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烟浓,花露重,合是醉时候。楼倚花梢,长记小垂手。谁教钗燕轻分,镜鸾慵舞,是孤负、几番春昼。自别后。闻道花底花前,多是两眉皱。又说新来,比似旧时瘦。须知两意长存,相逢终有。莫谩被、春光僝僽。
360 0 0
中华文学
洞房环佩冷,玉殿起秋风。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 系舟今夜远,清漏往时同。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
431 0 0
杜甫
缥酒颂青春,不减宜城桑落。楼下玉人凝笑,散万英千萼。 绣衣当日帝王州,横飞看雕鹗。闻道赐环书下,向金门持橐。
460 0 0
洪适
才多不肯浪容身,老大诗章转更新。 选得天台山下住,一家全作学仙人。
483 0 0
张籍
小谢清高大谢才,圣君令泰此方来。 一从到后常无事,铃阁公庭满绿苔。 红锦帐中歌白雪,乌皮几畔抚青英。 不知何物为心地,赛却澄江彻底清。 谁报田中有黑虫,一家斋戒减仙容。 分忧若也皆如此,天下家家有剩舂。 忧民心切出冲炎,禾稼如云喜气兼。 林下闲人亦何幸,也随旌旆到银尖。 方恐狱中桃树出,忽闻枯木却生烟。 褚祥为郡曾如此,却恐当时是偶然。 枯骨纵横遍水湄,尽收为冢碧参差。 分明为报精灵辈,好送旌旗到凤池。 舍鲁依刘一片云,好风吹去远纤尘。 犹期明月清风夜,来作西园第八人。
558 0 0
贯休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415 0 0
纳兰性德
这是三月十日的事。我得到一个不相识者由汉口寄来的信,自说和白莽是同济学校的同学,藏有他的遗稿《孩儿塔》,正在经营出版,但出版家有一个要求:要我做一篇序;至于原稿,因为纸张零碎,不寄来了,不过如果要看的话,却也可以补寄。其实,白莽的《孩儿塔》的稿子,却和几个同时受难者的零星遗稿,都在我这里,里面还有他亲笔的插画,但在他的朋友手里别有初稿,也是可能的;至于出版家要有一篇序,那更是平常事。 近两年来,大开了印卖遗著的风气,虽是期刊,也常有死人和活人合作的,但这已不是先前的所谓“骸骨的迷恋”〔2〕,倒是活人在依靠死人的余光,想用“死诸葛吓走生仲达”〔3〕。我不大佩服这些活家伙。可是这一回却很受了感动,因为一个人受了难,或者遭了冤,所谓先前的朋友,一声不响的固然有,连赶紧来投几块石子,借此表明自己是属于胜利者一方面的,也并不算怎么希罕;至于抱守遗文,历多年还要给它出版,以尽对于亡友的交谊者,以我之孤陋寡闻,可实在很少知道。大病初愈,才能起坐,夜雨淅沥,怆然有怀,便力疾写了一点短文,到第二天付邮寄去,因为恐怕连累付印者,所以不题他的姓名;过了几天,才又投给《文学丛报》〔4〕,因为恐怕妨碍发行,所以又隐下了诗的名目。 此后不多几天,看见《社会日报》〔5〕,说是善于翻戏的史济行,现又化名为齐涵之了。我这才悟到自己竟受了骗,因为汉口的发信者,署名正是齐涵之。他仍在玩着骗取文稿的老套,《孩儿塔》不但不会出版,大约他连初稿也未必有的,不过知道白莽和我相识,以及他的诗集的名目罢了。 至于史济行和我的通信,却早得很,还是八九年前,我在编辑《语丝》〔6〕,创造社和太阳社〔7〕联合起来向我围剿的时候,他就自称是一个艺术专门学校的学生,信件在我眼前出现了,投稿是几则当时所谓革命文豪的劣迹,信里还说这类文稿,可以源源的寄来。然而《语丝》里是没有“劣迹栏”的,我也不想和这种“作家”往来,于是当时即加以拒绝。后来他又或者化名“彳亍”,在刊物上捏造我的谣言,或者忽又化为“天行”(《语丝》也有同名的文字,但是别一人)或“史岩”,卑词征求我的文稿,我总给他一个置之不理。这一回,他在汉口,我是听到过的,但不能因为一个史济行在汉口,便将一切汉口的不相识者的信都看作卑劣者的圈套,我虽以多疑为忠厚长者所诟病,但这样多疑的程度是还不到的。不料人还是大意不得,偶不疑虑,偶动友情,到底成为我的弱点了。 今天又看见了所谓“汉出”的《人间世》〔8〕的第二期,卷末写着“主编史天行”,而下期要目的豫告上,果然有我的《序〈孩儿塔〉》在。但卷端又声明着下期要更名为《西北风》了,那么,我的序文,自然就卷在第一阵“西北风”里。而第二期的第一篇,竟又是我的文章,题目是《日译本〈中国小说史略〉序》。这原是我用日本文所写的,这里却不知道何人所译,仅止一页的短文,竟充满着错误和不通,但前面却附有一行声明道:“本篇原来是我为日译本《支那小说史》写的卷头语……”乃是模拟我的语气,冒充我自己翻译的。翻译自己所写的日文,竟会满纸错误,这岂不是天下的大怪事么? 中国原是“把人不当人”的地方,即使无端诬人为投降或转变,国贼或汉奸,社会上也并不以为奇怪。