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云笼月微黄,柳丝浅色东风紧。夜寒旧事,春期新恨,眉山碧远。尘陌飘香,绣帘垂户,趁时妆面。钿车催去急,珠囊袖冷,愁如海、情一线。 犹记初来吴苑。未清霜、飞惊双鬓。嬉游是处,风光无际,舞匆歌茜。陈迹征衫,老容华镜,欢悰都尽。向残灯梦短,梅花晓角,为谁吟怨。
407 0 0
吴文英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308 0 0
李白
近见头陀伴,云师老更慵。性灵闲似鹤,颜状古于松。 山里犹难觅,人间岂易逢。仍闻移住处,太白最高峰。
375 0 0
白居易
紫陌青丝鞚,红尘白纻衫。谁怜绣户闭香奁。分付一春心事、两眉尖。 怯冷重熏被,羞明半卷帘。欢归斜□□□□。□□□□□□、醉厌厌。
314 0 0
贺铸
江中春雨波浪肥,石上野花枝叶瘦。枝低波高如有情, 浪去枝留如力斗。绿刺红房战褭时,吴娃越艳醺酣后。 且将浊酒伴清吟,酒逸吟狂轻宇宙。
381 0 0
韩偓
林疏多暮蝉,师去宿山烟。古壁灯熏画,秋琴雨润弦。 竹间窥远鹤,岩上取寒泉。西岳沙房在,归期更几年。
386 0 0
中华文学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348 0 0
皇甫冉
漳泉两州,分地太平。永安龙溪,山高气清。 千年不惑,万古作程。
399 0 0
佚名
山寒叶满衣,孤鹤偶清羸。已在云房老,休为内殿期。 岚昏声磬早,果熟唤猿迟。未得终高论,明朝更别离。
442 0 0
黄鸟啼多春日高,红芳开尽井边桃。 美人手暖裁衣易,片片轻云落剪刀。
393 0 0
施肩吾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 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355 0 0
杜甫
其一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其二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其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其四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318 0 0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群公拂雾朝翔凤, 天子乘春幸凿龙。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 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山壁崭岩断复连, 清流澄澈俯伊川。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彩仗蜺旌绕香阁。 下辇登高望河洛。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阳沟塍殊绮错。 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微风一起祥花落, 仙乐初鸣瑞鸟来。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鸟旗翼翼留芳草, 龙骑駸駸映晚花。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 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嚣声引飏闻黄道, 佳气周回入紫宸。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346 0 0
宋之问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388 0 0
司空图
水绕孤村客路赊。一楼风雨角巾斜。举觞无复问煎茶。 夜静曲声初喷竹,酒深烛影细吹花。明朝飞鹭起圆沙。
440 0 0
韩淲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而薄情夫。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和泪掩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
333 0 0
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淮阴少年辈,千里远相寻。 高义难自隐,明时宁陆沉。岛夷九州外,泉馆三山深。 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 忽思鲈鱼鲙,复有沧洲心。天寒蒹葭渚,日落云梦林。 江城下枫叶,淮上闻秋砧。送归青门外,车马去駸駸。 惆怅新丰树,空馀天际禽。
391 0 0
王维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373 0 0
_露浸秋色,零雨濯湖弦。做成特地风月,管领老_仙。雁落村间_影,鱼识桥边柱杖,虑澹境长偏。只恐未免耳,惊搅日高眠。 龙握节,貂插案,鹿衔_。于公元只余事,所乐不存焉。手植蓝田种子,无数阶庭成树,郁郁紫生烟。富贵姑勿道,借问此何缘。
324 0 0
林传甲撰《中华民国都城宜正名京华议》〔2〕,其言曰:“夫吾国建中华二字为国名。中也者,中道也;华也者,华族也;五色为华,以国旗为标帜,合汉满蒙回藏而大一统焉。中华民国首都,宜名之曰‘京华’,取杜少陵‘每依北斗望京华’之义。瞣e皇*溲牛?凰票本┠暇┲??谝环剑槐戎芯┐蠖季师之名,尤为明切。盖都名与国名一致,虽海外之华侨,华工,华商,无不引领而顾瞻祖国也。” 林传甲撰《福建乡谈》〔3〕,有一条曰:“福建林姓为巨族。其远源,则比干之子坚奔长林而得氏。明季林氏避日本者,亦为日本之大姓:如林董林权助之勋业,林衡林鹤一之学术。亦足征吾族之盛于东亚者也。” 又曰:“日本维新,实赖福泽谕吉之小说。吾国维新,归功林琴南畏庐小说,谁曰不宜?” 林纾译小说《孝友镜》〔4〕有《译余小识》曰:“此书为西人辨诬也。中人之习西者恒曰,男子二十一外,必自立。父母之力不能管约而拘挛之;兄弟各立门户,不相恤也。是名社会主义。国因以强。然近年所见,家庭革命,逆子叛弟接踵而起,国胡不强?是果真奉西人之圭臬?亦凶顽之气中于腑焦,用以自便其所为,与西俗胡涉?此书……父以友传,女以孝传,足为人伦之鉴矣。命曰《孝友镜》,亦以醒吾中国人勿诬人而打妄语也。” 唐熊撰《国粹画源流》〔5〕有曰:“……孰知欧亚列强方广集名流,日搜致我国古来画事,以供众人之博览;俾上下民庶悉心参考制作,以致艺术益精。虽然,彼欧洲之人有能通中国文字语言,而未有能通中国之画法者,良以斯道进化,久臻神化,实予彼以不能学。此足以自豪者也。”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九年二月十五日《新青年》月刊第六卷第二号“什么话?”栏,末署鲁迅辑。 “什么话?”,《新青年》从第五卷第四号(一九一八年十月)起开辟的一个辑载荒谬言论的专栏。 〔2〕林传甲福建闽侯人,曾任京师大学堂文科正教员、黑龙江省教育科长。《中华民国都城宜正名京华议》,发表于《地学杂志》第七年第八期(一九一六年九月)“论丛”栏。 〔3〕《福建乡谈》发表于《地学杂志》第八年第二期(一九一七年二月)“说郛”栏,全文共二十一条。鲁迅所引为其中第五条、第八条。前者在“奔长林而得氏”和“明季林氏避日本者”之间,省略了四十六字。按这两条引文中提及时林董曾任日本外务大臣,林权助曾任日本驻华公使,林衡为日本教育家,林鹤一为日本数学家,福泽渝吉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4〕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侯(今福州)人,翻译家。他曾借助别人口述,翻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多种,其中不少是外国名著,在清末至“五四”期间影响很大。到了五四时期,他是激烈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守旧派代表人物之一。《孝友镜》,长篇小说,比利时作家恩海贡斯翁士(1812—1883)著。林纾译本于一九一八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5〕唐熊字吉生,当时任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技术师范科教员。《国粹画源流》,发表于上海《美术杂志》第一期(一九一八年十一月)。 #p#副标题#e#
鲁迅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