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听歌始此回。流莺花底语徘徊。神仙也许人间见,腔调新翻辇下来。 银烛灺,玉山颓。谁言弱水隔蓬莱。绝胜想像高唐赋,浪作行云行雨猜。
465 0 0
袁去华
怨粉愁香绕砌多,大风一起奈卿何。乌江夜雨天涯满,休向花前唱楚歌。
426 0 0
吴信辰
执事颇勤久,行去亦伤乖。家贫无僮仆,吏卒升寝斋。 衣服藏内箧,药草曝前阶。谁复知次第,濩落且安排。 还期在岁晏,何以慰吾怀。
339 0 0
韦应物
题记〔2〕 两三年前,我从这杂文集中翻译《北京的魅力》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要续译下去,积成一本书册。每当不想作文,或不能作文,而非作文不可之际,我一向就用一点译文来塞责,并且喜欢选取译者读者,两不费力的文章。这一篇是适合的。 爽爽快快地写下去,毫不艰深,但也分明可见中国的影子。我所有的书籍非常少,后来便也还从这里选译了好几篇,那大概是关于思想和文艺的。 作者的专门是法学,这书的归趣是政治,所提倡的是自由主义。我对于这些都不了然。只以为其中关于英美现势和国民性的观察,关于几个人物,如亚诺德,威尔逊,穆来〔3〕的评论,都很有明快切中的地方,滔滔然如瓶泻水,使人不觉终卷。听说青年中也颇有要看此等文字的人。自检旧译,长长短短的已有十二篇,便索性在上海的“革命文学”潮声中〔4〕,在玻璃窗下,再译添八篇,凑成一本付印了。 原书共有三十一篇。如作者自序所说,“从第二篇起,到第二十二篇止,是感想;第二十三篇以下,是旅行记和关于旅行的感想。”我于第一部分中,选译了十五篇;从第二部分中,只选译了四篇,因为从我看来,作者的旅行记是轻妙的,但往往过于轻妙,令人如读日报上的杂俎,因此倒减却移译的兴趣了。那一篇《说自由主义》,也并非我所注意的文字。 我自己,倒以为瞿提所说,自由和平等不能并求,也不能并得的话,更有见地,所以人们只得先取其一的。然而那却正是作者所研究和神往的东西,为不失这书的本色起见,便特地译上那一篇去。 这里要添几句声明。我的译述和绍介,原不过想一部分读者知道或古或今有这样的事或这样的人,思想,言论;并非要大家拿来作言动的南针。世上还没有尽如人意的文章,所以我只要自己觉得其中有些有用,或有些有益,于不得已如前文所说时,便会开手来移译,但一经移译,则全篇中虽间有大背我意之处,也不加删节了。因为我的意思,是以为改变本相,不但对不起作者,也对不起读者的。 我先前译印厨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时,办法也如此。且在《后记》里,曾悼惜作者的早死,因为我深信作者的意见,在日本那时是还要算急进的。后来看见上海的《革命的妇女》上,元法先生的论文〔5〕,才知道他因为见了作者的另一本《北米印象记》〔6〕里有赞成贤母良妻主义的话,便颇责我的失言,且惜作者之不早死。这实在使我很惶恐。我太落拓,因此选译也一向没有如此之严,以为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每一本书,从每一个人看来,有是处,也有错处,在现今的时候是一定难免的。我希望这一本书的读者,肯体察我以上的声明。 例如本书中的《论办事法》是极平常的一篇短文,但却很给了我许多益处。我素来的做事,一件未毕,是总是时时刻刻放在心中的,因此也易于困惫。那一篇里面就指示着这样脾气的不行,人必须不凝滞于物。我以为这是无论做什么事,都可以效法的,但万不可和中国祖传的“将事情不当事”即“不认真”相牵混。 原书有插画三幅,因为我觉得和本文不大切合,便都改换了,并且比原数添上几张,以见文中所讲的人物和地方,希望可以增加读者的兴味。帮我搜集图画的几个朋友,我便顺手在此表明我的谢意,还有教给我所不解的原文的诸君。 一九二八年三月三十一日,鲁迅于上海寓楼译毕记。 ※ ※ ※ 〔1〕《思想·山水·人物》日本鹤见祐辅的杂文集。原书于一九二四年由日本东京大日本雄辩会社出版,共收杂文三十一篇。鲁迅选译了二十篇,其中十三篇(包括序言)的译文在收入单行本之前,曾分别发表于当时的报刊(《北新》周刊、《北新》半月刊、《语丝》周刊、《京报副刊》、《莽原》半月刊、《民众文艺周刊》)。 鹤见祐辅(1885—1972),日本评论家,曾留学美国。主要著作除《思想·山水·人物》外,有《南洋游记》、《欧美名士印象记》、《拜仑传》等。 