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孤烟起,静者能卜筑。乔木出云心,闲门掩山腹。 贫交喜相见,把臂欢不足。空林留宴言,永日清耳目。 泉声冷尊俎,荷气香童仆。往往仙犬鸣,樵人度深竹。 酒酣出谷口,世网何羁束。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
344 0 0
钱起
朱鸟开辰,苍龙启映。大帝昭飨,群生展敬。 礼备怀柔,功宣舞咏。旬液应序,年祥协庆。
345 0 0
佚名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484 0 0
司马光
对于戏剧,我完全是外行。但遇到研究中国戏剧的文章,有时也看一看。近来的中国戏是否象征主义,或中国戏里有无象征手法的问题,我是觉得很有趣味的。 伯鸿先生在《戏》周刊十一期(《中华日报》副刊)上,说起脸谱,承认了中国戏有时用象征的手法,“比如白表‘奸诈’,红表‘忠勇’,黑表‘威猛’,蓝表‘妖异’,金表‘神灵’之类,实与西洋的白表‘纯洁清净’,黑表‘悲哀’,红表‘热烈’,黄金色表‘光荣’和‘努力’”并无不同,这就是“色的象征”,虽然比较的单纯,低级。〔2〕这似乎也很不错,但再一想,却又生了疑问,因为白表奸诈,红表忠勇之类,是只以在脸上为限,一到别的地方,白就并不象征奸诈,红也不表示忠勇了。 对于中国戏剧史,我又是完全的外行。我只知道古时候(南北朝)的扮演故事,是带假面的,〔3〕这假面上,大约一定得表示出这角色的特征,一面也是这角色的脸相的规定。古代的假面和现在的打脸的关系,好像还没有人研究过,假使有些关系,那么,“白表奸诈”之类,就恐怕只是人物的分类,却并非象征手法了。 中国古来就喜欢讲“相人术”〔4〕,但自然和现在的“相面”不同,并非从气色上看出祸福来,而是所谓“诚于中,必形于外”〔5〕,要从脸相上辨别这人的好坏的方法。一般的人们,也有这一种意见的,我们在现在,还常听到“看他样子就不是好人”这一类话。这“样子”的具体的表现,就是戏剧上的“脸谱”。富贵人全无心肝,只知道自私自利,吃得白白胖胖,什么都做得出,于是白就表了奸诈。红表忠勇,是从关云长的“面如重枣”来的。“重枣”是怎样的枣子,我不知道,要之,总是红色的罢。在实际上,忠勇的人思想较为简单,不会神经衰弱,面皮也容易发红,倘使他要永远中立,自称“第三种人”,精神上就不免时时痛苦,脸上一块青,一块白,终于显出白鼻子来了。黑表威猛,更是极平常的事,整年在战场上驰驱,脸孔怎会不黑,擦着雪花膏的公子,是一定不肯自己出面去战斗的。 士君子常在一门一门的将人们分类,平民也在分类,我想,这“脸谱”,便是优伶和看客公同逐渐议定的分类图。不过平民的辨别,感受的力量,是没有士君子那么细腻的。况且我们古时候戏台的搭法,又和罗马不同,〔6〕使看客非常散漫,表现倘不加重,他们就觉不到,看不清。这么一来,各类人物的脸谱,就不能不夸大化,漫画化,甚而至于到得后来,弄得希奇古怪,和实际离得很远,好像象征手法了。脸谱,当然自有它本身的意义的,但我总觉得并非象征手法,而且在舞台的构造和看客的程度和古代不同的时候,它更不过是一种赘疣,无须扶持它的存在了。然而用在别一种有意义的玩艺上,在现在,我却以为还是很有兴趣的。十月三十一日。 CC 〔1〕本篇在印入本书前未能发表,参看本书《附记》。〔2〕《戏》周刊第十一期(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八日)曾发表伯鸿的《苏联为什么邀梅兰芳去演戏(上)》一文,该文先引《申报》“读书问答”栏《梅兰芳与中国旧剧的前途(三)》文中的话说:“中国旧剧其取材大半是历史上的传说,其立论大体是‘劝善罚恶’的老套,这里面既不含有神秘的感情,也就用不着以观感的具体的符号来象征什么……即如那一般人认为最含有象征主义意味的脸谱,和那以马鞭代马的玩意儿,也只能说借以帮助观众对于剧情的理解,不能认为即是象征主义。”于是接着说:“这个是很正确的了。但是他因否定了中国旧戏是象征主义,同时否定了中国旧剧采用的一些‘象征手法’。比如白表‘奸诈’,红表‘忠勇’……因为‘色的象征’,还有‘音的象征’‘形的象征’,也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着……这一些都是象征的手法,不过多是比较单纯的低级的。” 