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2〕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3〕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一九三○年五月十六日EE 〔1〕本篇据手稿编入。它是作者在一九二五年所作《自叙传略》(收入《集外集》)的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的。〔2〕段祺瑞(1864—1936)字芝泉,安徽合肥人,北洋军阀皖系首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任北洋政府“临时执政”。一九二六年他制造了镇压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事后,又发布秘密通缉令,据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六日《京报》披露,“该项通缉令所罗织之罪犯闻竟有五十人之多,如……周树人(即鲁迅)许寿裳……均包括在内,闻所开五十人中之学界部分,系(教长)马君武亲笔开列”。 〔3〕林语堂(1894—1976)福建龙溪人,作家。曾留学美国、德国,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任教。《语丝》撰稿人之一。三十年代在上海编辑《论语》、《人间世》等刊物,提倡幽默和闲适。一九二六年六月他任厦门大学文科主任兼国学研究院秘书时,曾推荐鲁迅到厦门大学任教。 #p#副标题#e#
301 0 0
鲁迅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311 0 0
苏轼
出处各有在,何者为陆沉。幸无迫贱事,聊可祛迷襟。 世路少夷坦,孟门未岖嶔。多惭入火术,常惕履冰心。 一跌不自保,万全焉可寻。行行念归路,眇眇惜光阴。 浮生如过隙,先达已吾箴。敢忘丘山施,亦云年病侵。 力衰在所养,时谢良不任。但忆旧栖息,愿言遂窥临。 云间日孤秀,山下面清深。萝茑自为幄,风泉何必琴。 归此老吾老,还当日千金。
295 0 0
张九龄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327 0 0
岑参
水隔孤城城隔山,水边时望忆师闲。清泉白日中峰上, 落日半空栖鸟还。云影触衣分朵朵,雨声吹磬散潺潺。 传心莫学罗浮去,后辈思量待扣关。 雨晴天半碧光流,影倒残阳湿郡楼。绝顶有人经劫在, 浮生无客暂时游。窗开万壑春泉乱,塔锁孤灯万木稠。 欲为吾师拂衣去,白云红叶又新秋。
368 0 0
齐己
燕代官初罢,江湖路便分。九迁从命薄,四十幸人闻。 迹愧趋丹禁,身曾系白云。何由返沧海,昨日谒明君。
324 0 0
崔峒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312 0 0
李白
清尊黄菊红萸佩。两度云岩醉。帽檐今日更清狂。冷雨疏风著意、过重阳。 故宫历历遗烟树。往事知何处。漫山秋色好题诗。吟罢阑干独自、立多时。
290 0 0
卢祖皋
欲话趋时首重骚,因君倍惜剃头刀。千般贵在能过达, 一片心闲不那高。山叠好云藏玉鸟,海翻狂浪隔金鳌。 时应记得长安事,曾向文场属思劳。
379 0 0
种日应逢晋,枯来必自隋。鳄狂将立处,螭斗未开时。 卓荦掷枪干,叉牙束戟枝。初惊蟉篆活,复讶獝狂痴。 劲质如尧瘦,贞容学舜黴.势能擒土伯,丑可骇山祇. 虎爪拏岩稳,虬身脱浪欹。槎头秃似刷,枿觜利于锥。 突兀方相胫,鳞皴夏氏胝。根应藏鬼血,柯欲漏龙漦. 拗似神荼怒,呀如猰貐饥。朽痈难可吮,枯瘇不堪治。 一炷玄云拔,三寻黑槊奇。狼头gR窣竖,虿尾掘挛垂。 目燥那逢爟,心开岂中铍。任苔为疥癣,从蠹作疮痍。 品格齐辽鹤,年龄等宝龟。将怀宿地力,欲负拔山姿。 未倒防风骨,初僵负贰尸。漆书明古本,铁室抗全师。 碨礧还无极,伶俜又莫持。坚应敌骏骨,文定写bm皮。 蟠屈愁凌刹,腾骧恐攫池。抢烟寒嶱gi,披茑静褵褷。 威仰诚难识,句芒恐不知。好烧胡律看,堪共达多期。 寡色诸芳笑,无声众籁疑。终添八柱位,未要一绳维。 尽日来唯我,当春玩更谁。他年如入用,直构太平基。
378 0 0
皮日休
迢递荆州路,山多水又分。霜林澹寒日,朔雁蔽南云。 八座由持节,三湘亦置军。自当行直指,应不为功勋。
310 0 0
李嘉祐
旄头彗紫微,无复俎豆事。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 呜呼已十年,儒服弊于地。征夫不遑息,学者沦素志。 我行洞庭野,欻得文翁肆。侁侁胄子行,若舞风雩至。 周室宜中兴,孔门未应弃。是以资雅才,涣然立新意。 衡山虽小邑,首唱恢大义。因见县尹心,根源旧宫閟. 讲堂非曩构,大屋加涂墍。下可容百人,墙隅亦深邃。 何必三千徒,始压戎马气。林木在庭户,密干叠苍翠。 有井朱夏时,辘轳冻阶戺。耳闻读书声,杀伐灾仿佛。 故国延归望,衰颜减愁思。南纪改波澜,西河共风味。 采诗倦跋涉,载笔尚可记。高歌激宇宙,凡百慎失坠。
286 0 0
杜甫
官柳叶尚小,长安春未浓。送君浔阳宰,把酒青门钟。 水驿楚云冷,山城江树重。遥知南湖上,只对香炉峰。
285 0 0
四海无寸土,一生惟苦吟。虚垂异乡泪,不滴别人心。 雨色凋湘树,滩声下塞禽。求归归未得,不是掷光阴。
384 0 0
杜荀鹤
咫尺风骚客,难谐面继酬。相思对烟雨,一雁下汀洲。 花影谁家坞,笛声何处楼。支筇朗吟罢,搔首独迟留。
413 0 0
中华文学
种荷玉盆里,不及沟中水。养雉黄金笼,见草心先喜。
342 0 0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309 0 0
元好问
丹桂重开,向此际、十分香足。最好处,云为莫护,雨为膏沐。树杪层层如宝盖,枝头点点犹金粟。算人间、天上更无花,风流独。 玉坛畔,仙娥簇。玉梁上,仙翁掬。叹吾今老矣,两难追逐。休把淹留成感慨,时闲赏玩时闲福。怕今宵、芳景便凋零,高烧烛。
332 0 0
吴潜
暖吹入春园,新芽竞粲然。才教鹰觜拆,未放雪花妍。 荷杖青林下,携筐旭景前。孕灵资雨露,钟秀自山川。 碾后香弥远,烹来色更鲜。名随土地贵,味逐水泉迁。 力藉流黄暖,形模紫笋圆。正当钻柳火,遥想涌金泉。 任道时新物,须依古法煎。轻瓯浮绿乳,孤灶散馀烟。 甘荠非予匹,宫槐让我先。竹孤空冉冉,荷弱谩田田。 解渴消残酒,清神感夜眠。十浆何足馈,百榼尽堪捐。 采撷唯忧晚,营求不计钱。任公因焙显,陆氏有经传。 爱甚真成癖,尝多合得仙。亭台虚静处,风月艳阳天。 自可临泉石,何妨杂管弦。东山似蒙顶,愿得从诸贤。
319 0 0
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肩舆颇平稳,涧路甚清凉。 紫蕨行看采,青梅旋摘尝。疗饥兼解渴,一醆冷云浆。
434 0 0
白居易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