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万里路,远客片帆过。盛府依横海,荒祠拜伏波。 人经秋瘴变,鸟坠火云多。诚惮炎洲里,无如一顾何。
395 0 0
刘长卿
【一落索】 蒋园和李朝奉 正是看花天气, 为春一醉。 醉来却不带花归, 诮不解看花意。 试问此花明媚, 将花谁比? 只应花好似年年, 花不似人憔悴。
429 0 0
舒亶
皇合一德,朝宗百神。削平天地,大拯生人。 上帝配食,单于入臣。戎歌陈武,晔晔震震。
397 0 0
张说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寒温与盛衰,递相为表里。 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483 0 0
白居易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436 0 0
李清照
纤秾娇小。也解争春早。占得中央颜色好。装点枝枝新巧。 东皇初到江城。殷勤先去迎春。乞与黄金腰带,压持红紫纷纷。
356 0 0
中华文学
和靖重湖,知章一曲,浙江左右为邻。绣鞯彩舰,只许日寻春。正好厌厌夜饮,都寂静、没个游人。夫何故,欢阑兴阻,只为隔城闉。 堪嘉,唯甬水,回环雉堞,中峙三神。更楼台缭岸,花柳迷津。不惜频添画烛,更深看、舞上华裀。拚沈醉,从他咿喔,金距报凌晨。
370 0 0
案《教育纲要》虽不过行政首领对于教育之政见,然所列三项〔2〕,均已现为事实,见于明令,此后分别修改,其余另定办法;〔3〕在理论上言之,固已无形废弃,然此惟在通都大邑,明达者多,始能有此结果。而乡曲教师,於此种手续关系,多不能十分明了。《纲要》所列,又多与旧式思想相合,世人乐於保持,其他无业游民亦可藉此结合团体(如托名研究经学,聚众立社之类),妨害教育。是《纲要》虽若消灭,而在一部份人之心目中,隐然实尚存留。倘非根本取消,恐难杜绝歧见。故窃谓此种《纲要》,应以明文废止,使无论何人均不能发生依坿之见,始于学制上行政上无所妨害。至于法令随政局而屡更,虽易失遵守之信仰,〔4〕然为正本清源计,此次不得不尔。凡明白之国民,当无不共喻此意。一俟宗旨禞定,发号施令均出一辙,则一二年中信仰自然恢复,所失者小,而所得则甚大也。 周树人注。 EE 〔1〕本篇据手稿编入。约写于一九一六年八月间。原无标题、标点。 《教育纲要》,一九一五年初袁世凯任大总统时制订,分“总纲”、“教育要言”、“教科书”、“建设”、“学位奖励”等五项,凡二十五款。它以“尊孔尚孟”为宗旨,规定“中小学校均加读经一科”,提倡“各省各处设立经学会”。(载一九一五年二月《教育公报》第九册,原题《整理教育要目》)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教育部参事室为“厘定学制,确定方针起见”,对《纲要》的存废问题进行讨论,一九一六年八月三日将《纲要》制订以来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讨论中的分歧意见整理成“说帖”,发给各司和各视学征询意见。鲁迅为此在“说帖”上签注了这个意见。 〔2〕指“说帖”列举的《教育纲要》中业经施行而事实上发现的三项困难:“一、中小学学制问题(总纲第四条)。二、各校读经问题(教科书第二款)。三、经学会问题(建设第七款)。以上三款,均明令公布(一二两款见之于国民学校令及施行细则、预备学校令,第三款见之于批令)”。 