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车寻旧隐,宾从满郊园。萧散烟霞兴,殷勤故老言。 谢公山不改,陶令菊犹存。苔藓侵垂钓,松篁长闭门。 风霜清吏事,江海谕君恩。祗召趋宣室,沉冥在一论。
416 0 0
皇甫冉
李顿报告书〔2〕采用了中国人自己发明的“国际合作以开发中国的计划”,这是值得感谢的,——最近南京市各界的电报已经“谨代表京市七十万民众敬致慰念之忱”,称他“不仅为中国好友,且为世界和平及人道正义之保障者”(三月一日南京中央社电)了。 然而李顿也应当感谢中国才好:第一,假使中国没有“国际合作学说”,李顿爵士就很难找着适当的措辞来表示他的意思。岂非共管没有了学理上的根据?第二,李顿爵士自己说的:“南京本可欢迎日本之扶助以拒共产潮流”,他就更应当对于中国当局的这种苦心孤诣表示诚恳的敬意。 但是,李顿爵士最近在巴黎的演说(路透社二月二十日巴黎电),却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前途,似系于如何,何时及何人对于如此伟大人力予以国家意识的统一力量,日内瓦〔3〕乎,莫斯科乎?”还有一个是:“中国现在倾向日内瓦,但若日本坚持其现行政策,而日内瓦失败,则中国纵非所愿,亦将变更其倾向矣。”这两个问题都有点儿侮辱中国的国家人格。国家者政府也。李顿说中国还没有“国家意识的统一力量”,甚至于还会变更其对于日内瓦之倾向!这岂不是不相信中国国家对于国联的忠心,对于日本的苦心? 为着中国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光荣起见,我们要想答复李顿爵士已经好多天了,只是没有相当的文件。这使人苦闷得很。今天突然在报纸上发见了一件宝贝,可以拿来答复李大人:这就是“汉口警部三月一日的布告”。这里可以找着“铁一样的事实”,来反驳李大人的怀疑。 例如这布告(原文见《申报》三月一日汉口专电)说:“在外资下劳力之劳工,如劳资间有未解决之正当问题,应禀请我主管机关代表为交涉或救济,绝对不得直接交涉,违者拿办,或受人利用,故意以此种手段,构成严重事态者,处死刑。”这是说外国资本家遇见“劳资间有未解决之正当问题”,可以直接任意办理,而劳工方面如此这般者……就要处死刑。这样一来,我们中国就只剩得“用国家意识统一了的”劳工了。因为凡是违背这“意识”的,都要请他离开中国的“国家”——到阴间去。李大人难道还能够说中国当局不是“国家意识的统一力量”么? 再则统一这个“统一力量”的,当然是日内瓦,而不是莫斯科。“中国现在倾向日内瓦”,——这是李顿大人自己说的。我们这种倾向十二万分的坚定,例如那布告上也说:“如有奸民流痞受人诱买勾串,或直受驱使,或假托名义,以图破坏秩序安宁,与构成其他不利于我国家社会之重大犯行者,杀无赦。”这是保障“日内瓦倾向”的坚决手段,所谓“虽流血亦所不辞”。而且“日内瓦”是讲世界和平的,因此,中国两年以来都没有抵抗,因为抵抗就要破坏和平;直到一二八,中国也不过装出挡挡炸弹枪炮的姿势;最近的热河事变,中国方面也同样的尽在“缩短阵线”〔4〕。不但如此,中国方面埋头剿匪,已经宣誓在一两个月内肃清匪共,“暂时”不管热河。这一切都是要证明“日本……见中国南方共产潮流渐起,为之焦虑”〔5〕是不必的,日本很可以无须亲自出马。中国方面这样辛苦的忍耐的工作着,无非是为着要感动日本,使它悔悟,达到远东永久和平的目的,国际资本可以在这里分工合作。而李顿爵士要还怀疑中国会“变更其倾向”,这就未免太冤枉了。 总之,“处死刑,杀无赦”,是回答李顿爵士的怀疑的历史文件。请放心罢,请扶助罢。 三月七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九日《申报·自由谈》,署名干。 〔2〕李顿报告书李顿(V.Lytton,1876—1947),英国贵族。一九三二年四月,国际联盟派他率领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九一八事件,同年十月二日发表所谓《国联调查团报告书》(也称《李顿报告书》),其中竟说日本在中国东北有“不容漠视”的“权利”及“利益”。日本侵入东北,是因为中国社会内部“紊乱”和中国人民“排外”使日本遭受“损害”;是由于苏联之“扩张”及“中国共产党之发展”使日本“忧虑”。