〔2〕本篇最初以《关于思想山川人物》为题,连同《思想·山水·人物》序言的译文,同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五月二十八日《语丝》周刊第四卷第二十二期,后收入《思想·山水·人物》单行本。 〔3〕亚诺德(M.Arnold,1822—1888)英国文艺批评家、诗人。著有《文学批评论文集》等。威尔逊(W.Wilson,1856—1924),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民主党人。穆来(J.Morley,1838—1923),英国历史学家、政论家,曾任自由党内阁大臣。 〔4〕“革命文学”潮声中指一九二八年间创造社等文学团体提倡的革命文学。 〔5〕《革命的妇女》上,元法先生的论文待查。 〔6〕《北米印象记》即《北美印象记》,日本厨川白村写于一九一七年的游美杂记。有沈端先中译本,一九二九年上海金屋书店出版。 《说幽默》译者附记〔1〕 将humor这字,音译为“幽默”,是语堂〔2〕开首的。因为那两字似乎含有#p#副标题#e#
311 0 0
鲁迅
椒宫荒宴竟无疑,倏忽山河尽入隋。 留得后庭亡国曲,至今犹与酒家吹。
408 0 0
汪遵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契契寤叹,哀我惮人。薪是获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329 0 0
诗经
寂寞吾庐贫,同来二阁人。所论唯野事,招作住云邻。 古寺期秋宿,平林散早春。漱流今已矣,巢许岂尧臣。
406 0 0
贾岛
丽日照残春,初晴草木新。床前磨镜客,树下灌园人。 五马惊穷巷,双童逐老身。中厨办粗饭,当恕阮家贫。
349 0 0
王维
泰戈尔在中国,不仅已得普遍的知名,竟是受苦遍的景仰。问他爱念谁的英文诗,十余岁的小学生,就自信不疑的答说泰戈尔。在新诗界中,除了几位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以外,十首作品里至少有八九首是受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的。这是可惊的状况,一个外国的诗人,能有这样普及的引力。 ① 泰戈尔来中国访问.讲学是由梁启超、蔡元培等人工持的讲学社出面邀请的,初拟1923年秋天成行,后因身体原因延至第二年的四月.他在中国期间访问过上海、杭州、南京、武昌、济南、北京等地,作过多次讲演。徐志摩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兼翻译。 现在他快到中国来了,在他青年的崇拜者听了,不消说,当然是最可喜的消息,他们不仅天天竖耳企踵的在盼望,就是他们梦里的颜色,我猜想,也一定多增了几分妩媚。现世界是个堕落沉寂的世界;我们往常要求一二伟大圣洁的人格,给我们精神的慰安时,每每不得已上溯已往的历史,与神化的学士艺才,结想象的因缘,哲士、诗人与艺术家,代表一民族一时代特具的天才;可怜华族,千年来只在精神穷窭中度活,真生命只是个追忆不全的梦境,真人格亦只似昏夜池水里的花草映影,在有无虚实之间,谁不想念春秋战国才智之盛,谁不永幕屈子之悲歌,司马之大声,李白之仙音;谁不长念庄生之逍遥,东坡之风流,渊明之冲淡? 我每想及过去的光荣、不禁疑问现时人荒心死的现象,莫非是噩梦的虚景,否则何以我们民族的灵海中,曾经有过偌大的潮迹,如今何至于沉寂如此?孔陵前子贡手植的楷树,圣庙中孔子手植的桧树,如其传话是可信的,过了二千几百年,经了几度的灾劫,到现在还不时有新技从旧根上生发;我们华族天才的活力,难道还不如此桧此楷? 什么是自由?自由是不绝的心灵活动之表现。斯拉夫民族自开国起直至十九世纪中期,只是个庞大喑哑的无光的空气中苟活的怪物,但近六七十年来天才累出,突发大声,不但惊醒了自身,并且惊醒了所有迷梦的邻居。斯拉夫伟奥可怖的灵魂之发现,是百年来人类吏上最伟大的一件事迹。华族往往以睡狮自比,这又泄漏我们想象力之堕落;期望一民族回复或取得吃人噬兽的暴力者,只是最下流“富国强兵教”的信徒,我们希望以后文化的意义与人类的目的明定以后,这类的谬见可以渐渐的销匿。 精神的自由,决不有待于政治或经济或社会制度之妥协,我们且看印度。印度不是我们所谓已亡之国吗?我们常以印度、朝鲜、波兰并称,以为亡国的前例。