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老去桓公重出塞,罢官陶令乍归家。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日又斜。
396 0 0
顾炎武
一别一回老,志士白发早。在富易为容,居贫难自好。 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秋风游子衣,落日行远道。 君问去何之,贱身难自保。
388 0 0
孟郊
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 虎箭侵肤毒,鱼钩刺骨铦。鸟言成谍诉,多是恨彤幨。 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482 0 0
李商隐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435 0 0
腊晴江暖鸊鹈飞,梅雪香黏越女衣。 鱼市酒村相识遍,短船歌月醉方归。
404 0 0
罗邺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旅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373 0 0
佚名
李顿报告书〔2〕采用了中国人自己发明的“国际合作以开发中国的计划”,这是值得感谢的,——最近南京市各界的电报已经“谨代表京市七十万民众敬致慰念之忱”,称他“不仅为中国好友,且为世界和平及人道正义之保障者”(三月一日南京中央社电)了。 然而李顿也应当感谢中国才好:第一,假使中国没有“国际合作学说”,李顿爵士就很难找着适当的措辞来表示他的意思。岂非共管没有了学理上的根据?第二,李顿爵士自己说的:“南京本可欢迎日本之扶助以拒共产潮流”,他就更应当对于中国当局的这种苦心孤诣表示诚恳的敬意。 但是,李顿爵士最近在巴黎的演说(路透社二月二十日巴黎电),却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前途,似系于如何,何时及何人对于如此伟大人力予以国家意识的统一力量,日内瓦〔3〕乎,莫斯科乎?”还有一个是:“中国现在倾向日内瓦,但若日本坚持其现行政策,而日内瓦失败,则中国纵非所愿,亦将变更其倾向矣。”这两个问题都有点儿侮辱中国的国家人格。国家者政府也。李顿说中国还没有“国家意识的统一力量”,甚至于还会变更其对于日内瓦之倾向!这岂不是不相信中国国家对于国联的忠心,对于日本的苦心? 为着中国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光荣起见,我们要想答复李顿爵士已经好多天了,只是没有相当的文件。这使人苦闷得很。今天突然在报纸上发见了一件宝贝,可以拿来答复李大人:这就是“汉口警部三月一日的布告”。这里可以找着“铁一样的事实”,来反驳李大人的怀疑。 例如这布告(原文见《申报》三月一日汉口专电)说:“在外资下劳力之劳工,如劳资间有未解决之正当问题,应禀请我主管机关代表为交涉或救济,绝对不得直接交涉,违者拿办,或受人利用,故意以此种手段,构成严重事态者,处死刑。”这是说外国资本家遇见“劳资间有未解决之正当问题”,可以直接任意办理,而劳工方面如此这般者……就要处死刑。这样一来,我们中国就只剩得“用国家意识统一了的”劳工了。因为凡是违背这“意识”的,都要请他离开中国的“国家”——到阴间去。李大人难道还能够说中国当局不是“国家意识的统一力量”么? 再则统一这个“统一力量”的,当然是日内瓦,而不是莫斯科。“中国现在倾向日内瓦”,——这是李顿大人自己说的。我们这种倾向十二万分的坚定,例如那布告上也说:“如有奸民流痞受人诱买勾串,或直受驱使,或假托名义,以图破坏秩序安宁,与构成其他不利于我国家社会之重大犯行者,杀无赦。”这是保障“日内瓦倾向”的坚决手段,所谓“虽流血亦所不辞”。而且“日内瓦”是讲世界和平的,因此,中国两年以来都没有抵抗,因为抵抗就要破坏和平;直到一二八,中国也不过装出挡挡炸弹枪炮的姿势;最近的热河事变,中国方面也同样的尽在“缩短阵线”〔4〕。不但如此,中国方面埋头剿匪,已经宣誓在一两个月内肃清匪共,“暂时”不管热河。这一切都是要证明“日本……见中国南方共产潮流渐起,为之焦虑”〔5〕是不必的,日本很可以无须亲自出马。中国方面这样辛苦的忍耐的工作着,无非是为着要感动日本,使它悔悟,达到远东永久和平的目的,国际资本可以在这里分工合作。而李顿爵士要还怀疑中国会“变更其倾向”,这就未免太冤枉了。 总之,“处死刑,杀无赦”,是回答李顿爵士的怀疑的历史文件。请放心罢,请扶助罢。 三月七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九日《申报·自由谈》,署名干。 〔2〕李顿报告书李顿(V.Lytton,1876—1947),英国贵族。