〔3〕指南北朝时的歌舞戏《大面》。据《旧唐书·音乐志》载:“《大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 〔4〕“相人术”《左传》文公元年:“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又《汉书·艺文志》“形法”类著录有《相人》一书。 〔5〕“诚于中,必形于外”语出《大学》:“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6〕古代罗马剧场,中间为圆形表演场地,周围环绕着台阶式的观众席,近似现代的体育场。 #p#副标题#e#
331 0 0
鲁迅
碧树吴洲远,青山震泽深。无人踪范蠡,烟水暮沈沈。
423 0 0
张祜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张先
【古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469 0 0
郭震
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故人云雨散,满目山川多。 行车无停轨,流景同迅波。前欢渐成昔,感叹益劳歌。
438 0 0
刘禹锡
静者多依猿鸟丛,衡门野色四郊通。天开宿雾海生日, 水泛落花山有风。回望一巢悬木末,独寻危石坐岩中。 看书饮酒馀无事,自乐樵渔狎钓翁。
450 0 0
刘沧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452 0 0
杜荀鹤
【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大心偏。[2] 我是曲江临池柳, 者人折折那人攀,[2] 恩爱一时间。
430 0 0
敦煌曲子
春暮越江边,春阴寒食天。杏花香麦粥,柳絮伴秋千。 酒是芳菲节,人当桃李年。不知何处恨,已解入筝弦。
363 0 0
柳中庸
薰沉刻蜡工夫巧。蜜脾锁碎金钟小。别是一般香。解教人断肠。 冰霜相与瘦。清在江梅右。念我忍寒来。怜君特地开。
299 0 0
中华文学
片石丛花画不如,庇身三径岂吾庐。 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
375 0 0
权德舆
病来佳兴少,老去旧游稀。笑语纵横作,杯觞络绎飞。 ——裴度 清谈如水玉,逸韵贯珠玑。高位当金铉,虚怀似布衣。 ——刘禹锡 已容狂取乐,仍任醉忘机。舍眷将何适,留欢便是归。 ——白居易 凤仪常欲附,蚊力自知微。愿假尊罍末,膺门自此依。 ——李绅
455 0 0
名高意本闲,浮俗自难攀。佐蜀连钱出,朝天獬豸还。 回翔历清院,弹奏迥离班。休浣通玄旨,留僧昼掩关。
390 0 0
无可
高栋曾轩已自凉,秋风此日洒衣裳。翛然欲下阴山雪, 不去非无汉署香。绝辟过云开锦绣,疏松夹水奏笙簧。 看君宜著王乔履,真赐还疑出尚方。 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承家节操尚不泯, 为政风流今在兹。可怜宾客尽倾盖,何处老翁来赋诗。 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
309 0 0
杜甫
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 秦天无纤翳,郊野浮春阴。波静随钓鱼,舟小绿水深。 出浦见千里,旷然谐远寻。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
327 0 0
常建
修茂堂深,芳尘满、沈烟一朵。帘半卷,好风催晓,晴光才破。新润顿教萱草鬯,轻寒未放酴醿过。称鱼轩、容与寿如山,群仙贺。 琴帏底,声调和。庭阶下,儿孙大。喜新来咿喔,又还添个。总是人生如意处,休将时事关眉锁。趁莺花、时节绮罗筵,年年作。
318 0 0
陈著
何处可魂消。京口终朝两信潮。不管离心千叠恨,滔滔。催促行人动去桡。 记得旧江皋。绿杨轻絮几条条。春水一篙残照阔,遥遥。有个多情立画桥。
319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