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篇历史的速写《出关》在《海燕》〔2〕上一发表,就有了不少的批评,但大抵自谦为“读后感”。于是有人说:“这是因为作者的名声的缘故”。话是不错的。现在许多新作家的努力之作,都没有这么的受批评家注意,偶或为读者所发现,销上一二千部,便什么“名利双收”〔3〕呀,“不该回来”呀,“叽哩咕噜”呀,群起而打之,惟恐他还有活气,一定要弄到此后一声不响,这才算天下太平,文坛万岁。然而别一方面,慷慨激昂之士也露脸了,他戟指大叫道:“我们中国有半个托尔斯泰没有?有半个歌德没有?”惭愧得很,实在没有。不过其实也不必这么激昂,因为从地壳凝结,渐有生物以至现在,在俄国和德国,托尔斯泰和歌德也只有各一个。 我并没有遭着这种打击和恫吓,是万分幸福的,不过这回却想破了向来对于批评都守缄默的老例,来说几句话,这也并无他意,只以为批评者有从作品来批判作者的权利,作者也有从批评来批判批评者的权利,咱们也不妨谈一谈而已。 看所有的批评,其中有两种,是把我原是小小的作品,缩得更小,或者简直封闭了。 一种,是以为《出关》在攻击某一个人。这些话,在朋友闲谈,随意说笑的时候,自然是无所不可的,但若形诸笔墨,昭示读者,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却未免像后街阿狗的妈妈。她是只知道,也只爱听别人的阴私的。不幸我那《出关》并不合于这一流人的胃口,于是一种小报上批评道:“这好像是在讽刺傅东华,然而又不是。”〔4〕既然“然而又不是”,就可见并不“是在讽刺傅东华”了,这不是该从别处着眼了么?然而他因此又觉得毫无意味,一定要实在“是在讽刺傅东华”,这才尝出意味来。 这种看法的人们,是并不很少的,还记得作《阿Q正传》时,就曾有小政客和小官僚惶怒,硬说是在讽刺他,殊不知阿Q的模特儿,却在别的小城市中,而他也实在正在给人家捣米。但小说里面,并无实在的某甲或某乙的么?并不是的。倘使没有,就不成为小说。纵使写的是妖怪,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猪八戒高老庄招亲,在人类中也未必没有谁和他们精神上相像。有谁相像,就是无意中取谁来做了模特儿,不过因为是无意中,所以也可以说是谁竟和书中的谁相像。我们的古人,是早觉得做小说要用模特儿的,记得有一部笔记,说施耐庵〔5〕——我们也姑且认为真有这作者罢——请画家画了一百零八条梁山泊上的好汉,贴在墙上,揣摩着各人的神情,写成了《水浒》。但这作者大约是文人,所以明白文人的技俩,而不知道画家的能力,以为他倒能凭空创造,用不着模特儿来作标本了。 作家的取人为模特儿,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了,连微细的癖性,衣服的式样,也不加改变。这比较的易于描写,但若在书中是一个可恶或可笑的角色,在现在的中国恐怕大抵要认为作者在报个人的私仇——叫作“个人主义”,有破坏“联合战线”之罪,从此很不容易做人〔6〕。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从和作者相关的人们里去找,是不能发见切合的了。但因为“杂取种种人”,一部分相像的人也就更其多数,更能招致广大的惶怒。我是一向取后一法的,当初以为可以不触犯某一个人,后来才知道倒触犯了一个以上,真是“悔之无及”,既然“无及”,也就不悔了。况且这方法也和中国人的习惯相合,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向来不用一个单独的模特儿的。 不过我在这里,并不说傅东华先生就做不得模特儿,他一进小说,是有代表一种人物的资格的;我对于这资格,也毫无轻视之意,因为世间进不了小说的人们倒多得很。然而纵使谁整个的进了小说,如果作者手腕高妙,作品久传的话,读者所见的就只是书中人,和这曾经实有的人倒不相干了。例如《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模特儿是作者自己曹氚〔7〕,《儒林外史》里马二先生的模特儿是冯执中〔8〕,现在我们所觉得的却只是贾宝玉和马二先生,只有特种学者如胡适之先生之流,这才把曹氚和冯执中念念不忘的记在心儿里〔9〕:这就是所谓人生有限,而艺术却较为永久的话罢。 还有一种,是以为《出关》乃是作者的自况,自况总得占点上风,所以我就是其中的老子〔10〕。说得最凄惨的是邱韵铎〔11〕先生—— “……至于读了之后,留在脑海里的影子,就只是一个全身心都浸淫着孤独感的老人的身影。