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黄帝时期,当时人们所穿的衣服形制已经基本定型。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服的款式和特点不断变化,并且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在历史上,汉服曾经历过多次的改良和变革。例如,汉服的腰部束带曾经改为绳索,方便人们活动;汉服的袖口也曾经改为窄袖,便于挥动手臂。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服的形制不断演变,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和实用需求。到了明朝时期,汉服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明朝皇帝朱元璋下令规定,官员们必须穿着符合规制的礼服,否则就不能上朝。这一规定促进了汉服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汉服的款式和特点更加规范和完善。在近代,由于历史原因,汉服在中国已经逐渐消失。但是,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很多人所熟知和喜爱。在现代,人们也在不断地尝试将汉服元素融入到现代服饰中,使得汉服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总之,汉服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演变和进步的过程。从最初的黄帝时期到明朝时期,汉服经历了多次的改良和变革,不断适应人们的审美和实用需求。在近代,由于历史原因,汉服在中国已经逐渐消失,但是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721 0 0
小文
清溪一路照羸身,不似云台画像人。 国史数行犹有志,只将谈笑继英尘。 马上搜奇已数篇,籍中犹愧是顽仙。 关头传说开元事,指点多疑孟浩然。
369 0 0
司空图
遥思寒食后,野老林下醉。月照一山明,风吹百花气。 飞泉与万籁,仿佛疑箫吹。不待曙华分,已应喧鸟至。
417 0 0
李德裕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回晖眺林际,摵摵无遗芳。
354 0 0
柳宗元
深春风日净,昼长幽鸟鸣。仆夫前致词,门有白面生。 摄衣相问讯,解带坐南荣。端志见眉睫,苦言发精诚。 因出怀中文,调孤词亦清。悄如促柱弦,掩抑多不平。 乃言本蜀士,世降岷山灵。前人秉艺文,高视来上京。 曳绶司徒府,所从信国桢。析薪委宝林,善响继家声。 何处翳附郭,几人思郈成。云天望乔木,风水悲流萍。 前与计吏西,始列贡士名。森然就笔札,从试春官卿。 帝城岐路多,万足伺晨星。茫茫风尘中,工拙同有营。 寒女劳夜织,山苗荣寸茎。侯门方击钟,衣褐谁将迎。 弱羽果摧颓,壮心郁怦怦。谅无蟠木容,聊复蓬累行。 昨日讯灵龟,繇言利艰贞。当求舍拔中,必在审己明。 誓将息薄游,焦思穷笔精。莳兰在幽渚,安得扬芬馨。 曰余摧落者,散质负华缨。一聆苦辛词,再动伊郁情。 身弃言不动,爱才心尚惊。恨无羊角风,使尔化北溟。 论罢情益亲,涉旬忘归程。日携邑中客,闲眺江上城。 昼憩命金罍,宵谈转璿衡。薰风香麈尾,月露濡桃笙。 忽被戒羸骖,薄言事南征。火云蔚千里,旅思浩已盈。 湘江含碧虚,衡岭浮翠晶。岂伊山水异,适与人事并。 油幕侣昆丘,粲然叠瑶琼。庾楼见清月,孔坐多绿醽。 复有衡山守,本自云龙庭。抗志在灵府,发越侔咸英。 一挥出荥阳,惠彼嗤嗤氓。隼旟辞灞水,居者皆涕零。 惟昔与伊人,交欢经宿龄。一从云雨散,滋我鄙吝萌。 北渚不堪愁,南音谁复听。离忧若去水,浩漾无时停。 尝闻祝融峰,上有神禹铭。古石琅玕姿,秘文螭虎形。 圣功奠远服,神物拥休祯。贤人在其下,仿佛疑蓬瀛。 君行历郡斋,大袂拂双旌。饰容遇朗鉴,肝鬲可以呈。 昔日马相如,临邛坐尽倾。勉君刷羽翰,蚤取凌青冥。
372 0 0
刘禹锡
千红万翠。簇定清明天气。为怜他、种种清香,好难为不醉。 我爱深如你。我心在、个人心里。便相看、老却春风,莫无些欢意。
453 0 0
周邦彦
年年老去欢情少,处处春来感事深。 时到仇家非爱酒,醉时心胜醒时心。
422 0 0
白居易
笠泽多异竹,移之植后楹。一架三百本,绿沈森冥冥。 圆紧珊瑚节,钐利翡翠翎。俨若青帝仗,矗如紫姑屏。 槭槭微风度,漠漠轻霭生。如神语钧天,似乐奏洞庭。 一玩九藏冷,再闻百骸醒。有根可以执,有pF可以馨。 愿禀君子操,不敢先凋零。
361 0 0
皮日休
秋夜乘槎,客星容到天孙渚。眼波微注。将谓牵牛渡。 见了还非,重理霓裳舞。都无误。几年一遇。莫讶周郎顾。
397 0 0
周必大
流水为我乡,扁舟为我宅。二毛去天远,几日人间客。 曈曈衔山景,渺渺翔云迹。从时无定心,病处不暖席。 烦君问岐路,为我生凄戚。百年衣食身,未死皆有役。 曾伤无遗嗣,纵有复何益。终古北邙山,樵人卖松柏。
379 0 0
中华文学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春江 一作:江春)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324 0 0
杜甫
持颐望平绿,万景集所思。南塘遇新雨,百草生容姿。 幽鸟不相识,美人如何期。徒然委摇荡,惆怅春风时。
382 0 0
温庭筠
廉问帝难人,朝廷辍重臣。入山初有雪,登路正无尘。 去国鸣驺缓,经云住旆频。千峰与万木,清听雨情新。
谁如南浦傲烟霞,白葛衣轻称帽纱。碧玉蜉蝣迎客酒, 黄金毂辘钓鱼车。吟歌云鸟归樵谷,卧爱神仙入画家。 他日凤书何处觅,武陵烟树半桃花。
523 0 0
谭用之
侠客持苏合,佳游满帝乡。避丸深可诮,求炙遂难忘。 金迸疑星落,珠沉似月光。谁知少孺子,将此见吴王。
296 0 0
李峤
玉衔花马蹋香街,诏遣追欢绮席开。中使押从天上去, 外人知自日边来。臣心净比漪涟水,圣泽深于潋滟杯。 才有异恩颁稷契,已将优礼及邹枚。清商适向梨园降, 妙妓新行峡雨回。不敢通宵离禁直,晚乘残醉入银台。
421 0 0
韩偓
称乐太早绝鼎系。
316 0 0
佚名
人欲不饭筋骨舒,夤缘须入郇公厨。
336 0 0
风雨萧萧欲暮秋,独携孤剑塞垣游。 如今虏骑方南牧,莫过阴关第一州。
399 0 0
韦庄
兵待皇威振,人随国步安。万方休望幸,封岳始鸣銮。
355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