所以史济行的把戏,就更是微乎其微的事情。我所要特地声明的,只在请读了我的序文而希望《孩儿塔》出版的人,可以收回了这希望,因为这是我先受了欺骗,一转而成为我又欺骗了读者的。 最后,我还要添几句由“多疑”而来的结论:即使真有“汉出”《孩儿塔》,这部诗也还是可疑的。我从来不想对于史济行的大事业讲一句话,但这回既经我写过一篇序,且又发表了,所以在现在或到那时,我都有指明真伪的义务和权利。四月十一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五月《文学丛报》月刊第二期,发表时题为《关于〈白莽遗诗序〉的声明》。 〔2〕“骸骨的迷恋”原为斯提(叶圣陶)所作文章的题名(刊于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二日上海《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第十九号)。文中批评当时一些提倡白话文学的人有时还做文言文和旧诗词的现象。以后“骸骨的迷恋”就常被用为形容守旧者不能忘情过去的贬辞。〔3〕“死诸葛吓走生仲达”这句话见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一○四回。 〔4〕《文学丛报》月刊。王元亨、马子华、萧今度编辑,一九三六年四月在上海创刊,出至第五期停刊。 〔5〕《社会日报》当时上海发行的小报之一,一九二九年创刊。一九三六年四月四日该报载有《史济行翻戏志趣(上)》一文,揭发史济行化名齐涵之骗稿的行径。 〔6〕《语丝》文艺性周刊,最初由孙伏园等编辑,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在北京创刊,一九二七年十月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查禁,随后移至上海续刊,一九三○年三月出至第五卷第五十二期停刊。鲁迅是主要撰稿人和支持者之一,并于该刊在上海出版后一度担任编辑。〔7〕创造社参看本卷第263页注〔#p#副标题#e#
380 0 0
鲁迅
细算人生事,彭殇共一筹。与愁争底事,要尔作戈矛。
455 0 0
杜牧
【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1]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2]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3] 于以湘之?维锜及釜。[4]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谁其尸之?有齐季女。[5]
426 0 0
诗经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欹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柳永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391 0 0
李甲
慢笑开元有幸臣,直教天子到蒙尘。 今来看画犹如此,何况亲逢绝世人。
462 0 0
温庭筠
纤枝瑶月弄圆霜,半入邻家半入墙。 刘阮不知人独立,满衣清露到明香。
515 0 0
皮日休
一夜春光绽绛囊,碧油枝上昼煌煌。风匀只似调红露, 日暖唯忧化赤霜。火齐满枝烧夜月,金津含蕊滴朝阳。 不知桂树知情否,无限同游阻陆郎。
434 0 0
山中殷勤弟别兄,兄还送弟下山行。 芦花飞处秋风起,日暮不堪闻雁声。
466 0 0
节逢清景至,占气二仪中。独喜登台日,先知应候风。 呈祥光舜化,表庆感尧聪。既与乘时叶,还将入律同。 微微万井遍,习习九门通。更绕炉烟起,殷勤报岁功。
蜀严化已久,沉冥空所思。尝闻卖卜处,犹忆下帘时。 驱传应经此,怀贤倘问之。归来说往事,历历偶心期。
411 0 0
张九龄
疏篁抽笋柳垂阴,旧是休公种境吟。入贡文儒来请益, 出官卿相驻过寻。右军书画神传髓,康乐文章梦授心。 销得青城千嶂下,白莲标塔帝恩深。
423 0 0
齐己
白日惊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371 0 0
至白涅不缁,至交淡不疑。人生静躁殊,莫厌相箴规。 胶漆武可接,金兰文可思。堪嗟无心人,不如松柏枝。
孟郊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