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节照南国,画戟壮陪都。严谯鼓角霜晓,雄胜压全吴。葱茜采香古径,缥缈折梅新奏,春事早关渠。谁识使君意,行乐与民俱。 披绣幌,薰宝篆,引琼酥。黄堂当暇,宾幕谈笑足欢娱。看取十行丹诏,遥指五云深处,归路接亨衢。玉佩映鸳缀,不老奉轩虞。
305 0 0
中华文学
——创作要怎样才会好? 编辑先生: 来信的问题,是要请美国作家和中国上海教授们做的,他们满肚子是“小说法程”和“小说作法”。②我虽然做过二十来篇短篇小说,但一向没有“宿见”,正如我虽然会说中国话,却不会写“中国语法入门”一样。不过高情难却,所以只得将自己所经验的琐事写一点在下面—— 一,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二,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三,模特儿③不用一个一定的人,看得多了,凑合起来的。四,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Sketch④,决不将Sketch材料拉成小说。 五,看外国的短篇小说,几乎全是东欧及北欧作品,也看日本作品。 六,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七,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 八,不相信中国的所谓“批评家”之类的话,而看看可靠的外国批评家的评论。 现在所能说的,如此而已。此复,即请编安! 十二月二十七日。 ※ ※ ※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日《北斗》第二卷第一期。 《北斗》,文艺月刊,“左联”的机关刊物之一,丁玲主编。一九三一年九月在上海创刊,一九三二年七月出至第二卷第三、四期合刊后停刊,共出八期。一九三一年十二月,该刊以“创作不振之原因及其出路”为题向许多作家征询意见。本文是作者所作的答复。 ②关于小说创作法方面的书,当时出版很多,如美国人哈米顿著、华林一译的《小说法程》,孙俍工编的《小说作法讲义》等。 ③模特儿英语Model的音译。原意是“模型”,这里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原型。 ④Sketch英语:速写。
291 0 0
鲁迅
高馆基曾山,微幂生花草。傍对野村树,下临车马道。 清朗悟心术,幽遐备瞻讨。回合峰隐云,联绵渚萦岛。 气似沧洲胜,风为青春好。相及盛年时,无令叹衰老。
290 0 0
正好江乡笋蕨芽,他乡却看担头花。只将蝶梦付南华。 万事纷纭都入幻,一杯邂逅且忘怀。年年秋卉与春葩。
313 0 0
吴潜
旧业分明桂水头,人归业尽水东流。 春风日暮江头立,不及渔人有钓舟。
358 0 0
今朝杨子津,忽见五溪人。老病无馀事,丹砂乞五斤。
368 0 0
朱放
春睡腾腾,觉来鸳被堆香暖。起来慵懒。触目情何限。 深院日斜,人静花阴转。柔肠断。凭高不见。芳草连天远。
332 0 0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382 0 0
柳宗元
怪来莺蝶似凝愁,不觉看花暂湿头。疏影未藏千里树, 远阴微翳万家楼。青罗舞袖纷纷转,红脸啼珠旋旋收。 岁旱且须教济物,为霖何事爱风流。
322 0 0
尔家叹穷鸟,吾族赋归田。莫道荣枯异,同嗟世网牵。 黄陵浮汨渚,青草会湘川。去国逾三岁,兹山老二年。 寒鸮鸣舍下,昏虎卧篱前。客泪堪斑竹,离亭欲赠荃。 放言久无次,触兴感成篇。
308 0 0
张说
握手云栖路,潸然恨几重。谁知绿林盗,长占彩霞峰。 心死池塘草,声悲石径松。无因芳杜月,琴酒更相逢。
304 0 0
钱起
泷路下丹徼,邮童挥画桡。山回千骑隐,云断两乡遥。 渔沪拥寒溜,畲田落远烧。维舟更相忆,惆怅坐空宵。
309 0 0
戴叔伦
绮绣张筵。粉黛争妍。记六朝、旧数闺房秀,有长圆璧月,永新琼树,随步金莲。 不减丽华标韵,更能唱、想夫怜。认情通、色受缠绵处,似灵犀一点,吴蚕入茧,汉柳三眠。
284 0 0
贺铸
楚云分断雨。问那回、因甚琴心先许。匆匆话离绪。正花房蜂闹,著春无处。残歌剩舞。尚隐约、当时院宇。黯消凝、铜雀深深,忍把小乔轻误。 休赋。玉尊别后,老叶沈沟,暗珠还浦。欢游再数。能几日、采芳去。最无端做了,霎时娇梦,不道风流恁苦。把余情、付与秋蛩,夜长自语。
269 0 0
张炎
丰之余 某公司又在廉价了,去买了二两好茶叶,每两洋二角。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的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 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的,当我正写着《吃教》的中途,拉来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觉的滑过去,像喝着粗茶一样了。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由这一极琐屑的经验,我想,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所谓“秋思”,其实也是这样的,骚人墨客,会觉得什么“悲哉秋之为气也”〔2〕,风雨阴晴,都给他一种刺戟,一方面也就是一种“清福”,但在老农,却只知道每年的此际,就要割稻而已。 于是有人以为这种细腻锐敏的感觉,当然不属于粗人,这是上等人的牌号。然而我恐怕也正是这牌号就要倒闭的先声。我们有痛觉,一方面是使我们受苦的,而一方面也使我们能够自卫。假如没有,则即使背上被人刺了一尖刀,也将茫无知觉,直到血尽倒地,自己还不明白为什么倒地。但这痛觉如果细腻锐敏起来呢,则不但衣服上有一根小刺就觉得,连衣服上的接缝,线结,布毛都要觉得,倘不穿“无缝天衣”,他便要终日如芒刺在身,活不下去了。但假装锐敏的,自然不在此例。 感觉的细腻和锐敏,较之麻木,那当然算是进步的,然而以有助于生命的进化为限。如果不相干,甚而至于有碍,那就是进化中的病态,不久就要收梢。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喝过茶,望着秋天,我于是想:不识好茶,没有秋思,倒也罢了。 九月三十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十月二日《申报·自由谈》。〔2〕“悲哉秋之为气也”语见战国时楚国诗人宋玉《九辩》。
