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日烘晴,轻烟笼晓,春风绣出林塘。笑溪桃、并坞杏,忒煞寻常。东君处,没他后、成甚风光。 翠深深、谁教入骨,夜来过雨淋浪。这些儿颜色,已恼乱人肠。如何更道,可惜处、只是无香。
323 0 0
中华文学
两两戏沙汀,长疑画不成。锦机争织样,歌曲爱呼名。 好育顾栖息,堪怜泛浅清。凫鸥皆尔类,惟羡独含情。
430 0 0
杜牧
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东君也解人意,次第到山家。 临水岸,一枝斜。照笼纱。可怜何事,苦爱施朱,减尽容华。
480 0 0
李弥逊
澄水一百步,世名谭子池。余诘陵阳叟,此池当因谁。 父老谓余说,本郡谭叔皮。开元末年中,生子字阿宜。 坠地便能语,九岁多须眉。不饮亦不食,未尝言渴饥。 十五锐行走,快马不能追。二十入山林,一去无还期。 父母忆念深,乡闾为立祠。大历元年春,此儿忽来归。 头冠簪凤凰,身著霞裳衣。普遍拯疲俗,丁宁告亲知。 余为神仙官,下界不可祈。恐为妖魅假,不如早平夷。 此有黄金藏,镇在兹庙基。发掘散生聚,可以救贫羸。 金出继灵泉,湛若清琉璃。泓澄表符瑞,水旱无竭时。 言讫辞冲虚,杳霭上玄微。凡情留不得,攀望众号悲。 寻禀神仙诫,彻庙劚开窥。果获无穷宝,均融沾因危。 巨源出岭顶,喷涌世间稀。异境流千古,终年福四维。
443 0 0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354 0 0
李白
诗名往日动长安,首首人家卷里看。西学已行秦博士, 南宫新拜汉郎官。得钱只了还书铺,借宅常时事药栏。 今去岐州生计薄,移居偏近陇头寒。
504 0 0
张籍
平生金石友,沦落向辰州。已是二年客,那堪终日愁。 尺书浑不寄,两鬓计应秋。今夜相思月,情人南海头。
295 0 0
戎昱
此去长安,说似交游,我来自东。向蒹葭极浦,吟篷泊雨,梧桐孤店,醉帻C950风。青市生涯,白洲活计,都在水乡鱼稻中。邮亭上,俯清流长啸,惊起虬龙。 霅山面面迎逢。便回首旧游云水空。有连天秋草,寒烟借碧,满城霜叶,落照争红。六代蜂窠,七贤蝶梦,勾引客愁如酒浓。人间世,只醉乡堪向,休问穷通。
455 0 0
陈人杰
静境无浊氛,清雨零碧云。千山不隐响,一叶动亦闻。 即此佳志士,精微谁相群。欲识楚章句,袖中兰茝薰。
374 0 0
孟郊
张公一子才三岁,闻客吟声便出来。唤物舌头犹未稳, 诵诗心孔迥然开。天生便是成家庆,年长终为间世才。 月里桂枝知有分,不劳诸丈作梯媒。
392 0 0
杜荀鹤
东村醉西村依旧,今日醒来日扶头,直吃得海枯石烂恁时休!将屠龙剑,钓鳌钩,遇知音都去做酒。 返旧约十年心事,动新愁半夜相思,常记得小窗人静夜深时。正西风闲时水,秋兴浅不禁诗,凋零了红叶儿。 雪香兰高侵云鬓,玉灵芝斜捧乌云,轮靥里包藏著些粉霜痕。耳垂儿冰雪捏,小孔儿里都是玉酥湮,只被这业环儿把他拖逗损。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什么!
