羸马出都门,修途指江东。关河昨夜雨,草木非春风。 矢舍虽未中,璞全终待攻。层霄秋可翔,岂不随高鸿。
246 0 0
中华文学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230 0 0
陈子昂
圣敬通神光七庙,灵心荐祚和万方。 严禋克配鸿基远,明德惟馨凤历昌。
252 0 0
(江西考生) 千变万化的世界,掩映着千变万化的脸,蕴藏着千万种精神。 ——题记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贝尔加湖畔,你是否看到那张透着铮铮之气的脸庞?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苏武牧羊,边塞生活十九年,去时的符节早已脱掉了光亮的色彩,年轻的使臣也已白发斑斑,可是随着时间流逝没有改变的是那一腔报国之情,不为名利所诱,不向淫威屈服,始终保持一颗心的清洁,大丈夫的铮铮铁骨与拳拳赤子之心。 那张瘦削的脸也因满载报国之意,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灵辞典之中。 笔谏时政,心系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光,然而白居易何以穿越千百年的时光,让后人永久地瞻仰和敬佩?精神,那张苍白的脸上透露出精神,敢于把世间疾苦写入诗篇的精神。在一个世俗世界,在精神屈从权贵的世界中,他独守着心灵的清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历史记住了他,创造历史的人们记住了他,发黄的史书蕴含着人生的芬芳,心灵的光芒。 那张苍白的脸却有如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着成信史照尘寰。 是谁弹响了“史家”的千古绝唱,是谁吟出了无韵之《离骚》?是那张充满刚毅之气的脸。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却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着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滴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着成信史照尘寰。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暗淡的灯光下,那张脸布满了离愁别绪,却都缘自对祖国、对朋友、对亲人的爱……于是那丝丝的愁绪便全溶入了这绵绵的雨中,显得格外空灵。 雨打蕉叶的声音,总会让人体味出一点淡淡的忧愁和感伤。在诗人的窗檐上,雨滴落下,激起的水花,总是旋即破碎,人的心灵,也总是脆弱的,经不起太多的离散。在这个寂寞的雨夜里,祖国、友情、亲情是诗人心灵唯一的慰藉。在那个遥远的夜晚,在滴答滴答的雨声中,诗人那张刻满离愁别绪的脸正昭示着对祖国的爱,对朋友、亲人的思念。 点评: 作文之美,美在形式,美在语言,美在构思立意。这篇题为“脸??人??精神”的文章,基本体现了上述三个方面。 首先,形式之美。标题采取并列的形式,将话题“脸”嵌入其中,“人”、“精神”则暗示了“脸”的深层内涵。题记的采用,将主旨浓缩于其中。正文分成四个小节,每小节采用一个小标题,使得文章内容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小标题或引用古诗句,或采取对偶的形式,形式工整,很见功力。 其次是语言。作者善于将要叙述的内容高度简洁,不平铺直叙,不呆板。如写白居易,作者首先运用了一个设问句,回答的句子为“精神,那张苍白的脸上透露出精神,敢于把世间疾苦写入诗篇的精神”,这样安排就使语句生动活泼,寓于感染力。 再说构思立意。想在众多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就要有所创新,就要有亮点。本文选用四个人物片断,组织成文,四个人物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遭遇不同,作者却发现了他们的共同点,即脸所代表的精神,一种向上的精神。这样构思,使主旨得到逐层深化,很有新意。
285 0 0
小文
拱皇图,御宝历,上圣垂衣。旰食亲万机。海宇熙熙。登寿域,瑞霞彩云常捧日。花阴麦垅四民齐。宫卫仗肃,阆苑瑶池。台殿倚晴晖。 当盛际。风俗美。寻胜事。人物总游嬉。太平何处,知不摇征旗摇酒旗。四方感格臻上瑞。官家闲暇宴芳菲。千万岁。嘉会明盛时。
218 0 0
曹勋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
260 0 0
白朴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274 0 0
晏殊