〔3〕指“说帖”列举的讨论中三种不同意见之一:“取消已经施行各款。(理由)政事堂片交之件(按即《教育纲要》),虽有奉行之责任,然与明令公布之件不同。《纲要》所载多理论而少事实,此时但须就前述各款已明令者为之分别修改或废止,于理论上及计划上并未施行之款,此后另定办法,不再依照原议,即已无形废弃。准此而论,似无明文取消《纲要》之必要。” 〔4〕指“说帖”列举的“主缓议者”所持的“理由”:“法令随政局变更,易失遵守信仰之力。” #p#副标题#e#来源于香港公司注册www.11company.com管理专家来源于香港公司注册www.11company.com管理专家
393 0 0
鲁迅
穷鸟婴笼缀,孤飞任播迁。鹪鹩王佐用,复此挫冲天。 楚云何掩郁,湘水亦回邅。怀哉愧木雁,忽尔枉兰荃。 愈疾同枚叔,销忧比仲宣。归途书可畏,弱操石犹坚。 覆载虽云广,涔阳直块然。
341 0 0
禄放迹异端,偏荒事同蹇。苟忘风波累,俱会云壑践。 险式压西湖,侨庐对南岘。夜楼江月入,朝幌山云卷。 山势远涛连,江途斜汉转。坐啸予多暇,行吟子独善。 并辔躧郊郭,方舟玩游演。虚声万籁分,水色千里辨。 不知岸阴谢,再见春露泫。绿壤发欣颜,华年助虫篆。 上世时难接,古人情可选。泊渚烦为媒,多才怨成褊。 长沙鵩作赋,任道可知浅。请从三已心,荣辱两都遣。
422 0 0
罗囊绣两凤凰,玉合雕双鸂鶒。中有兰膏渍红豆, 每回拈著长相忆。长相忆,经几春?人怅望,香氤氲。 开缄不见新书迹,带粉犹残旧泪痕。
461 0 0
韩偓
因时省风俗,布惠迨高年。建隼出浔阳,整驾游山川。 白云敛晴壑,群峰列遥天。嶔崎石门状,杳霭香炉烟。 榛荒屡罥挂,逼侧殆覆颠。方臻释氏庐,时物屡华妍。 昙远昔经始,于兹閟幽玄。东西竹林寺,灌注寒涧泉。 人事既云泯,岁月复已绵。殿宇馀丹绀,磴阁峭欹悬。 佳士亦栖息,善身绝尘缘。今我蒙朝寄,教化敷里鄽。 道妙苟为得,出处理无偏。心当同所尚,迹岂辞缠牵。
344 0 0
韦应物
玉露ED68ED68,秋色似画,东堂宴席初开。红萸泛寿斝,紫菊上妆台。倚栏见、新雁已南来。落霞孤鹜徘徊。最奇处,重阳将近,凉满襟怀。 萧洒秀眉,华发丹脸,映双瞳、的白乐如孩。擘香笺、听丽句新裁。池上三回蟠桃熟,玉纤时捧琼杯。但愿得,年年此会满蓬莱。
454 0 0
三山江上寺,宫殿望岧峣.石径侵高树,沙滩半种苗。 一僧归晚日,群鹭宿寒潮。遥听风铃语,兴亡话六朝。
379 0 0
京城在处闲人少,唯共君行并马蹄。更和诗篇名最出, 时倾杯酒户常齐。同趋阙下听钟漏,独向军前闻鼓鼙。 今日春明门外别,更无因得到街西。
512 0 0
张籍
闭关防老寇,孰敢振威棱。险固疑天设,山河自古凭。 三川奚所赖,双剑最堪矜。鸟道微通处,烟霞锁百层。
426 0 0
蒲梢猎猎燕差差,数里溪光日落时。芳树文君机上锦, 远山孙寿镜中眉。鸡窗夜静开书卷,鱼槛春深展钓丝。 若使浮名拘绊得,世间何处有男儿。
474 0 0
罗隐
玉殿笙歌汉帝愁,鸾龙俨驾望瀛洲。 黄金化尽方士死,青天欲上无缘由。
363 0 0
武元衡
【阮郎归】 湘天风雨破寒初, 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425 0 0
秦观
桂楫谪湘渚,三年波上春。舟寒句溪雪,衣故洛城尘。 客道耻摇尾,皇恩宽犯鳞。花时去国远,月夕上楼频。 赊酒不辞病,佣书非为贫。行吟值渔父,坐隐对樵人。 紫陌罢双辙,碧潭穷一纶。高秋更南去,烟水是通津。
497 0 0
杜牧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