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328 0 0
陈子昂
退朝还公府,骑吹息繁阴。吏散秋庭寂,乌啼烟树深。 威生奉白简,道胜外华簪。风物清远目,功名怀寸阴。 云衢念前侣,彩翰写冲襟。凉菊照幽径,败荷攒碧浔。 感时江海思,报国松筠心。空愧寿陵步,芳尘何处寻。
335 0 0
刘禹锡
曼雪 只要并不是靠这来解决国政,布置战争,在朋友之间,说几句幽默,彼此莞尔而笑,我看是无关大体的。就是革命专家,有时也要负手散步;理学先生〔2〕总不免有儿女,在证明着他并非日日夜夜,道貌永远的俨然。小品文大约在将来也还可以存在于文坛,只是以“闲适”为主〔3〕,却稍嫌不够。 人间世事,恨和尚往往就恨袈裟。幽默和小品的开初,人们何尝有贰话。然而轰的一声,天下无不幽默和小品,幽默那有这许多,于是幽默就是滑稽,滑稽就是说笑话,说笑话就是讽刺,讽刺就是漫骂。油腔滑调,幽默也;“天朗气清”〔4〕,小品也;看郑板桥《道情》一遍,谈幽默十天,买袁中郎尺牍半本,作小品一卷。〔5〕有些人既有以此起家之势,势必有想反此以名世之人,于是轰然一声,天下又无不骂幽默和小品。其实,则趁队起哄之士,今年也和去年一样,数不在少的。 手拿黑漆皮灯笼,彼此都莫名其妙。总之,一个名词归化中国,不久就弄成一团糟。伟人,先前是算好称呼的,现在则受之者已等于被骂;学者和教授,前两三年还是干净的名称;自爱者闻文学家之称而逃,今年已经开始了第一步。但是,世界上真的没有实在的伟人,实在的学者和教授,实在的文学家吗?并不然,只有中国是例外。 假使有一个人,在路旁吐一口唾沫,自己蹲下去,看着,不久准可以围满一堆人;又假使又有一个人,无端大叫一声,拔步便跑,同时准可以大家都逃散。真不知是“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6〕,然而又心怀不满,骂他的莫名其妙的对象曰“妈的”!但是,那吐唾沫和大叫一声的人,归根结蒂还是大人物。当然,沉着切实的人们是有的。不过伟人等等之名之被尊视或鄙弃,大抵总只是做唾沫的替代品而已。 社会仗这添些热闹,是值得感谢的。但在乌合之前想一想,在云散之前也想一想,社会未必就冷静了,可是还要像样一点点。 五月十四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七日《申报·自由谈》。〔2〕理学先生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信奉和宣传这种学说的人被称为理学先生。〔3〕指林语堂关于小品文的主张,见《人间世》半月刊第一期(一九三四年四月)的《发刊词》:“盖小品文……以闲适为格调。” 〔4〕“天朗气清”语见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5〕郑板桥作有近似游戏笔墨的道情《老渔翁》等十首。道情原是道士唱的歌曲,后来演变为一种民间曲调。袁中郎,即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明代文学家。他和兄宗道、弟中道,反对文学上的复古倾向,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的作品以小品散文著称。三十年代时,林语堂等在其所办刊物《论语》,《人间世》上极力推崇袁中郎、郑板桥等人的文章。当时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过林语堂校阅的《袁中郎全集》,上海南强书局出版过《袁中郎尺牍全稿》。 〔6〕“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语见《世说新语·简傲》,是三国时魏文学家嵇康对来访的钟会表示简慢的话。 #p#副标题#e#
320 0 0
鲁迅
燕外青楼已禁烟。小寒犹自薄胜绵。画桥红日下秋千。 惟有樽前芳意在,应须沈醉倒花前。绿窗还是五更天。
277 0 0
中华文学
【寄龚实之正言】 台省诸公岁岁新,平生敬慕独斯人。 山林不恨音尘远,梦寐时容笑语亲。 学道皮肤虽脱落,忧时肝胆尚轮□。 至和嘉佑须公了,乞向升平作幸民。
349 0 0
陆游