一九三二年四月,国际联盟派他率领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九一八事件,同年十月二日发表所谓《国联调查团报告书》(也称《李顿报告书》),其中竟说日本在中国东北有“不容漠视”的“权利”及“利益”。日本侵入东北,是因为中国社会内部“紊乱”和中国人民“排外”使日本遭受“损害”;是由于苏联之“扩张”及“中国共产党之发展”使日本“忧虑”。在《报告书》的第九章中,把孙中山早年关于引进外国技术、资金以帮助中国开发建设的主张加以歪曲引用,提出“以暂时的国际合作,促进中国之内部建设”,实际上是主张由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报告书》还荒谬地提出使东北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满洲自治”主张。当时国民党政府竟称这一报告“明白公允”,对《报告书》原则表示接受。 〔3〕日内瓦瑞士西部日内瓦州的首府,国际联盟总部所在地。这里的意思是指英、法等帝国主义集团。 〔4〕“缩短阵线”这是国民党宣传机构掩饰其作战部队溃退的用语。如《申报》一九三三年三月三日所载一则新闻标题为:“敌军深入热河省境,赤峰方面消息混沌,凌原我军缩短防线。”〔5〕这也是李顿在巴黎演说中的话。 #p#副标题#e#
418 0 0
鲁迅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愁余 一作:愁予)
401 0 0
辛弃疾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
461 0 0
杜牧
一水如绳,两山如翼,绿野如绣。松院干霄,筠庄枕浪,揽尽溪山秀。水南水北,竹舆兰棹,来往月宵花昼。问人间、天上何处,更寻大围小有。 人言拒梗,功成仙去,丹鼎夜寒光透。唤取云英,炼成石髓,日月齐长久。烦君挟我,朝元真阙,两翼羽轻风骤。此时看,小茅峰顶,有云贯斗。
李弥逊
翠空缥缈虚无,算唯海上蓬瀛好。琼瑶宫阙。蕊珠台榭,玲珑缭绕。弱水沈冥,瑞云遮隔,几人曾到。四明中,自有神仙洞府,烟霞里、知多少。 堪笑当年狂客,爱休官、何须入道。婆娑绿发垂肩,著甚黄冠乌帽。花底金船,月边玉局,尽能迟老。待丹成九转,飘然驾鹤,却游三岛。
中华文学
宫漏夜丁丁,千门闭霜月。华堂列红烛,丝管静中发。 歌眉低有思,舞体轻无骨。主人启酡颜,酣畅浃肌发。 犹思城外客,阡陌不可越。春意日夕深,此欢无断绝。
472 0 0
刘禹锡
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炼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邪。又何必,待过家上冢,书锦荣华。
423 0 0
谢枋得
紫泥远自金銮降,朱旆翻驰镜水头。陶令风光偏畏夜, 子牟衰鬓暗惊秋。西邻月色何时见,南国春光岂再游。 莫遣艳歌催客醉,不堪回首翠蛾愁。
408 0 0
琪树扶疏压瑞烟,玉皇朝客满花前。山川到处成三月, 丝竹经时即万年。树石冥茫初缩地,杯盘狼藉未朝天。 东风小饮人皆醉,从听黄龙枕水眠。
440 0 0
子陵栖遁处,堪系野人心。溪水浸山影,岚烟向竹阴。 忘机看白日,留客醉瑶琴。爱此多诗兴,归来步步吟。
560 0 0
戎昱
春风淡淡,清昼永、落英千尺。桃杏散平郊,晴蜂来往,妙香飘掷。傍画桥、煮酒青帘,绿杨风外,数声长笛。记去年、紫陌朱门,花下旧相识。 向宝帕、裁书凭燕翼。望翠阁、烟林似织。闻道春衣犹未整,过禁烟寒食。但记取、角枕情题,东窗休误,这些端的。更莫待、青子绿阴春事寂。
449 0 0
吕渭老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⑿。可以荐嘉客⒀,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夜分起踯躅,时逝曷淹留。 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 闭门迹群化,凭林结所思。啸叹此寒木,畴昔乃芳蕤。朝阳凤安在,日暮蝉独悲。浩思极中夜,深嗟欲待谁。所怀诚已矣,既往不可追。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胡越方杳杳,车马何迟迟。天壤一何异,幽嘿卧帘帷。
369 0 0
张九龄
佩解螭文玉,衾闲鸳序锦,钗折凤头金。夜雨留荷泪,西风吼树音,秋月弄桐阴,梅花谢别来到今。
519 0 0
李致远
葵扇秋来贱。阿谁知、初回轻暑,又教题遍。不是琵琶知音少,无限如簧巧啭。倩说似、长门休怨。莫把蛾眉与人妒,但疏梅、淡月深深院。临宝鉴,欲妆懒。 少时声价倾梁苑。到中年、也曾落魄,雾收云卷。待入汉庭金马去,洒笔长江衮衮。好留取、才名久远。过眼荣华俱尘土,听关睢、盈耳离骚婉。歌不足,为嗟叹。
赵以夫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