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时结阴霖,帘外初白日。斋沐清病容,心魂畏虚室。 闲梅照前户,明镜悲旧质。同袍四五人,何不来问疾。 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门外绿,小隐湖中花。 时物堪独往,春帆宜别家。辞君向沧海,烂熳从天涯。
330 0 0
常建
令节一阳新,西垣宿近臣。晓光连凤沼,残漏近鸡人。 白雪飞成曲,黄钟律应均。层霄翔迅羽,广陌驻归轮。 清切晨趋贵,恩华夜直频。辍才时所重,分命秩皆真。 左掖期连茹,南宫愧积薪。九年叨此地,回首倍相亲。
316 0 0
权德舆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 自傍芳丛摘鹰觜。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悠扬喷鼻宿酲散, 清峭彻骨烦襟开。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新芽连拳半未舒, 自摘至煎俄顷馀。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不辞缄封寄郡斋, 砖井铜炉损标格。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410 0 0
刘禹锡
北苑春风小凤团。炎州沈水胜龙涎。殷勤送与绣衣仙。 玉食乡来思苦口,芳名久合上凌烟。天教富贵出长年。
321 0 0
张孝祥
朱丝弦底燕泉急,燕将云孙白日弹。 嬴氏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发冲冠。
362 0 0
贾岛
正官桥柳润,候馆梅开,暮云凄冽。泽国春归,是烧灯时节。吹绽红蕖,挽低星斗,共水光澄澈。霜瓦楼台,参差似与,蓬壶相接。 千骑遨游,万家嬉笑,帘卷东风,弄妆成列。慢舞尊前,看轻盈回雪。来岁今宵,舜韶声里,对六鳌双阙。凤检飞来,玉骢去踏,青门华月。
335 0 0
中华文学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1],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2],带月荷锄归[3] 。 道狭草木长[4],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 。
344 0 0
陶渊明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386 0 0
赵孟頫
顾我镜中悲白发,尽君花下醉青春。 不缘眼痛兼身病,可是尊前第二人。
424 0 0
白居易
(朋友,我懂得那一条骨鲠, 难受不是?——难为你的咽喉;)“看,那草瓣上蹲着一只蚱蜢, 那松林里的风声象是箜篌。” (朋友,我明白.你的眼水里 闪动着你真情的泪晶; )“看,那一双蝴蝶连翩的飞; 你试闻闻这紫兰花馨” (朋友,你的心在怦怦的动: 我的也不一定是安宁; )“看,那一对雌雄的双虹! 在云天里卖弄着娉婷;” (这不是玩,还是不出口的好, 我顶明白你灵魂里的秘密: )那是句致命的话,你得想到,回头你再来追悔那又何必! (我不愿你进火焰里去遭罪,就我——就我也不情愿受苦!“你看那双虹已经完全破碎;花草里不见了蝴蝶儿飞舞。” (耐着!美不过这半绽的花蕾;何必再添深这颊上的薄晕?)“回走吧,天色已是怕人的昏黑,—— 明儿再来看鱼肚色的朝云!
456 0 0
徐志摩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353 0 0
苏辙
现在有谁经过西长安街一带的,总可以看见几个衣履破碎的穷苦孩子叫卖报纸。记得三四年前,在他们身上偶而还剩有制服模样的残余;再早,就更体面,简直是童子军〔1〕的拟态。 那是中华民国八年,即西历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对于山东问题〔2〕的示威运动以后,因为当时散传单的是童子军,不知怎的竟惹了投机家的注意,童子军式的卖报孩子就出现了。其年十二月,日本公使小幡酉吉抗议排日运动〔3〕,情形和今年大致相同;只是我们的卖报孩子却穿破了第一身新衣以后,便不再做,只见得年不如年地显出穷苦。 我在《新青年》的《随感录》〔4〕中做些短评,还在这前一年,因为所评论的多是小问题,所以无可道,原因也大都忘却了。但就现在的文字看起来,除几条泛论之外,有的是对于扶乩,静坐,打拳而发的;有的是对于所谓“保存国粹”而发的;有的是对于那时旧官僚的以经验自豪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上海《时报》的讽刺画而发的〔5〕。记得当时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面受敌之中,我所对付的不过一小部分;其他大事,则本志具在,无须我多言。 五四运动之后,我没有写什么文字,现在已经说不清是不做,还是散失消灭的了。但那时革新运动,表面上却颇有些成功,于是主张革新的也就蓬蓬勃勃,而且有许多还就是在先讥笑,嘲骂《新青年》的人们,但他们却是另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目:新文化运动。这也就是后来又将这名目反套在《新青年》身上,而又加以嘲骂讥笑的,正如笑骂白话文的人,往往自称最得风气之先,早经主张过白话文一样。 再后,更无可道了。