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生天竺,分身化日南。人中出烦恼,山下即伽蓝。 小涧香为刹,危峰石作龛。候禅青鸽乳,窥讲白猿参。 藤爱云间壁,花怜石下潭。泉行幽供好,林挂浴衣堪。 弟子哀无识,医王惜未谈。机疑闻不二,蒙昧即朝三。 欲究因缘理,聊宽放弃惭。超然虎溪夕,双树下虚岚。
451 0 0
沈佺期
嗟嗟乎双齿,自吾有之尔,俾尔嚼肉咀蔬,衔杯漱水; 丰吾肤革,滋吾血髓;从幼逮老,勤亦至矣。幸有辅车, 非无龂齶.胡然舍我,一旦双落。齿虽无情,吾岂无情。 老与齿别,齿随涕零。我老日来,尔去不回。嗟嗟乎双齿, 孰谓而来哉,孰谓而去哉?齿不能言,请以意宣。 为口中之物,忽乎六十馀年。昔君之壮也,血刚齿坚; 今君之老矣,血衰齿寒。辅车龂齶,日削月朘. 上参差而下卼臲,曾何足以少安。嘻,君其听哉: 女长辞姥,臣老辞主。发衰辞头,叶枯辞树。物无细大, 功成者去。君何嗟嗟,独不闻诸道经:我身非我有也, 盖天地之委形;君何嗟嗟,又不闻诸佛说:是身如浮云, 须臾变灭。由是而言,君何有焉?所宜委百骸而顺万化, 胡为乎嗟嗟于一牙一齿之间。吾应曰:吾过矣,尔之言然。
462 0 0
白居易
云隐山晖,树分溪影,未放妆台帘卷。篝密笼香,镜圆窥粉,花深自然寒浅。正人在、银屏底,琵琶半遮面。 语声软。且休弹、玉关愁怨。怕唤起西湖,那时春感。杨柳古湾头,记小怜、隔水曾见。听到无声,谩赢得、情绪难翦。把一襟心事,散入落梅千点。
400 0 0
张炎
吊古城头去。正高秋、霜晴木落,路通洲渚。欲问紫髯分鼎事,只有荒祠烟树。巫觋去、久无箫鼓。霸业荒凉遗堞坠,但苍崖、日阅征帆渡。兴与废,几今古。 夕阳细草空凝伫。试追思、当时子敬,用心良误。要约刘郎铜雀醉,底事遽争荆楚。遂但见、吴蜀烽举。致使五官伸脚睡,唤诸儿、昼取长陵土。遗此恨,欲谁语。
352 0 0
中华文学
【采桑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 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 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 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 人在舟中便是仙。
422 0 0
欧阳修
地尽江南戍,山分桂北林。火云三月合,石路九疑深。 暗谷随风过,危桥共鸟寻。羁魂愁似绝,不复待猿吟。
381 0 0
戴叔伦
池台小雨干,门巷香轮少。谁把青钱衬落红,满地无人扫。 何时斗草归,几度寻花了。留得佳人莲步痕,宫样鞋儿小。
367 0 0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 号为羡馀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421 0 0
为客无时了,悲秋向夕终。瘴馀夔子国,霜薄楚王宫。 草敌虚岚翠,花禁冷叶红。年年小摇落,不与故园同。
394 0 0
杜甫
飘然绿毛节,杳去洛城端。隔水见秋岳,兼霜扫石坛。 一溪松色古,半夜鹤声寒。迥与人寰别,劳生不可观。
430 0 0
中国的成语只有“人生识字忧患始”〔2〕,这一句是我翻造的。 孩子们常常给我好教训,其一是学话。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的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得两三岁,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小孩子往往喜欢听人谈天,更喜欢陪客,那大目的,固然在于一同吃点心,但也为了爱热闹,尤其是在研究别人的言语,看有什么对于自己有关系——能懂,该问,或可取的。 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弄得好,是终于能够有些懂,并且竟也可以写出几句来的,然而到底弄不通的也多得很。自以为通,别人也以为通了,但一看底细,还是并不怎么通,连明人小品都点不断的,又何尝少有?〔3〕人们学话,从高等华人以至下等华人,只要不是聋子或哑子,学不会的是几乎没有的,一到学文,就不同了,学会的恐怕不过极少数,就是所谓学会了的人们之中,请恕我坦白的再来重复的说一句罢,大约仍然胡胡涂涂的还是很不少。