356 0 0
贯云石
不肯吟诗不听经,禅宗异岳懒游行。 他年白首当人问,将底言谈对后生。
565 0 0
齐己
奉道流羽客之隆重,极于宋宣和时,元虽归佛,亦甚崇道,其幻惑故遍行于人间,明初稍衰,比中叶而复极显赫,成化时有方士李孜,释继晓,正德时有色目人于永,〔1〕皆以方伎杂流拜官,荣华熠耀,世所企羡,则妖妄之说自盛,而影响且及于文章。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其在小说,则明初之《平妖传》已开其先,而继起之作尤夥。凡所敷叙,又非宋以来道士造作之谈,但为人民闾巷间意,芜杂浅陋,率无可观。然其力之及于人心者甚大,又或有文人起而结集润色之,则亦为鸿篇巨制之胚胎也。 汇此等小说成集者,今有《四游记》行于世,其书凡四种,著者三人,不知何人编定,惟观刻本之状,当在明代耳。 一曰《上洞八仙传》,亦名《八仙出处东游记传》,二卷五十六回,题“兰江吴元泰著”。传言铁拐(姓李名玄)得道,度钟离权,权度吕洞宾,二人又共度韩湘曹友,张果蓝采和何仙姑则别成道,是为八仙。一日俱赴蟠桃大会,归途各履宝物渡海,有龙子爱蓝采和所踏玉版,摄而夺之,遂大战,八仙“火烧东洋”,龙王败绩,请天兵来助,亦败,后得观音和解,乃各谢去,而“天渊迥别天下太平”之候,自此始矣。书中文言俗语间出,事亦往往不相属,盖杂取民间传说作之。 二曰《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即《南游记》,四卷十八回,题“三台山人仰止余象斗编”。象斗〔2〕为明末书贾,《三国志演义》刻本上,尚见其名。书言有妙吉祥童子以杀独火鬼忤如来,贬为马耳娘娘子,是曰三眼灵光,具五神通,报父仇,游灵虚,缘盗金枪,为帝所杀;复生炎魔天王家,是为灵耀,师事天尊,又诈取其金刀,炼为金砖以作法宝,终闹天宫,上界鼎沸;玄天上帝以水服之,使走人间,托生萧氏,是为华光,仍有神通,与神魔战,中界亦鼎沸,帝乃赦之。华光因失金砖,复欲制炼,寻求金塔,遂遇铁扇公主,擒以为妻,又降诸妖,所向无敌,以忆其母,访于地府,复因争执,大闹阴司,下界亦鼎沸。已而知生母实妖也,名吉芝陀圣母,食萧长者妻,幻作其状,而生华光,然仍食人,为佛所执,方在地狱,受恶报也,华光乃救以去。 ……却说华光三下酆都,救得母亲出来,十分欢悦那吉芝陀圣母曰,“我儿你救得我出来,道好,我要讨岐娥吃。”华光问,“岐娥是甚么子,我儿媳俱不晓得。”母曰,“岐娥不晓得,可去问千里眼顺风耳。”华光即问二人。二人曰。“那岐娥是人,他又思量吃人。”华光听罢,对娘曰,“娘,你住酆都受苦,我孩儿用尽计较,救得你出来,如何又要吃人,此事万不可为。”母曰,“我要吃! 不孝子,你没有岐娥与我吃,是谁要救我出来?”华光无奈,只推曰,“容两日讨与你吃。”……(第十七回《华光三下酆都》) 于是张榜求医,有言惟仙桃可治者,华光即幻为齐天大圣状,窃而奉之,吉芝陀乃始不思食人。然齐天被嫌,询于佛母,知是华光,则来讨,为火丹所烧,败绩;其女月孛有骷髅骨,击之敌头即痛,二日死。华光被术,将不起,火炎王光佛出而议和,月孛削骨上击痕,华光始愈,终归佛道云。 明谢肇淛(《五杂组》十五)以华光小说比拟《西游记》,谓“皆五行生克之理,火之炽也,亦上天下地,莫之扑灭,而真武以水制之,始归正道”。又于吉芝陀出狱即思食人事,则致慨于迁善之难,因知在万历时,此书已有。沈德符〔3〕论剧曲(《野获编》二十五),亦有“华光显圣则太妖诞”语,是此种故事,当时且演为剧本矣。 其三曰《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即《北游记》,四卷二十四回,亦余象斗编,记真武本身及成道降妖事。上帝为玄天之说,在汉已有(《周礼》《大宗伯》郑氏注),然与后来之玄帝,实又不同。