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池类璧水,轻翰染烟华。将军欲定远,见弃不应赊。
357 0 0
中华文学
玉龟山。东皇灵媲统群山。绛阙岧峣,翠房深迥,倚霏烟。幽闲。志萧然。金城千里锁婵娟。当时穆满巡狩,翠华曾到海西边。风露明霁,鲸波极目,势浮舆盖方圆。正迢迢丽日,玄圃清寂,琼草芊绵。争解绣勒香鞯。鸾辂驻跸,八马戏芝田。瑶池近、画楼隐隐,翠鸟翩翩。肆华筵。间作脆管鸣弦。宛若帝所钧天。稚颜皓齿,绿发方瞳,圆极恬淡高妍。 尽倒琼壶酒,献金鼎药,固大椿年。缥缈飞琼妙舞,命双成、奏曲醉留连。云璈韵响泻寒泉。浩歌畅饮,斜月低河汉。渐渐绮霞、天际红深浅。动归思、回首尘寰。烂漫游、玉辇东还。杏花风、数里响鸣鞭。望长安路,依稀柳色,翠点春妍。
336 0 0
苏轼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321 0 0
高观国
绵绵钟漏洛阳城,客舍贫居绝送迎。 逢君贳酒因成醉,醉后焉知世上情。
369 0 0
出门见南山,喜逐松径行。穷高欲极远,始到白云亭。 长山绕井邑,登望宜新晴。州渚曲湘水,萦回随郡城。 九疑千万峰,嵺嵺天外青。烟云无远近,皆傍林岭生。 俯视松竹间,石水何幽清。涵映满轩户,娟娟如镜明。 何人病惛浓,积醉且未醒。与我一登临,为君安性情。
452 0 0
元结
新栽数亩瓜,旧种千竿竹。不弹三尺剑,静阅满床书。诗骨清瞿,冷淡淡心何虑,闲夭夭乐有余。碧梧高彩凤深栖,沧溟阔鲸熬隐居。 【梁州】取崖畔枯藤作杖,伐江皋曲木为庐,主人素得林泉趣。烹茶扫叶,引水通渠。钩帘待月,俯槛观鱼。耻于求自抱憨愚,厌追陪懒混尘俗。傲慢似去彭泽弃职陶潜,疏散如困夔俯豪吟杜甫,清高似老孤山不仕林逋。岂浊,不鲁。处酸寒紧闭乾坤目,躲风雷看乌兔。静掩柴扉春日哺,便休题黑漆似程途。 【黄钟煞】守茅屋,忘势利,甘贫何用王侯顾。倒青樽,拚趔趄,烂醉频教婢妾扶。世上炎凉久憎恶,敬于贤,慢于富。罢朝参,俭家务,叱阿谀,荐忠恕。视肥甘,若鸩蛊,惧功名,似豺虎。咏梅轩,钓菱浦,结樵朋,友渔父。陋繁华,尚雅素,远雕轮,避朱黻。老妻贤,酿,老夫狂,唱金缕。课耕男,教织女,推仁爱,给奴仆,颂歌谣,赞明主。尽红轮,换朝暮,任浮云,变今古。对猿鹤,做俦侣,喜烟霞,近窗户。但将那老鸠巢怀抱放宽舒,一任教竞蝇血儿曹谩欺侮。 【尾】学不的睡不安苍荒拔剑鸡窗下舞,赶不上时未遇抖搜弹冠仕途上趋,秉一段铁石心肠愈坚固。折莫你赵平原诱英雄计谋,齐孟尝待贤良肚腹,赚不去狗盗鸡鸣类儿数。
胡关铙风沙,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陵虐?天骄毒威武。 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 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398 0 0
李白
尘土日易没,驱驰力无馀。青云不我与,白首方选书。 宦途事非远,拙者取自疏。终然恋皇邑,誓以结吾庐。 帝城富高门,京路绕胜居。碧水走龙蛇,蜿蜒绕庭除。 寻常异方客,过此亦踟蹰。
425 0 0
孟郊
上方僧又起,清磬出林初。吟苦晓灯暗,露零秋草疏。 旧山多梦到,流水送愁馀。寄寺欲经岁,惭无亲故书。
407 0 0
太炎先生〔2〕忽然在教育改进社年会的讲坛上“劝治史学”以“保存国性”,真是慨乎言之。但他漏举了一条益处,就是一治史学,就可以知道许多“古已有之”的事。 衣萍先生〔3〕大概是不甚治史学的,所以将多用惊叹符号应该治罪的话,当作一个“幽默”。其意盖若曰,如此责罚,当为世间之所无有者也。而不知“古已有之”矣。 我是毫不治史学的。所以于史学很生疏。但记得宋朝大闹党人〔4〕的时候,也许是禁止元祐学术的时候罢,因为党人中很有几个是有名的诗人,便迁怒到诗上面去,政府出了一条命令,不准大家做诗,违者笞二百!〔5〕而且我们应该注意,这是连内容的悲观和乐观都不问的,即使乐观,也仍然答一百! 那时大约确乎因为胡适之〔6〕先生还没有出世的缘故罢,所以诗上都没有用惊叹符号,如果用上,那可就怕要笞一千了,如果用上而又在“唉”“呵呀”的下面,那一定就要笞一万了,加上“缩小像细菌放大像炮弹”〔7〕的罪名,至少也得笞十万。衣萍先生所拟的区区打几百关几年,未免过于从轻发落,有姑容之嫌,但我知道他如果去做官,一定是一个很宽大的“民之父母”〔8〕,只是想学心理学是不很相宜的〔9〕。 然而做诗又怎么开了禁呢?听说是因为皇帝先做了一首,于是大家便又动手做起来了。 可惜中国已没有皇帝了,只有并不缩小的炮弹在天空里飞,那有谁来用这还未放大的炮弹呢? 呵呀!还有皇帝的诸大帝国皇帝陛下呀,你做几首诗,用些惊叹符号,使敝国的诗人不至于受罪罢!唉!!!这是奴隶的声音,我防爱国者要这样说。 诚然,这是对的,我在十三年之前,确乎是一个他族的奴隶,国性还保存着,所以“今尚有之”,而且因为我是不甚相信历史的进化的,所以还怕未免“后仍有之”。旧性是总要流露的,现在有几位上海的青年批评家,不是已经在那里主张“取缔文人”,不许用“花呀”“吾爱呀”了么?但还没有定出“笞令”来。 