云度岩扉风振谷,迅雷惊起蛟龙。天威汹汹变晴空。搅翻银汉水,倾入宝莲宫。 雪浪奔冲凌翠麓。陇头低挂双虹。人间热恼尽消融。此流长不断,万折竟朝东。
314 0 0
姚述尧
芳径春归花半开,碧山波暖雁初回。满楼月色还依旧, 昨夜歌声自不来。愁眼向谁零玉箸,征蹄何处驻红埃。 中宵吟罢正惆怅,从此兰堂锁绿苔。
341 0 0
罗邺
万法皆空,空即是空,佛安在哉。有云名妙净,可遮热恼,海名圆觉,堪洗尘埃。翠竹真如,黄花般若,心上种来心上开。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偷闲来此徘徊。把人世黄粱都唤回。算五陵豪客,百年荣贵,何如衲子,一钵生涯。俯仰溪山,婆娑松桧,两腋清风茶一杯。BB48舟去,更扫尘东壁,聊记曾来。
421 0 0
陈人杰
不暖不寒天气,无思无虑山人。竹窗时听野禽鸣。更有松风成韵。 竟日蒲团打坐,有时藜仗闲行。呼童开酒荐杯羹。欲睡携书就枕。
304 0 0
李曾伯
闻有三株树,惟应秘阆风。珊瑚不生叶,朱草又无丛。 未若凌云柏,常能终岁红。晨霞与落日,相照在岩中。
384 0 0
李德裕
“阿阿,木叔!新年恭喜,发财发财!” “你好,八三!恭喜恭喜!……” “唉唉,恭喜!爱姑也在这里……” “阿阿,木公公!……” 庄木三和他的女儿——爱姑——刚从木莲桥头跨下航船去,船里面就有许多声音一齐嗡的叫了起来,其中还有几个人捏着拳头打拱;同时,船旁的坐板也空出四人的坐位来了。庄木三一面招呼,一面就坐,将长烟管倚在船边;爱姑便坐在他左边,将两只钩刀样的脚正对着八三摆成一个“八”字。 “木公公上城去?”一个蟹壳脸的问。 “不上城,”木公公有些颓唐似的,但因为紫糖色脸上原有许多皱纹,所以倒也看不出什么大变化,“就是到庞庄去走一遭。” 合船都沉默了,只是看他们。 “也还是为了爱姑的事么?”好一会,八三质问了。 “还是为她。……这真是烦死我了,已经闹了整三年,打过多少回架,说过多少回和,总是不落局……。” “这回还是到慰老爷家里去?……” “还是到他家。他给他们说和也不止一两回了,我都不依。这倒没有什么。这回是他家新年会亲,连城里的七大人也在……。” “七大人?”八三的眼睛睁大了。“他老人家也出来说话了么?……那是……。其实呢,去年我们将他们的灶都拆掉了,〔2〕总算已经出了一口恶气。况且爱姑回到那边去,其实呢,也没有什么味儿……。”他于是顺下眼睛去。 “我倒并不贪图回到那边去,八三哥!”爱姑愤愤地昂起头,说,“我是赌气。你想,‘小畜生’姘上了小寡妇,就不要我,事情有这么容易的?‘老畜生’只知道帮儿子,也不要我,好容易呀!七大人怎样?难道和知县大老爷换帖〔3〕,就不说人话了么?他不能像慰老爷似的不通,只说是‘走散好走散好’。我倒要对他说说我这几年的艰难,且看七大人说谁不错!” 八三被说服了,再开不得口。 只有潺潺的船头激水声;船里很静寂。庄木三伸手去摸烟管,装上烟。 斜对面,挨八三坐着的一个胖子便从肚兜里掏出一柄打火刀,打着火线,给他按在烟斗上。 “对对。”①木三点头说。 -------- ①“对对”是“对不起对不起”之略,或“得罪得罪”的合音:未详。——作者原注。 “我们虽然是初会,木叔的名字却是早已知道的。”胖子恭敬地说。“是的,这里沿海三六十八村,谁不知道?施家的儿子姘上了寡妇,我们也早知道。去年木叔带了六位儿子去拆平了他家的灶,谁不说应该?……你老人家是高门大户都走得进的,脚步开阔,怕他们甚的!……” “你这位阿叔真通气,”爱姑高兴地说,“我虽然不认识你这位阿叔是谁。” “我叫汪得贵。”胖子连忙说。 “要撇掉我,是不行的。七大人也好,八大人也好。我总要闹得他们家败人亡!慰老爷不是劝过我四回么?连爹也看得赔贴的钱有点头昏眼热了……。” “你这妈的!”木三低声说。 “可是我听说去年年底施家送给慰老爷一桌酒席哩,八公公。”蟹壳脸道。 “那不碍事。”汪得贵说,“酒席能塞得人发昏么?酒席如果能塞得人发昏,送大菜〔4〕又怎样?他们知书识理的人是专替人家讲公道话的,譬如,一个人受众人欺侮,他们就出来讲公道话,倒不在乎有没有酒喝。去年年底我们敝村的荣大爷从北京回来,他见过大场面的,不像我们乡下人一样。他就说,那边的第一个人物要算光太太,又硬……。” “汪家汇头的客人上岸哩!”船家大声叫着,船已经要停下来。 “有我有我!”胖子立刻一把取了烟管,从中舱一跳,随着前进的船走在岸上了。 “对对!”他还向船里面的人点头,说。 船便在新的静寂中继续前进;水声又很听得出了,潺潺的。八三开始打磕睡了,渐渐地向对面的钩刀式的脚张开了嘴。前舱中的两个老女人也低声哼起佛号来,她们撷着念珠,又都看爱姑,而且互视,努嘴,点头。 爱姑瞪着眼看定篷顶,大半正在悬想将来怎样闹得他们家败人亡;“老畜生”,“小畜生”,全都走投无路。慰老爷她是不放在眼里的,见过两回,不过一个团头团脑的矮子:这种人本村里就很多,无非脸色比他紫黑些。 庄木三的烟早已吸到底,火逼得斗底里的烟油吱吱地叫了,还吸着。他知道一过汪家汇头,就到庞庄;而且那村口的魁星阁〔5〕也确乎已经望得见。庞庄,他到过许多回,不足道的,以及慰老爷。他还记得女儿的哭回来,他的亲家和女婿的可恶,后来给他们怎样地吃亏。想到这里,过去的情景便在眼前展开,一到惩治他亲家这一局,他向来是要冷冷地微笑的,但这回却不,不知怎的忽而横梗着一个胖胖的七大人,将他脑里的局面挤得摆不整齐了。 船在继续的寂静中继续前进;独有念佛声却宏大起来;此外一切,都似乎陪着木叔和爱姑一同浸在沉思里。 “木叔,你老上岸罢,庞庄到了。” 木三他们被船家的声音警觉时,面前已是魁星阁了。他跳上岸,爱姑跟着,经过魁星阁下,向着慰老爷家走。朝南走过三十家门面,再转一个弯,就到了,早望见门#p#副标题#e#
374 0 0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1]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2][3]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56 0 0
李白
【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 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 由来不是此声悲。
403 0 0
晓日早莺啼,江城旅思迷。微官同寄傲,移疾阻招携。 远水闾阎内,青山雉堞西。王孙莫久卧,春草欲萋萋。
276 0 0
钱起
泽国瞻遗庙,云韶仰旧名。一隅连障影,千仞落泉声。 老狖寻危栋,秋蛇束画楹。路长资税驾,岁俭绝丰盛。 默默虽难测,昭昭本至平。岂知迁去客,自有复来兵。 美舜歌徒作,欺尧犬正狞。近兼闻顺动,敢复怨徂征。 日出天须霁,风休海自清。肺肠无处说,一为启聪明。
353 0 0
吴融
碧昏朝合雾,丹卷暝韬霞。结叶繁云色,凝琼遍雪华。 光楼皎若粉,映幕集疑沙。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 照璧台圆月,飘珠箔穿露。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 映桐珪累白,萦峰莲抱素。断续气将沉,徘徊岁云暮。 怀珍愧隐德,表瑞伫丰年。蕊间飞禁苑,鹤处舞伊川。 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
305 0 0
李世民
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308 0 0
杜甫
看了山中薜荔衣。手将安石种分移。花鲜绚日猩红妒,叶密乘风翠羽飞。新结子,绿垂枝。老来眼底转多宜。牙齿不入甜时样,醋醋何妨荐酒卮。
296 0 0
陈著
伊水分来不自由,无人解爱为谁流。 家家抛向墙根底,唯我栽莲越小楼。 水色波文何所似,麹尘罗带一条斜。 莫言罗带春无主,自置楼来属白家。 日滟水光摇素壁,风飘树影拂朱栏。 皆言此处宜弦管,试奏霓裳一曲看。 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 应是遥闻胜近听,行人欲过尽回头。 独醉还须得歌舞,自娱何必要亲宾。 当时一部清商乐,亦不长将乐外人。
377 0 0
白居易
高弦一弄武陵深,六幕天空万里心。吴苑歌骊成久别, 楚峰回雁好归音。十千美酒花期隔,三百枯棋弈思沈。 莫上孤城频送目,浮云西北是家林。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