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千山愁自知,雪花撩乱压松枝。 世人并道离别苦,谁信山僧轻别离。
463 0 0
陈羽
【柳梢青】 病酒心情。 唤愁无限, 可奈流莺。 又是一年, 花惊寒食, 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 是多少、长亭短亭。 倦倚东风, 只凭好梦, 飞到银屏。
322 0 0
黄简
解组盛明时,角巾东路。家在深村更深处。扫开三径,坐看一川烟雨。故山休笑我,来何暮。 苦贪富贵,多忧多虑。百岁光阴能几许。醉乡日月,莫问人间寒暑。兴来随短棹,过南浦。
353 0 0
张纲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385 0 0
李煜
迢遥山意外,清风又对君。若为于此地,翻作路岐分。 别馆琴徒语,前洲鹤自群。明朝天畔远,何处逐闲云。
405 0 0
皎然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395 0 0
程颢
清光溢。影转画檐凉入。风露一天星斗湿。无云天更碧。 满引送君何惜。记取吾曹今夕。目断秋江君到日。潮来风正急。
374 0 0
张元干
关东新破项王归,赤帜悠扬日月旗。 从此汉家无敌国,争教彭越受诛夷。
390 0 0
中华文学
千峰对古寺,何异到西林。幽磬蝉声下,闲窗竹翠阴。 诗人谢客兴,法侣远公心。寂寂炉烟里,香花欲暮深。
韩翃
遐方献文犀,万里随南金。大邦柔远人,以之居山林。 食棘无秋冬,绝流无浅深。双角前崭崭,三蹄下駸駸。 朝贤壮其容,未能辨其音。有我衰鸟郎,新邑长鸣琴。 陛阁飞嘉声,丘甸盈仁心。闲居命国工,作绘北堂阴。 眈眈若有神,庶比来仪禽。昔有舞天庭,为君奏龙吟。
291 0 0
储光羲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70 0 0
李清照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333 0 0
佚名
踏舞贪看赤脚娘。送春春去莫悲伤。飞花逐水归何处,落絮沾泥不解狂。 都是醉,任飞扬。百年三万六千场。使君亲按新歌舞,魂梦相逢笑楚襄。
304 0 0
翠湿衣襟山满楼,竹间溪水绕床流。 行人莫羡邮亭吏,生向此中今白头。
赵嘏
长老归缘起,桃花忆旧岩。清晨云抱石,深夜月笼杉。 道具门人捧,斋粮谷鸟衔。馀生愿依止,文字欲三缄。
321 0 0
严维
高尔基的小说《母亲》一出版,革命者就说是一部“最合时的书”〔2〕。而且不但在那时,还在现在。我想,尤其是在中国的现在和未来,这有沈端先〔3〕君的译本为证,用不着多说。在那边,倒已经看不见这情形,成为陈迹了。 这十四幅木刻,是装饰着近年的新印本的。刻者亚历克舍夫〔4〕,是一个刚才三十岁的青年,虽然技术还未能说是十分纯熟,然而生动,有力,活现了全书的神采。便是没有读过小说的人,不也在这里看见了暗黑的政治和奋斗的大众吗?一九三四年七月廿七日,鲁迅记。 EE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四年八月蓝图纸翻印本《〈母亲〉木刻十四幅》画册。原无标题。 《〈母亲〉木刻十四幅》,韩白罗用晒图法翻印,由鲁迅提供原插图并作序(参看一九三四年七月二十七日致韩白罗信)。按韩白罗,天津人,当时在山西太原铁路局工作。 〔2〕“最合时的书”列宁语,见高尔基所著回忆录《列宁》。〔3〕沈端先笔名夏衍,浙江杭州人,剧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领导人之一。他翻译的《母亲》于一九二九年十月、一九三○年八月由大江书铺分上下册出版。 〔4〕亚历克舍夫(H.A.AMVXNVVH,1894—1934)苏联画家V饕?髌酚*高尔基《母亲》、陀思妥耶夫斯基《赌徒》、斐定《城与年》插图。
396 0 0
鲁迅
叶叶新春筠,下复清浅流。微风屡此来,决决复修修。 诗人月下吟,月堕吟不休。
394 0 0
姚合
自掌天书见客稀,纵因休沐锁双扉。 几回扶病欲相访,知向禁中归未归。
446 0 0
张籍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318 0 0
杜甫
小一何人识,腾腾天地间。寻常如一鹤,亦不爱青山。 铁钵年多赤,麻衣带毳斑。只闻寻五柳,时到月中还。
贯休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