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分享 /

更多评论

推荐

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并来信)

鲁迅先生: 顷发一挂号信,以未悉先生住址,由中山大学转奉,嗣恐先生未能接到,特探得尊寓所在,另钞一分奉览。敬请大安。 颉刚敬上。十六,七,廿四。 钞件 鲁迅先生: 颉刚不知以何事开罪于先生,使先生对于颉刚竟作如此强烈之攻击,未即承教,良用耿耿。前日见汉口《中央日报副刊》上,先生及谢玉生先生通信,始悉先生等所以反对颉刚者,盖欲伸党国大义,而颉刚所作之罪恶直为天地所不容,无任惶骇。诚恐此中是非,非笔墨口舌所可明了,拟于九月中回粤后提起诉讼,听候法律解决。如颉刚确有反革命之事实,虽受死刑,亦所甘心,否则先生等自当负发言之责任。务请先生及谢先生暂勿离粤,以俟开审,不胜感盼。敬请大安,谢先生处并候。 中华民国十六年七月廿四日回信 颉刚先生: 来函谨悉,甚至于吓得绝倒矣。先生在杭盖已闻仆于八月中须离广州之讯,于是顿生妙计,命以难题。如命,则仆尚须提空囊赁屋买米,作穷打算,恭候偏何来迟,提起诉讼。不如命,则先生可指我为畏罪而逃也;而况加以照例之一传十,十传百乎哉?但我意早决,八月中仍当行,九月已在沪。江浙俱属党国所治,法律当与粤不异,且先生尚未启行,无须特别函挽听审,良不如请即就近在浙起诉,尔时仆必到杭,以负应负之责。倘其典书卖裤,居此生活费綦昂之广州,以俟月余后或将提起之诉讼,天下那易有如此十足笨伯哉!《中央日报副刊》未见;谢君〔2〕处恕不代达,此种小傀儡,可不做则不做而已,无他秘计也。此复,顺请著安! 鲁迅。 BB 〔1〕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顾颉刚,江苏吴县人,历史学家。一九二六年与作者同在厦门大学任教,一九二七年作者到广州不久,他也往中山大学任教,这年暑假去杭州为学校购书。 一九二七年五月十一日汉口《中央日报》副刊第四十八号发表编者孙伏园的《鲁迅先生脱离广东中大》一文,其中引用谢玉生和鲁迅给编者的两封信。谢玉生信中说:“迅师本月二十号,已将中大所任各职,完全辞卸矣。中大校务委员会及学生方面,现正积极挽留,但迅师去志已坚,实无挽留之可能了。迅师此次辞职之原因,就是因顾颉刚忽然本月十八日由厦来中大担任教授的原故。顾来迅师所以要去职者,即是表示与顾不合作的意思。原顾去岁在厦大造作谣言,诬蔑迅师;迄厦大风潮发生之后,顾又背叛林语堂先生,甘为林文庆之谋臣,伙同张星YR、张颐、黄开宗等主张开除学生,以致此项学生,至今流离失所;这是迅师极伤心的事。”鲁迅信中说:“我真想不到,在厦门那么反对民党,使兼士愤愤的顾颉刚,竟到这里来做教授了,那么,这里的情形,难免要变成厦大,硬直者逐,改革者开除。而且据我看来,或者会比不上厦大,这是我所得的感觉。我已于上星期四辞去一切职务,脱离中大了。” 〔2〕谢君谢玉生,湖南耒阳人,作者在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任教时的学生。 #p#副标题#e#

 312   0  0

鲁迅

2006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善问者知行天下_1200字

  星星为什么会发光?月亮为什么有阴晴圆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小溪为什么鱼翔浅底?我们面对蓝天高山发问。   为什么人有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为什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为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什么实践出真知?我们面对人类生活追问。   问,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   从屈原穷究天际的“天问”到普天之下莫非“网”土的“网问”,从孔子的“不耻下问”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灵魂拷问”,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现实问题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路问医问价,“问”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不管是国家大问题还是生活小疑问,抑或是人生价值取向、生命意义,都在着力回答人类先哲们始终追问的三个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何处去?   有问题的人是遇到疑点盲点、不知何去何从、不知如何行动而又需要指向明确、行动正确的人。好问者,善于思考,善于探究;不好问者,思维封闭,不善交流;三思而问者,是问题的发现者也是渴望新知的追寻者;随口而问却是不着边际、难抓要害的思维懒汉者。可见,问,是有思维含量、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高下之别的。大凡具有“问题意识”的人,才是具有知行合一素质的人。无问便无知,中国的科学文化创新,不正是由于科学家们具有好问的品格么?   我们正处在全球化与地域性、市场化与人文性、信息杂芜与价值选择、竞争激烈与和合共生的时代矛盾漩涡之中,每一个人每天都遇到许许多多新问题。社会迫使我们必须善于向生活发问,向新知求问,向时代求解。努力做一个能问、善问、会问的人,无疑是能够把握机遇,勇于挑战,知道行动方略的智者。只有好问善问,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才能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败!   仅仅善于问,做“知道分子”还不够,还应该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在听中思考,在听中辨别,在听中谋划,在听中确定行动。浮躁的生活已使我们在众声喧哗中有时难以辨别真伪,难以获得来自社会实践的真理,难以掌握来自生命丛林的召唤和灵魂深处的吁请。一个人若能听到风舞的华丽旋律,鸟语的生命歌吟,花丛的蓬勃生机,我想,他的心宇是广阔而纯净的。手举一串问号,叩问生活、追问良知,侧耳倾听,胸中就自有千山万壑,脚下一路通途,一路高歌。   善问者明晓事理,善听者增智怡情,善学者顿生慧根。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个知行天下的“问者”吧。   [名师推荐理由]   好问,在古往今来的智力活动中一般来说都被称作是一种美德。成语曰“不耻下问”“刨根问底”“好问决疑”“好问则裕”,等等,就是对这一美德的总结性褒扬。   问与答是一种思维碰撞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心智会有所触发并有所提升;所以,好问,对于希冀寻找存在之意义、追求自我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人来说,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虽然很多问题并没有答案,就像我们人类一直在追问一些终极问题并试图找到答案一样,问,并不因为一定是要获取答案;问的本身就具有意义。本文作者抓住的问题的本质进行阐述,论证的有理有力!   文章一开头就是一连串的问题,好像重磅炸弹一样,把读者问的摸不着头脑,紧接着就提出论点“问,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此外文章的结尾收束有力,不愧是一篇佳作!!

 353   0  0

小文

小文

中华文学苑(artype.cn)简称《华文苑》是专为广大国学爱好者,书画爱好者、国漫爱好者、设计师等提供学习、进步、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 欢迎愿为国粹,国漫,国风作出贡献的爱好者,来平台进行宣传,交流, 《华文苑》愿与您共同成长、进步! 《华文苑》愿竭尽所能为广大爱好者提供公平,文明,舒适及易于成长,进步的的平台,愿广大爱好者不吝赐教,能提供宝贵建议及思路,这也将时我们发展方向的宝贵指引! 我们的主旨是:传承国学,弘扬国粹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京东e卡回收  |   台词网  |   Quickq下载  |   NBA直播  |   威而鋼哪裡買  |   json格式化  |   挂机方案计划  |   极客123  |   33blog  |   职校招生  |   百科平台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