谢病南山下,幽卧不知春。使星入东井,云是故交亲。 惠风吹宝瑟,微月忆清真。凭轩一留醉,江海寄情人。
223 0 0
蒙穀山低碧海枯,仲君闲坐说麻姑。遥天鹤语知虚实, 长夜神光竟有无。秘祝斋心开九转,侍臣回首听三呼。 交朋漫信文成术,短烛瑶坛漏满壶。
216 0 0
君入空台去,朝往暮还来。我入泉台去,泉门无复开。 鳏夫仍系职,稚女未胜哀。寂寞咸阳道,家人覆墓回。
312 0 0
白居易
萧萧江雨暮,客散野亭空。忧国天涯去,思乡岁暮同。 到时猿未断,回处水应穷。莫望零陵路,千峰万木中。
245 0 0
刘长卿
闲琴开旅思,清夜有愁心。圆月正当户,微风犹在林。 苍茫孤亭上,历乱多秋音。言念待明发,东山幽意深。
远公林下满青苔,春药偏宜间石开。往往幽人寻水见, 时时仙蝶隔云来。阴阳雕刻花如鸟,对凤连鸡一何小。 春风宛转虎溪傍,紫翼红翘翻霁光。贝叶经前无住色, 莲花会里暂留香。蓬山才子怜幽性,白云阳春动新咏。 应知仙卉老云霞,莫赏夭桃满蹊径。
219 0 0
钱起
双鹭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立当青草人先见, 行榜白莲鱼未知。一足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 林塘得尔须增价,况与诗家物色宜。
340 0 0
雍陶
本乏烟霞志,那随鸳鹭游。一枝仍未定,数粒欲何求。 溟涨道途远,荆吴云雪愁。会登梅岭翠,南翥入炎洲。
264 0 0
李群玉
陈思先生: 看了《涛声》上批评《蜜蜂》〔2〕的文章后,发生了两个意见,要写出来,听听专家的判定。但我不再来辩论,因为《涛声》并不是打这类官司的地方。 村人火烧蜂群,另有缘故,并非阶级斗争的表现,我想,这是可能的。但蜜蜂是否会于虫媒花有害,或去害风媒花呢,我想,这也是可能的。 昆虫有助于虫媒花的受精,非徒无害,而且有益,就是极简略的生物学上也都这样说,确是不错的。但这是在常态时候的事。假使蜂多花少,情形可就不同了,蜜蜂为了采粉或者救饥,在一花上,可以有数匹甚至十余匹一涌而入,因为争,将花瓣弄伤,因为饿,将花心咬掉,听说日本的果园,就有遭了这种伤害的。它的到风媒花上去,也还是因为饥饿的缘故。这时酿蜜已成次要,它们是吃花粉去了。 所以,我以为倘花的多少,足供蜜蜂的需求,就天下太平,否则,便会“反动”。譬如蚁是养护蚜虫的,但倘将它们关在一处,又不另给食物,蚁就会将蚜虫吃掉;人是吃米或麦的,然而遇着饥馑,便吃草根树皮了。 中国向来也养蜂,何以并无此弊呢?那是极容易回答的:因为少。近来以养蜂为生财之大道,干这事的愈多。然而中国的蜜价,远逊欧美,与其卖蜜,不如卖蜂。又因报章鼓吹,思养蜂以获利者辈出,故买蜂者也多于买蜜。因这缘故,就使养蜂者的目的,不在于使酿蜜而在于使繁殖了。但种植之业,却并不与之俱进,遂成蜂多花少的现象,闹出上述的乱子来了。 总之,中国倘不设法扩张蜂蜜的用途,及同时开辟果园农场之类,而一味出卖蜂种以图目前之利,养蜂事业是不久就要到了绝路的。此信甚希发表,以冀有心者留意也。专此,顺请 著安。 罗怃。六月十一日。 B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七日《涛声》第二卷第二十三期,署名罗怃。 〔2〕《蜜蜂》张天翼所作短篇小说。写一个养蜂场因蜂多花少,致使蜂群伤害了农民的庄稼,引起群众反抗的故事。小说发表后,陈思(曹聚仁)在《涛声》第二卷第二十二期(一九三三年六月十日)写了《“蜜蜂”》一文,其中说:“张天翼先生写《蜜蜂》的原起,也许由于听到无锡乡村人火烧华绎之蜂群的故事。那是土豪劣绅地痞流氓敲诈不遂的报复举动,和无锡农民全无关系;并且那一回正当苜蓿花开,蜂群采蜜,更有利于农事,农民决不反对的。乡村间的斗争,决不是单纯的劳资斗争,若不仔细分析斗争的成分,也要陷于错误的。希望张天翼先生看了我的话,实际去研究调查一下。” #p#副标题#e#
215 0 0
鲁迅
代城上春云低阁雨。渐觉春随,一片花飞去。素颈圆吭莺燕语。不妨缓缓歌金缕。 堕纪颓纲公已举。但见清风,萧瑟随谈绪。借寇假饶天不许。未须忙遣韶华暮。
232 0 0
毛滂
芳友依依,结根遥向深林外。国香风递。始见殊萧艾。 雅操幽姿,不怕无人采,堪纫佩。灵均千载。九畹遗芳在。
289 0 0
王十朋
眼细眉长。宫样梳妆。靸鞋儿走向花下立著。一身绣出,两同心字,浅浅金黄。 早是肌肤轻渺,抱著了、暖仍香。姿姿媚媚端正好,怎教人别后,从头仔细,断得思量。
280 0 0
欧阳修
四海重贡献,珠赆称至珍。圣朝开礼闱,所贵集嘉宾。 若生在世间,此路出常伦。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憧憧车马徒,争路长安尘。万目视高天,升者得苦辛。 况子当少年,丈人在咸秦。出门见宫阙,献赋侍朱轮。 有贤大国丰,无子一家贫。男儿富邦家,岂为荣其身。 煌煌文明代,俱幸生此辰。自顾非国风,难以合圣人。 子去东堂上,我归南涧滨。愿君勤作书,与我山中邻。
272 0 0
王建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