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石达开致曾国藩诗五首(选一)】 扬鞭慷慨蒞中原,不为仇雠不为恩。 只觉苍天方愦愦,莫凭赤手拯元元。 三年揽辔悲赢马,万众梯山似病猿。 我志未酬人亦苦,东南到处有啼痕。
455 0 0
高旭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304 0 0
王维
与君记,平山堂前细柳,几回同挽。又征帆夜落,危槛依旧,遥临云巘。自笑来往匆匆,朱颜渐改,故人俱远。横笛想遗声,但寒松千丈,倾崖苍藓。 世事终何已,田阴纵在,岁阴仍晚。稽康老来尤懒。只要莼羹菰饭。却欲便买茅庐,短篷轻楫,尊酒犹能办。君能过我,水云聊为伴。
324 0 0
叶梦得
白发知时节,暗与我有期。今朝日阳里,梳落数茎丝。 家人不惯见,悯默为我悲。我云何足怪,此意尔不知。 凡人年三十,外壮中已衰。但思寝食味,已减二十时。 况我今四十,本来形貌羸。书魔昏两眼,酒病沉四肢。 亲爱日零落,在者仍别离。身心久如此,白发生已迟。 由来生老死,三病长相随。除却念无生,人间无药治。
381 0 0
白居易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97 0 0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内苑只知含凤觜,属车无复插鸡翘。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408 0 0
李商隐
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酒里春容抱离恨, 水中莲子怀芳心。吴宫女儿腰似束,家在钱唐小江曲。 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
417 0 0
温庭筠
檐外青阳有二梅,折来堪下冻醪杯。高杉自欲生龙脑, 小弁谁能寄鹿胎。丽事肯教饶沈谢,谈微何必减宗雷。 还闻拟结东林社,争奈渊明醉不来。 忽忆高僧坐夏堂,厌泉声闹笑云忙。山重海澹怀中印, 月冷风微宿上方。病后书求嵩少药,定回衣染贝多香。 何时更问逍遥义,五粒松阴半石床。
375 0 0
陆龟蒙
历来最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们似乎生来就进行着心灵上的选择,在进与退之间,在生与死之间。 魏晋出英雄――历史学家如是说。 我不知道在别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雄,但从他的每一次选择中我断定:他是个英雄 。 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自己的田园隐士的生活。一代名将钟会,慕名往谒,结果被拒之门外。钟会在临走时,不忘记恨恨地瞪了两眼。于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行刑前,执刑官问他还有何话说,他抬起头,看着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向着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司马昭也看着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往后则皆大欢喜。他的心在动,心在痛,屈服吗?不,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错。于是他说了句:“把琴拿来。”…… 他勇于赴死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隽永的背景,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余音绕耳。 如果说嵇康是在尊严与生命之间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择,那么王国维的选择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呢? 王国维可谓近代大儒,被人们称为古文化的煞尾者。而正是这样一代大儒,却在清朝覆灭之后随之而去了。对他的死,人们颇有争议。有人以为他是“铁杆”的晚清遗民,为“国”捐躯。而我却同意余秋雨先生的意见:他是死于一种文化。 王国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终身濡染的封建文化随着清朝政权的倒塌而淡化以至没落时,他这一隶属于这种文化的人心怎能没有一丝颤动?他的心在泣血。“活下去吗?”环顾四周无所留恋,曾经沧海的人对一切都已不太在意。他已没有了目标,因为,当时没有一件事,没有一个人可以作为他这个大儒的目标。“死吗?”可这样的死有人在意吗?是否值得?为一种文化的没落而死?一种文化的没落预示着另一种文化的兴起,但这已不属于他了。 心在刃上蹭了许久,血流一地,将一切涂成红色。王国维便在这红色中做出了选择。玉殒香消吧! 常言道:“百无一用是书生。”我却不以为然。至少书生在矛盾中的心灵的选择是隽永豪迈无与伦比的。常人的选择可以更改,可当一介书生在心灵深处认定自己的选择后…… 若干年后,我们会说:这是最令人回肠荡气的经典的选择!(山东考生)
353 0 0
小文
人,生而向往优秀。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终日浑浑噩噩,那么你的起点有多高,就会跌多惨。同理,如果你没有优越的出身,殷实的家境,你就更应该努力。不要让别人把你远远的甩在后头,因为落后是要挨打的。 看看日本,为何它总是如此嚣张?它一直如此嚣张嘛?因为它一个小小岛国,却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它不一直如此嚣张的,当时的日本也被美国的铁甲舰撞开国门,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屈辱条约,因为那时的日本太弱小,太落后。再看我华夏也曾是东方霸主,却因为闭关锁国,贪图安乐,遭受列强的践踏。因为那时的中国太弱小,太落后。而今,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世界地位也日渐重要,所以没人再敢小瞧咱们了。这都说明,落后就要挨打,而强大才能得到尊重。 作为一名学生,学业自然是我们目前的第一要事。成绩也显得日渐重要。因为好成绩就意味着外界的赞许——老师的欣赏,家长的夸赞,同学的钦佩。但辉煌的成绩是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的。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你已经满足于目前取得的成就,那你就会一次次倒退,最终被别人远远地甩在后面。而落后是会“挨打”的。“挨打”不只是外界的作用力,你自己也会给自己压力。 有些人“挨打”后,会奋发图强。这样的人即使原先的成绩并不突出,在努力之后也会渐有起色,并且会得到外界的赞许。而有些人则会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 但人生只有一次机会,不要做出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你,真的甘于屈居人后嘛? 不论是国家间的竞争,还是学业上的较量。落后,就要“挨打”! 别犹豫,别停顿,让我们快马加鞭向前奔去吧!
