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游】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401 0 0
李贺
【羽林郎】 昔有霍家奴,[1] 姓冯名子都。[2] 依倚将军势,[3] 调笑酒家胡。[4] 胡姬年十五,[5] 春日独当垆。[6] 长裾连理带,[7] 广袖合欢襦。[8] 头上蓝田玉,[9] 耳后大秦珠。[10] 两鬟何窈宛,[11] 一世良所无。[12] 一鬟五百万,[13] 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14] 娉婷过我庐。[15] 银鞍何煜爚,[16] 翠盖空踟蹰。[17] 就我求清酒, 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 金盘脍鲤鱼。[18] 贻我青铜镜, 结我红罗裾。[19] 不惜红罗裂, 何论轻贱躯。[20] 男儿爱后妇, 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旧, 贵贱不相逾。[21] 多谢金吾子,[22] 私爱徒区区。[23]
446 0 0
辛延年
花木闲门苔藓生,浐川特去得吟情。病来久绝洞庭信, 年长却思庐岳耕。落日独归林下宿,暮云多绕水边行。 干时退出长如此,频愧相忧道姓名。
404 0 0
张乔
蜀相西驱十万来,秋风原下久裴回。 长星不为英雄住,半夜流光落九垓。
中华文学
看大概的情形(我们这里得不到确凿的统计),从去年以来,挂着“革命的”的招牌的创作小说的读者已经减少,出版界的趋势,已在转向社会科学了。这不能不说是好现象。最初,青年的读者迷于广告式批评的符咒,以为读了“革命的”创作,便有出路,自己和社会,都可以得救,于是随手拈来,大口吞下,不料许多许多是并不是滋养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那结果,是吃得胸口痒痒的,好像要呕吐。 得了这一种苦楚的教训之后,转而去求医于根本的,切实的社会科学,自然,是一个正当的前进。 然而,大部分是因为市场的需要,社会科学的译著又蜂起云涌了,较为可看的和很要不得的都杂陈在书摊上,开始寻求正确的知识的读者们已经在惶惑。然而新的批评家不开口,类似批评家之流便趁势一笔抹杀:“阿狗阿猫”。 到这里,我们所需要的,就只得还是几个坚实的,明白的,真懂得社会科学及其文艺理论的批评家。 批评家的发生,在中国已经好久了。每一个文学团体中,大抵总有一套文学的人物。至少,是一个诗人,一个小说家,还有一个尽职于宣传本团体的光荣和功绩的批评家。这些团体,都说是志在改革,向旧的堡垒取攻势的,然而还在中途,就在旧的堡垒之下纷纷自己扭打起来,扭得大家乏力了,这才放开了手,因为不过是“扭”而已矣,所以大创是没有的,仅仅喘着气。一面喘着气,一面各自以为胜利,唱着凯歌。旧堡垒上简直无须守兵,只要袖手俯首,看这些新的敌人自己所唱的喜剧就够。他无声,但他胜利了。 这两年中,虽然没有极出色的创作,然而据我所见,印成本子的,如李守章的《跋涉的人们》②,台静农的《地之子》③,叶永秦的《小小十年》前半部,柔石的《二月》及《旧时代之死》④,魏金枝的《七封信的自传》⑤,刘一梦的《失业以后》⑥,总还是优秀之作。可惜我们的有名的批评家,梁实秋先生还在和陈西滢相呼应,这里可以不提;成仿吾先生是怀念了创造社过去的光荣之后,摇身一变而成为“石厚生”,接着又流星似的消失了;钱杏邨先生近来又只在《拓荒者》上,搀着藏原惟人,一段又一段的,在和茅盾扭结⑦。每一个文学团体以外的作品,在这样忙碌或萧闲的战场,便都被“打发”或默杀了。 这回的读书界的趋向社会科学,是一个好的,正当的转机,不惟有益于别方面,即对于文艺,也可催促它向正确,前进的路。但在出品的杂乱和旁观者的冷笑中,是极容易雕谢的,所以现在所首先需要的,也还是——几个坚实的,明白的,真懂得社会科学及其文艺理论的批评家。 ※ ※ ※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年四月一日《萌芽月刊》第一卷第四期。 ②李守章字俊民,江苏南通人。《跋涉的人们》收短篇小说四篇,一九二九年北新书局出版。 ③台静农安徽霍丘人,作家,未名社成员。《地之子》收短篇小说十四篇,一九二八年未名社出版。 ④柔石(1902~1931)参看本书《柔石小传》及其有关注。 ⑤魏金枝(1900~1972)浙江嵊县人,作家。《七封信的自传》,收短篇小说六篇,一九二八年上海人间书店出版,原题为《七封书信的自传》。 ⑥刘一梦(?—1931)山东沂水人。《失业以后》收短篇小说八篇,一九二九年上海春野书店出版。 ⑦这里说的钱杏邨“和茅盾扭结”,指钱杏邨在《拓荒者》第一期《中国新兴文学中的几个具体的问题》中,反复引证藏原惟人的《再论普罗列塔利亚写实主义》、《普罗列塔利亚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等文,来评论茅盾的作品和反对茅盾《从牯岭到东京》一文中所提出的意见。 #p#副标题#e#
