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刃纵横森武库,箫台旧日梅仙。累陪簪盍醉花前。吴门归去后,一别动经年。 曾到赤城真隐处,飘飘凤举龙蟠。勒回俗驾向长安。好将医国手,从此活人间。
378 0 0
姚述尧
小说之名,昔者见于庄周之云“饰小说以干县令”〔1〕(《庄子》《外物》),然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桓谭言“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2〕(李善注《文选》三十一引《新论》)始若与后之小说近似,然《庄子》云尧问孔子,《淮南子》云共工争帝地维绝,当时亦多以为“短书不可用”〔3〕,则此小说者,仍谓寓言异记,不本经传,背于儒术者矣。后世众说,弥复纷纭,今不具论,而征之史: 缘自来论断艺文,本亦史官之职也。 秦既燔灭文章以愚黔首〔4〕,汉兴,则大收篇籍,置写官,成哀二帝,复先后使刘向及其子歆校书稀府,歆乃总群书而奏其《七略》〔5〕。《七略》今亡,班固作《汉书》〔6〕,删其要为《艺文志》,其三曰《诸子略》,所录凡十家,而谓“可观者九家”〔7〕,小说则不与,然尚存于末,得十五家。班固于志自有注,其有某曰云云者,唐颜师古〔8〕注也。 《伊尹说》〔9〕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依托也。) 《鬻子说》〔10〕十九篇。(后世所加。) 《周考》〔11〕七十六篇。(考周事也。) 《青史子》〔12〕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也。) 《师旷》〔13〕六篇。(见《春秋》,其言浅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 《务成子》〔14〕十一篇。(称尧问,非古语。) 《宋子》〔15〕十八篇。(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 《天乙》〔16〕三篇。(天乙谓汤,其言殷时者,皆依托也。) 《黄帝说》四十篇。(迂诞依托。) 《封禅方说》十八篇。(武帝时。) 《待诏臣饶心术》二十五篇。(武帝时。师古曰,刘向《别录》云:“饶,齐人也,不知其姓,武帝时待诏,作书,名曰《心术》。”) 《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一篇。(应劭曰,道家也,好养生事,为未央之术。) 《臣寿周纪》七篇。(项国圉人,宣帝时。) 《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时以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应劭曰:其说以《周书》为本。师古曰,《史记》云:“虞初,洛阳人。”即张衡《西京赋》“小说九百,本自虞初”者也。) 《百家》百三十九卷。 右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17〕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18〕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右所录十五家,梁时已仅存《青史子》一卷,至隋亦佚; 惟据班固注,则诸书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缪者也。 唐贞观中,长孙无忌〔19〕等修《隋书》,《经籍志》撰自魏征〔20〕,祖述晋荀勖《中经簿》〔21〕而稍改变,为经史子集四部,小说故隶于子。其所著录,《燕丹子》〔22〕而外无晋以前书,别益以记谈笑应对,叙艺术器物游乐者,而所论列则仍袭《汉书》《艺文志》(后略称《汉志》): 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传》载舆人之颂,《诗》美询于刍荛,古者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谤;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周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道方慝以诏避忌,而职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诵四方之传道而观其衣物是也。〔23〕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石晋时,刘昫等因韦述旧史作《唐书》《经籍志》(后略称《唐志》)则以毋炯等所修之《古今书录》为本,〔24〕而意主简略,删其小序发明,〔25〕史官之论述由是不可见。所录小说,与《隋书》《经籍志》(后略称《隋志》)亦无甚异,惟删其亡书,而增张华《博物志》〔26〕十卷,此在《隋志》,本属杂家,至是乃入小说。 宋皇祐中,曾公亮〔27〕等被命删定旧史,撰志者欧阳修〔28〕,其《艺文志》(后略称《新唐志》)小说类中,则大增晋至隋时著作,自张华《列异传》戴祚《甄异传》至吴筠《续齐谐记》等志神怪者十五家一百十五卷,〔29〕王延秀《感应传》至侯君素《旌异记》等明因果者九家七十卷,〔30〕诸书前志本有,皆在史部杂传类,与耆旧高隐孝子良吏列女等传同列,至是始退为小说,而史部遂无鬼神传;又增益唐人著作,如李恕《诫子拾遗》〔31〕等之垂教诫,刘孝孙《事始》〔32〕等之数典故,李涪《刊误》〔33〕等之纠讹谬,陆羽《茶经》〔34〕等之叙服用,并入此类,例乃愈棼,元修《宋史》,亦无变革,仅增芜杂而已。 明胡应麟〔35〕(《少室山房笔丛》二十八)以小说繁夥,派别滋多,于是综核大凡,分为六类: 一曰志怪:《搜神》,《述异》,《宣室》,《酉阳》之类〔36〕是也; 一曰传奇:《飞燕》,《太真》,《崔莺》,《霍玉》之类〔37〕是也; 一曰杂录:《世说》,《语林》,《琐言》,《因话》之类〔38〕是也; 一曰丛谈:#p#副标题#e#
