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化亦然。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如何护佑传统文化之根?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变数之中,见微波而知暗涌,闻弦歌而知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方为智者之所为,更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必然选择。具有优秀基因的文化,当在变化之中有所坚守,更有面向环境的创新求解。 自强不息,创新求解传承传统。 诗词歌赋似一脉清流,滋润现代人的心灵。近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还人们苍白的生活以斑斓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怀疑论患者,认为所谓“文化热”不过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为无厘头病人,以看秀方式做台下的“吃瓜群众”。人们或怀疑或戏谑,却忘了正是热播节目的创新求解,让诗意悄然重新进驻人们的生活,让悠悠文墨在热议中得以传承。 与时俱进,重新定义传统文化。 有人痛批当下的“汉字危机”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然而我们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废食。魏源云:“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结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于天下”,从而传播四方。《中国诗词大会》的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现代科技还原古典意境;“摇一摇”、新媒体互动,搭建传播平台供文化驱驰。以现代科技之土壤护佑传统文化之根,方能养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价值观的多元、外来文化的入侵,难免使国人迷惘于光怪陆离之中,忘了去拥抱传统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与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风眠在水墨的清雅韵致中得到滋养,方能调和中西,打破画种界限而真正融会贯通;潘天寿挥毫落笔强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现传统文化的优秀状态,与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让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让传统文化被拖拽的踉跄脚步恢复稳重,让现代中国人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绸缪。
349 0 0
小文
珠压相于,胭脂同傅。樊家更共谁家语。梢头结取一番愁,玉箫不会双双侣。 风送流莺,前歌后舞。并桃欲吐含来住。双飞燕子自相衔,会教唇舌调鹦鹉。||
363 0 0
刘辰翁
天池马不到,岚壁鸟才通。百顷青云杪,层波白石中。 郁纡腾秀气,萧瑟浸寒空。直对巫山出,兼疑夏禹功。 鱼龙开辟有,菱芡古今同。闻道奔雷黑,初看浴日红。 飘零神女雨,断续楚王风。欲问支机石,如临献宝宫。 九秋惊雁序,万里狎渔翁。更是无人处,诛茅任薄躬。
278 0 0
杜甫
雕舆藻卫拥千官,仙洞灵谿访九丹。隐暧源花迷近路, 参差岭竹扫危坛。重崖对耸霞文驳,瀑水交飞雨气寒。 天洛宸襟有馀兴,裴回周矖驻归銮。
313 0 0
苏味道
迢迢山上路,病客独行迟。况此分手处,当君失意时。 寒林远路驿,晚烧过荒陂。别后空回首,相逢未有期。
400 0 0
张籍
地上青草出,经冬今始归。博陵无近信,犹未换春衣。 怜汝不忍别,送汝上酒楼。初行莫早发,且宿霸桥头。 功名须及早,岁月莫虚掷。早年已工诗,近日兼注易。 何时过东洛,早晚度盟津。朝歌城边柳亸地, 邯郸道上花扑人。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 曾上君家县北楼,楼上分明见恒岳。中山明府待君来, 须计行程及早回。到家速觅长安使,待汝书封我自开。
292 0 0
岑参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449 0 0
苏轼
忽起寻师兴,穿云不觉劳。相留看山雪,尽日论风骚。 竹影摇禅榻,茶烟上毳袍。梦魂曾去否,旧国阻波涛。
359 0 0
中华文学
师居中禁寺,外请已无缘。望幸唯修偈,承恩不乱禅。 院多喧种药,池有化生莲。何日龙宫里,相寻借法船。
380 0 0
张蠙
丽藻飞来自相庭,五文相错八音清。初瞻绮色连霞色, 又听金声继玉声。才出山西文与武,欢从塞北弟兼兄。 白头老尹三川上,双和阳春喜复惊。
293 0 0
令狐楚
淮扬为郡暇,坐惜流芳歇。散怀累榭风,清暑澄潭月。 陪燕辞三楚,戒途绵百越。非当远别离,雅奏何由发。
327 0 0
步凉飔绿野,□钟鼓、□园林。有骑竹更生,扶藜未老,歌舞棠阴。金鞭半横玉带,爆神人、风度五云深。大耐自应鹤骨,活人总是天心。 寿蒲香晚尚堪斟。梧竹对潇森。早问道燕城,衣裁绣衮,台筑黄金。天瓢正消几滴,化中原、焦土作甘霖。却伴赤松未晚,碧桃花下横琴。
381 0 0
邓剡
潮平远岸草侵沙,东晋衰来最可嗟。庾舅已能窥帝室, 王都还是预人家。山寒老树啼风曲,泉暖枯骸动芷牙。 欲起九原看一遍,秦淮声急日西斜。
350 0 0
罗隐
远去见双节,因行上五台。化楼侵晓出,雪路向春开。 边寺连峰去,胡儿听法来。定知巡礼后,解夏始应回。
395 0 0
放榜只应三月暮,登科又校一年迟。
332 0 0
佚名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1]。 远道不可思[2],宿昔梦见之[3]。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4]。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5]。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6]。 入门各自媚[7],谁肯相为言[8]!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9]。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10]。 长跪读索书[11],其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饭[12],下言长相忆[13]。
419 0 0
汉无名氏
山翠碧嵯峨,攀牵去者多。浅深俱得地,好恶未知他。 有草皆为户,无人不荷戈。相逢空怅望,更有好时么。
325 0 0
贯休
一身无定处,万里独销魂。芳草迷归路,春流滴泪痕。 几时休旅食,何夜宿江村。欲识相思苦,空山啼暮猿。
481 0 0
常谈即至理,安事非常情。寄语何平叔,无为轻老生。 世途多礼数,鹏鷃各逍遥。何事陶彭泽,抛官为折腰。
338 0 0
刘禹锡
妾家巫峡阳,罗幌寝兰堂。晓日临窗久,春风引梦长。 落钗仍挂鬓,微汗欲销黄。纵便朦胧觉,魂犹逐楚王。
425 0 0
杨巨源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