393 0 0
游人占却岩中屋。白云只向檐头宿。谁解探玲珑。青山十里空。 松篁通一径。噤嘇山花冷。今古几千年。西乡小有天。
328 0 0
辛弃疾
汉服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决定了它的款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汉服按款式分类一般分为襦裙、深衣、直缀、罩衫、短褐。一.襦裙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成“襦裙”,上衣叫襦,下身叫裙。襦裙又分为对襟襦裙、交领襦裙和齐胸襦裙。襦裙的穿法一般都是裙子束着上衣。1.对襟襦裙中国儒家思想讲究中正、平和。对襟表示一种对称的美,体现华夏女子优雅、端庄之美!2.交领襦裙交领襦裙是汉服中最经典的服饰款式。如果汉服表现天人合一,“交领”则代表“地”,“地”则“人道”,即“方”与“正”;而袖子,则是“圆缺”,则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这种天圆地方之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体现!3.齐胸襦裙裙子束到腰上,一般配有披帛,使人显得高挑,大气,从南北朝到随唐五代,流行了上千年。二.袄裙袄:指有夹层或裹布的上衣,袄裙的穿法是上衣穿在裙子外面,下身搭配马面裙或百褶裙。三.深衣上衣和下裳相连,衣领、腰身、裙边和袖口用布料装饰,一般分为直裾和曲裾。1.直裾直裾下裳下摆平直,代表做人要大方正直,处事要公平公正。2.曲裾衣服前后片是由下往上弯曲缠绕的,使人显得端庄高贵。四.罩衫罩衫是从妇女衣服中变化出来的具有连衣性质的外衣,是一种宽松的上衣,有长袖、中袖和短袖,主要呈圆领或一字领设计。主要分为褙子、半臂。1.褙子褙子始于隋朝,流行于宋、明两朝。一种常见的外衣形式,衣长一般到膝盖,直领对襟,两侧开叉,女式褙子线条流畅优美,显得身材修长,婀娜多姿,衬托出汉族女子娴静温柔的一面。2.半臂像短袖的上衣,叫“半臂”。女式半臂多为对襟,衣襟相对系在胸前,袖长至上臂,显得青春活泼,娇俏可爱,是少女和小朋友喜爱的款式。五.直缀~道袍明代知识分子最普遍穿着的款式。领子边缘镶有白色或素色的护领,袖大,衣身两侧开叉,镶有暗摆,既方便行动又不会露出裹衣,中国儒家思想讲究谦虚谨慎,在人前不失礼,道袍细节上的讲究,反映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六.短褐也叫“短打”,是汉服常见的男性款式,形制为上衣下裤,一般为普通百姓劳作运动时穿着。汉服飘逸流畅,端庄典雅,同时承载着中国儒家思想的基本道德礼仪,是汉文化的缩影,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641 0 0
宝珍隋珠。不知佩兮。 袆衣与丝。不知异兮。 闾姝子奢。莫之媒兮。 嫫母求之。又甚喜之兮。 以瞽为明。以聋为聪。 以是为非。以吉为凶。 呜呼上天。曷惟其同。
335 0 0
佚名
今冬寒早风光好。休怪搀先欹絮帽。蟹肥一个可称斤,酒美三杯真合道。 年年闲梦垂垂了。且喜风松吹不倒。平分两月是新春,却共梅花依旧笑。
458 0 0
朱敦儒
贪吏而可为而不可为。廉吏而可为而为可为。 贪吏而不可为者。当时有污名。 而可为者。子孙以家成。 廉吏而可为者当时有清名。而不可为者。 子孙困穷被褐而负薪。贪吏常苦富。 廉吏常苦贫。独不见楚相孙叔敖。 廉洁不受钱。
341 0 0
我观文忠公,四子皆超越。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死为长白主,名字书绛阙。(熙宁之末,仲纯父见仆于京城之东,曰:“吾梦道士持告身授吾曰:上帝命汝为长白山主,此何祥也?”明年,仲纯父没。)伤心清颍尾,已伴白鸥没。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千里不难到,莫遣历块蹶。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
349 0 0
苏轼
红楼遥隔廉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树影到侬窗。君家灯火光。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
395 0 0
王国维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 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 断肠君信否。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 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 泪沾红袖黦.
374 0 0
韦庄
师为众人重,始得众人师。年到白头日,行如新戒时。 瓶添放鱼涧,窗迥袅猿枝。此地堪终老,迷痴自不知。
422 0 0
方干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晏几道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