0
晁错
洛文 医生告诉我们:有许多哑子,是并非喉舌不能说话的,只因为从小就耳朵聋,听不见大人的言语,无可师法,就以为谁也不过张着口呜呜哑哑,他自然也只好呜呜哑哑了。所以勃兰兑斯〔2〕叹丹麦文学的衰微时,曾经说:文学的创作,几乎完全死灭了。人间的或社会的无论怎样的问题,都不能提起感兴,或则除在新闻和杂志之外,绝不能惹起一点论争。我们看不见强烈的独创的创作。加以对于获得外国的精神生活的事,现在几乎绝对的不加顾及。于是精神上的“聋”,那结果,就也招致了“哑”来。(《十九世纪文学的主潮》第一卷自序) 这几句话,也可以移来批评中国的文艺界,这现象,并不能全归罪于压迫者的压迫,五四运动时代的启蒙运动者和以后的反对者,都应该分负责任的。前者急于事功,竟没有译出什么有价值的书籍来,后者则故意迁怒,至骂翻译者为媒婆〔3〕,有些青年更推波助澜,有一时期,还至于连人地名下注一原文,以便读者参考时,也就诋之曰“衒学”。 今竟何如?三开间店面的书铺,四马路上还不算少,但那里面满架是薄薄的小本子,倘要寻一部巨册,真如披沙拣金之难。自然,生得又高又胖并不就是伟人,做得多而且繁也决不就是名著,而况还有“剪贴”。但是,小小的一本“什么ABC〔4〕”里,却也决不能包罗一切学术文艺的。一道浊流,固然不如一杯清水的干净而澄明,但蒸溜了浊流的一部分,却就有许多杯净水在。 因为多年买空卖空的结果,文界就荒凉了,文章的形式虽然比较的整齐起来,但战斗的精神却较前有退无进。文人虽因捐班或互捧,很快的成名,但为了出力的吹,壳子大了,里面反显得更加空洞。于是误认这空虚为寂寞,像煞有介事的说给读者们;其甚者还至于摆出他心的腐烂来,算是一种内面的宝贝。散文,在文苑中算是成功的,但试看今年的选本,便是前三名,也即令人有“貂不足,狗尾续”〔5〕之感。用秕谷来养青年,是决不会壮大的,将来的成就,且要更渺小,那模样,可看尼采〔6〕所描写的“末人”。 但绍介国外思潮,翻译世界名作,凡是运输精神的粮食的航路,现在几乎都被聋哑的制造者们堵塞了,连洋人走狗,富户赘郎,也会来哼哼的冷笑一下。他们要掩住青年的耳朵,使之由聋而哑,枯涸渺小,成为“末人”,非弄到大家只能看富家儿和小瘪三所卖的春宫,不肯罢手。甘为泥土的作者和译者的奋斗,是已经到了万不可缓的时候了,这就是竭力运输些切实的精神的粮食,放在青年们的周围,一面将那些聋哑的制造者送回黑洞和朱门里面去。 八月二十九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九月八日《申报·自由谈》。〔2〕勃兰兑斯(G.Brandes,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他的主要著作《十九世纪文学的主潮》,共六卷,出版于一八七二年至一八九○年。 〔3〕一九二一年二月郭沫若在《民铎》杂志第二卷第五号发表致李石岑函,其中有这样的话:“我觉得国内人士只注重媒婆,而不注重处子;只注重翻译,而不注重产生。” 〔4〕ABC入门、初步的意思。当时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过一套“ABC丛书”,内收各方面的入门书多种。 〔5〕“貂不足,狗尾续”语见《晋书·赵王伦传》,原意是讽刺司马懿第九子司马伦封爵过滥,连家中奴仆差役都受封,“每朝会,貂蝉盈座,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6〕尼采(F.Nietzsche,1844—190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和超人哲学的鼓吹者。“末人”(DerLetzteMensch),见尼采所著《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序言》,意思是指一种无希望、无创造、平庸畏葸、浅陋渺小的人。鲁迅曾经把这篇《序言》译成中文,发表于一九二○年六月《新潮》杂志第二卷第五号。 #p#副标题#e#
338 0 0
鲁迅
【送应氏】 步登北邙坂[1],遥望洛阳山[2] 。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3],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4],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5] 。 游子久不归[6],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7],气结不能言。
434 0 0
曹植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352 0 0
宋之问
初升谏署是真仙,浪透桃花恰五年。垂白郎官居座末, 著绯人吏立阶前。百寮班列趋丹陛,两掖风清上碧天。 从此追飞何处去,金鸾殿与玉堂连。
471 0 0
郑谷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版本一)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版本二)
476 0 0
马戴
檀槽碎响金丝拨。露湿浔阳江上月。不知商妇为谁愁,一曲行人留晚发。 画堂花入新声别。红蕊调高弹未彻。暗将深意语胶弦,长愿弦丝无断绝。
335 0 0
张先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十五日北京《新青年》月刊第四卷第五号,署名唐俟。
310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