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须芸阁吏,久掩白云扉。来谒元戎后,还骑病马归。 烟村蔬饮淡,江驿雪泥肥。知到中林日,春风长涧薇。
424 0 0
齐己
倘说,凡大队的革命军,必须一切战士的意识,都十分正确,分明,这才是真的革命军,否则不值一哂。这言论,初看固然是很正当,彻底似的,然而这是不可能的难题,是空洞的高谈,是毒害革命的甜药。 譬如在帝国主义的主宰之下,必不容训练大众个个有了“人类之爱”,然后笑嘻嘻地拱手变为“大同世界”②一样,在革命者们所反抗的势力之下,也决不容用言论或行动,使大多数人统得到正确的意识。所以每一革命部队的突起,战士大抵不过是反抗现状这一种意思,大略相同,终极目的是极为歧异的。或者为社会,或者为小集团,或者为一个爱人,或者为自己,或者简直为了自杀。然而革命军仍然能够前行。因为在进军的途中,对于敌人,个人主义者所发的子弹,和集团主义者所发的子弹是一样地能够制其死命;任何战士死伤之际,便要减少些军中的战斗力,也两者相等的。但自然,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我先前为叶永蓁君的《小小十年》作序,③以为已经为社会尽了些力量,便是这意思。书中的主角,究竟上过前线,当过哨兵(虽然连放枪的方法也未曾被教),比起单是抱膝哀歌,握笔愤叹的文豪们来,实在也切实得远了。倘若要现在的战士都是意识正确,而且坚于钢铁之战士,不但是乌托邦的空想,也是出于情理之外的苛求。 但后来在《申报》上,却看见了更严厉,更彻底的批评,④因为书中的主角的从军,动机是为了自己,所以深加不满。《申报》是最求和平,最不鼓动革命的报纸,初看仿佛是很不相称似的,我在这里要指出貌似彻底的革命者,而其实是极不革命或有害革命的个人主义的论客来,使那批评的灵魂和报纸的躯壳正相适合。 其一是颓废者,因为自己没有一定的理想和无力,便流落而求刹那的享乐;一定的享乐,又使他发生厌倦,则时时寻求新刺戟,而这刺戟又须利害,这才感到畅快。革命便也是那颓废者的新刺戟之一,正如饕饕者餍足了肥甘,味厌了,胃弱了,便要吃胡椒和辣椒之类,使额上出一点小汗,才能送下半碗饭去一般。他于革命文艺,就要彻底的,完全的革命文艺,一有时代的缺陷的反映,就使他皱眉,以为不值一哂。和事实离开是不妨的,只要一个爽快。法国的波特莱尔,谁都知道是颓废的诗人,然而他欢迎革命,待到革命要妨害他的颓废生活的时候,他才憎恶革命了。⑤所以革命前夜的纸张上的革命家,而且是极彻底,极激烈的革命家,临革命时,便能够撕掉他先前的假面,——不自觉的假面。这种史例,是也应该献给一碰小钉子,一有小地位(或小款子),便东窜东京,西走巴黎的成仿吾那样“革命文学家”的。 其一,我还定不出他的名目。要之,是毫无定见,因而觉得世上没有一件对,自己没有一件不对,归根结蒂,还是现状最好的人们。他现为批评家而说话的时候,就随便捞到一种东西以驳诘相反的东西。要驳互助说⑥时用争存说,驳争存说时用互助说;反对和平论时用阶级争斗说,反对斗争时就主张人类之爱。论敌是唯心论者呢,他的立场是唯物论,待到和唯物论者相辩难,他却又化为唯心论者了。要之,是用英尺来量俄里,又用法尺来量密达,而发见无一相合的人。因为别的一切,无一相合,于是永远觉得自己是“允执厥中”⑦,永远得到自己满足。从这些人们的批评的指示,则只要不完全,有缺陷,就不行。但现在的人,的事,那里会有十分完全,并无缺陷的呢,为万全计,就只好毫不动弹。然而这毫不动弹,却也就是一个大错。总之,做人之道,是非常之烦难了,至于做革命家,那当然更不必说。 