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淅淅草中飘,日彩荧荧水上摇。 幸奏潇湘云壑意,山旁容与动仙桡。
253 0 0
中华文学
欲验发生洞,先开冰雪行。窥临见二翼,色素飞无声。 状类白蝙蝠,幽感腾化精。应知五马来,启蛰迎春荣。 露冕□之久,鸣驺还慰情。
316 0 0
送春剑蒲,翠芜,雨过添新绿。药栏春事已结局,无计留春住。堤上芳尘,桥边飞絮,树头红一片无。布谷,杜宇,犹斗唤春归去。
348 0 0
赵善庆
渺渺东风拂画船。不堪临雨落花前。清歌只拟留春住,好语频闻有诏传。 秦望月,镜湖天。养成英气自当年。两山总是经行处,献纳雍容定几篇。
292 0 0
赵彦端
月华如水笼香砌,金环碎撼门初闭。寒影堕高檐,钩垂一面帘。碧烟轻袅袅,红战灯花笑。即此是高唐,掩屏秋梦长。
386 0 0
孙光宪
万里潮州一逐臣,悠悠青草海边春。 天涯莫道无回日,上岭还逢向北人。
353 0 0
王建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篔簹宫应商。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遶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
314 0 0
黄庭坚
近来韩阁老,疏我我心知。[1] 户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 静吟乖月夜,闲醉旷花时。 还有愁同处,春风满鬓丝。
360 0 0
白居易
南土多为寇,西江尽畏途。山行阻篁竹,水宿碍萑蒲。 使越才应有,征蛮力岂无。空传人赠剑,不见虎衔珠。 江势连山远,天涯此夜愁。霜空极天静,寒月带江流。 思起南征棹,文高北望楼。自怜如坠叶,泛泛侣仙舟。
284 0 0
张说
暖溪寒井碧岩前,谢傅宾朋盛绮筵。云断石峰高并笋, 日临山势远开莲。闲留幢节低春水,醉拥笙歌出暮烟。 闻道诗成归已夕,柳风花露月初圆。
377 0 0
许浑
敬一尊 听说,“慨自欧风东渐以来”〔2〕,中国的道德就变坏了,尤其是近时的青年,往往看不起老子。这恐怕真是一个大错误,因为我看了几个例子,觉得老子的对于青年,有时确也很有用处,很有益处,不仅足为“文学修养”之助的。 有一篇旧文章——我忘记了出于什么书里的了——告诉我们,曾有一个道士,有长生不老之术,自说已经百余岁了,看去却“美如冠玉”,像二十左右一样。有一天,这位活神仙正在大宴阔客,突然来了一个须发都白的老头子,向他要钱用,他把他骂出去了。大家正惊疑间,那活神仙慨然的说道,“那是我的小儿,他不听我的话,不肯修道,现在你们看,不到六十,就老得那么不成样子了。”大家自然是很感动的,但到后来,终于知道了那人其实倒是道士的老子。〔3〕还有一篇新文章——·杨·某·的·自·白〔4〕——却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有志之士,学说是很正确的,不但讲空话,而且去实行,但待到看见有些地方的老头儿苦得不像样,就想起自己的老子来,即使他的理想实现了,也不能使他的父亲做老太爷,仍旧要吃苦。于是得到了更正确的学说,抛去原有的理想,改做孝子了。假使父母早死,学说那有这么圆满而堂皇呢?这不也就是老子对于青年的益处么? 那么,早已死了老子的青年不是就没有法子么?我以为不然,也有法子想。这还是要查旧书。另有一篇文章——我也忘了出在什么书里的了——告诉我们,一个老女人在讨饭,忽然来了一位大阔人,说她是自己的久经失散了的母亲,她也将错就错,做了老太太。后来她的儿子要嫁女儿,和老太太同到首饰店去买金器,将老太太已经看中意的东西自己带去给太太看一看,一面请老太太还在拣,——可是,他从此就不见了。〔5〕 不过,这还是学那道士似的,必须实物时候的办法,如果单是做做自白之类,那是实在有无老子,倒并没有什么大关系的。先前有人提倡过“虚君共和”〔6〕,现在又何妨有“没亲孝子”?张宗昌〔7〕很尊孔,恐怕他府上也未必有“四书”“五经”罢。 十一月七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七日《申报·自由谈》。 