407 0 0
鲁迅
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 “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头的鱼。“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他现在的确不在这儿,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 “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间最快活的事儿。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又怎的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骨,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我直起腰来,原来这淤泥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呢…… 庄子生于乱世,在世间唱着属于他自己的狂想曲。他赞叹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并不是我们离庄子的智慧太远,而是尘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心扉,困住了我们的脚步。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但当二者合为一体时,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见了。这才是庄子智慧的根本吗? 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我应当去大自然,应当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寻找,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
327 0 0
小文
鲛人潜织水底居,侧身上下随游鱼。轻绡文彩不可识, 夜夜澄波连月色。有时寄宿来城市,海岛青冥无极已。 泣珠报恩君莫辞,今年相见明年期。始知万族无不有, 百尺深泉架户牖。鸟没空山谁复望,一望云涛堪白首。
297 0 0
李颀
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三人告母虽投杼, 百犬闻风只吠声。辨玉且宽和氏罪,诬金须认不疑情。 因思畴昔游谈者,六国交驰亦受烹。
湛湛碧涟漪,老松欹侧卧。悠扬绿萝影,下拂波纹破。
400 0 0
顾况
天水秋云薄,从西万里风。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361 0 0
杜甫
千里年光静,四望春云生。椠日祥光举,疏云瑞叶轻。 盖阴笼迥树,阵影抱危城。非将吴会远,飘荡帝乡情。
319 0 0
骆宾王
水石随缘岂计程,东吴相遇别西京。夜禅月下袈裟湿, 晓上山巅锡杖鸣。念我为官应易老,羡师依佛学无生。 越中多有前朝寺,处处铁钟石磬声。
421 0 0
姚合
日斜宾馆晚,春轻麦候初。檐暄巢幕燕,池跃戏莲鱼。 石声随流响,桐影傍岩疏。谁能千里外,独寄八行书。
376 0 0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396 0 0
张炎
岁岁云山玉泉寺,年年车马洛阳尘。 风清月冷水边宿,诗好官高能几人。
507 0 0
徐凝
三月松作花,春行日渐赊。竹障山鸟路,藤蔓野人家。 透石飞梁下,寻云绝磴斜。此中谁与乐,挥涕语年华。
340 0 0
苏颋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359 0 0
苏轼
县在华清宫北面,晓看楼殿正相当。庆云出处依时报, 御果呈来每度尝。腊月近汤泉不冻,夏天临渭屋多凉。 两衙早被官拘束,登阁巡溪亦属忙。
324 0 0
王建
隙地丛筠植,修廊列堵环。楼台疏占水,冈岸远成山。 尽日草深映,无风舟自闲。聊当俟芳夕,一泛芰荷间。
483 0 0
张祜
春风开者。一时还共春风谢。柳条送我今槐夏。不饮香醪,孤负人生也。 曲塘泉细幽琴写。胡床滑簟应无价。日迟睡起帘钩挂。何不归欤,花竹秀而野。
409 0 0
刘光祖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