《申报》的批评家对于《小小十年》虽然要求彻底的革命的主角,但于社会科学的翻译,是加以刻毒的冷嘲的,所以那灵魂是后一流,而略带一些颓废者的对于人生的无聊,想吃些辣椒来开开胃的气味。 ※ ※ ※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年三月一日《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三期。 ②“大同世界”原是古代人设想的一种平等安乐的社会,后来常用以指“理想世界”。“大同”一词原出《礼记·礼运》。 ③叶永蓁参看《三闲集·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及其有关注。 ④这里所说《申报》的批评,指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十九日《申报·艺术界》“新书月评”栏倜然评《小小十年》的文章。其中说:“我们的主人翁和许多革命青年一样,最初只是把革命当作一种无法可想之中的办法,至于那些冠冕堂皇的革命理由,差不多都是事后才知道,事后才说”;“书中很强烈的暗示着,现在革命青年心目中的‘革命’,目的不是求民族复兴而是在个人求得出路而已。”并断定“《小小十年》这样的作品就不算是可贵的了。” ⑤波特莱尔(C.Baudelaire,1821—1867)法国诗人,参加法国一八四八年的二月革命,编辑《社会生路报》,并参加了六月的街垒战。但在这次革命失败后,他丧失了对于社会进步的信心,日益颓废。所作诗集《恶之华》,描写病态心理,美化丑恶,歌颂#p#副标题#e#
560 0 0
鲁迅
汴人迎拜洛人留,虎豹旌旗拥碧油。刁斗严更军耳目, 戈鋋长控国咽喉。柳营出号风生纛,莲幕题诗月上楼。 应念散郎千里外,去年今夜醉兰舟。
455 0 0
许浑
可爱中秋,雨余天净,西风送。晚云归洞,凉露沾衣重。 【混江龙】庾楼高望,桂华初上海涯东。秋光于宙,夜色帘栊。谁使银蟾吞暮霞,放教玉兔步睛空。人多在,管弦声里,诗酒乡中。 【六幺遍】烂银盘涌,冰轮动。辗玻璃万顷,无辙无踪。今宵最好,来夜怎同。留恋孀娥相陪奉,天公,莫教清影转梧桐。 【后庭花】直须胜赏,想人生如转蓬。此夕休虚废,幽欢不易逢。快吟胸,虹吞鲸吸,长川流不供。 【赚煞】听江楼,笛三弄,一曲悠然未终。裂石凌空声留亮,似波心夜吼苍龙。唱道醉里诗成,谁为击金陵半夜钟,我今欲从嫦娥归去,盼青鸾飞上广寒宫。 咏梅 所欠唯何?半生辜负,梅花债。洛京春色,直抵千金买。 【混江龙】水南佳会,主人樽俎胜安排。北州远客,西洛英才。和气须知席上生,孤芳先向腊前开。宜珍赏,应题赋景,落笔书怀。 【六幺遍】故人应与,梅同态。梅虽雅淡,人更清白。人之风彩,梅之调格。人与梅花俱可爱,无奈,岁寒姿可惜在尘埃。 【赚煞】惜花心,今番煞,恨不到调羹鼎鼐。此日梅花溪上客,胜当年刘阮天台。劝酒留情,故意地教人强艳侧。酒休剩饮,花须少戴,也教人道洛阳来。
384 0 0
中华文学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馀 通:余)
351 0 0
杜甫
昔闻玄度宅,门向会稽峰。君住东湖下,清风继旧踪。 秋深临水月,夜半隔山钟。世故多离别,良宵讵可逢。
373 0 0
皇甫冉
缓辔徐驱,儿童聚观,神仙画图。正芹塘雨过,泥融路软,金莲自策,小小篮舆。傍柳题诗,穿花劝酒,嗅蕊攀条得自如。经行处,有苍松夹道,不用传呼。 清泉怪石盘纡。信风景江淮各异殊。记东坡赋就,纱笼素壁,西山句好,帘卷晴珠。白玉堂深,黄金印大,无此文君载后车。挥毫罢,看淋漓雪壁,真草行书。
