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处凭栏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春来看雪天。
341 0 0
林逋
逸才岂凡兽,服猛愚人得。山泽生异姿,蒙戎蔚佳色。 青毡持与藉,重锦裁为饰。卧阁幸相宜,温然承宴息。
356 0 0
羊士谔
本年一月间我曾去过一回香港〔2〕,因为跌伤的脚还未全好,不能到街上去闲走,演说一了,匆匆便归,印象淡薄得很,也早已忘却了香港了。今天看见《语丝》一三七期上辰江先生的通信〔3〕,忽又记得起来,想说几句话来凑热闹。 我去讲演〔4〕的时候,主持其事的人大约很受了许多困难,但我都不大清楚。单知道先是颇遭干涉,中途又有反对者派人索取入场券,收藏起来,使别人不能去听;后来又不许将讲稿登报,经交涉的结果,是削去和改窜了许多。 然而我的讲演,真是“老生常谈”,而且还是七八年前的“常谈”。 从广州往香港时,在船上还亲自遇见一桩笑话。有一个船员,不知怎地,是知道我的名字的,他给我十分担心。他以为我的赴港,说不定会遭谋害;我遥遥地跑到广东来教书,而无端横死,他——广东人之一——也觉得抱歉。于是他忙了一路,替我计画,禁止上陆时如何脱身,到埠捕拿时如何避免。到埠后,既不禁止,也不捕拿,而他还不放心,临别时再三叮嘱,说倘有危险,可以避到什么地方去。 我虽然觉得可笑,但我从真心里十分感谢他的好心,记得他的认真的脸相。 三天之后,平安地出了香港了,不过因为攻击国粹,得罪了若干人。现在回想起来,像我们似的人,大危险是大概没有的。不过香港总是一个畏途。这用小事情便可以证明。即如今天的香港《循环日报》〔5〕上,有这样两条琐事: k陈国被控窃去芜湖街一百五十七号地下布裤一条,昨由史司判笞十二藤云。 k昨晚夜深,石塘嘴有两西装男子,……遇一英警上前执行搜身。该西装男子用英语对之。该英警不理会,且警以bbb。于是双方缠上警署。…… 第一条我们一目了然,知道中国人还在那里被抽藤条。 “司”当是“藩司”“臬司”〔6〕之“司”,是官名;史者,姓也,英国人的。港报上所谓“政府”,“警司”之类,往往是指英国的而言,不看惯的很容易误解,不如上海称为“捕房”之分明。 第二条是“搜身”的纠葛,在香港屡见不鲜。但三个方围不知道是甚么。何以要避忌?恐怕不是好的事情。这bbb似乎是因为西装和英语而得的;英警嫌恶这两件:这是主人的言语和服装。颜之推以为学鲜卑语,弹琵琶便可以生存的时代〔7〕,早已过去了。 在香港时遇见一位某君,是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他自述曾因受屈,向英官申辩,英官无话可说了,但他还是输。那最末是得到严厉的训斥,道:“总之是你错的:因为我说你错!” 带着书籍的人也困难,因为一不小心,会被指为“危险文件”的。这“危险”的界说,我不知其详。总之一有嫌疑,便麻烦了。人先关起来,书去译成英文,译好之后,这才审判。而这“译成英文”的事先就可怕。我记得蒙古人“入主中夏”时,裁判就用翻译。一个和尚去告状追债,而债户商同通事,将他的状子改成自愿焚身了。官说道好;于是这和尚便被推入烈火中。 〔8〕我去讲演的时候也偶然提起元朝,听说颇为“X司”所不悦,他们是的确在研究中国的经史的。 但讲讲元朝,不但为“政府”的“X司”所不悦,且亦为有些“同胞”所不欢。我早知道不稳当,总要受些报应的。果然,我因为谨避“学者”〔9〕,搬出中山大学之后,那边的《工商报》〔10〕上登出来了,说是因为“清党”〔11〕,已经逃走。后来,则在《循环日报》上,以讲文学为名,提起我的事,说我原是“《晨报副刊》特约撰述员”〔12〕,现在则“到了汉口”〔13〕。我知道这种宣传有点危险,意在说我先是研究系的好友,现是共产党的同道,虽不至于“枪终路寝”〔14〕,益处大概总不会有的,晦气点还可以因此被关起来。便写了一封信去更正: “在六月十日十一日两天的《循环世界》里,看见徐丹甫先生的一篇《北京文艺界之分门别户》。各人各有他的眼光,心思,手段。他耍他的,我不想来多嘴。但其中有关于我的三点,我自己比较的清楚些,可以请为更正,即: “一,我从来没有做过《晨报副刊》的‘特约撰述员’。 “二,陈大悲〔15〕被攻击后,我并未停止投稿。 “三,我现仍在广州,并没有‘到了汉口’。” 从发信之日到今天,算来恰恰一个月,不见登出来。“总之你是这样的:因为我说你是这样”罢。幸而还有内地的《语丝》;否则,“十二藤”,“bbb”,那里去诉苦! 我现在还有时记起那一位船上的广东朋友,虽然神经过敏,但怕未必是无病呻吟。他经验多。 若夫“香江”(案:盖香港之雅称)之于国粹,则确是正在大振兴而特振兴。如六月二十五日《循环日报》“昨日下午督宪府茶会”条下,就说: “(上略)赖济熙太史即席演说,略谓大学堂汉文专科异常重要,中国旧道德与乎国粹所关,皆不容缓视,若不贯彻进行,深为可惜,(中略)周寿臣爵士亦演说汉文之宜见重于当世,及汉文科学之重要,关系国家与个人之荣辱等语,后督宪以华语演说,略谓华人若不通汉文为第一可惜,若以华人而中英文皆通达,此后中英感情必更融洽,故大学汉文一科,非常重要,未可以等闲视之云云。(下略)”#p#副标题#e#供:香港注册公司免费咨询
361 0 0
鲁迅
【游天竺寺】 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阳晓。 涧泉争喷薄,江岫相萦绕。 直上孤顶高,平看众峰小。 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 青翠满寒山,藤萝覆冬沼。 花龛瀑布侧,青壁石林杪。 鸣钟集人天,施饭聚猿鸟。 洗意归清净,澄心悟空了。 始知世上人,万物一何扰。
396 0 0
崔颢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359 0 0
吴潜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2][3]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4]
410 0 0
李白
如何有归思,爱别欲忘难。白鹭沙洲晚,青龙水寺寒。 蕉花铺净地,桂子落空坛。持此心为境,应堪月夜看。
554 0 0
皎然
江水三回曲,愁人两地情。磨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 晚后连天碧,秋来彻底清。临流有新恨,照见白须生。
387 0 0
白居易
大雪满初晨,开门万象新。龙钟鸡未起,萧索我何贫。 耀若花前境,清如物外身。细飞斑户牖,干洒乱松筠。 正色凝高岭,随流助要津。鼎消微是滓,车碾半和尘。 茶兴留诗客,瓜情想戍人。终篇本无字,谁别胜阳春。
419 0 0
薛能
少小高眠无一事,五侯勋盛欲如何。湖边倚杖寒吟苦,石上横琴夜醉多。鸟自树梢随果落,人从窗外卸帆过。由来朝市为真隐,可要栖身向薜萝。
471 0 0
方干
魏国山河险,周王警跸回。九旗云际出,万骑谷中来。 石路行将尽,烟郊望忽开。赏矜垂柳报,春畏落花催。 兴逸横汾什,恩褒作颂才。小臣瞻日月,延首咏康哉。
307 0 0
中华文学
寂寂函关锁未开,田文车马出秦来。 朱门不养三千客,谁为鸡鸣得放回。
345 0 0
带醉归时,月华犹在吹箫处。晚愁情绪。忘却匆匆语。 客里风霜,诗鬓空如许。江南去。岸花迎橹。遥隔沙头雨。
335 0 0
张辑
鸣笳已逐春风咽,匹马犹依旧路嘶。 遥望柳家门外树,恐闻黄鸟向人啼。
357 0 0
顾况
迢迢东南天,巨浸无津壖。雄风卷昏雾,干戈满楼船。 此时尉佗心,儿童待幽燕。三寸陆贾舌,万里汉山川。 若令交趾货,尽生虞芮田。天意苟如此,遐人谁肯怜。
392 0 0
于濆
山风熟异果,应是供真仙。味似云腴美,形如玉脑圆。 衔来多野鹤,落处半灵泉。必共玄都奈,花开不记年。
414 0 0
皮日休
太平平中元灾。
324 0 0
佚名
朔风扣群木,严霜凋百草。借问月中人,安得长不老。
305 0 0
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486 0 0
张乔
退食高楼上,湖山向晚晴。桐花落万井,月影出重城。 水竹凉风起,帘帏暑气清。萧萧独无事,因见莅人情。
411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