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意出山无远近,还如孤鹤在空虚。昔年亲种树皆老, 此世相逢人自疏。野叶细苞深洞药,岩萝闲束古仙书。 只寻隐迹归何处,方说烟霞不定居。
374 0 0
张蠙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敕,累奏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版本一)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版本二)
400 0 0
朱敦儒
素弦一一起秋风。写柔情、都在春葱。徽外断肠声,霜宵暗落惊鸿。低颦处、翦绿裁红。仙郎伴、新制还赓旧曲,映月帘栊。似名花并蒂,日日醉春浓。 吴中。空传有西子,应不解、换徵移宫。兰蕙满襟怀,唾碧总喷花茸。后堂深、想费春工。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泪湿琼钟。恁风流也称,金屋贮娇慵。
346 0 0
吴文英
犀隐雕龙,蟾将威凤,建溪初贡新芽。九天春色,先到列仙家。今日磨圭碎璧,天香动、风入窗纱。清泉嫩,江南锡乳,一脉贯天涯。 芳华。瑶圃宴,群真飞佩,同引流霞。醉琼筵红绿,眼乱繁花。一碗分云饮露,尘凡尽、牛斗何赊。归途稳,清飙两腋,不用泛灵槎。
342 0 0
中华文学
迁客犹未老,圣朝今复归。一从襄阳住,几度梨花飞。 世事了可见,怜君人亦稀。相逢贪醉卧,未得作春衣。
357 0 0
岑参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08 0 0
刘义庆
远公留故院,一径雪中微。童子逢皆老,门人问亦稀。 翻经徒有处,携履遂无归。空念寻巢鹤,时来傍影飞。
358 0 0
李端
南海黄茅瘴,不死成和尚。
311 0 0
【双调·殿前欢】 省悟 去来兮,黄鸡啄黍正秋肥。 寻常老瓦盆边醉,不记东西。[1] 教山童替说知:[2] 权休罪,老弟兄行都申意。[3] 今朝溷扰,来日回席。
413 0 0
李伯瞻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467 0 0
高适
怜君送我至南康,更忆梅花庾岭芳。 多少仙山共游在,愿君百岁尚康强。
397 0 0
自说归山人事赊,素琴丹灶是生涯。床头残药鼠偷尽, 溪上破门风摆斜。石井晴垂青葛叶,竹篱荒映白茅花。 遥知此去应稀出,独卧晴窗梦晓霞。
384 0 0
罗邺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犹在,头上貂蝉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325 0 0
辛弃疾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 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蕙兰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书受贫病。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林泉民。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往。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看取富贵眼前者,何用悠悠身后名。
396 0 0
李白
朔风动秋草,清跸长安道。长城连不穷,所以隔华戎。 规模惟圣作,负荷晓成功。鸟庭已向内,龙荒更凿空。 玉关尘卷静,金微路已通。汤征随北怨,舜咏起南风。 画地功初立,绥边事云集。朝服践狼居,凯歌旋马邑。 山响传凤吹,霜华藻琼钑。属国拥节归,单于款关入。 日落寒风起,惊蓬被原隰。零落叶已寒,河流清且急。 四时徭役尽,千载干戈戢。太平今若斯,汗马竟无施。 唯当事笔砚,归去草封禅。
352 0 0
先知左袒始同行,须待龙楼羽翼成。 若使只凭三杰力,犹应汉鼎一毫轻。 鱼在枯池鸟在林,四时无奈雪霜侵。 若教激劝由真宰,亦奖青松径寸心。
387 0 0
司空图
醉斜乌帽发如丝,曾看仙人一局棋。宾馆有鱼为客久, 乡书无雁到家迟。缑山住近吹笙庙,湘水行逢鼓瑟祠。 今夜月明何处宿,九疑云尽碧参差。
399 0 0
许浑
通宵复连夕,其状只如倾。却遣思山者,忽然嫌水声。 好花飘草尽,古壁欲云生。不奈天难问,迢迢远客情。
429 0 0
贯休
黄金丝挂粉墙头,动似颠狂静似愁。 游客见时心自醉,无因得见谢家楼。 叶叶如眉翠色浓,黄莺偏恋语从容。 桥边陌上无人识,雨湿烟和思万重。 江上东西离别饶,旧条折尽折新条。 亦知春色人将去,犹胜狂风取次飘。 二月杨花触处飞,悠悠漠漠自东西。 谢家咏雪徒相比,吹落庭前便作泥。 江亭杨柳折还垂,月照深黄几树丝。 见说隋堤枯已尽,年年行客怪春迟。
410 0 0
姚合
天行云从指骊宫,浴日馀波锡诏同。彩殿氤氲拥香溜, 纱窗宛转闭和风。来将兰气冲皇泽,去引星文捧碧空。 自怜遇坎便能止,愿托仙槎路未通。
309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