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花闭一林,真士此看心。行道白云近,燃灯翠壁深。 梵筵清水月,禅坐冷山阴。更说东溪好,明朝乘兴寻。
386 0 0
钱起
香波绿暖浮鹦鹉。黄金捍拨么弦语。小雨落梧桐。帘栊残烛红。 人生闲亦好。双鬓催人老。莫惜醉中归。醒来思醉时。
405 0 0
中华文学
宫莺报晓瑞烟开,三岛灵禽拂水回。桥转彩虹当绮殿, 舰浮花鹢近蓬莱。草承香辇王孙长,桃艳仙颜阿母栽。 簪笔此时方侍从,却思金马笑邹枚。
456 0 0
李绅
残烟薄雾,仗东风排遣。收拾轻寒做轻暖。问墙隅屋角,多少青红,春不语,行处随人近远。 穿帘花影乱。金鸭香温,幽梦醒时午禽啭。任抛书推枕,嚼蕊攀条,暗消了、清愁一半。且莫放、浮云蔽晴晖,怕惹起羁人,望中凝恋。
398 0 0
李弥逊
张沛 崇拜名伶原是北京的传统。辛亥革命后,伶人的品格提高了,这崇拜也干净起来。先只有谭叫天〔2〕在剧坛上称雄,都说他技艺好,但恐怕也还夹着一点势利,因为他是“老佛爷”——慈禧太后〔3〕赏识过的。虽然没有人给他宣传,替他出主意,得不到世界的名声,却也没有人来为他编剧本。我想,这不来,是带着几分“不敢”的。 后来有名的梅兰芳可就和他不同了。梅兰芳不是生,是旦,不是皇家的供奉〔4〕,是俗人的宠儿,这就使士大夫敢于下手了。士大夫是常要夺取民间的东西的,将竹枝词〔5〕改成文言,将“小家碧玉”〔6〕作为姨太太,但一沾着他们的手,这东西也就跟着他们灭亡。他们将他从俗众中提出,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教他用多数人听不懂的话,缓缓的《天女散花》,扭扭的《黛玉葬花》,先前是他做戏的,这时却成了戏为他而做,凡有新编的剧本,都只为了梅兰芳,而且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梅兰芳。雅是雅了,但多数人看不懂,不要看,还觉得自己不配看了。 士大夫们也在日见其消沉,梅兰芳近来颇有些冷落。 因为他是旦角,年纪一大,势必至于冷落的吗?不是的,老十三旦〔7〕七十岁了,一登台,满座还是喝采。为什么呢?就因为他没有被士大夫据为己有,罩进玻璃罩。 名声的起灭,也如光的起灭一样,起的时候,从近到远,灭的时候,远处倒还留着余光。梅兰芳的游日,游美,〔8〕其实已不是光的发扬,而是光在中国的收敛。他竟没有想到从玻璃罩里跳出,所以这样的搬出去,还是这样的搬回来。 他未经士大夫帮忙时候所做的戏,自然是俗的,甚至于猥下,肮脏,但是泼剌,有生气。待到化为“天女”,高贵了,然而从此死板板,矜持得可怜。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林妹妹,我想,大多数人是倒不如看一个漂亮活动的村女的,她和我们相近。 然而梅兰芳对记者说,还要将别的剧本改得雅一些。十一月一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五日《中华日报·动向》。 〔2〕谭叫天谭鑫培(1847—1917),艺名小叫天,湖北江夏(今武昌)人,京剧演员,擅长老生戏。一八九○年(光绪十六年)曾被召入清宫升平署承值,为慈禧太后演戏。 〔3〕慈禧太后(1835—1908)清代咸丰帝妃,同治即位,被尊为太后,是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老佛爷”,清宫中太监对太上皇或皇太后的称呼。 〔4〕供奉旧时对在皇帝左右供职者的称呼。清代也用以称进入宫廷的演员。 〔5〕竹枝词古代民歌,多为七言,历代文人常有仿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一:“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词》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 〔6〕“小家碧玉”语出《乐府诗集·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7〕老十三旦即侯俊山(1854—1935),艺名喜麟,山西洪洞人,山西梆子演员。因十三岁演戏成名,故称十三旦。清代申左梦畹生《粉墨丛谈》说:“癸酉(1873)、甲戌(1874)间,十三旦以艳名噪燕台。”当时梆子腔深受劳动群众所喜爱,士大夫则多抱歧视的态度,如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清同治十二年二月一日)中说:“都中向有梆子腔,多市井鄙秽之剧,惟舆隶贾竖听之。”〔8〕梅兰芳曾于一九一九年、一九二四年访日演出,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年访美演出。 #p#副标题#e#
400 0 0
鲁迅
鲈蟹正肥时,烟雨新凉日。露蕊郁金黄,云液蒲萄碧。 此日古为佳,此醉君宁惜。高挂水精帘,尽放秋光入。
420 0 0
毛滂
朝退常归隐,真修大隐情。园林应得趣,岩谷自为名。 野步难寻寺,闲吟少在城。树藏幽洞黑,花照远村明。 海石分湖路,风泉递雨声。性高怜散逸,官达厌公卿。 架引藤重长,阶延笋迸生。青门无到客,紫阁有来莺。 物外身虽隐,区中望本清。终难依此境,坐卧避钧衡。
462 0 0
哭尔春日短,支颐长叹嗟。不如半死树,犹吐一枝花。
