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留佳客宴王孙,岩上馀花落酒樽。书院欲开虫网户, 讼庭犹掩雀罗门。耳虚尽日疑琴癖,眼暗经秋觉镜昏。 莫引刘安倚西槛,夜来红叶下江村。
497 0 0
许浑
闲看明镜坐清晨,多病姿容半老身。谁论情性乖时事, 自想形骸非贵人。三殿失恩宜放弃,九宫推命合漂沦。 如今所得须甘分,腰佩银龟朱两轮。
402 0 0
白居易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361 0 0
杜甫
【美人对月】 斜髻娇娥夜卧迟。 梨花风静鸟栖枝。 难将心事和人说。 说与青天明月知。
526 0 0
唐寅
【江南曲】 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481 0 0
柳恽
重阳时节。满城风雨,更催行色。陇树寒轻,海山秋老,清愁如织。一杯莫惜留连,我亦是、天涯倦客。后夜相思,水长山远,东西南北。
337 0 0
张孝祥
清昼静居香冷,风动万年枝。凉应兑卦体。秋色鸣轻飔。冥心运正一。御铁牛、耕寸地。都种金钱花,秀色照戊己。新霜万物凋谢,我常无为。冲起浩然气。抱冲和,人间世。登高共赏宴,泛东篱。菊尽醉。谁会。登高意表、迥出凡尘外。
390 0 0
曹勋
魏驮山前一朵花,岭西更有几千家。 石斑鱼鲊香冲鼻,浅水沙田饭绕牙。
416 0 0
李频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
590 0 0
韩愈
廊庑周遭翠幕遮,禁林深处绝喧哗。界开日影怜窗纸, 穿破苔痕恶笋芽。西第晚宜供露茗,小池寒欲结冰花。 谢公未是深沉量,犹把输赢局上夸。
353 0 0
中华文学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403 0 0
刘长卿
早岁颠狂伴,城中共几年。有时潜步出,连夜小亭眠。 月影侵床上,花丛在眼前。今宵正风雨,空宅楚江边。
464 0 0
元稹
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633 0 0
王之道
坤道降祥和庶品,灵心载德厚群生。 水土既调三极泰,文武毕备九区平。
356 0 0
睿想入希夷,真游到具茨。玉銮登嶂远,云辂出花迟。 泉壑凝神处,阳和布泽时。六龙多顺动,四海正雍熙。
钱起
近见头陀伴,云师老更慵。性灵闲似鹤,颜状古于松。 山里犹难觅,人间岂易逢。仍闻移住处,太白最高峰。
418 0 0
南行登岭首,与俗洗烦埃。磬罢孤舟发,禅移积瘴开。 中餐湘鸟下,朝讲海人来。莫便将经卷,炎方去不回。
455 0 0
无可
纤手工夫,采丝五色交相映。同心端正。上有双鸳并。 皓腕轻缠,结就相思病。凭谁信。玉肌宽尽。却系心儿紧。
265 0 0
案《教育纲要》虽不过行政首领对于教育之政见,然所列三项〔2〕,均已现为事实,见于明令,此后分别修改,其余另定办法;〔3〕在理论上言之,固已无形废弃,然此惟在通都大邑,明达者多,始能有此结果。而乡曲教师,於此种手续关系,多不能十分明了。《纲要》所列,又多与旧式思想相合,世人乐於保持,其他无业游民亦可藉此结合团体(如托名研究经学,聚众立社之类),妨害教育。是《纲要》虽若消灭,而在一部份人之心目中,隐然实尚存留。倘非根本取消,恐难杜绝歧见。故窃谓此种《纲要》,应以明文废止,使无论何人均不能发生依坿之见,始于学制上行政上无所妨害。至于法令随政局而屡更,虽易失遵守之信仰,〔4〕然为正本清源计,此次不得不尔。凡明白之国民,当无不共喻此意。一俟宗旨禞定,发号施令均出一辙,则一二年中信仰自然恢复,所失者小,而所得则甚大也。 周树人注。 EE 〔1〕本篇据手稿编入。约写于一九一六年八月间。原无标题、标点。 《教育纲要》,一九一五年初袁世凯任大总统时制订,分“总纲”、“教育要言”、“教科书”、“建设”、“学位奖励”等五项,凡二十五款。它以“尊孔尚孟”为宗旨,规定“中小学校均加读经一科”,提倡“各省各处设立经学会”。(载一九一五年二月《教育公报》第九册,原题《整理教育要目》)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教育部参事室为“厘定学制,确定方针起见”,对《纲要》的存废问题进行讨论,一九一六年八月三日将《纲要》制订以来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讨论中的分歧意见整理成“说帖”,发给各司和各视学征询意见。鲁迅为此在“说帖”上签注了这个意见。 〔2〕指“说帖”列举的《教育纲要》中业经施行而事实上发现的三项困难:“一、中小学学制问题(总纲第四条)。二、各校读经问题(教科书第二款)。三、经学会问题(建设第七款)。以上三款,均明令公布(一二两款见之于国民学校令及施行细则、预备学校令,第三款见之于批令)”。 〔3〕指“说帖”列举的讨论中三种不同意见之一:“取消已经施行各款。(理由)政事堂片交之件(按即《教育纲要》),虽有奉行之责任,然与明令公布之件不同。《纲要》所载多理论而少事实,此时但须就前述各款已明令者为之分别修改或废止,于理论上及计划上并未施行之款,此后另定办法,不再依照原议,即已无形废弃。准此而论,似无明文取消《纲要》之必要。” 〔4〕指“说帖”列举的“主缓议者”所持的“理由”:“法令随政局变更,易失遵守信仰之力。” #p#副标题#e#来源于香港公司注册www.11company.com管理专家来源于香港公司注册www.11company.com管理专家
393 0 0
鲁迅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于乎有哀,国步斯频。 国步灭资,天不我将。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实维,秉心无竞。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忧心殷殷,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如彼溯风,亦孔之僾。民有肃心,荓云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哀恫中国,具赘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谮,不胥以谷。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大风有隧,有空大谷。维此良人,作为式谷。维彼不顺,征以中垢。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复俾我悖。 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时亦弋获。既之阴女,反予来赫。 民之罔极,职凉善背。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职竞用力。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凉曰不可,覆背善詈。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378 0 0
佚名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