此玄帝真武者,盖起于宋代羽客之言,即《元洞玉历记》(《三教搜神大全》一引)所谓元始说法于玉清,下见恶风弥塞,乃命周武伐纣以治阳,玄帝收魔以治阴,“上赐玄帝披发跣足,金甲玄袍,皂纛玄旗,统领丁甲,下降凡世,与六天魔王战于洞阴之野,是时魔王以坎离二炁,化苍龟巨蛇,变现方成,玄帝神力摄于足下,锁鬼众于酆都大洞,人民治安,宇内清肃”者是也,元尝加封,明亦崇奉。〔4〕此传所言,间符旧说,但亦时窃佛传,杂以鄙言,盛夸感应,如村巫庙祝之见。初谓隋炀帝时,玉帝当宴会之际,而忽思凡,遂以三魂之一,为刘氏子,如来三清并来点化,乃隐蓬莱;又以凡心,生哥阇国,次生西霞,皆是王子,蒙天尊教,舍国出家,功行既完,上谒玉帝,封荡魔天尊,令收天将;于是复生为净洛国王子,得斗母元君点化,入武当山成道。玄帝方升天宫,忽见妖气起于中界,知即天将,扰乱人间,乃复下凡,降龟蛇怪,服赵公明,收雷神,获月孛及他神将,引以朝天。玉帝即封诸神为玄天部将,计三十六员。 然扬子江有锅及竹缆二妖,独逸去不可得,真武因指一化身,复入人世,于武当山镜守之。篇末则记永乐三年玄天助国却敌事,而下有“至今二百余载”之文,颇似此书流行,当在明季;然旧刻无后一语,可知有者乃后来增订之本矣。
328 0 0
鲁迅
此官出入凤池头,通化门前第一州。少华山云当驿起, 小敷溪水入城流。空闲地内人初满,词讼牌前草渐稠。 报状拆开知足雨,赦书宣过喜无囚。自来不说双旌贵, 恐替长教百姓愁。公退晚凉无一事,步行携客上南楼。
353 0 0
王建
寂寞枯秤响泬寥,案淮秋老咽寒潮。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横见六朝。
388 0 0
钱谦益
迤逦韶华将半。桃杏匀于染。又还撩拨、春心倍凄黯。准拟□□狂吟,可怜无复当年,酒肠文胆。 倦游览。憔悴羞窥鸾鉴。眉端为谁敛。可堪风雨、无情暗亭槛。触目千点飞红,问春争得春愁,也随春减。
312 0 0
杨无咎
马卿聊应召,谢傅已登山。歌发百花外,乐调深竹间。 鹢舟萦远岸,鱼钥启重关。莺蝶如相引,烟萝不暇攀。 佳人启玉齿,上客颔朱颜。肯念沉痾士,俱期倒载还。
394 0 0
李商隐
一 门前几行竹,后园树荫毵,墙苔斑驳日影迟,清妙静淑白岩庵。 庵里何人居?修道有女师:大师正中年,小师甫二十。 大师昔为大家妇。夫死誓节作道姑,小师祝发心悲切,字郎不幸音尘绝。 彼此同怜运不济,持斋奉佛山隈里;花开花落春来去,庵堂里尽日念阿弥。 佛堂庄洁供大士,大士微笑手拈花,春慵画静风日眠,木鱼声里悟禅机。 禅机悟末得,凡心犹兀兀;大师未忘人间世,小师情孽正放花。 情孽放花不自知,芳心苦闷说无词;可怜一对笼中鸟,尽日呢喃尽日悲。 长尼多方自譬解,人间春色亦烟花,筵席大小终须散,出家岂有再还家。 二 繁星天,明月夜,春花茂,秋草败,燕双栖.子规啼,蝶恋花,蜂收蕊——自然风色最恼人,出家人对此浑如醉。 门前竹影琉,后圃村荫绵,蒲团氤氲里,有客来翩翩。 客来慕山色,随喜偶问庵,小师出应门,腮颊起红痕。 红痕印颊亦印心小女自此傲讽经佛缘,尘缘——两不可相兼; 枯寂,生命——弱俗抑率真? 神气顿恍惚,清泪湿枕衾,幼尼亦不言,长尼亦不问。 三 竹影当婆娑,树影犹掩映。如何白岩庵,不见修行人? 佛堂佛座尽灰积拈花大士亦蒙尘子规空啼月,蜘网布庵门。 疏林发凉风荒圃有余薪鸦闹斜阳里似笑强修行! 此诗写于1922年留英期间,发表于1923年5月5日《时事新报。学灯》
502 0 0
徐志摩
驱车越陕郊,北顾临大河。隔河望乡邑,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途,日暮忧思多。傅岩既纡郁,首山亦嵯峨。 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客游节回换,人生知几何。
307 0 0
一团青翠色,云是子陵家。山带新晴雨,溪留闰月花。 瓶开巾漉酒,地坼笋抽芽。彩缛承颜面,朝朝赋白华。
315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