465 0 0
李群玉
汉代文明今盛明,犹将贾傅暂专城。何妨密旨先符竹, 莫是除书误姓名。蜗舍喜时春梦去,隼旟行处瘴江清。 新年只可三十二,却笑潘郎白发生。
450 0 0
窦常
避乱无深浅,苍黄古驿东。草枯牛尚龁,霞湿烧微红。 □□时时□,人愁处处同。犹逢好时否,孤坐雪濛濛。
贯休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于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361 0 0
佚名
自古馀杭多俊俏。风流不独夸苏小。又见尊前人窈窕。花枝袅。贪看忘却朱颜老。 曲巷横街深更杳。追欢买笑须年少。悔不从前相识早。心灰了。逢场落得掀髯笑。
477 0 0
郭应祥
远屿霭将夕,玩幽行自迟。归人不计日,流水闲相随。 辍棹古崖口,扪萝春景迟。偶因回舟次,宁与前山期。 对此瑶草色,怀君琼树枝。浮云去寂寞,白鸟相因依。 何事爱高隐,但令劳远思。穷年卧海峤,永望愁天涯。 吾亦从此去,扁舟何所之。迢迢江上帆,千里东风吹。
457 0 0
刘长卿
碧水浸芙蓉,秋风楚岸。三岁光阴转头换。且留都骑,未许匆匆分散。更持杯酒殷勤劝。 休作等闲,别离人看。且对笙歌醉须拚。如君才调,掌得玉堂词翰。定应不久劳州县。
赵长卿
我们中国人总喜欢说自己爱和平,但其实,是爱斗争的,爱看别的东西斗争,也爱看自己们斗争。 最普通的是斗鸡,斗蟋蟀,南方有斗黄头鸟,斗画眉鸟,北方有斗鹌鹑,一群闲人们围着呆看,还因此赌输赢。古时候有斗鱼,现在变把戏的会使跳蚤打架。看今年的《东方杂志》〔2〕,才知道金华又有斗牛,不过和西班牙却两样的,西班牙是人和牛斗,我们是使牛和牛斗。 任他们斗争着,自己不与斗,只是看。 军阀们只管自己斗争着,人民不与闻,只是看。 然而军阀们也不是自己亲身在斗争,是使兵士们相斗争,所以频年恶战,而头儿个个终于是好好的,忽而误会消释了,忽而杯酒言欢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报国了,忽而……。不消说,忽而自然不免又打起来了。 然而人民一任他们玩把戏,只是看。 但我们的斗士,只有对于外敌却是两样的:近的,是“不抵抗”,远的,是“负弩前驱”〔3〕云。 “不抵抗”在字面上已经说得明明白白。“负弩前驱”呢,弩机的制度早已失传了,必须待考古学家研究出来,制造起来,然后能够负,然后能够前驱。 还是留着国产的兵士和现买的军火,自己斗争下去罢。中国的人口多得很,暂时总有一些孑遗在看着的。但自然,倘要这样,则对于外敌,就一定非“爱和平”〔4〕不可。一月二十四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一日上海《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东方杂志》综合性刊物,一九○四年三月在上海创刊,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停刊,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九三三年一月十六日该刊第三十卷第二号,曾刊载浙江婺州斗牛照片数帧,题为《中国之斗牛》。 〔3〕“负弩前驱”语见《逸周书》:“武王伐纣,散宜生、闳天负弩前驱。”当时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每当日军进攻,中国驻守军队大都奉命后退,如一九三三年一月三日日军进攻山海关时,当地驻军在四小时后即放弃要塞,不战而退。但远离前线的大小军阀却常故作姿态,扬言“抗日”,如山海关沦陷后,在四川参加军阀混战和“剿匪”反共的田颂尧于一月二十日发通电说:“准备为国效命,候中央明令,即负弩前驱。” 〔4〕“爱和平”当时国民党当局经常以“爱和平”这类论调掩盖其投降卖国政策,如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九月二十二日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上演讲时就说:“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p#副标题#e#
380 0 0
花阴月,柳梢莺。近清明。长恨去年今夜雨,洒离亭。 枕上怀远诗成。红笺纸、小砑吴绫。寄与征人教念远,莫无情。
513 0 0
晏几道
欲使传消息,空书意不任。寄君明月镜,偏照故人心。
559 0 0
枝头雨是青梅泪。翻作一江春水。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试比陈人,人间除我更谁似。 浮沈君共我里。记薰廓待对,闻鸡蹴起。昨日蟾蜍,明朝蝇虎,身与渠衰更悴。老夫病已。任采绿采苓,为师为帝。但有昌阳,倩酤扶路醉。
363 0 0
刘辰翁
悠悠循涧行,磊磊据石坐。林垂短长云,山缀丹碧颗。 蓼花最无数,照水娇婀娜。何知是节序,风日自清妥。 群童竞时新,万果间蔬蓏.欣然为之醉,乌帽危不堕。 此日山中怀,孟公不如我。
429 0 0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惟 / 唯)
393 0 0
李白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