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到人间,彩_初戴。正好春盘细生菜。一般日月,只有仙家偏耐。雪霜从点鬓,朱颜在。 温诏鼎来,延英催对。凤阁鸾台看除拜。对衣裁稳,恰称_纹新带。个时方旋了、功名债。
385 0 0
陆游
【菩萨蛮】 来时杨柳东桥路, 曲中暗有相期处。 明月好因缘, 欲圆还未圆。 却寻芳草去, 画扇遮微雨。 飞絮莫无情, 闲花应笑人。
430 0 0
晏几道
浣溪沙 年少轻狂不思量 飞鸿踏雪空自想 微道阻路近彷徨 雪绘春意犹见芳 梦逢故人欲断肠 教人如何不思乡
493 0 0
夏清男
驼褐轻装,狨鞯小队,冰河夜渡流澌。朔雪平沙,飞花乱拂蛾眉。琵琶已是凄凉调,更赋情、不比当时。想如今,人在龙庭,初劝金卮。 一枝芳信应难寄,向山边水际,独抱相思。江雁孤回,天涯人自归迟。归来依旧秦淮碧,问此愁、还有谁知。对东风,空似垂杨,零乱千丝。
394 0 0
王沂孙
大红旆引碧幢旌,新拜将军指点行。战将易求何足贵, 书生难得始堪荣。离筵歌舞花丛散,候骑刀枪雪队迎。 应笑蹉跎白头尹,风尘唯管洛阳城。
416 0 0
白居易
乌兔日夜行,与人运枯荣。为善不常缺,为恶不常盈。 天道无阿党,人心自覆倾。所以多迁变,宁合天地情。 我愿造化手,莫放狐兔走。恣海产珍奇,纵地生花柳。 美者一齐美,丑者一齐丑。民心归大朴,战争亦何有。
451 0 0
中华文学
应历生周日,修祠表汉年。复兹秦岭上,更似霍山前。 昔赞神功启,今符圣祚延。已题金简字,仍访玉堂仙。 睿祖光元始,曾孙体又玄。言因六梦接,庆叶九龄传。 北阙心超矣,南山寿固然。无由同拜庆,窃抃贺陶甄。
334 0 0
两星残火地炉畔,梦断背灯重拥衾。侧听空堂闻静响, 似敲疏磬褭清音。风灯有影随笼转,腊雪无声逐夜深。 禅客钓翁徒自好,那知此际湛然心。
韩偓
满江红·思家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 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 潮打三更瓜步月, 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 何日上,江楼卧。 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 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 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498 0 0
郑燮
小学新翻墨沼波,羡君琼树散枝柯。 左家弄玉唯娇女,空觉庭前鸟迹多。
874 0 0
柳宗元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439 0 0
苏洵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477 0 0
李白
火透波穿不计春, 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 便有无穷求福人。
476 0 0
韩愈
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纚半无墨。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364 0 0
岁老岂能充上驷,力微当自慎前程。 不知何故翻骧首,牵过关门妄一鸣。
397 0 0
匀如春涧长流水,怨似秋枝欲断蝉。 可惜人间容易听,清声不到御楼前。
423 0 0
地有招贤处,人传乐善名。鹜池临九达,龙岫对层城。 桂月先秋冷,蘋风向晚清。凤楼遥可见,仿佛玉箫声。
432 0 0
李隆基
魂黯黯兮情脉脉,帘风清兮窗月白。 梦惊枕上炉烬销,不见蕊珠宫里客。 禁漏声稀蟾魄冷,纱厨筠簟波光净。 独坐愁吟暗断魂,满窗风动芭蕉影。 别恨离肠空恻恻,风动虚轩池水白。 莫言灵圃步难寻,有心终效偷桃客。 愁遇人间好风景,焦桐韵满华堂静。 鉴鸾钗燕恨何穷,忍向银床空抱影。 绿槐影里傍青楼,陌上行人空举头。 烟水露花无处问,摇鞭凝睇不胜愁。 役尽心神销尽骨,恩情未断忽分离。 平生此恨无言处,只有衣襟泪得知。 浓醪艳唱愁难破,骨瘦魂消病已成。 若为多罗年少死,始甘人道有风情。 泪满罗衣酒满卮,一声歌断怨伤离。 如今两地心中事,直是瞿昙也不知。 横泥杯觞醉复醒,愁牵时有小诗成。 早知惹得千般恨,悔不天生解薄情。