462 0 0
鲁迅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402 0 0
毛文锡
墙下春渠入禁沟,渠冰初破满渠浮。 凤池近日长先暖,流到池时更不流。
384 0 0
韩愈
玉洁生英,冰清孕秀,一枝天地春早。素盟江国芳寒,旧约汉宫梦晓。溪桥独步,看洒落、仙人风表。似妙句、何逊扬州,最惜细吟清峭。 香暗度、照影波渺。春暗寄、付情云杳。爱随青女横陈,更怜素娥窈窕。调羹雅意,好赞助、清时廊庙。羡韵高、只有松筠,共结岁寒难老。
358 0 0
高观国
午风清暑,过西湖隐约,曾游堤路。云径烟扉人境绝,真是珠宫玄圃。倦倚阑干,笑呼艇子,同入荷花去。一杯相属,恍然身在何许。休怪梦入巫云,凌波罗袜,我在迷湘浦。缥缈惊鸿飞燕举,却怨严城钟鼓。百斛明珠,千金骏马,豪气今犹故。归来清晓,幅巾犹带香露。
364 0 0
中华文学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351 0 0
欧阳修
诏置海陵仓,朝推画省郎。还家锦服贵,出使绣衣香。 水驿风催舫,江楼月透床。仍怀陆氏橘,归献老亲尝。
岑参
弄绣岭横秋,玉螭吹暑迎凉气。碧崖流水。流入春葱指。 半倚朱弦,微ED51连环珥。通深意。月明风细。分付知音耳。
361 0 0
毛滂
绝妙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 飞动应由格,功夫过却奇。麟台添集卷,乐府换歌词。 李白应先拜,刘祯必自疑。贫须君子救,病合国家医。 野客开山借,邻僧与米炊。甘贫辞聘币,依选受官资。 多见愁连晓,稀闻债尽时。圣朝文物盛,太祝独低眉。
464 0 0
姚合
燕台多事每开颜,相许论交淡薄间。饮兴共怜芳草岸, 吟情同爱夕阳山。露浓小径蛩声咽,月冷空庭竹影闲。 何事此时攀忆甚,与君俱是别乡关。
446 0 0
禁烟过也,正东风浓拂,来禽奇绝。翠叶修条千万点,轻染微红香雪。霁景烘云,暖梢吹绽,浩荡春容阔。棠阴已静,此花标韵终别。 犹记宝帖开缄,如何青李,与佳名齐列。秀实甘芳莫待看,叶底匀圆堪折。且赏琼苞,繁英插鬓,淡伫留风月。宜将图画,有时凝想重阅。
400 0 0
曹勋
九成爰奏,三献式陈。钦承景福,恭托明禋。
355 0 0
佚名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433 0 0
徐昌图
九衢秋雨掩闲扉,不似干名似息机。 贫病却惭墙上土,年来犹自换新衣。
574 0 0
张蠙
【春闺怨】 朝喜花艳春, 暮悲花委尘。 不悲花落早, 悲妾似花身。
420 0 0
杜荀鹤
繁弦奏渌水,长袖转回鸾。一双俱应节,还似镜中看。
501 0 0
虞世南
承明少休沐,建礼省文书。夜漏行人息,归鞍落日馀。 悬知三五夕,万户千门辟。夜出曙翻归,倾城满南陌。 陌头驰骋尽繁华,王孙公子五侯家。由来月明如白日, 共道春灯胜百花。聊看侍中千宝骑,强识小妇七香车。 香车宝马共喧阗,个里多情侠少年。竞向长杨柳市北, 肯过精舍竹林前。独有仙郎心寂寞,却将宴坐为行乐。 傥觉忘怀共往来,幸沾同舍甘藜藿。
407 0 0
王维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逾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踰越,乃更加其怨酷。宁计生民之命?为利己而自足。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诌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原斯瘼之所兴,实执政之匪贤。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慾于目前。奚异涉海之失柁,坐积薪而待然?荣纳由于闪榆,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橈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髒依门边。 鲁生闻此辞,紧而作歌曰: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429 0 0
赵壹
欲究丹砂理,幽玄无处寻。不离铅与汞,无出水中金。 金欲炼时须得水,水遇土兮终不起。但知火候不参差, 自得还丹微妙旨。人世分明知有死,刚只留心恋朱紫。 岂知光景片时间,将谓人生长似此。何不回心师至道, 免逐年光虚自老。临樽只解醉醺酣,对镜方知渐枯槁。 二郎切切听我语,仙乡咫尺无寒暑。与君说尽只如斯, 莫恋娇奢不肯去。感君恩义言方苦,火急回心求出路。 吟成数句赠君辞,不觉便成今与古。
369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