倘说这不定“笞令”,比宋朝就进化;那么,我也就可以算从他族的奴隶进化到同族的奴隶,臣不胜屏营欣忭之至!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北京《晨报副刊》,署名某生者。 〔2〕太炎章炳麟,参看本卷第6页注〔6〕。一九二四年七月五日,他在南京东南大学召开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次年会上,作《劝治史学及论史学利病》的讲演,其中说:“生为一国之民,不治本国史学,直谓之无国家无国民性之人可也,聚几万万无国民性之人以立国,则国魂已失。”教育改进社,全称“中华教育改进社”,一九二二年七月成立于济南。主要成员有熊希龄、陶知行(行知)、王伯秋等。〔3〕衣萍章鸿熙(1900—1947),字衣萍,安徽绩溪人。当时在北京大学文学院旁听,是《语丝》撰稿人之一。他在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晨报副刊》发表《感叹符号与新诗》一文,针对张耀翔的所谓多用感叹号的白话诗是“亡国之音”的论调、用幽默讽刺的笔法提出“请愿政府明令禁止”做白话诗、用感叹号。“凡做一首白话诗者打十板屁股”;“凡用一个感叹号者罚洋一元”;“凡出版一本白话诗集或用一百个感叹号者,处以三年的监禁或三年有期徒刑;出版三、四本的白话诗集或用一千个以上的感叹号者,即枪毙或杀头”。〔4〕宋朝大闹党人宋神宗时,王安石任宰相,实行变法,遭到司马光等人的反对,形成新党与旧党之争。宋哲宗元祐年间旧党得势,他们的政治学术思想被称为元祐学术。后来宋徽宗打击旧党,严禁元祐学术传播。《宋史g徽宗纪》*兀撼缒??晔?辉拢?兆谙纶?骸耙元祐学术政事聚徒传授者,委监司察举,必罚无赦。”并将司马光、苏轼等三○九人镌名立碑于太学端礼门前,指为奸党,称为党人碑,或元祐党碑。 〔5〕关于宋朝禁诗的事,据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政和间,大臣有不能为诗者,因建言诗为元祐学术,不可行。李彦章为御史,承望风旨,遂上章论陶渊明、李、杜而下皆贬之;因诋黄鲁直、张文潜、晁无咎、秦少游等,请为科禁。……何丞相伯通适领修律令,因为科云:‘诸士庶传习诗赋者杖一百!’是岁冬初雪,太上皇意喜,吴门下居厚首作诗三篇以献,谓之口号,上和赐之。自是圣作时出,讫不能禁,诗遂盛行于宣和之末。”按文中所说“笞二百”鲁迅曾予更正,参看《集外集拾遗补编g笞*?傧刁滓话僦?蟆贰〔6〕胡适之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北京大学教授。曾为《新青年》杂志编辑之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右翼代表人物。他的《尝试集》(一九二○年出版)被张耀翔用作攻击新诗使用惊叹号的例证之一。 〔7〕“缩小像细菌放大像炮弹”张耀翔在《心理》杂志第三卷第二号(一九二四年四月)发表《新诗人的情绪》一文,把当时出版的胡适《尝试集》、康白情《草儿》、郭沫若《女神》等新诗集里面的惊叹号加以统计,并讽刺说:“仰看像一阵春雨,俯看像数亩禾田;缩小看像许多细菌,放大看像几排弹丸。”认为这是消极、悲观、厌世情绪的#p#副标题#e#
364 0 0
鲁迅
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黄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383 0 0
贺知章
唱高人不和,此去泪难收。上国经年住,长江满目流。 弈棋知胜偶,射策请焚舟。应是田□□,玄成许尔游。
353 0 0
李端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330 0 0
佚名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犹在,头上貂蝉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326 0 0
辛弃疾
朔风凝沍。不放云来去。稚柳回春能几许。一夜满城飞絮。 羊羔酒面频倾。护寒香缓娇屏。唤取雪儿对舞,看他若个轻盈。
350 0 0
卢祖皋
一朝寂寂与冥冥,垄树未长坟草青。 高节雄才向何处,夜阑空锁满池星。
409 0 0
方干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316 0 0
江草暖初绿,雁行皆北飞。异乡那久客,野鸟尚思归。 十载过如梦,素心应已违。行行家渐远,更苦得书稀。
428 0 0
于武陵
怪得欢声满十龙。诞辰和气敌严冬。安书莲幕欣频到,庆事花城喜屡逢。 琼液泛,宝熏浓。华堂交口祝椿松。阿姑同健夫偕老,会有重重锦诰封。
郭应祥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460 0 0
毛滂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