粗略的一想,谚语固然好像一时代一国民的意思的结晶,但其实,却不过是一部分的人们的意思。现在就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来做例子罢,这乃是被压迫者们的格言,教人要奉公,纳税,输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闲事;而压迫者是不算在内的。 专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孙皓是特等的暴君,但降晋之后,简直像一个帮闲;〔2〕宋徽宗在位时,不可一世,而被掳后偏会含垢忍辱。〔3〕做主子时以一切别人为奴才,则有了主子,一定以奴才自命: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动摇的。 所以被压制时,信奉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格言的人物,一旦得势,足以凌人的时候,他的行为就截然不同,变为“各人不扫门前雪,却管他家瓦上霜”了。 二十年来,我们常常看见:武将原是练兵打仗的,且不问他这兵是用以安内或攘外,总之他的“门前雪”是治军,然而他偏来干涉教育,主持道德;教育家原是办学的,无论他成绩如何,总之他的“门前雪”是学务,然而他偏去膜拜“活佛”,绍介国医。小百姓随军充案,童子军沿门募款。头儿胡行于上,蚁民乱碰于下,结果是各人的门前都不成样,各家的瓦上也一团糟。 女人露出了臂膊和小腿,好像竟打动了贤人们的心,我记得曾有许多人絮絮叨叨,主张禁止过,后来也确有明文禁止了。〔4〕不料到得今年,却又“衣服蔽体已足,何必前拖后曳,消耗布匹,……顾念时艰,后患何堪设想”起来,四川的营山县长于是就令公安局派队一一剪掉行人的长衣的下截。〔5〕长衣原是累赘的东西,但以为不穿长衣,或剪去下截,即于“时艰”有补,却是一种特别的经济学。《汉书》上有一句云,“口含天宪”〔6〕,此之谓也。 某一种人,一定只有这某一种人的思想和眼光,不能越出他本阶级之外。说起来,好像又在提倡什么犯讳的阶级了,然而事实是如此的。谣谚并非全国民的意思,就为了这缘故。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小百姓信以为真,也就渐渐的成了谚语,流行开来。其实是“秀才虽出门,不知天下事”的。秀才只有秀才头脑和秀才眼睛,对于天下事,那里看得分明,想得清楚。清末,因为想“维新”,常派些“人才”出洋去考察,我们现在看看他们的笔记罢,他们最以为奇的是什么馆里的蜡人能够和活人对面下棋〔7〕。声海圣人康有为,佼佼者也,他周游十一国,一直到得巴尔干,这才悟出外国之所以常有“弑君”之故来了,曰:因为宫墙太矮的缘故。〔8〕六月十三日。 B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七月十五日《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署名洛文。 〔2〕孙皓(242—283)三国时吴国最后的皇帝。据《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他在位时,“粗暴骄盈”,常无故杀戮臣子和宫人;降晋之后,被封为归命侯,甘受戏弄。《世说新语·排调》载:有一次,“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皓正饮酒,因举觞对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3〕宋徽宗(1082—1185)即赵佶,北宋皇帝。在位时,横暴凶残,骄奢淫侈;靖康二年(1127)为金兵所俘,被封为“昏德公”,宫眷被“没为宫婢”。他虽备受侮辱,却还不断向“金主”称臣,“具表称谢”(见《靖康稗史·呻吟语》)。 〔4〕一九三三年五月,广西民政厅曾公布法令,凡女子服装袖不过肘,裙不过膝者,均在取缔之列。 〔5〕当时四川军阀杨森提倡“短衣运动”,他管辖下的营山县县长罗象翥曾发布《禁穿长衫令》。这里所引即见于该项令文,令文中还说:“着自四月十六日起,由公安局派队,随带剪刀,于城厢内外梭巡,遇有玩视禁令,仍着长服者,立即执行剪衣,勿稍瞻徇,倘敢有抗拒者,立即带县罚究,决不姑宽。” 〔6〕“口含天宪”语见《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运尝则使饿隶富于季孙,呼*q则伊、颜化为桀、跖。“据清代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天宪,王法也,谓刑戮出于其口也。” 〔7〕关于蜡人和活人下棋的事,见清朝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礼部尚书戴鸿慈的《出使九国日记》(一九○六年北京和第一书局出版)。该书“丙午(1906)正月二十一日”记有参观巴黎蜡人院的情况:“午后往观蜡人院,院中蜡人甚多,或坐或立,神志如生。最妙者:一蜡像前置棋枰,能与人对弈。如对手欺之,故下一子不如式,则像即停子不下,若不豫状。其仍不改,即以手将棋子扫之。巧妙至此,诚可叹也!” 〔8〕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清末维新运动领袖。后来组织保皇会,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一九○四年至一九○八年,他周游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匈牙利、德意志、法兰西、丹麦、瑞典、比利时、荷兰、英吉利等十一国。这里所说的事,见他的《欧东阿连五国#p#副标题#e#
419 0 0
鲁迅
忆子啼猿绕树哀,雨随孤棹过阳台。 波头未白人头白,瞥见春风滟滪堆。
465 0 0
郑谷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