312 0 0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1] 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2] 拟共天随住。[3] 今何许。凭栏怀古。 残柳参差舞。
339 0 0
姜夔
双佩雷文拂手香。青纱衫子淡梳妆。冰姿绰约自生凉。 虚掉玉钗惊翡翠,缓移兰棹趁鸳鸯。鬓鬟风乱绿云长。
311 0 0
蔡伸
中国人的对付鬼神,凶恶的是奉承,如瘟神和火神之类,老实一点的就要欺侮,例如对于土地或灶君。待遇皇帝也有类似的意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乱世时“成则为王败则为贼”,平常是一个照例做皇帝,许多个照例做平民;两者之间,思想本没有什么大差别。所以皇帝和大臣有“愚民政策”,百姓们也自有其“愚君政策”。 往昔的我家,曾有一个老仆妇,告诉过我她所知道,而且相信的对付皇帝的方法。她说—— “皇帝是很可怕的。他坐在龙位上,一不高兴,就要杀人; 不容易对付的。所以吃的东西也不能随便给他吃,倘是不容易办到的,他吃了又要,一时办不到;——譬如他冬天想到瓜,秋天要吃桃子,办不到,他就生气,杀人了。现在是一年到头给他吃波菜,一要就有,毫不为难。但是倘说是波菜,他又要生气的,因为这是便宜货,所以大家对他就不称为波菜,另外起一个名字,叫作‘红嘴绿鹦哥’。” 在我的故乡,是通年有波菜的,根很红,正如鹦哥的嘴一样。 这样的连愚妇人看来,也是呆不可言的皇帝,似乎大可以不要了。然而并不,她以为要有的,而且应该听凭他作威作福。至于用处,仿佛在靠他来镇压比自己更强梁的别人,所以随便杀人,正是非备不可的要件。然而倘使自己遇到,且须侍奉呢?可又觉得有些危险了,因此只好又将他练成傻子,终年耐心地专吃着“红嘴绿鹦哥”。 其实利用了他的名位,“挟天子以令诸侯”〔2〕的,和我那老仆妇的意思和方法都相同,不过一则又要他弱,一则又要他愚。儒家的靠了“圣君”来行道也就是这玩意,因为要“靠”,所以要他威重,位高;因为要便于操纵,所以又要他颇老实,听话。 皇帝一自觉自己的无上威权,这就难办了。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皇土”〔3〕,他就胡闹起来,还说是“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我又何恨”〔4〕哩!于是圣人之徒也只好请他吃“红嘴绿鹦哥”了,这就是所谓“天”。据说天子的行事,是都应该体帖天意,不能胡闹的;而这“天意”也者,又偏只有儒者们知道着。 这样,就决定了:要做皇帝就非请教他们不可。 然而不安分的皇帝又胡闹起来了。你对他说“天”么,他却道,“我生不有命在天?!”〔5〕岂但不仰体上天之意而已,还逆天,背天,“射天”〔6〕,简直将国家闹完,使靠天吃饭的圣贤君子们,哭不得,也笑不得。 于是乎他们只好去著书立说,将他骂一通,豫计百年之后,即身殁之后,大行于时,自以为这就了不得。 但那些书上,至多就止记着“愚民政策”和“愚君政策”全都不成功。 二月十七日。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九日《国民新报副刊》。 〔2〕“挟天子以令诸侯”语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在隆中对刘备评论曹操时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3〕“普天之下,莫非皇土”见《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溥,通普。 〔4〕“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我又何恨”语出《梁书·邵陵王纶传》。太清三年(549)三月,侯景陷建康,“高祖(梁武帝萧衍) 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5〕“我生不有命在天?!”语见《尚书·西北戡黎》:“王(商纣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6〕“射天”见《史记·殷本纪》:“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为革囊,盛血,卬(仰)而射之,命曰‘射天’。” #p#副标题#e#
296 0 0
风策策。山迥暮烟横白。淅沥穿林翻败叶。羁怀愁倦客。 问宿荒村山驿。谁识离情脉脉。雁足无昼孤夜色。音尘千里隔。
300 0 0
真人居阆风,时奏清商音。听者即王母,泠泠和瑟琴。 坐对三花枝,行随五云阴。天长昆仑小,日久蓬莱深。 上由玉华宫,下视首阳岑。神州亦清净,要自有浮沉。 恻恻苦哉行,呱呱游子吟。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 雨雪没太山,谁能无归心。逍遥在云汉,可以来相寻。
282 0 0
储光羲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