我真切地感觉着读者是会坠入孤独和悲哀去,跟着我们的作者。要是这样,那么,这篇小说的意义,就要无形地削弱了,我相信,鲁迅先生以及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作家们的本意是不在这里的。……”(《每周文学》的《海燕读后记》) 这一来真是非同小可,许多人都“坠入孤独和悲哀去”,前面一个老子,青牛屁股后面一个作者,还有“以及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作家们”,还有许多读者们连邱韵铎先生在内,竟一窠蜂似的涌“出关”去了。但是,倘使如此,老子就又不“只是一个全身心都浸淫着孤独感的老人的身影”,我想他是会不再出关,回上海请我们吃饭,出题目征集文章,做道德五百万言的了。
367 0 0
鲁迅
风里杨花水上萍,踪迹自来无定。席上温存,枕边侥幸,嫁字儿把人来领。【幺】花底潜潜月下等,几度柳影花阴。锦机情词,石镌心事,半句儿几时曾应。【风入松】都是些钞儿根底假恩情,那里有倘买的真诚。鬼胡由眼下唵光阴,终不是久远前程。自从少个苏卿,闲煞豫章城。【阿那忽】合下手合平,先负心先赢。休只待学那人薄幸,往和他急竟。【尾声】俏家风,说与那小后生,识破这酒愁花病。再不留情,分开宝镜。既曾经,只被红粉香中赚得醒。
341 0 0
中华文学
松高萝蔓轻,中有石床平。下界水长急,上方灯自明。 空门不易启,初地本无程。回步忽山尽,万缘从此生。
卢纶
师克由来在协和,萧王兵马固无多。 谁知大敌昆阳败,却笑前朝困楚歌。
457 0 0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596 0 0
李白
自见来如此,未尝离洞门。结茅遮雨雪,采药给晨昏。 古树藤缠杀,春泉鹿过浑。悠悠无一事,不似属乾坤。
543 0 0
杜荀鹤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 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364 0 0
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玉蝉金雀, 宝髻花簇鸣珰,绣衣长¤ 日斜归去人难见,青楼远,队队行云散。不知今夜, 何处深锁兰房,隔仙乡。
433 0 0
韦庄
香檀素手。缓理新词来伴酒。音调凄凉。便是无情也断肠。 莫歌杨柳。记得渭城朝雨后。客路茫茫。几度东风春草长。
313 0 0
翦翦疏花,托根宛在长松底。蔓柯相倚。便有凌霄志。 丹凤忽来,小队迎秋起。留无计。待公归侍。重与分红翠。
392 0 0
李弥逊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372 0 0
秦观
齿如冰雪发如黳,几百年来醉似泥。 不共世人争得失,卧床前有上天梯。
491 0 0
韩偓
纤手工夫,采丝五色交相映。同心端正。上有双鸳并。 皓腕轻缠,结就相思病。凭谁信。玉肌宽尽。却系心儿紧。
265 0 0
【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423 0 0
诗经
东郊风物正熏馨,素浐凫鹥戏绿汀。凤阁斜通平乐观, 龙旂直逼望春亭。光风摇动兰英紫,淑气依迟柳色青。 渭浦明晨修禊事,群公倾贺水心铭。
390 0 0
崔日用
郎有蘼芜心,妾有芙蓉质。不辞嫁与郎,筑城无休日。 呜呜啄人鸦,轧轧上城车。力尽土不尽,得归亦无家。 筑人非筑城,围秦岂围我。不知城上土,化作宫中火。
449 0 0
曹邺
有使归三峡,相过问两京。函关犹出将,渭水更屯兵。 设备邯郸道,和亲逻些城。幽燕唯鸟去,商洛少人行。 衰谢身何补,萧条病转婴。霜天到宫阙,恋主寸心明。
393 0 0
杜甫
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379 0 0
李嘉祐
退食高楼上,湖山向晚晴。桐花落万井,月影出重城。 水竹凉风起,帘帏暑气清。萧萧独无事,因见莅人情。
462 0 0
皎然
君王去后行人绝,箫筝不响歌喉咽。雄剑无威光彩沈, 宝琴零落金星灭。玉阶寂寞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 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
443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