377 0 0
刘过
水外山光淡欲无。堤边草色翠如铺。绿杨风软鸟相呼。 牛蒡叶齐罗翠扇,鹿黎花小隘真珠。一声何处叫提壶。
358 0 0
王之道
匡庐久别离,积翠杳天涯。静室曾图峭,幽亭复创奇。 典衣酬土价,择日运工时。信手成重叠,随心作蔽亏。 根盘惊院窄,顶耸讶檐卑。镇地那言重,当轩未厌危。 巨灵何忍擘,秦政肯轻移。晚觉莎烟触,寒闻竹籁吹。 蓝灰澄古色,泥水合凝滋。引看僧来数,牵吟客散迟。 九华浑仿佛,五老颇参差。蛛网藤萝挂,春霖瀑布垂。 加添双石笋,映带小莲池。旧说雷居士,曾闻远大师。 红霞中结社,白壁上题诗。顾此诚徒尔,劳心是妄为。 经营惭培塿,赏玩愧童儿。会入千峰去,闲踪任属谁。
394 0 0
城阙辅三秦,[2]风烟望五津。[3]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4] 海内存知己,[5]天涯若比邻。[6] 无为在歧路,[7]儿女共沾巾。[8]
474 0 0
王勃
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全似玉尘销更积, 半成冰水结还流。光添曙色连天远,轻逐春风绕玉楼。 平地已沾盈尺润,年丰须荷富人侯。
434 0 0
陈羽
香径泥融燕语喧,彩槛风微蝶影翩。飞絮擘香绵,娇莺时啭,惊起绿窗眠。【煞尾】惜花愁,伤春怨,萦系杀多情少年。何处狂游袅玉鞭,谩教人暗卜金钱。空写遍翠涛笺,鱼雁难传。似这般白日黄昏怎过遣?青鸾信远。紫箫声转,画楼中闲杀月明天。
347 0 0
苍凉远景中,雨色缘山有。云送满洞庭,风吹绕杨柳。 萧萧解轻袂,尽日随林叟。
470 0 0
皎然
大矣坤仪,至哉神县。包含日域,牢笼月竁. 露絜三清,风调六变。皇祇介祉,式歆恭荐。
378 0 0
佚名
尔家叹穷鸟,吾族赋归田。莫道荣枯异,同嗟世网牵。 黄陵浮汨渚,青草会湘川。去国逾三岁,兹山老二年。 寒鸮鸣舍下,昏虎卧篱前。客泪堪斑竹,离亭欲赠荃。 放言久无次,触兴感成篇。
387 0 0
张说
梦里君王近,宫中河汉高。秋风能再热,团扇不辞劳。
498 0 0
刘方平
春景娇春台,新露泣新梅。春叶参差吐,新花重叠开。 花影飞莺去,歌声度鸟来。倩看飘飖雪,何如舞袖回。 逶迤度香阁,顾步出兰闺。欲绕鸳鸯殿,先过桃李蹊。 风带舒还卷,簪花举复低。欲问今宵乐,但听歌声齐。 夜久星沉没,更深月影斜。裙轻才动珮,鬟薄不胜花。 细风吹宝袂,轻露湿红纱。相看乐未已,兰灯照九华。
368 0 0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辙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 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葅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427 0 0
李陵
桂树春晖满,巢乌刷羽仪。朝飞丽城上,夜宿碧林陲。 背风藏密叶,向日逐疏枝。仰德还能哺,依仁遂可窥。 惊鸣雕辇侧,王吉自相知。
367 0 0
春向晚,春晚思悠哉。风云日已改,花叶自相催。 漠漠空中去,何时天际来。 春已暮,冉冉如人老,映叶见残花,连天是青草。 可怜桃与李,从此同桑枣。 春景去,此去何时回。游人千万恨,落日上高台。 寂寞繁花尽,流莺归莫来。
441 0 0
刘禹锡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