〔2〕“慨自欧风东渐以来”这是清末许多人笔下常常出现的滥调;“欧风东渐”指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3〕关于道士长生不老的故事,见《太平广记》卷二八九引五代汉王仁裕《玉堂闲话》:“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如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者,门如市肆。时有朝上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道士作色叱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小儿愚马矣,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间耳。’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伛偻者即其父也。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欺婴孩矣。”〔4〕杨某的自白指杨邨人在《读书杂志》第三卷第一期(一九三三年二月)发表的《离开政党生活的战壕》一文,参看本卷第185页注〔28〕。 〔5〕宋代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五“钱塘游手”条有与这里所述大致相同的故事。《鲁迅日记》一九二七年《西牖书钞》引录过该书。〔6〕“虚君共和”辛亥革命后,康有为曾在上海《不忍》杂志第九、十两期合刊(一九一八年一月)发表《共和平议》、《与徐太傅(徐世昌)书》,说中国不宜实行“民主共和”,而应实行“虚君共和”(即君主立宪)。 〔7〕张宗昌(1881—1932)山东掖县人,北洋奉系军阀。一九二五年他任山东督军时,曾提倡尊孔读经。 #p#副标题#e#
318 0 0
鲁迅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312 0 0
杜甫
长忆龙山,日月宫中谁得到。宫中旦暮听潮声。台殿竹风清。 门前岁岁生灵草。人采食之多不老。别来已白数茎头,早晚却重游。
370 0 0
潘阆
云液无声白似银。红霞一抹百花新。觞多莫厌频频劝。一片花飞减却春。 蜂翅乱,蝶眉颦。花间啼鸟劝游人。人生无事须行乐,富贵何时且健身。
303 0 0
米芾
秋意西山多,别岑萦左次。缮亭历三癸,趾趾邻什寺。 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致。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 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境新耳目换,物远风尘异。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 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龙池护清激,虎节到深邃。 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412 0 0
颜真卿
赤栏干外桃花雨。飞花已觉春归去。柳色碧依依。浓阴春书迟。 海棠红未破。匀糁胭脂颗。风寸也相饶。应怜粉面娇。
287 0 0
赵长卿
十洲三岛蓬壶,是花锦、一团装就。轻车细辇,绮罗香里,放光如昼。朱户笙箫,画楼帘幕,有人回首。想金莲灿烂,星球缥缈,那风景、年时旧。 应念白头太守。怎红旗、六街穿透。铺排玳席,追陪珠履,且酾春酎,楚舞秦讴,半慵莺舌,叠翻鸳袖。把千门喜色,万家和气,祝君王寿。
321 0 0
吴潜
唐昌树已荒,天意眷文昌。晓入微风起,春时雪满墙。
367 0 0
郑谷
秋云洗晨光,庭树碧已散。风期偶然照,水石若在眼。清淇忆晓涉,尘虑得初盥。日色马上明,波痕鹭边浅。沦漪自然绿,空秀不可限。樵汲带清景,望望使步缓。自从闭门来,屡见王路蹇。泽衰怀绿猗,道难惧蓬转。情闲地仍幽,物扰理自遣。谁谓山水深,方从寸心远。
288 0 0
一夜金风,吹成万粟,枝头点点明黄。扶疏月殿影,雅澹道家装。阿谁倩、天女散浓香。十分熏透霓裳。徘徊处,玉绳低转,人静天凉。 底事小山幽咏,浑未识清妍,空自情伤。忆佳人、执手诉离湘。招蟾魄、和酒吸秋光。碧云日暮何妨。惆怅久,瑶琴微弄,一曲清商。
276 0 0
赵以夫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