我敢说我们见了印度人,不是发心怜悯,是意存鄙蔑(我想印度是最受一班人误解的民族,虽同在亚洲;大部分人以为印度人与马路上的红头阿三是一样同样的东西!)就政治看来,说我们比他们比较的有自由,这话勉强还可以说。但要论精神的自由,我们只似从前的俄国,是个宠大喑哑在无光的气圈中苟活的怪物,他们(印度)却有心灵活动的成绩,证明他们表面政治的奴缚非但不曾压倒,而且激动了他们潜伏的天才。在这时期他们连出了一个宗教性质的政治领袖——甘地——一个实行的托尔斯泰;两个大诗人,伽利达撤①(Kalidasa)与泰戈尔。单是甘地与泰戈尔的名字,就是印度民族不死的铁证。 东方人能以人格与作为,取得普通的崇拜与荣名者,不出在“国富兵强”的日本,不出在政权独立的中国,而出于亡国民族之印度一—这不是应发人猛省的事实吗? ①伽利达撒,通译逞梨陀娑,印度古代诗人、剧作家,约生于四到五世纪的笈多王朝。代表作有《沙恭达罗》等. 泰戈尔在世界文学中,究占如何位置,我们此时还不能定,他的诗是否可算独立的贡献,他的思想是否可以代表印族复兴之潜流,他的哲学(如其他有哲学)是否有独到的境界——这些问题,我们没有回答的能力。但有一事我们敢断言肯定的。就是他不朽的人格。他的诗歌,他的思想,他的一切,都有遭遗忘与失时之可能,但他一生热奋的生涯所养成的人格,却是我们不易磨翳的纪念。[泰戈尔生平的经过,我总觉得非是东方的,也许印度原不能算东方(陈寅恪①君在海外常常大放厥词,辩印度之为非东方的。))所以他这回来华,我个人最大的盼望,不在他更推广他诗艺的影响,不在传说他宗教的哲学的乃至于玄学的思想,而在他可爱的人格,给我们见得到他的青年,一个伟大深入的神感。他一生所走的路,正是我们现代努力于文艺的青年不可免的方向。他一生只是个不断的热烈的努力,向内开豁他天赋的才智,自然吸收应有的营养。他境遇虽则一流顺利,但物质生活的平易,并不反射他精神生活之不艰险。我们知道诗人、艺术家的生活,集中在外人捉摸不到的内心境界。历史上也许有大名人一生不受物质的苦难,但决没有不经心灵界的狂风暴雨与沉郁黑暗时期者。葛德②是一生不愁衣食的显例,但他在七十六岁那年对他的友人说他一生不曾有过四星期的幸福,一生只是在烦恼痛苦劳力中。泰戈尔是东方的一个显例,他的伤痕也都在奥密的灵府中的。 ① 陈寅恪(1890--1969),历史学家,早年留学日本国、德国研究梵文.归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②葛德,通译#p#副标题#e#
434 0 0
徐志摩
碧水何逶迤,东风吹沙草。烟波千万曲,不辨嵩阳道。 病肺不饮酒,伤心不看花。惟惊望乡处,犹自隔长沙。
512 0 0
吕温
入贡列诸生,诗书业早成。家承孔圣后,身有鲁儒名。 楚水通荥浦,春山拥汉京。爱君方弱冠,为赋少年行。
381 0 0
皇甫冉
平吴专越祸胎深,岂是功成有去心。 勾践不知嫌鸟喙,归来犹自铸良金。
377 0 0
陆龟蒙
西城疾病日,此地少寻君。古迹春犹在,遥泉夜尽闻。 片时三处雨,九叠几重云。到者皆忘寐,神精与俗分。
394 0 0
曹松
空为梁甫吟,谁竟是知音。风雪生寒夜,乡园来旧心。 沧江孤棹迥,白阁一钟深。君子久忘我,此怀甘自沈。
389 0 0
方干
林花春向兰,高会重邀欢。感物惜芳景,放怀因彩翰。 玉颜秾处并,银烛焰中看。若折持相赠,风光益别难。
武元衡
诏下如春煦,巢南志不违。空将感恩泪,滴尽冒寒衣。 覆载元容善,形骸果得归。无心惭季路,负米觐亲闱。
385 0 0
中华文学
风吹烧烬杂汀沙,还似青溪旧寄家。入户竹生床下叶, 隔窗莲谢镜中花。苔房毳客论三学,雪岭巢禽看两衙。 销得人间无限事,江亭月白诵南华。
439 0 0
李洞
四十之年,头颅如此,岂不自知。正东家尼父,叹无闻日,鄹人孟子,不动心时。顾我未能真自信,算三十九年浑是非。随禄仕,便加齐卿相,于我何为。 人间郁蒸难耐,谁借我五万蒲葵。上玉台百尺,天连野□,□楼千里,江射晴晖。此意分明谁与会,但时把瑶笙和月吹。吾归矣,有鸿相与和,鹤自由飞。
365 0 0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96 0 0
楚匠饶巧思,秦筝多好音。如能惠一面,何啻直双金。 玉柱调须品,朱弦染要深。会教魔女弄,不动是禅心。
445 0 0
白居易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