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衣应待绝更筹,环佩锵锵月下楼。井转辘轳千树晓, 锁开阊阖万山秋。龙旗尽列趋金殿,雉扇才分见玉旒。 虚戴铁冠无一事,沧江归去老渔舟。
385 0 0
许浑
信步走下山门去,何曾想寻幽访胜? 转过山坳来,一片青草地,参天的树影无际。树后弯弯的石桥,桥后两个俯蹲在残照里的狮子。回过头来,只一道的断瓦颓垣,剥落的红门,却深深掩闭。原来是故家陵阙!何用来感慨兴亡,且印下一幅图画。 半山里,凭高下视,千百的燕子,绕着殿儿飞。城垛般的围墙,白石的甬道,黄绿琉璃瓦的门楼,玲珑剔透。楼前是山上的晚霞鲜红,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深蓝浓紫。暮霭里,融合在一起。难道是玉宇琼楼?难道是瑶宫贝阙?何用来搜索诗肠,且印下一幅图画。 低头走着,—首诗的断句,忽然浮上脑海来。“四月江南无矮树,人家都在绿阴中。”何用苦忆是谁的著作,何用苦忆这诗的全文。只此已描画尽了山下的人家! (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3年7月5日。)
392 0 0
冰心
风帘淅淅漏灯痕,一半秋光此夕分。 天为素娥孀怨苦,并教西北起浮云。
450 0 0
罗隐
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 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这是戒。 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这是虑。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 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虑者,乃忧虑、焦虑,也非为上策。虑者将他人轻松的好意化为了自己肩上无形的千斤重担,他们明白接受应当回报,却并未透彻领悟这回报的内涵。他们将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负担起这重债,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发散出去,尽己所能点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们的心房,那该是最好的回报。所谓虑,也是多虑了。 善者,受于外物,发于内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学会感激,点亮自己的心。在危难关头,适时抓住别人伸出的援手,也不仅仅是接受,更需要内心的空旷与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样的拒绝,那么日后的生活该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给予,闭塞的心又还容得下多少爱的填充?倘若如虑者一样的多虑,那么日后的生活该是被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压力压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偿还,不知更大范围地传播开去,爱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设无味戒备,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该是会乐于分享。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话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样适用。接受,并感恩,让光明传递,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点亮万家灯火。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当得起“文质彬彬”四字。 内容上写的是对三个家庭的评议。要评议就要表态,要表态就要言说理由。这很考功夫,思想深不深刻就在这理由上。面对富翁真诚的捐助,眼前贫困的家庭该不该接受呢?作者认为要看是否有利于善的传递,爱的弘扬。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理由,很见思想。 今年还是材料作文,材料是故事性的,考生可因事议论,写成类似于时评的文章。材料反映的又是三个家庭对捐助的态度,也可以说材料是观点(态度)型的。面对几个观点(态度),可以比较一番,论说孰高孰低。对观点型材料,这种写法可确保立意不会偏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不过评判别人的观点妥否需用同一个衡量尺度,而且这个尺度属正面价值体系,如是否有利于爱心传播等。此乃关键所在。此文是这个方面的典范。质已胜。 文也胜。语言准确、简洁而又冷静,行文中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分析温婉而到位,毫不强加于人而又让人信服。 总之,这是一篇具有示范意义的考场作文,无论是审题立意还是语言、结构等都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365 0 0
小文
龙沙重九会,千骑驻旌旗。水木秋光净,丝桐雅奏迟。 烟芜敛暝色,霜菊发寒姿。今日从公醉,全胜落帽时。
330 0 0
权德舆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472 0 0
欧阳修
【定风波】 红梅 好睡慵开莫厌迟。 自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小红桃杏色, 闲雅, 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 何事, 酒生微晕沁瑶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 吟咏, 更看绿叶与青枝。
437 0 0
苏轼
昨日临川谢病还,求田问舍独相关。 宋时有井如今在,却种胡麻不买山。
426 0 0
戴叔伦
野径东风起,山扉度日开。晴光拆红萼,流水长青苔。 逋客殊未去,芳时已再来。非关恋春草,自是欲裴回。
366 0 0
中华文学
西楼天将晚。流素月、寒光正满。楼上笑揖姮娥,似看罗袜尘生,鬓云风乱。珠帘终夕卷。判不寐、阑干赁暖。好在影落清尊,冷侵香幄,欢余未教人散。
307 0 0
杨无咎
愁见桥边荇叶新,兰舟枕水楫生尘。 从来不是无莲采,十顷莲塘卖与人。
413 0 0
施肩吾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310 0 0
范成大
曹溪旧弟子,何缘住此山。世有征战事,心将流水闲。 扫林驱虎出,宴坐一林间。藩守宁为重,拥骑造云关。
340 0 0
韦应物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装侍玉樽。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十二月 〔1〕《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知人写字五幅,皆自作诗。为内山夫人写云:‘华灯照宴敞豪门,……。’”
316 0 0
鲁迅
年年羞插花游。华发不禁秋。此日遨头寻胜,消除万斛清愁。 湿云凉雨南台上,歌动玉溪流。俯仰人间今古,多情破帽飕飕。
318 0 0
韩淲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369 0 0
诗经
宁岁常有备,殊方靡不宾。禁营列武卫,帝座彰威神。 讲事一临幸,加恩遍抚巡。城高凤楼耸,场迥兽侯新。 饮羽连百中,控弦逾六钧。拣材尽爪士,受任皆信臣。 光赏文藻丽,便繁心膂亲。复如观太清,昭烂垂芳辰。
354 0 0
小寒时节梅花傲, 枝头挂雪凌风笑。 窗前月,夜深寒, 烛光摇曳梦中寻。小寒时节雁南飞, 留连戏水不忍归。 思乡情,愁满怀, 望断天涯路漫漫。
517 0 0
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378 0 0
白居易
作文网整理了2018年浙江高考范文汇总。请各位学生和家长及时关注作文网,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作文题目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范文汇总 范文一:“浙”就是你_800字 范文二:我眼中的浙江精神_1200字 范文三:浙江精神与浙江人_650字范文四:我说“浙江”_700字范文五:传承浙江精神_750字范文六:初心不改 奔流到海_900字编辑推荐: 2018全国各省份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311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