这自然是古文作怪。因为我们虽然拚命的读古文,但时间究竟是有限的,不像说话,整天的可以听见;而且所读的书,也许是《庄子》和《文选》〔4〕呀,《东莱博议》呀,《古文观止》〔5〕呀,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遭,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这一种“有所得”当然不会清清楚楚,大概是似懂非懂的居多,所以自以为通文了,其实却没有通,自以为识字了,其实也没有识。自己本是胡涂的,写起文章来自然也胡涂,读者看起文章来,自然也不会倒明白。然而无论怎样的胡涂文作者,听他讲话,却大抵清楚,不至于令人听不懂的——除了故意大显本领的讲演之外。因此我想,这“胡涂”的来源,是在识字和读书。 例如我自己,是常常会用些书本子上的词汇的。虽然并非什么冷僻字,或者连读者也并不觉得是冷僻字。然而假如有一位精细的读者,请了我去,交给我一枝铅笔和一张纸,说道,“您老的文章里,说过这山是‘*'膀’的,那山是‘?岩’的,那究竟是怎么一副样子呀?您不会画画儿也不要紧,就钩出一点轮廓来给我看看罢。请,请,请……”这时我就会腋下出汗,恨无地洞可钻。因为我实在连自己也不知道“*'膀”和“?岩”究竟是什么样子,这形容词,是从旧书上钞来的,向来就并没有弄明白,一经切实的考查,就糟了。此外如“幽婉”,“玲珑”,“蹒跚”,“嗫嚅”……之类,还多得很。 说是白话文应该“明白如话”,已经要算唱厌了的老调了,但其实,现在的许多白话文却连“明白如话”也没有做到。倘要明白,我以为第一是在作者先把似识非识的字放弃,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也就是学学孩子,只说些自己的确能懂的话。至于旧语的复活,方言的普遍化,那自然也是必要的,但一须选择,二须有字典以确定所含的意义,这是另一问题,在这里不说它了。 四月二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五月《文学》月刊第四卷第五号“文学论坛”栏,署名庚。 〔2〕“人生识字忧患始”宋代苏轼《石苍舒醉墨堂》一诗中的句子。 〔3〕指林语堂、刘大杰等。当时出版的刘大杰标点、林语堂校阅的《袁中郎全集》、刘大杰校点的张岱《琅嬛文集》等,其中有不少断句错误。参看《花边文学·骂杀与捧杀》和本书《“题未定”草(六)》等。 〔4〕《庄子》、《文选》参看本卷第46页注〔13〕。〔5〕《东莱博议》宋代吕祖谦著,是一部取《左传》中史事加以评论的文集。旧本题为《东莱左氏博议》,共二十五卷,一六八篇。后来通行的是明人删节本,只十二卷,八十六篇。《古文观止》,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读本,共十二卷,收自先秦至明代的文章二二二篇。 #p#副标题#e#
320 0 0
鲁迅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502 0 0
孟浩然
归休兴若何,朱绂尽还他。自有园林阔,谁争山水多。 村烟晴莽苍,僧磬晚嵯峨。野醉题招隐,相思可寄么。
476 0 0
齐己
绝国将无外,扶桑更有东。来朝逢圣日,归去及秋风。 夜泛潮回际,晨征苍莽中。鲸波腾水府,蜃气壮仙宫。 天眷何期远,王文久已同。相望杳不见,离恨托飞鸿。
621 0 0
徐凝
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481 0 0
陈师道
鹳鹤相呼绿野宽,鼎臣闲倚玉栏干。洪河拥沫流仍急, 苍岭和云色更寒。艳艳风光呈瑞岁,泠泠歌颂振雕盘。 今朝醉舞共乡老,不觉倾欹獬豸冠。
472 0 0
卢纶
火虐风饕水渍根,霜皴雪皱古苔痕。 东风未肯随寒暑,又蘖清香与返魂。
420 0 0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晏几道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92 0 0
寇准
流落伤寒食,登临望岁华。村球高过索,坟树绿和花。 晋聚应搜火,秦喧定走车。谁知恨榆柳,风景似吾家。
454 0 0
薛能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