在《报告书》的第九章中,把孙中山早年关于引进外国技术、资金以帮助中国开发建设的主张加以歪曲引用,提出“以暂时的国际合作,促进中国之内部建设”,实际上是主张由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报告书》还荒谬地提出使东北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满洲自治”主张。当时国民党政府竟称这一报告“明白公允”,对《报告书》原则表示接受。 〔3〕日内瓦瑞士西部日内瓦州的首府,国际联盟总部所在地。这里的意思是指英、法等帝国主义集团。 〔4〕“缩短阵线”这是国民党宣传机构掩饰其作战部队溃退的用语。如《申报》一九三三年三月三日所载一则新闻标题为:“敌军深入热河省境,赤峰方面消息混沌,凌原我军缩短防线。”〔5〕这也是李顿在巴黎演说中的话。 #p#副标题#e#
418 0 0
鲁迅
将军独乘铁骢马,榆溪战中金仆姑。死绥却是古来有, 骁将自惊今日无。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 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
483 0 0
杜牧
轻微菅蒯将何用,容足偷安事颇同。 日入信陵宾馆静,赠君闲步月明中。
389 0 0
刘商
琴堂连少室,故事即仙踪。树老风声壮,山高腊候浓。 雪多庭有鹿,县僻寺无钟。何处留诗客,茆檐倚后峰。
550 0 0
韦庄
关中四子教犹存,见说新经待尔翻。为法应过七祖寺, 忘名不到五侯门。闲寻鄠杜看修竹,独上风凉望古原。 高逸诗情无别怨,春游从遣落花繁。
皎然
多病十年无旧识,沧州乱后只逢君。已知罢秩辞泷水, 相劝移家近岳云。泗上旅帆侵叠浪,雪中归路踏荒坟。 若为此别终期老,书札何因寄北军。
447 0 0
中华文学
人高诗苦滞夷门,万里梁王有旧园。烟幌自应怜白纻, 月楼谁伴咏黄昏。露桃涂颊依苔井,风柳夸腰住水村。 苏小小坟今在否,紫兰香径与招魂。
李商隐
有美一人兮,婉如青扬。识曲别音兮,令姿煌煌。 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 欲赠之以紫玉尺,白银铛。久不见之兮,湘水茫茫。
490 0 0
贯休
曈曈悬佛日,天俣动云韶。缝掖诸生集,麟洲羽客朝。 非烟生玉砌,御柳吐金条。击壤翁知否,吾皇即帝尧。
472 0 0
扁舟东下,正岁华将晚,江湖清绝。万点寒鸦高下舞,凝住一天云叶。映_渔村,衡茅酒舍,淅沥鸣飞雪。壮怀兴感,悔将钗凤轻别。 遥望杰阁层楼,明眸秾艳,许把同心结。东畎西倾浑未定,终恐前盟虚设。爇兽炉温,分霞酒满,此夕欢应狎。多情言语,又还知共谁说。
381 0 0
冰峰撑空寒矗矗,云凝水冻埋海陆。 杀物之性,伤人之欲,既不能断绝蒺藜荆棘之根株, 又不能展凤凰麒麟之拳跼。如此则何如为和煦,为膏雨, 自然天下之荣枯,融融于万户。
510 0 0
齐己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591 0 0
根盘潜岳半,顶逼日轮边。冷碧无云点,危棱有瀑悬。 秀轻毛女下,名与鼎湖偏。谁见扶持力,峨峨出后天。
475 0 0
一分难减亦难加,得似溪头浣越纱。两桨惯邀催去艇, 七香曾占取来车。黄昏忽堕当楼月,清晓休开满镜花。 谁见玉郎肠断处,露床风簟半欹斜。
504 0 0
吴融
正是闽中越鸟声,几回留听暗沾缨。 伤心激念君深浅,共有离乡万里情。
401 0 0
主人夜呻吟,皆入妻子心。客子昼呻吟,徒为虫鸟音。 妻子手中病,愁思不复深。僮仆手中病,忧危独难任。 丈夫久漂泊,神气自然沉。况于滞疾中,何人免嘘eS. 大海亦有涯,高山亦有岑。沉忧独无极,尘泪互盈襟。
427 0 0
孟郊
思乡之客空凝嚬,天边欲尽未尽春。 独攀江树深不语,芳草落花愁杀人。
571 0 0
李群玉
凤历更端,才信宿、年华方好。深院宇、祥风飘荡,瑞烟缭绕。闻道君侯当诞日,欢声解压春寒峭。更九衢、烟火近元宵,闻嬉笑。 人正在,蓬莱岛。烧绛蜡,斟清醥。听清歌丰曲,一声云杪。奠枕江淮无一事,留都宫殿千门晓。看赐环、千岁侍君王,人难老。
452 0 0
刘仙伦
前楼仙鼎原,西经赤水渡。火云入村巷,馀雨依驿树。我行伤去国,疲马屡回顾。有如无窠鸟,触热不得住。峨峨华峰近,城郭生夕雾。逆旅何人寻,行客暗中住。却思林丘卧,自惬平生素。劳役今若兹,羞吟招隐句。
384 0 0
司马扎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