只记得一九二一年中的一篇是对于所谓“虚无哲学”而发的;更后一年则大抵对于上海之所谓“国学家”而发,不知怎的那时忽而有许多人都自命为国学家了。 自《新青年》出版以来,一切应之而嘲骂改革,后来又赞成改革,后来又嘲骂改革者,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又何待于纸笔喉舌的批评。所以我的应时的浅薄的文字,也应该置之不顾,一任其消灭的;但几个朋友却以为现状和那时并没有大两样,也还可以存留,给我编辑起来了。这正是我所悲哀的。我以为凡对于时弊的攻击,文字须与时弊同时灭亡,因为这正如白血轮之酿成疮疖一般,倘非自身也被排除,则当它的生命的存留中,也即证明着病菌尚在。 但如果凡我所写,的确都是冷的呢?则它的生命原来就没有,更谈不到中国的病证究竟如何。然而,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6〕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三日之夜,鲁迅。 〔1〕童子军资产阶级对在学少年儿童进行军事化训练的一种组织。由英国军官贝登堡于一九○八年创立,不久即流行于各资本主义国家。一九一二年中国开始有这种组织。五四运动期间,有童子军参加散发传单等活动。 〔2〕山东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于一九一九年一月召开分赃的“巴黎和会”,中国虽作为战胜国被邀参加,但会议在英、美、法等帝国主义操纵下,公然决议将战败的德国根据一八九八年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在我国山东攫取的各种特权,完全让与日本,而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举国愤怒。北京学生在五月四日首先罢课,集会游行,反对巴黎和会决议,要求惩办亲日派官僚。北京学生的这次斗争,成为伟大的五四运动的开端。 〔3〕小幡酉吉抗议排日运动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各地爱国群众纷纷开展抵制日货运动。日本驻福州领事馆为破坏这个运动,于十一月十五日派出日本浪人和便衣警察,殴打表演爱国新剧的学生。次日,又打死打伤学生和市民多人,造成引起全国公愤的福州惨案。日本驻华公使小幡酉吉反而于十二月五日向中国政府外交部提出“抗议”,硬说“事件责任全在中国”,要求取缔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小幡酉吉前此曾任日本驻中国的参赞,一九一五年帮助日本公使日置益和袁世凯订立所谓“二十一条”的条约。 〔4〕《随感录》《新青年》从一九一八年四月第四卷第四号起,发表关于社会和文化的短评,总题为《随感录》。起初各篇都只标明次第数码,没有单独的篇名,从第五十六篇起才在总题之下有各篇的题目。作者在《新青年》发表这种短评,是从一九一八年九月第五卷第三号的《随感录二十五》开始,到一九一九年十一月该刊第六卷第六号的《六十六生命的路》为止,共二十七篇,后全部收在本书中。 〔5〕这里说的上海《时报》,应为上海《时事新报》,参看本书《随感录四十六》及其注〔3〕。 〔6〕“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北宋僧人道原《传灯录·蒙山道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南宋岳珂《[木呈]史·记龙眠海会图》又有“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话。〖制 #p#副标题#e#
395 0 0
鲁迅
【南乡子】 画鸭懒熏香,绣茵犹展旧鸳鸯。 不似同衾愁易晓,空床。 细剔银灯怨漏长。 几夜月波凉,梦魂随月到兰房。 残睡觉来人又远,难忘。 便是无情也断肠。
374 0 0
晏几道
星楼望蜀道,月峡指吴门。万行流别泪,九折切惊魂。 雪影含花落,云阴带叶昏。还愁三径晚,独对一清尊。
329 0 0
骆宾王
亭台腊月时,松竹见贞姿。林积烟藏日,风吹水合池。 恨无人此住,静有鹤相窥。是景吟诗遍,真于野客宜。
408 0 0
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望中都化断肠花。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EE 〔1〕本篇录自周作人日记,题下署“豫才未是草”。一九○○年一月二十六日,鲁迅由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回家度岁,二月十九日返校后写了这三首惜别的诗。
317 0 0
楚王辛苦战无功,国破城荒霸业空。 唯有青春花上露,至今犹泣细腰宫。
363 0 0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765 0 0
柳宗元
关中四子教犹存,见说新经待尔翻。为法应过七祖寺, 忘名不到五侯门。闲寻鄠杜看修竹,独上风凉望古原。 高逸诗情无别怨,春游从遣落花繁。
378 0 0
皎然
道为谋书重,名因赋颂雄。礼闱曾擢桂,宪府旧乘骢。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唯馀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301 0 0
杜甫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