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著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310 0 0
苏轼
耳顺恰当年,甲子方周五数。绛县老人曾纪,四百四十五。 孙弘博士适遭逢,马援击蛮未遇。五福祝君全备,更尊荣安富。
261 0 0
中华文学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280 0 0
李白
万峰如剑载前来,危阁横空信险哉。 对此玄休长叹息,方知刘禅是庸才。
332 0 0
忆得当年接善邻,苦将闲事强夫君。斗开碧沼分明月, 各领青山占白云。近日药方多缮写,旧来诗草半烧焚。 金门几欲言西上,惆怅关河正用军。
360 0 0
徐夤
黄鹂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看,一只黄鹂!”有人说。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黄鹂》这首诗最初刊载于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号上,后收入《猛虎集》。诗很简单:写一只黄鹂鸟不知从哪里飞来,掠上树稍,默不作声地伫立在那里,华丽的羽毛在枝桠间闪烁,“艳异照亮了浓密——/象是春天,火焰,象是热情。”于是招来了我们这些观望的人(诗人?自由的信徒?泛神论者?),小心翼翼地聚集在树下,期待着这只美丽的鸟引吭高歌。可是它却“一展翅”飞走了: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于是带走了春天,带走了火焰,也带走了热情。这首诗意不尽于言终。如果我们鉴品的触角仅仅满足于诗的表象,那我们将一无所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寻找这首诗的深层结构,或如黑格尔所言,寻找它的“暗寓意”(《美学》第二卷,13页)。在这个意义上说,《黄鹂》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篇类寓言;或曰,一首象征的诗。指出徐志摩诗中象征手法的存在,对于我们理解他的诗艺不无裨益。因为诗人对于各种“主义”腹诽甚多。早在1922年的《艺术与人生》一文中,他就批评中国新诗表面上是现实主义,骨子里却是根本的非现实性;此外还有毫不自然的自然主义,以及成功地发明了没有意义的象征的象征主义。其结果是虽然达到了什么主义,却没有人再敢称它为诗了。在后来写就的《“新月”的态度》(1928)中,他又对当时文坛上的13个派别大举讨伐之师。然而腹诽归腹诽,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他还是兼收并蓄,广征博引,真正“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做”(《诗刊弁言》)。所以他的诗并非千人一面,一律采取单调的直线抒情法,而是尽可能地运用各种风格和手法,以达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黄鹂》中象征的运用,便是一个明证。 指出《黄鹂》是一首象征的诗,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指出“黄鹂”形象具体的所指。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已经漫漶不清了,但也并非无迹可寻,甚至在诗中我们也可以捕捉到一些宝贵的启示。首先应该注意到,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选择“我”这一更为强烈的主体抒情意象作为这首诗的主词,而是采用了“我们”这种集体性的称谓。作为一群观望者,“我们”始终缄默无言(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流露出一种“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情绪。不过“我们”作为群体性的存在,至少明确了一件事,即:“黄鹂”的象征意义不只是对“我”而言的。其次,诗中两次出现的“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的比喻,也给我们重要的提示。因为无论是春光,火焰,还是热情,都寓指了一种美好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已经“不见了”。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韶光易逝,青春不回,爱情并非不朽的,等等。因此要想确定“黄鹂”形象具体的意指,还必须联系到徐志摩当时的思想状况来分析。 我们知道,诗人刚回国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联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新月社,准备在社会上“露棱角”。他将自己的高世之志称为“单纯信仰”,胡适则洗炼地将其概括为“爱、自由、美”三个大字。正因了这“单纯信仰”,他拒绝一切现实的东西,追求一种更完满、更超脱的结局。在政治上则左右开弓,以至于有人认为“新月”派是当时中国的第三种政治力量。然而在现实面前,任何这类的“单纯信仰”都是要破灭的。世易时移,再加上家庭罹变,诗人逐渐变得消极而颓废。他感染上哈代的悲观主义情绪,“托着一肩思想的重负,/早晚都不得放手”(《哈代》)正是他彼时心情的写照。人们总以为徐志摩活得潇洒,死得超脱,蔡元培的挽联上就写着: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东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可又有谁知道诗人心中的滋味呢?由是观,我认为“黄鹂”的形象正象征他那远去的“爱、自由,美”的理想;而徐志摩们也只能无奈地观望,年青时的热情被那只远去的黄鹂鸟带得杳无踪迹了。有人认为“黄鹂”的形象是雪莱的“云雀”形象的再现。若果此说成立,那么我想也是反其意而用之。《云雀》中那种张扬挺拔的热情在《黄鹂》中已经欲觅无痕了。(王川)
342 0 0
徐志摩
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耿耿孤忠磨下尽,惟有老天知得。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首觚棱泣。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余乐。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311 0 0
家铉翁
庞眉一居士,鹑服隐尧时。种豆初成亩,还丹旧日师。 入溪花径远,向岭鸟行迟。紫葛垂苔壁,青菰映柳丝。 偶来尘外事,暂与素心期。终恨游春客,同为岁月悲。
李端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292 0 0
佚名
天末去程孤,沿淮复向吴。乱离何处甚,安稳到家无。 树尽云垂野,樯稀月满湖。伤心绕村落,应少旧耕夫。
392 0 0
郑谷
玉佩石榴裙,当年嫁使君。专房犹见宠,倾国众皆闻。 歌舞常无对,幽明忽此分。阳台千万里,何处作朝云。
317 0 0
皇甫冉
标心之梵宇,运想入仙洲。婴痼乖同好,沈情阻若抽。 叶落乍难聚,情离不可收。何日乘杯至,详观演法流。
380 0 0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一点黄尘起雁喧, 白龙堆下千蹄马。河源怒浊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晚出榆关逐征北,惊沙飞迸冲貂袍。心许凌烟名不灭, 年年锦字伤离别。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374 0 0
温庭筠
杨白花,风吹渡江水。坐令宫树无颜色, 摇荡春光千万里。茫茫晓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鸦起。
334 0 0
柳宗元
二陆起云间,千载风流人物。未似一门三凤,向层霄联翼。 贞元朝士苦无多,公今未华发。重向紫宸朝路,立鹓鸾前列。右朱参议
276 0 0
且喜安能保,那堪病更忧。可怜藜杖者,真个种瓜侯。
389 0 0
司空图
日午微风且暮寒,春风冷峭雪乾残。 碧毡帐下红炉畔,试为来尝一醆看。
350 0 0
白居易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有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352 0 0
文天祥
芳草萋萋入眼浓。一年花事又匆匆。吐舒桃脸今朝雨,零落梅妆昨夜风。 云接野,水连空。画栏十二倚谁同。两眉新恨无分付,独立苍苔数落红。
287 0 0
给小曼的公开信--《翡冷翠的一夜》 小曼:如其送礼不妨过期到一年的话,小曼,请你收受这一集诗,算是纪念我俩结婚的一份小礼。秀才人情当然是见笑的,但好在你的思想,眉,本不在金珠宝石间!这些不完全的诗句,原是不值半文钱,但在我这穷酸,说也脸红,已算是这三年来唯一的积蓄。我不是诗人,我自己一天明白似一天,更不须隐讳,狂妄的虚潮早经销退,余剩的只一片粗确的不生产的砂田,在海天的荒凉中自艾。“志摩感情之浮,使他不能为诗人,思想之杂,使他不能为文人。”这是一个朋友给我的评语。煞风景,当然,但我的幽默不容我不承认他这来真的辣入骨髓的看透了我。煞风景,当然,但同时我却感到一种解放的快乐——“我不想成仙,蓬莱不是我的分我只要地面,情愿安分的做人”……本来是!“如其诗句的来,”诗人济慈说;“不像是叶子那么长上树枝,那还不如不来的好。”我如其曾经有过一星星诗的本能,这几年都市的生活早就把它压死,这一年间我只淘成了一首诗,前途更是渺茫,唉,不来也吧,只是我怕辜负你的期望,眉,我如何能不感到惆怅I因此这一卷诗,大约是末一卷吧,我不能不郑重的献致给你,我爱,请你留了它,只当它是一件不稀希的古董,一点不成品的念。······志摩八月二十三日,花园别墅。附志:本书的封面图案,翡冷翠的维基乌大桥的即景,是江小鹣先生的匠心,我得好好的道谢;我也感谢闻一多先生,他给过我不少的帮助,又为我特制《巴黎的鳞爪》的封面图案。 #p#副标题#e#
279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